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岳家军:宋朝时期世界上最强的军队

岳家军:宋朝时期世界上最强的军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816 更新时间:2023/12/18 2:06:34

导读:岳家军是宋朝时期世界上最强的军队,在民间传说里,岳家军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那么,岳家军为什么这么强大?岳家军崛起的秘密又在哪里?

初时岳家军——鱼龙混杂

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奉命独立成军。此时,军营中仅有不到10000的正兵。随后,又经过一些征战与收编,到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收复襄汉六郡时,岳家军兵力已增至35000多人。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部平定了“杨么之乱”后,不断地合并地方军队,同时还将一些农民起义军纳入了军队编制中。可以说,“从群众中动员力量”是岳家军后期兵力大增的最重要原因。特别是绍兴五年(1135年),原湖湘地区起义军中有多达五六万的壮丁都被纳入了岳家军。

后来,岳家军一边打仗,一边扩充,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岳家军人员的成分就更加复杂了。岳家军里边有收编的地方武装力量;有招降的钟相、杨么的几万农民 起义军;有打伪齐的时候,俘虏、投降的军队;还有国家分配的、脸上刺着“赤心报国,誓杀金贼”的一部分“八字军”的队伍。总而言之,就一个字——杂。

网络配图

岳飞非常清楚,这支由“混杂人员”组成的军队在女真部队面前肯定不堪一击。虽然他们是“正义之师”,担负着收复失地的责任,但真实的战争从来不是靠想当然就可以取胜的。这就如同大型群殴,不一定是有理的那边赢。最后,还得比谁的胳膊粗力气大,手里拿的什么家伙,用的什么招式,哪一方的后边撑腰的更强。说到底,战争其实是一场拼人、拼装备、拼战术、拼后勤、拼治军手腕的群战,是综合实力的较量。这一点,在宋朝也不例外。

东拼西凑起来的岳家军虽然后来不断有正规部队加入,最终使编制一直维持在10万人左右,但因为农民起义军原本是打游击战的,基本上没多少战斗力。装备差不说,人员也参差不齐。岳家军里带兵的将领,除了张宪王贵几个有限的老部下以外,绝大部分都是后来才加入岳飞的队伍的。大将牛皋,他是被朝廷调拨到岳家军里边的;杨再兴原本是曹成的部下,兵败被俘,才成了岳家军的大将。

按理说,这么一群鱼龙混杂的人,长短不齐、想法各异,应该打败仗才对,但他们组成岳家军以后,怎么就百战百胜了呢?这完全得益于岳飞的领导有方与岳家军的严格训练。

岳飞的孙子岳珂曾经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有一次伯伯岳云训练的时候马受惊了,栽了个跟头。还没等岳云爬起来,他就被岳飞命人架出去打了一百军棍,罪名是训练不力。一百军棍在当时属于非常重的刑法了——十棍下去,臀部便会皮开肉绽,一百军棍有多重,可想而知。

知情者会说岳云这打挨得冤——这纯属马不给力,怎么能怪岳云?但这就是岳家军的规矩,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美国西点军校也有类似规定。“西点”有四句著名的名言:“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我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理由。”这就是西点为何闻名于世界的原因——在军营中,不管长官让你做什么、不管你做起来难度如何,你只需要绝对服从——绝对的服从意味着绝对不找借口,你只能把心思全放在如何去完成任务上。

简单的四句话,其实是在锻炼军人的抗压能力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更是在贯彻军人“服从命令”的天职。道理是明摆着的:在战争当中,只讲结果不讲过程, 失败了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优秀的士兵不找借口,优秀的将领不听借口。看上去这种方式非常极端,一点儿人文精神也没有,但真正残酷的战争一旦到来,也只有 这种军队才能打胜仗。

在战争年代,这种训练方法练出来的士兵能最大程度上挖掘出他们自身的潜力。岳家军的箭队,每一个弓箭手都能够拉开200斤的硬弓,把箭射到两百米开外——当时,保护皇帝的禁军中,但凡能做到这一点的,就能成为军官,这就是岳家军的战斗力。

网络配图

后来,这种理念被一些现代企业拿了过去,包装了一下,成了企业内训教材,有的干脆发展成了企业文化。但在和平时代,尤其在企业里边,此类文化是不人性的:军队用此类文化来强化战斗力,前提是为士兵的性命着想,而企业经营者则是为了赢利。虽然这种赢利也会导致员工获利,但员工的获利与其付出是不成正比的:只管服从,不问原因;只讲奉献,不求回报,这样的企业在一个早已形成了人文氛围的社会中是极难生存下来的。

