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序是如何影响淝水之战的?古代史上最成功的卧底

朱序是如何影响淝水之战的?古代史上最成功的卧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246 更新时间:2024/2/17 0:58:21

朱序是如何影响淝水之战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古代史上最成功的卧底,我认为是淝水之战中的朱序(有些史料中称“硃序”)。在这场决定南北政权命运、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大决战中,身在前秦军队中的朱序,战前为东晋统帅谢石泄露情报、出谋划策,战中制造谣言、扰乱秦军阵脚,为东晋以弱胜强起到了关键作用。

朱序出身东晋将门之家,其父为原益州刺史朱焘。公元377年,他被任命为南中郎将、梁州刺史,镇守襄阳。这里,正是对抗北方的前沿。

当时的北方,出现了五胡十六国以来最强大的政权:前秦。出身于略阳氐族的符氏,抓住后赵覆亡的机遇,迅速在关中崛起;而苻坚夺权后,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全面推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逐渐崛起为中原最强国。到了公元376年,前秦已先后灭亡了前燕、仇池、前凉、代国等大小割据政权,攻下了东晋的梁州、益州,成了西晋灭亡以来,首个统一北方的五胡政权。

有着一统天下雄心的苻坚,此时把目光盯上了东晋。

公元378年4月,他派派出17万大军,分兵四路攻打襄阳。朱序率军顽强抵抗,前秦军人数虽多,但一时也难以攻下。坚持到第二年初,晋军甚至能够屡屡出击、多有斩获。

形势的暂时好转,让长期高度紧张、身心疲惫的襄阳守军放松了警惕。但让人遗憾的是,到了2月,襄阳督护李伯护私下向前秦投降;里应外合下,前秦大军突袭攻破了襄阳城,朱序被俘后送往长安。

苻坚虽出身氐族,本人却是个实打实的儒生,这一点在他的“仁义”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统一北方过程中降服的各路对手,他不但不诛杀、不清洗,反而推心置腹、委以重任。朱序抵达长安后,同样享受了优待;而李伯护这类人,却恰恰是苻坚最厌恶的,他惨遭斩首示众,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期间,朱序曾试图偷偷逃回东晋,最终却被察觉。不过苻坚并没有因此而动怒,反而更加赞赏朱序的气节,甚至任命他为度支尚书(管财政税收)。

不过,苻坚的“大度”,并没有换取朱序的效忠。

公元383年8月,苻坚不顾朝廷内的反对声,组织起60多万步兵、27万骑兵,亲自率军出征,对东晋发动全面进攻。

面对生死存亡的巨大挑战,东晋上下空前团结,宰相谢安坐镇健康,派弟弟谢石、侄子谢玄、儿子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领军抵抗。此时的晋军以北府兵为主体,总数大概8万人。

前秦军势不可挡,苻坚的弟弟、名将苻融率领30万前军攻克寿阳,在硖石围攻东晋龙骧将军胡彬;谢石、谢玄随后率军赶到,与前秦将领梁成隔着洛涧对峙。

胡彬粮草将尽,派人向谢石报告情况,却被前秦截获。苻融得知晋军的虚实后,认为战机不可失,派人快马加鞭向苻坚汇报;于是苻坚留下大部队,带领八千轻骑日夜兼程赶赶来。抵达寿阳后,苻坚派朱序前去东晋大营劝降。

但朱序见到谢石后,却把前秦军队的底细一股脑兜出,并且劝东晋抓住机会、速战速决:“如今寿阳的秦军只是前锋,如果百万大军全部抵达,那江南就彻底没机会了;为今之计,不如趁着他们各路人马尚未会集,迅速击败前锋,挫挫他们的锐气,接下来就有获胜的机会。”

在谢琰的劝说下,谢石听从了朱序的建议。11月,他首先派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击败了前秦将领梁成率领的5万军队,其后自己率全军水陆并进,双方隔着淝水摆下阵势。前秦军压着河岸布阵,东晋的军队无法渡过。

情急之下,谢玄心生一计,他派使者劝苻融让大军稍微后撤,以便晋军渡河,以便双方畅快的一决胜负。

苻坚、苻融求胜心切,认为己方可以发挥铁骑优势“半渡而击之”,于是不顾一众将领的反对,执意挥舞信号旗,指挥大军后退。

前秦军队阵型刚刚移动,朱序等晋军降将就在后面大呼:“秦军战败了!”后方的秦军信以为真,扭头便跑;恐慌的情绪迅速蔓延,秦军大阵很快陷入混乱,谢玄等人率领全军趁机渡河。此时,试图安抚大军的苻融摔落马下,被身后赶来的东晋士兵杀掉;统帅被杀,前秦的军队彻底崩溃、局面一发而不可收拾。

渡河的晋军趁乱追击,前秦溃不成军,无数人因自相践踏、冻饿交加而死,尸体漫山遍野,甚至都堵塞了淝水。(朱序等人则乘乱投奔晋军)

