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高祖刘邦是怎样评价对手楚霸王项羽的

汉高祖刘邦是怎样评价对手楚霸王项羽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46 更新时间:2024/1/19 15:47:38

刘邦成功称帝之后不久,便宴请大臣,对其论功行赏。在酒兴正酣之时,他曾这样评论过项羽:“项羽身边只有一个范增,却弃而不用,所以才会被我打败了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范增有大才,有远见,是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但是后来范增被项羽所疑,愤而离去,在半路上就病死了。失去了范增的项羽犹如是自断了一臂,自然无法与刘邦相抗衡。

当年,楚汉之争拉开序幕后不久,刘邦就于彭城大败,元气大伤,之后又在荥阳与楚军僵持不下。当时,楚军切断了汉军的粮草来源,刘邦被困多日,无奈之下就像项羽求和。在项羽即将答应之时,范增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告诉项羽,此时是击败刘邦的好时机,若错过了此次机会,一定会后悔莫及。项羽听了范增的话便没有答应刘邦的求和,而是开始急攻荥阳。

刘邦知道,他想要打败项羽成就大业,最大的障碍就是项羽身边的范增。于是刘邦的谋士陈平利用项羽多疑的性格,使出了一招反间计。

楚军的使者奉命来到汉军军营之时,刘邦命人上传精心准备的菜肴。可是刘邦在细细地看过使者之后,却故意露出惊讶的样子,说了一句:“我还以为是范增的使者呢,原来是我搞错了。”然后又命人将精致的菜肴换成了一般的粗食。

这位使者回到楚军后,就将这一切告诉给了项羽。项羽听闻,就怀疑范增私下与刘邦有来往,渐渐地就不再信任范增,对他提出的意见也就不再采纳。刘邦的反间计果然奏效了。

范增见此,也已无话可说,主动向项羽请辞,最后,病死在了回乡的路上。

没有范增为项羽出谋划策,项羽也就被刘邦所打败了。

弱小的汉王刘邦打败了强大的项羽

项羽是楚汉时期的西楚霸王,而刘邦是汉王。这两个人之间注定要一分胜负,这样才能决定最后统一天下的君主到底是谁。刘邦其实很多方面都比不上项羽,比如说治军,打仗等等,但是刘邦也有过人之处,反正最后的结局就是刘邦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开辟了汉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邦打败项羽的一场战役是在五年十二月。那个时候项羽已经退守垓下了。刘邦还有韩信等人,带着40万的大军,去找项羽一决高下。当时项羽手上的兵力大概在10万左右。其实项羽的兵力非常的勇猛。曾经他也有过用三万精兵击溃刘邦五十六万大军的经历。但是这一次似乎有所不同。因为刘邦是事先计划好了才来的,所以项羽的部队遭到了重创,败了下来,退入壁垒坚守。

这个时候项羽手下的兵力已经不足了,而且在粮草方面也非常缺乏。韩信就让人在晚上的时候,唱起了楚歌。项羽的士兵们,夜夜听到楚歌,无比的思念家乡,军心彻底瓦解了,这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四面楚歌。项羽见军心已经瓦解了,知道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于是带着800士兵突围出去逃走了。

刘邦见状,赶紧带了5000骑兵去追项羽。项羽在突围的时候不慎迷了路,找不到方向了。被刘邦带领的骑兵追到了乌江旁,在乌江自杀身亡,结束了他的一生。至此,刘邦打败项羽才作为了不争的事实,刘邦得以统一天下,成为一代君主。

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以及谋士韩信之间的故事

项羽和刘邦是知己也是死敌,在他们俩的争霸战争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人,影响着他们各自的结局,此人便是韩信。项羽、刘邦和韩信他们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韩信本是项羽的部下。当初韩信参与到反抗秦朝暴政的斗争中,他首先选择的是项羽的部队。可惜的是,韩信在项羽那里犹如明珠蒙尘,并不受到项羽的重用。韩信空有一身才华却不得施展,十分抑郁。后来,韩信转投到刘邦的麾下,才得以展现他那非凡的军事才华,战无不胜,从无败绩,让项羽多次败北。在垓下之战中,也是韩信给了项羽最后的一击,让项羽损失惨重,最后,又带兵将项羽重重围住,唱楚歌涣散楚军军心,最后成功地逼死了项羽。