严明军纪,铸成威武之师

岳家军开始在南宋军界崭露头角,尚不是因其战斗力,而是因岳飞能将一个“大锅烩”式的军队变成一个军纪严明的正规军。独立成军以后,岳飞给部队提出的要求有两条:“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兵不犯令,民不厌兵”。岳飞自己出身于普通农家,在那个战乱时代,底层百姓往往是最受苦的,不管是己方军队,还是异族军队,只要是军队过去,这百姓家中就会被抢劫一空。也恰恰是因为岳飞非常了解这种情况,所以,他不惜用铁的手段来维护岳家军的军纪与声誉。

岳珂如实地记录了祖父在治军方面的严厉——凡涉及军纪之事,一律从严,“取人一钱者,必斩”。有个士兵擅自从百姓家拿了一缕麻来束东西,岳飞得知以后,立即将其斩首——在当时,这种刑法已是相当严酷。

为了维护军纪,岳飞会尽量减少军队与百姓的接触,甚至不接触;每到一地,他都会亲率十几名近卫骑兵围绕军营巡视,生怕有军士做出违反军纪的事情。有一次,有民居失火,岳家军二号领袖王贵手下有一士兵乖机盗取了民家的芦筏,岳飞偶然得知以后,立即斩了该士兵,并以“管束不力、未及时发现”为由,责打将领王贵一百军棍。

有一次行军时,岳飞发现一间新盖的店家屋顶上缺了一片茅草,立即传问屋主。屋主说,并非军士打扰,而是屋顶原本就少了一片茅草。岳飞却不信——哪有盖屋子少盖一片茅草的?况且屋主并非贫瘠人家。他自知屋主有所隐瞒,下令彻查,最终查到了一个马军军士。该军士承认自己当时正在店中吃饭,听说岳飞将至,急于上马间,不慎扯下一束茅草。眼看这军士被五花大绑,店主全家一起跪下哭泣求情,说这位军士的确未骚扰自家,这位军士才免于处斩,却未能幸免一百军棍。

网络配图

犯错便打、便杀的威力随后产生了惊人的效用。有一兵士在一名项氏男子那里购买薪柴,项某尊重岳家军,自愿少收两文钱,那士兵却坚决不肯:“吾岂可以二钱易吾首领耶?”意思是,我怎么能为了两文钱去冒掉脑袋的危险?像项氏一般敬爱岳家军的百姓在当时非常多,看到岳家军路过时,他们多会开门接纳,但士兵们从来不会进门打扰。为了方便岳家军晚上休息,村民多堆放草苇供他们铺床,但次日军士离开,草苇却丝毫不乱。

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奉命率军南下征讨叛乱,岳家军路过庐陵,借宿廛民家。天刚亮,将士们便开始给房屋主人扫洒门庭、洗涤碗盆,一切整理干净以后,才整军出发。当时,庐陵太守于郊外设帐,准备为岳飞饯行,可眼看军队都走光了,依然看不到岳飞本人。太守便问后面的士兵:“大将军何在?”士兵回答:“将军和偏裨将校混在一起早走了!”

在和平年代,达到这样的严明或许并不难,但时处南宋初年,国家财政拮据,军队断炊、缺衣之事时有发生。为了让士兵们吃饱穿暖,很多领军者都是默许士兵抢劫的——无他,非此不足以保士兵之安。在这种大局势中,岳家军异军突起,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口号建立起了强大的军队凝聚力,赢得了民心。当时,岳飞已成民族英雄,岳家军已成真正的“正义之师”。

没有严明的纪律,军队的正规化就无从谈起。也正是依靠严格的军纪,岳家军才得以从“四方亡命、乐纵、嗜杀之徒”,最终发展成“奉令承教,无敢违戾”的真正军队。靠着刀斧棍棒之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威武之师得以创立。

其实在很多人的眼中,岳家军从来就没打过败仗,可以说“旌旗所指,所向披靡”。而与这种印象联系最密切的,是他们的死对头金兀术所说的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朝徐敬业为什么被赐李姓却又被革去李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徐敬业,唐朝人,因祖上有功,而被李氏唐朝赐姓李,史称李敬业,是唐朝武则天时期公元684年扬州叛乱的主谋,出生年月不详,逝于公元684年,是在叛乱中被部将所杀。图片来源于网络徐敬业,为唐朝开国将领李勣的孙子,父亲李震早亡,因而承袭了祖父的爵位英国公,徐敬业从小才智过人,历任唐朝的太仆少卿、眉州刺史、柳

