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十七个儿子的历史 为何选择平庸的做储君

乾隆十七个儿子的历史 为何选择平庸的做储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52 更新时间:2024/1/30 2:03:13

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三年四个月的太上皇,依然大权在握,他虽然不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却是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很是崇拜和仰慕自己的爷爷康熙,处处学习,康熙六次南巡乾隆也六下江南,康熙办千叟宴,乾隆也办。就连儿子,也希望像康熙那样生一群。只是可惜都学的不像。

乾隆皇帝总共有十七个儿子,和康熙比差了很多,康熙成年的皇子就有二十四位。乾隆成年的只有十位。下面一起看看,乾隆众多儿子的历史,谁是最精彩的。

皇长子 永璜 生于雍正六年1728年。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最喜欢的皇后富察氏去世,因为皇长子和皇三子不够伤心,被乾隆斥责为不懂礼仪,不合体统,盛怒之下的乾隆,要杀了这两个儿子,被众人拦下的乾隆,依然怒不可赦宣称此二人不可继承大统。受到这么大的打击,永璜从此郁郁寡欢,二年后就病逝了,享年二十三岁。留下两个儿子。其中一位被乾隆封为亲,算是对儿子的补救。

网络配图

皇次子 永琏 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乾隆的嫡福晋也就是后来的皇后富察氏所生,从小就受到雍正乾隆的喜欢,乾隆继位之后就立他为继承人。可惜三年后就病逝了才九岁。

皇三子 永璋 和大阿哥一起收到乾隆的斥责,从此也是郁郁寡欢,虽然老三受到乾隆的斥责,但是实际上乾隆还是挺喜欢的他的,而且乾隆还曾想把他立为继承人,结果这个想法还没实行,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就病逝了,享年26岁,留下一个儿子,没多久也病逝了。

皇四子 永珹 估计也不受乾隆喜欢,在二十四岁的时候,被乾隆过继给了康熙的皇十二子胤裪。从此和皇位无缘了。

皇五子 永琪 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这个是人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很受乾隆的喜欢,如果不早逝,说不定真能做皇位继承人,只可惜英年早逝,留下五个儿子只有一个长大成人。

皇六子 永瑢 是位多才多艺的人 ,这位老兄能力强还懂艺术,只是后来被乾隆过继给其他兄弟,而且他去世也比较早,乾隆三十七年就病逝了。和皇位是无缘的了。

皇七子 永琮 这是皇后富察氏生的第二个儿子,乾隆的嫡子,被乾隆立太子,只可惜两岁的时候就夭折了。乾隆很少伤心,清史稿记载,乾隆沉痛地说:“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也。

皇九子 皇十子 皇十三子 皇十四子 皇十六子 都是年幼时候就夭折了

网络配图

皇十二子 就是还珠格格中的永璂 ,历史上也是真有其人,因为他母亲的关系,不受乾隆喜欢,所以立他做继承人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还有一点他在乾隆四十一年就就病逝了。

这样到了乾隆后期,虽然生了17个儿子,但是真正可供选择的只有四位了。分别是皇八子,皇十一子,皇十五子,皇十七子

永璇为人很聪明,虽然排行第八,但是到了乾隆后期,是实际上的老大了,但是永璇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有足疾,具体是什么样的足疾不知道,但是既然记载了,那肯定是很明显的,影响形象的,你想啊在古代,长的丑的都不让做官,何况是做皇帝。

而且永璇还有个大问题,就是工作不认真,想什么时候上班就上班,想什么时候下班就下班,乾隆交给他的任务,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做,把老爷子气的够呛,这样的人是谁都不放心,把江山交给他的。

但是这样的人也有好处,心宽体胖活的久,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这位活了八十七岁,道光十二年去世,是整个清朝皇子中,最长寿的。

永瑆被称为是清朝中期四大书法家,书法上名气比乾隆大多了,另外三位是刘墉,翁方纲,铁保。这个儿子乾隆比较喜欢,乾隆还经常去这个儿子家窜门,父子经常聊天,感情很好。很多人都觉得他可能会是继承人。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可能性不大。

艺术家一般都有点怪癖,这位十一阿哥也不例外,老爹是皇帝,你说他会缺钱花么,可是就是这么一位主子,确吝啬的要命。天天带领全家粗茶淡饭,穿衣也是粗衣麻布。有一次他们家的一匹马死了,怕有毒打算拉出去埋了,他堵着门死活不让出去,让大家吃马肉,改善伙食。其实是为了节省粮食。

乾隆说了多少次,也没用,永瑆依然是我行我素,不改吝啬本色。有这么个性格缺陷,皇位也是无缘了。永瑆活的也算比较久,道光三年去世。

永琰 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位好学生,每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这么多儿子中,总算有位比较争气的,但是乾陵对他也不是很满意,只是没办法,其他的比他还差,只能选他了。所以乾隆三十八年,永琰被乾隆秘密立为太子,藏在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

网络配图

永璘和永琰是一母同胞,乾隆最小的儿子,据说也是最不成器的。晚清的笔记史书《啸亭杂录》记载,永璘长的是五大三粗,黝黑结实,毫无贵族气派,自幼厌恶读书,唯好听戏唱曲,时常微服溜出皇宫,出入于市井狭巷之中整天就是瞎逛,而且是平易近人,没架子,身为皇子天天和农夫走卒侃大山。