当项羽与韩信交锋,并多次领略到韩信的能力之后,项羽对韩信一定是十分忌惮又十分遗憾的吧。毕竟,韩信本来是他的部下,如果当初他能牢牢地抓住韩信,也许项羽追逐霸业的路就不会那么幸苦。当项羽败局已定,大势终去的时候,看着这个昔日的部下,项羽一定是心灰意冷,生出那么些许天意如此的感慨吧。如果韩信仍是楚将,那么如今的胜负也许就可以改变。可是,这世上最难买的就是后悔药。所以项羽淡然地接受了他的结局,走向了死亡。

而韩信之于刘邦,则是左膀右臂。当初韩信投入到刘邦的麾下,刘邦并没有因为韩信曾是楚将就怀疑他,而是给予了韩信全部的信任。韩信在刘邦成就大业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刘邦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

项羽错失韩信,后悔莫及。而刘邦幸得韩信,如虎添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何逼着官员给所有穷人盖房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2000年的封建王朝时期,真正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出发,为他们解决住房问题的,要数明朝了。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农民皇帝,他出身穷苦,深知穷人无立锥之地的窘迫,因此他一当上皇帝,就把穷人的住房保障问题提上了日程。《明太祖实录》中,对此多有记载。网络配图《明太祖实录》92卷记载: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

  • 党锢之祸皇权旁落:为汉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皇帝大权旁落,此时的朝堂由外戚和宦官把握,他们无视皇帝的威严,朝堂内外肆意妄为。为了使权力更加庞大,外戚与宦官不但掌控朝廷官员的选拔,任人唯亲,这样将一大批有志之士阻挡在朝堂之外。另一方面,大肆在朝堂内外搜刮民脂民膏。当时的朝廷已经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图片来源于网络尽管朝堂黑暗,可是仍然有有

  • 文弱书生陈庆之为何被称为白袍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一位“射不穿札,马非所便”的文弱书生,竟然是我国历史上打仗最厉害的人,而且每战必胜,从不失手,是历史上真正的常胜将军.与明末袁崇焕一样,他也是文官出身,自身并无万夫莫挡之勇,但却在战场上创造出一次次的旷世奇迹.这位常胜将军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梁将军陈庆之.网络配图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

  • 史上最勇悍的将领是谁?凿开骨头拔翦除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隋末义军郭开道在两军阵前一贯勇往直前,身先士卒。网络配图有次冲锋陷阵,脸颊狠狠的中了一箭。回营后立即传军医,第一个军医看完之后说:“箭簇深入骨内,箭杆可折,箭簇却无法取出了,”高开道大怒:“不能治伤留你屁用,”说完一刀就把这倒霉的军医给砍了;第二个军医看完说:“箭杆可折,箭簇也可取,就怕大王您难

  • 刘邦多疑却为何只听张良的话并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对于这个人估计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谋圣”。刘邦所说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他。他也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刘邦猜忌过的,从头到尾刘邦都对他的信任有加。一、亡国之恨 行刺秦王张良出身韩国贵族世家,祖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的韩昭侯、

  •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目的:只为游玩和充实后宫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时间是在公元前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条件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炀帝开凿这条大运河,征用了几百万人,他开凿这条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两地的交通和巩固隋朝政府对国家政权的集中统治。图片来源于网络隋炀帝杨广征民为他开凿大运河过程中,他先用几百万人的挖通沟渠,并使沟渠和黄

  • 曾国藩的三次自杀:名臣曾国藩一生为何3次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他被慈禧称为“天下第一正人”;治家严苛;“曾剃头”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如麻;功成名就之时,部下曾劝他称帝;表面风光之下,实际上他终其一生都是战战兢兢,曾经三次自杀……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统帅、理学大师,为师为相,立德立功立言,在崇拜者眼中近乎完人。自曾国藩开始。才有“无湘不成军”之说,毛泽东称这位

  • 诸葛亮最怕的人是谁?而且还不是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关羽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网络配图诸葛

  • 历史上因不自量力而死的秦国君王秦武王嬴荡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秦武王,生于公元前329年,卒于307年,嬴姓,秦氏,名为荡,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世本》中又被称为秦武烈王,在《秦记》中被叫做秦悼武王,他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儿子。他于前310年继位,只在君位上坐了短短的三年。据史书记载,秦武王天生就有神力,从小便长得人高马大,孔武有力,他也以此为荣,经常跟人比试武力,因

  • 揭秘因抢有夫之妇被人告上法庭的风流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宋仁宗赵祯虽然不是一个十分好色皇帝,不过这位皇帝既然是一个正常男人,自然对女人也就有许多渴望。有时也有一二件风流之事在民间流传。赵祯是九五至尊的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娶嫔纳妃自然是小菜一碟。何况自古以来,许多人就把自家的女儿被皇帝宠幸当作是一件风光无限的事情。然而,令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