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禹偁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他对正义的坚持被后人敬仰

王禹偁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他对正义的坚持被后人敬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247 更新时间:2024/1/18 12:36:13

你知道王禹偁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点绛唇·感兴》

这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王禹偁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首词。这首词,一改宋初词风的柔靡,写得清新自然,毫无雕饰,让人感觉好似置身于烟雨江南。

山水朦胧,炊烟袅袅,但清灰的天空却让人有一丝阴郁。词中飘荡着淡淡的愁、淡淡的怨,但并未吹淡诗人心中的豪气。他的一生都在沉浮中度过,却总是心存正义,为执着的道义,至死不悔。

王禹偁,字元之,山东菏泽人。他出身贫寒,家中世代为农,以磨面为生。故此,在他小的时候就曾写过一首《磨诗》:

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

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

据《邵氏闻见后录》中记载,王禹偁七八岁就能诗文。曾有一位姓毕的官员,念其聪颖好学,特将他留在家中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上学。

有一天,他带王禹偁参加宴席,席上有人出了一句上联,“鹦鹉能言争似凤”,在座的人谁都没能对出下联。这时,王禹偁站起来说:“蜘蛛虽巧不如蚕”,一时震惊了在座众人。都感叹这个孩子的才思敏捷,以后一定会是经世之才。

太平兴国八年,王禹偁进士及第,被授成武县主簿,迁大理评事。第二年,改任长洲知县。虽然官职不算高,但此时的王禹偁对今后的仕途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作《吾志》以言志:“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舜,学业根孔姬。”

端拱元年,宋太宗亲自对贡士进行考试,召试王禹偁赋诗,他一挥而就。太宗看罢,对他的诗赞赏有加,并说:“不出一个月,这首诗将传遍天下。”随后,擢升他为右拾遗并直史馆。既然做了谏官,他就旋即开进谏的职能,写了《端拱箴》一文,批评皇宫的奢侈:

无侈乘舆,无奢宫宇,当念贫民,室无环堵;无崇台榭,无广陂池,当念流民,地无立锥。御服煌煌,有采有章,一裘之费,百家衣裳;御膳郁郁,有粱有肉,一食之用,千人口腹。勿谓礼财经费不节,须知府库聚民膏血;勿谓强兵征伐不忠,须知干戈害民稼穑。

此时的王禹偁仕途坦荡,一帆风顺。宋太宗后来任命他为左司谏、知制诰,没过多久,又让他署理大理寺。然而,他不知道,这里就是他坦途的终点。之后数年,他三起三落,屡次被贬,再未能回到初入仕途时的平静生活。

第一次被贬,是因为妖尼道安诬告徐铉之事。淳化二年,王禹偁的好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徐铉,被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起初,道安状告自己弟媳,弟媳系徐铉外甥女,开封府未予审理。道安转而到大理寺击鼓鸣冤,又说徐铉与自己弟媳通奸。很明显这就是诬告,王禹偁审理后判道安反坐之罪。

但崇尚佛教的皇帝却下诏,要求对道安不予追究。固执的王禹偁不肯,终于触怒了皇帝,被贬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徐铉也同时被贬出京。

当时的商州,远在西北边陲,山高地险,土地贫瘠,生活十分困苦。王禹偁被贬此处,任一闲职,每日里无所事事,他只好将所有的激情都寄托在诗词上。在商州的这段日子里,是他一生中写诗最多的时候,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诗都是写于此时。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春居杂兴》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村行》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官舍竹》

本来满怀豪情,想要一展抱负,未曾想无妄之灾降临,顷刻间从云端跌落崖底,他的心中充满了苦闷和抑郁。在这山高水远的他乡,无人可以倾诉,只能对花感叹,为竹诉说。

篱笆旁的桃树、杏树竞相争艳,使诗人凄凉的家中略有春意。可是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许温暖,一夜间无情地吹断了数根枝条,甚至连枝上的莺儿都吹走了。寂寞无聊中,他对只能竹弹琴、下棋,与竹共欢。

当然,商州也有美景。枫叶红、菊花黄的时节,他信马由缰,穿过如雪的荞麦花海,独立夕阳之下,任孤独与惆怅在心中蔓延。

王禹偁的才华有目共睹,皇帝也了然于胸。所以,在淳化四年时,又召他入京,任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到太宗至道元年,又任翰林学士。只是他生性耿直,直言陈弊,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得罪了某些人。“兼磨断佞剑,疑树直言旗。遇事难缄默,平居疾喔咿。”(《谪居感事》)的确,路见不平一声吼,他做不到遇事缄默。也因此,他再一次被贬。