这样的皇子是不会被立为储君的,不仅没被立为储君,整个乾隆时期连王都没封,只是一个贝勒。

乾隆虽说有十七个儿子,可惜古代医疗水平不行,有七个不到十岁就病逝了。还有三位是成年之后英年早逝的,另外还有两位过继了给了其他兄弟。等到了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储的时候,只有四位皇子可供选择。选来选去,虽然皇十五子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但是也没有什么缺点,而且为人勤奋好学,因此最后选择了永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玉麒麟卢俊义历史上真有其人 后人仍居大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卢俊义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第二号人物,祖籍大名府。《水浒传》是小说,卢俊义是虚构的艺术形象,还是真有其人或原型人物,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经考证,卢俊义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名“卢进义”,《水浒传》中名“卢俊义”,进、俊在大名县方言中同音。《大宋宣和遗事》成书于南宋,类似于史话,卢俊义有其历史的影

  • 揭秘纵横家张仪是如何瓦解六国合纵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张仪入秦,一年以后,即周显王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秦惠王命张仪同公子华率军进攻魏国,大败魏军。然而,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使秦惠王忘乎所以,对于六国诸侯联盟所造成的威胁,使他深感不安,梦寐以求地想拆散联盟。图片来源于网络一天,秦惠王向众臣询问拆散联盟之计。一位大臣马上进谏:“联盟是赵国开头的,大王

  • 秦武王选用臣子的标准竟然是比力气大小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秦武王,生于公元前329年,卒于307年,嬴姓,秦氏,名为荡,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世本》中又被称为秦武烈王,在《秦记》中被叫做秦悼武王,他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儿子。他于前310年继位,只在君位上坐了短短的三年。据史书记载,秦武王天生就有神力,从小便长得人高马大,孔武有力,他也以此为荣,经常跟人比试武力,因

  • 大唐战神也是冷血屠夫 竟活埋13万蛮族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中原王朝自古以来就和少数民族摩擦频频,既有汉唐卓越的对外对外战绩,也有宋朝的的保守和退让,更有元清两代的少数民族建立王朝,而且频繁的战争也让边关成为了军人们的天堂,自古边疆多猛将,秦的蒙恬蒙毅,赵的李牧,汉朝霍去病卫青,到了唐朝有薛仁贵,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唐朝的猛将,薛仁贵。网络配图薛仁贵(614

  • 揭秘:康熙皇帝一生鲜为人知的四大暴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一直被史学界和国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仁君,但跟绝大多数皇帝一样,康熙的执政也不是完美的,甚至还对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今天,我们要盘点的就是康熙在位时的四大暴行——暴行之一:平三藩屠杀平民且不提与康熙尚无关系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只说康熙在平定三藩时,清军对平民的屠杀,从许多记载来看也是相

  • 溥仪侄子辟谣:溥仪不是同性恋 问题是“ED”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关于溥仪,后来有很多传言,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溥仪不是同性恋。婚姻悲剧的根源在于他身体上的原因,其实写两个英文字母“ED”就明白了。1937年初我到长春时,有一次溥仪在西花园东屋里举行家宴,他的弟、妹、妹夫们还有我们几个学生都参加了。我在这次家宴上第一次见到了“皇后”婉容:她特别瘦,脸上化了

  • 解密:李卫为何能被雍正赏识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电视剧《李卫当官》的朋友一定对李卫的印象非常深刻吧。徐铮扮演的李卫,幽默诙谐,滑稽聪明,而且处事能力极高,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跟大家聊聊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网络配图历史中的李卫是个富二代,江苏铜山人,公元1681年出生,李卫年轻的时候老爹花钱给他买了个监生(国子监的学生,相当于是

  • 康熙为何要对明孝陵行三跪九叩之礼?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南京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去过明孝陵的人,都会发现朱元璋的墓前,立着一块大石碑。石碑上,写着4个大字:治隆唐宋。这4个字的意思就是,朱元璋对国家的治理,胜过唐宋。唐宋盛世,闻名历史,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整顿吏治,反贪打虎,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更胜于唐宋盛世。如此赞誉,出于谁手?写这4个

  • 揭秘清朝嘉庆皇帝亲政后为何果断处死和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自诩为“十全老人”,在大清历史上实际执政了六十叁年的太上皇乾隆,伴随着新年的鞭炮声寿终正寝。嘉庆帝逆来顺受的傀儡生涯结束了,他终于走到了梦寐以求的权力的巅峰,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国之君!和是靠乾隆帝的宠信而发迹,最终也必将随乾隆帝的升天而煺出历史舞台。嘉庆帝亲政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和送上了断头台,动作

  • 清嘉庆皇帝法办巨贪和 十一位总督表态支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在对这些地方督抚大员们奏折的御批中多次表白“此事实不容已。知我非我,自有公论”。其中,他在江西巡抚张诚基奏折上的批示最为明白不过:“朕若不除和,天下人只知有和,不知有朕”。嘉庆四年正月初叁(1799年2月7日)辰刻,89岁的乾隆寿终正寝,和的靠山顷刻间倒下了,准备靠肃贪打响自己亲政后第一炮,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