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崔颢的诗作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他“有文无行”?

崔颢的诗作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他“有文无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036 更新时间:2024/1/25 20:01:28

你知道崔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到处游山玩水的李白,一日来到黄鹤楼。登楼四望,远处山峦如黛,近处烟波浩渺,只觉天地悠悠,心神开阔,刹那间心中好似有了千言万语,只待蓬勃而发。

就在李白准备挥毫尽兴之时,忽然看到墙上早有崔颢题诗一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崔颢的诗无一丝造作,仿佛信口吟出,一泻千里,却不失风骨,恢弘壮丽。李白读后不由得拍手称好,“绝妙!绝妙!”他对崔颢的这首诗赞叹不已,刚才的灵感也因此一扫而光,觉得所有词句都无法超越此诗。

于是,他挥笔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飘然而去,留下了“李白搁笔”的典故。

崔颢,何许人也?能让傲视群雄的诗仙都甘拜下风,为之搁笔。

崔颢,河南开封人,武则天长安四年,出生于当时的名门大族“博陵崔氏”。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二十岁左右就进士及第。但因其性情耿直,仕途并不顺利。

官场上郁郁不得志的崔颢,只好把满腹愁绪寄托于诗、酒、美人上。经常留恋于京城勾栏瓦肆,赌博嗜酒。娶妻纳妾,皆要容颜绝美之人,且不知珍惜,稍有不顺,就休掉重娶。《旧唐书》中记载:“崔颢者,登进士第,有俊才,无士行,好蒱博、饮酒。及游京师,娶妻有貌者,稍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四。”故此,也留下了世人对崔颢“有文无行”的评价。

据说,崔颢才名极盛,京城的市井街巷、青楼酒肆等处,都能听到由他诗词谱成的曲子。当时在文坛声望很高的李邕听闻崔颢才名,希望能与其当面一叙,就盛邀崔颢到府中相见。

崔颢应约前来,李邕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这个年轻后生的新作。崔颢就将刚刚写成的一首《家少妇》呈上: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谿绿,歌怜子夜长。

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李邕素来讲究品行,是个方正刚直之人,从不接触这些轻浮妩媚的东西。故此,刚看诗词的前两句,就心生反感,将之掷于地上,怒声说:“小儿无礼!”说完,拂袖而去,留下崔颢一脸懵懂,不知发生了什么。

本以为这是一次人生契机,能得到文坛泰斗的提携。未曾想,乘兴而来,却落得不欢而散。他也因为得不到得力人士的推介,不得不远离京城而浪迹江湖,直到二十年后才回到长安。

其实,年轻时崔颢的诗词虽“多写闺情,流于浮艳”,但却清新自然,婉款真朴,是绝痴绝真之笔,并非奢靡之音。如他的《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区区二十个字,就生动形象地给我们描绘出一个场景:孤独又天真的女子,听到旁边船上男子的谈话,那是熟悉的乡音。她不由得停舟相问:“我的家在横塘,你是不是和我同乡?”

诗句亲切自然地如话家常,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离乡背井,孤寂落寞的女子,遇到同乡时的那份喜悦,还有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与眷恋。

他的另一首诗《长门怨》:

君王宠初歇,弃妾长门宫。

紫殿青苔满,高楼明月空。

夜愁生枕席,春意罢帘栊。

泣尽无人问,容华落镜中。

虽然写的是深宫女子,但满纸幽怨孤寂,并无半点浮华旖旎。他用诗词替那些女子们诉出了高墙深宅中的寂寞无奈,只能在一年年春来秋往中,用眼泪打发着岁月光阴。

既然宦海不容于他,他只有离开京城,去用脚步丈量祖国各地的河流山川。他曾流连于江南的小桥流水,更沐浴了塞北的大漠风沙。历经二十多年的漂泊,他的诗风不再清新缠绵,多了一份边塞的豪放和粗粝。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辽西作》

此时的崔颢,应该是在军中做幕僚,与军士们一起亲历了塞外军营的苦寒。燕郊大地早已春暖花开了,边城却仍是残雪点点,寒风阵阵。关外胡人正在牧马,看上去一片安宁祥和;而关内则正在日日征兵,危机四伏,战争一触即发。霜寒露重,戍卒们的寒衣经过整整一个冬天的磋磨,早已破烂不堪,请前往洛阳的使者,转达一下边塞的艰苦,早日将春衣寄来。

