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魏消亡之谜:竟然始于孝文帝改革?

北魏消亡之谜:竟然始于孝文帝改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60 更新时间:2024/1/16 15:07:17

导读:在我们印象中的孝帝,是一个有着宏图伟业的大皇帝,他迁都洛阳,加强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联系,此外改汉姓、易汉服、建立汉朝制度等一系列汉化政策,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但同样,汉化的背后是鲜卑族也放下了他们的兵马娴熟,放下了他们争霸天下的雄心。

拓跋宏作为鲜卑民族的一员,他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拓跋氏的血液,于本族文化自然有着一种本能的亲切与好感。然而,他从小又受着汉民族儒家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两种不同的文化因子同时并存于他的内心,肯定会时产生激烈的碰撞与冲突。两相比较,他从理性上还是认同了汉族文化,以至于完全拜倒在汉族文化脚下,并苦心孤诣地引导着他的臣民们走上先进的文化之路。

网络配图

迁都洛阳后,北魏的汉化改革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孝文帝不再满足于过去零打碎敲式的改革,而是加大力度与速度,以多侧面、全方位出击的态势,将汉族文化全盘拿来,为我所用。

在内部改革的同时,拓跋宏念念不忘南北统一大业。他生性聪颖、性格果断、颇有魄力、极富胆略,但性子似乎过于急躁,一些事情,他恨不得毕其功于一役,在他手中全部完成。刚一迁都洛阳,他就置大臣劝阻于不顾,在内部尚未安定、兵力物力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忙率军南征,兵分四路全面出击,结果历时半年,基本上全归于失败。

公元496年十月,离第一次南伐无功而返仅一年多的时间,他决定利用南朝内部政治动乱的大好机会,再次大举伐齐。此次,孝文帝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刚开始,魏军连连得胜,攻取了南阳、新野等不少郡县,但涡阳一战,魏军惨遭失败,一万多士兵战死,3000人被俘。后虽转败为胜,但这场历时7个月的南伐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与成效。

公元498年四月,拓跋宏发州郡兵20万,限八月中旬集结完毕,准备第三次大举进攻南齐。南伐的高昌兵害怕远征相继起义,适逢齐明帝去世,孝文帝以“礼不伐丧”为名暂停进攻南朝,派兵镇压起义以平定内乱。长年的远征劳累早已使得孝文帝疲惫不堪,而内部的各种矛盾又弄得他心烦意乱。就在这时,后院突然起火,有人报告皇后冯妙莲与冒充宦官的僧人高菩萨私通。这犹如火上浇油,拓跋宏不禁大为恼怒,下令幽禁冯皇后,将僧人高菩萨及牵线人——宫中执事双蒙一同处死。孝文帝气急败坏,心力交瘁,那早已虚弱的身子由此染上了重病。延医吃药,疾病稍有起色,身体还未复原,他又支撑着病体亲率大军征讨南齐。结果病入膏肓,孝文帝于公元499年四月二十六日死于军中,年仅33岁。

孝文帝临死之前,也没忘记那位淫荡的冯皇后,他留下遗诏吩咐道:“皇后不守妇德,恐死后干预朝政,赐令自尽,另择地以皇后之礼安葬。”

拓跋宏作为鲜卑民族的一员,他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拓跋氏的血液,于本族文化自然有着一种本能的亲切与好感。然而,他从小又受着汉民族儒家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两种不同的文化因子同时并存于他的内心,肯定会时常产生激烈的碰撞与冲突。两相比较,他从理性上还是认同了汉族文化,以至于完全拜倒在汉族文化脚下,并苦心孤诣地引导着他的臣民们走上先进的文化之路。

网络配图

跋宏为了皇位,为了北魏的国家大业,几乎没有获得过家庭的幸福与温暖。他的个人生活,可以说是一场地地道道的多重悲剧。父母、夫人、儿子,不是遭人谋杀、赐死,就是自己下诏赐死。在拓跋宏的血缘至亲与家庭生活中,似乎弥漫着一股凄凉而惨黯的阴风,终其一生,也没有飘散过。

后人对拓跋宏的看重、学者们对他的研究以及他在历史上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并非他的武功,而在于他的文治——全盘汉化。研究结果之一就是:北魏衰亡始于孝文帝改革!

后人在评价拓跋宏的全盘汉化改革时,不外乎以下三种观点:

一是褒扬肯定。认为他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各民族的融合,促进了当时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进步。应该说,孝文帝的全盘汉化顺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也是他不得不采取的改革方略。

二是褒贬兼而有之。在肯定拓跋宏汉化改革的同时,认为他不该没有选择、不分青红皂白、不论精华糟粕地对汉族文化一概吸收。比如门阀制度的建立就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它不仅使得鲜卑贵族日益腐化无能,还使得兵士地位下降、士气低落、战斗力更低。而他于迁都洛阳不久,在准备不足、内部不稳的情况下就接连不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征伐南齐的军事行动,更有操之过急之嫌。

三是全盘否定。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只学到了汉人的繁缛礼仪与腐朽的因子,丢掉了拓跋部勇武质朴之长,他的改革不仅没有起到兴北魏之效,反而导致了民族的柔弱与国家的衰亡。

