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什么是即时候补?看雍正如何一招遏制贪污

什么是即时候补?看雍正如何一招遏制贪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49 更新时间:2024/1/18 22:56:52

还不知道什么是即时候补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清朝,一个被誉为清朝最为激烈的党派斗争和最残酷的帝位之争的“九龙夺嫡”事件,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了解。康熙四十七年(1708),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理由,正式宣布废除太子。这个事件也如同导火线一般触发了之后的“九龙夺嫡”事件,四阿哥胤禛便是这场残酷斗争中的最后决胜者,也就成为了后来我们所熟知的雍正帝。他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即位,次年改年号为雍正,成为了大清的第五位皇帝。

雍正帝是45岁即位的,在位时间仅13年,但是他为清朝的鼎盛时期——“康乾盛世”所做出的功绩和贡献,完全不亚于康熙和乾隆,甚至清史专家杨樵还对雍正做出“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满清恐怕早已衰亡。”这般极高的评价。据相关史料记载,雍正帝在位期间进行了整顿吏治、改土归流、耗羡归公、废除贱籍、摊丁入亩等一系列改革,推行新政,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还大力进行反腐工作。可以说,他不仅大大解决了康熙时期所留下的弊端,而且为乾隆留下了充裕的物质基础和清明的吏治环境,作为康乾盛世中的过渡阶段,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而在雍正实行的众多举措中,他最为在意的便是在官员整治方面,尤其是面对官员贪腐,雍正帝更是以雷霆手段,将朝廷的贪腐之风遏制住,其手段之高明,直到现在都仍然为人叹服。

为了治理贪腐之风,雍正帝首先是设立了“会考府”,这个机构主要就是针对国库钱粮账本混乱的问题,专门负责审计国家财政经费事项,雍正清楚地知道官员掩饰账目上的亏空主要就三个方法:靠上级包庇、借钱粮充账和花小费报销,因此,借会考府这个中央集权的审计机关将他们的路全部堵死,完全掌握着官员是否贪污的绝对证据;其次是创设“养廉银”制度,这个制度是想从官员因俸禄低从而贪污的出发点来解决贪腐问题,用高的薪水来鼓励官员培养廉洁的习性。除了这两个比较创新性的机构和制度,雍正帝还设立了很多的惩戒制度,如:贪污者还不起钱粮的一律抄家;贪污者永不录用;凡贪污者,家眷一律被贬为奴等。

但是,这些手段并不是全部,要说起雍正帝最绝妙的反腐奇招,还得提到一招,那就是“即时候补”。什么意思呢?“即时候补”中的“即时”很好理解,就是立即、立刻的意思,那“候补”又怎么理解呢?“候补”指的其实就是没有被授予实际职务,只能在吏部等候任职的官员。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源源不断地为朝廷产生有资格当官的人,但是具体的官职始终有限,导致很多人没有官职,因此就有了“候补”这一规定。

那么,雍正又是怎么将这一规定与反腐结合在一起的呢?为了严治贪腐,雍正帝会下派钦差大臣到地方去查账,而组成钦差调查团的最佳人选就是候补官员们,候补官员中也会分出不同的级别,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官员贪污,便可就地免职,于此同时,直接可以从钦差调查团中挑一个和这个官员是同一级别的候补官员出来,补上这个官职,立即上任。

要知道,官员贪污的最大问题所在便是官官相护,以至于中央得不到真实的情况反馈,朝廷贪腐之风才愈加猖獗。但若是让候补官员来作为查账者,便可以有效地杜绝了这种官员勾结的现象,毕竟若是能抓到贪官并举报就直接有了做官的机会,是当官还是接受贿赂,图一点眼前的利益,孰轻孰重,答案也已经很清楚地摆在了面前,贿赂再多又怎么比得上自己亲自当官来得重要呢?因此,在如此安排之下,查账的人更加严格负责,被查的官员们也因害怕丢了饭碗而更加谨慎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即时候补”这一招与反腐工作的结合不仅同时解决了两大社会问题,而且每一方面都做到了极致,不可不谓之奇招也!