这首诗,虽然语言平实,但却格调刚健有力,境界沉雄厚重,再没有往日的清纯柔媚。就像是一个曾经青春年少的小儿郎,如今已经长成了一位粗犷豪放的壮汉。也许,这就是生活赐予他的礼物,崔颢,不再寄情于风花雪月,他开始关心探寻平静掩盖下的生活真谛,这就是真正的成长。

都说崔颢“有文无行”,他也为此蹉跎了一生。磨去了浪漫,吹走了浮华,只剩下风霜雨雪、剑影刀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贺的人生经历过哪些悲剧?他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李贺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写下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的王勃,年仅27岁就溺水而死,令世人惋惜不已。历数大唐,还有一位天才诗人同王勃一样,璀璨的生命终结在27岁这年,他就是李贺。如果将李白与杜甫并成为大唐文坛的“双子星”,那王勃与李贺无疑是文化天空中的两颗流星:惊才绝

  • 两个弟弟多次谋害哥哥,哥哥登基后却善待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的庙号往往能够反映出这个皇帝的一些特点,比如仁宗,可以看出这个皇帝要相对仁慈一些,在历史上的这些仁宗里面,明仁宗朱高炽算是非常仁慈的君主。他的父亲靠着靖难夺取天下,可偏偏他老爹活了很长时间,因此朱高炽就当了几十年的太子,更加尴尬的是,好不容易熬到自己老爹死了,他上位之后只活了不到一年也死了。

  • 李诵当了26年太子,登基百余天就被迫让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唐朝时期的盛世,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自李渊建立唐朝以来,共历21位皇帝,享国289年。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堪称史上短命皇帝:当26年太子,在位186天被迫让位,5个月后含泪而终。他也是历代帝王里面,由皇上做太上皇速度极快的一位。众所周知,唐朝的盛世是从李世民开始的,不过李世民这个皇位的位置得到的

  • 陈登叛刘归曹,背后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蜀汉集团因为有了诸葛亮这一人中卧龙,才能够在乱世中成功为刘备建立起一番霸业,诸葛亮对蜀汉集团的贡献是巨大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当然,刘备也非常重视诸葛亮,当初三请诸葛孔明先生出山,就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极其恭敬的态度,可以说,诸葛亮的地位,在蜀汉集团中,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想必大家都知道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他出身于一个贫苦人家,但胆识不凡,又很有眼光。后来参加了反抗元朝暴政的军队,在此过程中有所建树,并获得了威望。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此之后有了自己的军队和力量,并在之后消灭了张士诚和陈友谅两大劲敌,为登上帝位扫平了道路。不谈别的方面,单说称帝后

  • 关羽被杀后,廖化是怎么逃回去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廖化其实是一个被我们忽视的三国名将。在蜀军将领中,不少人更熟悉关、张、赵、马、黄等五虎上将,可这种认识却是从《三国演义》中获得的。历史上的廖化,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在《三国志》中的评价也很高,为人也很忠义,而且颇有谋略,曾做过关羽的主簿,后又前往西蜀,先后任宜都太守、丞相参军、右车骑将军等职,受封中乡

  • “兵仙”韩信有多牛?他的手下败将都是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对手是出身名门的西楚霸王项羽,原本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刘邦根本没有赢的可能,但是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局面,这个人就是韩信!如果没有韩信为刘邦打天下,刘邦是不可能战胜项羽的!要说韩信这个人有多牛,看看他的手下败将有多强,你就知道韩信有多厉害了,不枉被人称作兵仙。一、秦国名将章邯

  • 荒淫无道沉迷女色的司马炎,在历史上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泱泱历史,涌现出了无数个九五之尊,他们大多数登上历史舞台的方式,都是经过无数场战争以及勾心斗角,才能成功登顶,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优点,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位皇帝,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历史上对于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所以他到底是个昏君呢,还是个明君?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

  • 探索上官婉儿辉煌耀目的一生,她的能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上官婉儿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打开王者荣耀,看见的是这样的上官婉儿:代陛下为耳目,书世间之万象。弱小的女孩,不会永远弱小,她会因书法和笔墨,而成长为强大的女性。身为女子,最快意的,莫过于持手中笔,量天下事。第一次写下名字,就成为家谱,就成为记忆,亲人们就在记忆

  • 被囚禁的明朝皇子:朱文圭的一生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无情最是帝王家,没有办法,为了争夺最高权力,所有的亲情自然都只能牺牲。明朝靖难之役,朱棣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他可没有上来就说建文帝不好,我要把建文帝废了,然后我当皇帝。后来南京城破之后,建文帝不知所终了,有人说他跑了,有人说他被烧死了。这其实对朱棣来讲,多少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咱们可以设想一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