网络配图

事实的真相是,即使没有孝文帝的改革,拓跋部也已经或正在失去祖辈的勇武与刚健。而北魏的衰亡也并非全由拓跋宏所为。如果没有当初的迁都洛阳,加强南部势力,也许南齐早就北伐成功,收复了中原失土也未可知。要说拓跋宏改革的失误,恐怕主要还在于忽略了代北边境之地。迁都洛阳后,政治军事重心南移,孝文帝的改革主要在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流域进行,对过去的发迹之地——以平城为中心的代北地区,也许是经济条件的制约,也许是因为鞭长莫及,也许是想集中精力对付南朝,反正是没有顾及。南部全盘汉化,而北部则保持着强烈的鲜卑化倾,鲜卑语、鲜卑服……鲜卑习俗依然如故,而门阀世族制又将代北边镇的贵族排斥在外,使他们变为处于底层的庶姓,导致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时间一长,北魏就慢慢地分裂为以洛阳为中心和以平城为中心的两大集团,结果导致了一场巨大的政治内乱,加速了北魏的灭亡。

而北魏迅速衰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孝文帝后继无人。中国封建统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治,兴衰得失,往往与当权者密不可分。明君使得国力强盛,而昏君、暴君、庸君则导致国势衰弱,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一条铁定的规律。孝文帝死后,继任者或是平庸无能,或是昏聩暴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很快就将一个好端端的北魏给彻底葬送了。

拓跋宏孝文帝依旧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的英年早逝是北魏不可承受的损失。而真正的所谓北魏消亡的最大祸首却是没有一个勇武的君去继续延续这个帝国的辉煌,北魏失败不可豁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岳家军:宋朝时期世界上最强的军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岳家军是宋朝时期世界上最强的军队,在民间传说里,岳家军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那么,岳家军为什么这么强大?岳家军崛起的秘密又在哪里?初时岳家军——鱼龙混杂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奉命独立成军。此时,军营中仅有不到10000的正兵。随后,又经过一些征战与收编,到绍兴四年(1134年)

  • 唐朝徐敬业为什么被赐李姓却又被革去李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徐敬业,唐朝人,因祖上有功,而被李氏唐朝赐姓李,史称李敬业,是唐朝武则天时期公元684年扬州叛乱的主谋,出生年月不详,逝于公元684年,是在叛乱中被部将所杀。图片来源于网络徐敬业,为唐朝开国将领李勣的孙子,父亲李震早亡,因而承袭了祖父的爵位英国公,徐敬业从小才智过人,历任唐朝的太仆少卿、眉州刺史、柳

  • 真相:孝庄并未下嫁多尔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朝中人也都知道,摄政王新娶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原本是肃亲王的福晋,但民间的汉人哪儿知道蒙古人的姓氏和名字,最后传成了当今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下嫁摄政王。文章揭秘了不少精彩的、重要的内幕,下面请继续阅读吧。网络配图原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文博研究员,国内著名的清史研究专家支运亭推出新书《大清开国六十年

  • 历史上最残暴的亡国之君:拿人肉烧烤!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亡国之君是谁?商纣王要只是个昏君也就罢了,关键他还是个暴君,触犯了众怒。他不仅创造酒池肉林,还发明了炮烙之刑:把人捆绑在铜柱上,再用木炭给铜柱加热,使人体活活烤焦。跟餐馆里的铁板烧(如铁板牛肉)是一样的道理。可不该拿人肉来烧烤呀。这就缺德了。网络配图远在三干多年前,商王盘庚

  • 揭秘吴三桂为何难成大事 竟然三次被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统御天下十七年之后,自缢身亡。同一天,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第二天,从关外赶来护驾勤王的吴三桂走到山海关之时,得知北京“沦陷”的消息,他便在山海关驻扎下来。他知道,崇祯时代已然是过去式,现在是李自成的“大顺”时代了。网络配图此时此刻,

  • 绝密档案曝光:溥仪在苏联监狱的日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我在苏联的五年间,除了口头以外,共三次上书给苏联当局,申请准许我永远留居苏联。三次上书,一次是在赤塔,两次是在两个月以后迁到离中国不远的伯力。”这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疑惧和幻想”一节中的一段话。这位宣统皇帝虽然在自传中简要回忆了他“在苏联”的情况,但其详细内

  • "康熙遗诏"原件曝光 雍正真是篡位上台?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雍正皇帝继位,民间及野史传闻甚多,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矫诏篡位,认为康熙帝本想传位于皇十四子胤褆,而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串通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网络配图昨日,辽宁省档案馆新馆首度展出的“康熙遗诏”对此给出了答案:没篡位。建筑面积是现在省档案馆6倍大的辽宁省档案

  • 受到女权思想影响的公主:自毁容貌不愿陪葬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女儿,她一生嫁了两次,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但都很快做了寡妇。后来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可汗,在可汗死后,宁国公主又回到了唐朝。图片来源于网络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次女,唐肃宗是一个严肃的皇帝,他对自己的儿女也是非常的严格,管教很严。唐肃宗在登基时,正是安史之乱的时候,他登基后便全心全意

  • 书圣王羲之气量窄赛周瑜 遭人耻笑被活活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英雄周瑜是气死的,这,我们都知道;可是史上第一书法家王羲之,也是被气死的,想来,真为之叹气。网络配图王羲之不是被别人气死的,是被自己气死的。实际上,周瑜也不是被别人气死的,也是被自己气死的。周瑜若大气一些,若大度一些,没有一股“既生瑜,何生亮”的羡慕嫉妒恨的恶劣情绪,又何至于被诸葛亮气死?王羲之

  • 历史上最冷酷的皇帝 竟亲手摔死自己的孙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石宣性情暴戾,即使在石虎面前,也有倨傲之色,石虎后悔不立石韬。石宣恨石韬及父亲石虎,暗中起了杀心。石宣忌讳石韬处处与自己争先,石韬自建宣光殿,规模宏大,仅梁长就达九丈,石宣见此后异常愤怒,斥责他逾制,遂令人杀死工匠,截去大梁。后石韬又将梁加长到十丈,石宣得知,气愤异常,他以石韬的国邑做酬报派人在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