雍正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治国最为严厉的帝之一,在位十三年期间,凭借着他的各种改革和奇招将朝廷腐败之风牢牢遏制住,而在他“以严治国”的方针下,也得到了“吏治清明,臣下莫不奉公守法,吏治之隆是清代之最,历代仅见”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和珅真正的靠山不是乾隆,而是另一个大佬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一提到和珅,大家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出贪官两个字,他贪污腐败的程度在历史上可是无人能出其右的,很多人都觉得他能够如此嚣张狂妄的搜刮民脂民膏,都是乾隆惯出来的,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作为一国之君的乾隆,有什么理由对一介大臣宠爱至此,并再三容忍他的越矩行径呢?其实和珅之所以能这样的目中无人,并不仅仅是依靠着乾

  • 栗姬在后宫的地位如何?她为何要骂汉景帝是一条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栗姬在后宫的地位如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相信大家都知道金屋藏娇的故事,汉武帝刘彻的一句“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让他改变了命运,最终成为了千古名帝。但是一开始,长公主刘嫖想合作的对象并不是王娡以及刘彻,而是当时备受宠爱的栗姬和太子刘荣。说到栗姬,她是汉景帝早年时期最

  • 历史上的香妃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呢?是虚构还是真正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香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庙貌巍峨水绕廊,纷纷女伴竭香娘。抒诚泣捧金蟾锁,密祷心中愿未偿。”自从听园居士萧雄于光绪十八年(1892)在他的《西域杂述诗》中刊出这首题为《香娘娘庙》的诗以及一段关于“香娘娘”神奇身世的记述之后,关于“香妃”的种种传说不胫而走。谈

  • 盘点李渊麾下四员大将,他们分别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马腾手下大将有哪些,关羽手下四大名将,与李广齐名的将军

    大唐建立伊始,能臣名将众多,其中我们熟悉的诸如秦琼、罗成、程咬金、尉迟敬德等等。但在笔者看来这些英雄好汉只能算是前锋,和统兵作战的大将毕竟有差距,在笔者看来,唐高祖李渊一朝,朝中无外乎这四员大将。其中两人被太子李建成收为心腹之人,一人在秦王府效力,一生从无败绩,而第一位最是名副其实。感兴趣的读者和我

  • 崇祯皇帝自缢后,锦衣卫下场的如何?他们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崇祯皇帝自缢后,锦衣卫下场的如何?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

  • 明朝官员的俸禄多少?比其他朝代的高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题目的题干出现明显的错误,因为相比于历朝历代,明朝俸禄算不上是高薪。所以,高薪养廉一说有待商榷。相反,我们认为明朝采用的是低薪养廉的俸禄制度。因此,我们将重点介绍明朝低薪养廉的情况,以及分析明朝低薪养廉失败的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朝俸禄制度初创于洪武四年,最终定型于洪武二

  • 朱棣成功路上的和尚,此人最后为何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有两个有名的和尚。分别服务于一父一子,一个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一个是朱棣的谋士姚广孝。作为帝王成功路上的助力者,刘姚的结局却不相同。刘伯温被皇帝杀了,而姚广孝却寿终正寝(还成为朱棣一辈子唯一的一个朋友),这究竟是为何?究其原因,一切因果皆在两人的追求上。在我看来,姚广孝的独特之处在于,能舍得。

  • 用枪出神入化的五位将军,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曾几何时,一杆长枪再配上一匹白马便是天下!三尺青锋再提着一壶好酒便隐现出江湖!一把长刀镌刻一缕夕阳就是战场!古有年棍、月刀、一辈子的枪种种说法,我其实是不以为意的,因为我信奉一种武器生来便是属于他的主人的。枪作为百兵之王,到底是因为什么缘故而处于如此崇高的地位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先了解几位用枪如神的

  • 庞统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刘备能不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蜀汉庞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刘备搜寻天下人才时,有一句话打动了他,那就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卧龙知道是诸葛亮,凤雏则指的是庞统。在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后,直到借得南郡时,刘备才得到了庞统。可惜的是,庞统在刘备进攻益州的时候,在攻打雒城的战斗中阵亡。那么如果庞

  • 为何说刘邦留下吕雉是不得已的选择?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邦。在吕雉身陷项羽军营之际,戚夫人便成为了刘邦的新宠,后吕雉虽被项羽释放,但饱经风霜的吕雉已经很难再获刘邦的欢心,因此有着“夺夫之恨”的吕雉和戚夫人,矛盾本就很深。再加上汉高祖十年(前197年)时刘邦曾意图以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取代刘盈的太子之位,新仇旧恨之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