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固然有苻坚骄傲轻敌、晋军奋不顾身的原因,但朱序在战前、战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起初谢石听说苻坚本人已经抵达寿阳,一度不敢出战,希望用消耗战的方式逼退秦军;但得到朱序的情报与分析,以及谢琰等人的力劝后,谢石才下定决心,压上老本与秦军前锋一较高下;

开战后,如果没有朱序等人造谣起哄、秦军得以有序后移阵型的话,东晋确实有可能被前秦的优势骑兵击败,毕竟历史上出现过半渡而击之的成功案例。

而在此战后,中国历史的演进局面发生了巨变:无比强大的前秦一蹶不振、迅速败落,羌族、慕容鲜卑等先前被苻坚征服的势力趁机复国,中原再度陷入混战的局面;东晋朝廷则趁机北伐,一度把边界推进至中原,保证了东南朝廷数十年的安定。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序可谓古代史上最成功、造成后果最深远的卧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项羽是什么性格?他到底有多残暴?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项羽人屠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楚汉时期的刘邦和项羽,究竟谁是真君子,谁是真小人,有关这方面的议论从来是不间断的。本文不议论刘邦,只谈项羽行“人屠”之事项羽的铁杆粉丝们,都竭尽全力为他们的偶像洗白,说屠杀都是子虚乌有胡编乱造出

  • 为何说刘备在汉献帝还在位时就称帝是必然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为何说刘备在汉献帝还在位时就称帝是必然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与曹军在汉中对峙的刘备忽然放弃阳平关,他率领大军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当时夏侯渊率军前来争取定军山,被黄忠利用地利优势斩杀。而后曹操亲率大军来争汉中,刘备听说后并不担心,他认为曹操虽强,

  • 刘长卿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的仕途之路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刘长卿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一场安史之乱,腰斩盛唐繁华,同时,也斩断了唐诗气节,盛唐诗的气魄与格局因为一场动乱一去不返。明人鼓吹“诗必盛唐”,在我看来,也确如此,如今我们提及古诗,大都和唐朝命脉相通,朗朗上口的佳句,大都出自盛唐。植根盛唐的诗人,总有一种雍容昂扬的气度

  • 卢植有哪些建树?他的两个学生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卢植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卢植,又称子干,生于东汉末年,一代名臣,将领之才,又博通经学,与皇甫嵩、朱儁二人并称为“汉末三将”,单听这响当当又有些“唬人”的称号,便可知,此人是个实打实的大佬级人物。但或许,很多人对卢植并不熟悉,介绍他之前,先说一说郑玄,两人均为儒学大拿

  • 如何概括梅饶臣的一生?他在诗坛的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梅尧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宋一朝,文人骚客频出,读书人都以入仕为官作为人生最高追求,也是唯一的出路。因此,进馆、入阁、点翰林、当学士,便成了读书人的人生攀途,也成了他们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志。而在那时,一个才子,尤其是天下公认的才子,如果没能进馆入阁,那是要被惋惜和讥

  • 王禹偁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他对正义的坚持被后人敬仰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王禹偁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点绛唇·感兴》这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王禹偁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首词。这首词,一改宋初词风的柔靡,写得清新自然,毫无雕饰,让人感觉好似

  • 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哪里?为什么说他是民族精神的表现者与塑造者?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杜甫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有一位诗人,人们都言他伟大,或因他忧国忧民,心系家国,或因他感慨生民,为无数普通人留下历史的注脚,或就如BBC关于他的纪录片中诠释的那样:他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表现者,更是塑造者。总之他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地介

  • 探索南唐后主李煜的宿命、才情与忧伤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李煜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帝王的宿命又是一年花开,只是颜色改,远处琴声再起,已似懂非懂,想填一首词,探寻人生真谛,奈何斯人不在,再也找不回那丢失了的情怀,情又何以堪?合上眼或许才能美梦成真,可此时却孤枕难眠。曾经的锦绣山河,如今只换来栖身牢笼;曾经的无上尊贵,如今只换

  • 古代男子找媳妇技巧:刘邦靠送礼吹牛取悦老丈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使人们找对象越来越困难, “剩男”和“剩女”越来越多,天天叫着找不到对象。最近一段时间,相亲类节目在电视上热播,一些嘉宾的出位言论,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也炒火了相亲类节目。信息社会,人们交往更加便捷,找对象却如此困难,那么,信息相对闭塞的古代,人们又是怎么解决

  • 不择手段骗取好汉上梁山 宋江为什么后选择招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评价,一部《水浒传》,前半部写的是造反,后半部则完全是投降,可以说是“成也宋江,败也宋江”。这就要说到招安了。其实水浒好汉对宋江又爱又恨,都跟这个招安有关。对于宋江来说,他觉得以他的能力,这条路是完全可以走得通的,而且他可以把他的那些弟兄带到一条康庄大道上去,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给他们一个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