  • 真相:孝庄并未下嫁多尔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朝中人也都知道,摄政王新娶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原本是肃亲王的福晋,但民间的汉人哪儿知道蒙古人的姓氏和名字,最后传成了当今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下嫁摄政王。文章揭秘了不少精彩的、重要的内幕,下面请继续阅读吧。网络配图原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文博研究员,国内著名的清史研究专家支运亭推出新书《大清开国六十年

  • 历史上最残暴的亡国之君:拿人肉烧烤!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亡国之君是谁?商纣王要只是个昏君也就罢了,关键他还是个暴君,触犯了众怒。他不仅创造酒池肉林,还发明了炮烙之刑:把人捆绑在铜柱上,再用木炭给铜柱加热,使人体活活烤焦。跟餐馆里的铁板烧(如铁板牛肉)是一样的道理。可不该拿人肉来烧烤呀。这就缺德了。网络配图远在三干多年前,商王盘庚

  • 揭秘吴三桂为何难成大事 竟然三次被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统御天下十七年之后,自缢身亡。同一天,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第二天,从关外赶来护驾勤王的吴三桂走到山海关之时,得知北京“沦陷”的消息,他便在山海关驻扎下来。他知道,崇祯时代已然是过去式,现在是李自成的“大顺”时代了。网络配图此时此刻,

  • 绝密档案曝光:溥仪在苏联监狱的日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我在苏联的五年间,除了口头以外,共三次上书给苏联当局,申请准许我永远留居苏联。三次上书,一次是在赤塔,两次是在两个月以后迁到离中国不远的伯力。”这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疑惧和幻想”一节中的一段话。这位宣统皇帝虽然在自传中简要回忆了他“在苏联”的情况,但其详细内

  • "康熙遗诏"原件曝光 雍正真是篡位上台?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雍正皇帝继位,民间及野史传闻甚多,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矫诏篡位,认为康熙帝本想传位于皇十四子胤褆,而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串通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网络配图昨日,辽宁省档案馆新馆首度展出的“康熙遗诏”对此给出了答案:没篡位。建筑面积是现在省档案馆6倍大的辽宁省档案

  • 受到女权思想影响的公主:自毁容貌不愿陪葬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女儿,她一生嫁了两次,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但都很快做了寡妇。后来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可汗,在可汗死后,宁国公主又回到了唐朝。图片来源于网络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次女,唐肃宗是一个严肃的皇帝,他对自己的儿女也是非常的严格,管教很严。唐肃宗在登基时,正是安史之乱的时候,他登基后便全心全意

  • 书圣王羲之气量窄赛周瑜 遭人耻笑被活活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英雄周瑜是气死的,这,我们都知道;可是史上第一书法家王羲之,也是被气死的,想来,真为之叹气。网络配图王羲之不是被别人气死的,是被自己气死的。实际上,周瑜也不是被别人气死的,也是被自己气死的。周瑜若大气一些,若大度一些,没有一股“既生瑜,何生亮”的羡慕嫉妒恨的恶劣情绪,又何至于被诸葛亮气死?王羲之

  • 历史上最冷酷的皇帝 竟亲手摔死自己的孙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石宣性情暴戾,即使在石虎面前,也有倨傲之色,石虎后悔不立石韬。石宣恨石韬及父亲石虎,暗中起了杀心。石宣忌讳石韬处处与自己争先,石韬自建宣光殿,规模宏大,仅梁长就达九丈,石宣见此后异常愤怒,斥责他逾制,遂令人杀死工匠,截去大梁。后石韬又将梁加长到十丈,石宣得知,气愤异常,他以石韬的国邑做酬报派人在佛寺

  • 红颜薄命的宁国公主:嫁人两次但都成为寡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女儿,她一生嫁了两次,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但都很快做了寡妇。后来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可汗,在可汗死后,宁国公主又回到了唐朝。图片来源于网络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次女,唐肃宗是一个严肃的皇帝,他对自己的儿女也是非常的严格,管教很严。唐肃宗在登基时,正是安史之乱的时候,他登基后便全心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