太宗至道元年,因宋太祖孝章皇后故去,棺椁被放置在燕国长公主府,大臣们都不穿丧服。王禹偁说,皇后曾母仪天下,应遵循旧礼。因此被认为是讥讽朝廷而降罪,被贬滁州,后改扬州。

虽然他再次被贬,但皇帝仍然是信任他的。据《宋史·王禹偁传》中记载,他曾起草《李继迁制》,李继迁(夏国创建人)送他五十匹马作酬劳,被他拒绝。等他出任滁州知州时,闽人郑褒徒步来拜谒他,他就送了郑褒一匹马。有人诬陷他少给马钱,宋太宗却说:“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

即使他依然被朝廷信任,也难驱散他被贬的郁闷。

宦途日日与心违,人事纷纷任是非。

却为游山置行李,渔家船舫道家衣。

——《言怀》

屡屡被贬,他觉得心灰意冷,有了放下一切,纵情于山水的想法。于是,他独自泛舟出行,让清冷的江风吹走心头的阴霾,吹却尘世的纷扰。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泛吴淞江》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他独自泛舟江上,在苦闷中寻找着一份让自己解脱的清欢。

就在他孤独苦闷的时候,命运又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因宋真宗即位,他被召回京城,复任知制诰。他又恢复了往日的雄风,积极进言、进谏,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方案,后又参与撰修《太祖实录》。可是因他耿直的个性,和撰写时的秉笔直言,再一次触动了权贵们的利益,引起宰相的不满。毫无悬念地他被再次贬出京城,前去黄州。

在黄州,他写下了著名的《三黜赋》:“一生几日?八年三黜”,“吾有子孙,始笑未言。去无骑乘,留无田园”。人生短短数十年,八年中他就三次被贬。虽然面上平静,装作坦然,可内心深处却是深深的无奈,外贬没有坐骑,留京也无田园,他已别无选择。

但是,即使在如此困顿的情况下,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虽然委屈,但是如果是坚守正道,即使被贬一百次,他心中也不愧。只要能正直立身、执行仁义之道,他就要一直坚持到老。

他在黄州任上时,黄州境内发生了很多奇事。境内两只老虎打架,死了一只,被吃了将近一半;半夜时分,群鸡齐鸣,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冬日里突然响起了雷声......为此,王禹偁亲笔写下奏章,认为这是神的警示,并在奏章中检举自己的过失。皇上派宦官前来慰问,举行祭神仪式。因掌管天象的官员说,“治理当地的官员将承受这一灾祸。”皇上惜才,当天就将他调离,前去蕲州任职。

王禹偁感念皇上的爱惜,上表谢恩,谢恩表中说,“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然而,皇上的恩护并未能让他逃过此劫,到蕲州未出一月,他就仓促离世了,享年四十八岁。真的应验了他表中的话,“不望生还”,“止期身后”了。

王禹偁的诗词虽没有像苏轼、欧阳修那样被后人争相传唱,在政治上也没有像王安石、司马光等被家喻户晓,但他的正直、对正义的坚持却被后人敬仰。

苏轼曾说:“故翰林王公元之,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

欧阳修也赋诗赞叹:“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名姓已光青史上,壁间谷貌任尘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哪里?为什么说他是民族精神的表现者与塑造者?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杜甫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有一位诗人,人们都言他伟大,或因他忧国忧民,心系家国,或因他感慨生民,为无数普通人留下历史的注脚,或就如BBC关于他的纪录片中诠释的那样:他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表现者,更是塑造者。总之他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地介

  • 探索南唐后主李煜的宿命、才情与忧伤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李煜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帝王的宿命又是一年花开,只是颜色改,远处琴声再起,已似懂非懂,想填一首词,探寻人生真谛,奈何斯人不在,再也找不回那丢失了的情怀,情又何以堪?合上眼或许才能美梦成真,可此时却孤枕难眠。曾经的锦绣山河,如今只换来栖身牢笼;曾经的无上尊贵,如今只换

  • 古代男子找媳妇技巧:刘邦靠送礼吹牛取悦老丈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使人们找对象越来越困难, “剩男”和“剩女”越来越多,天天叫着找不到对象。最近一段时间,相亲类节目在电视上热播,一些嘉宾的出位言论,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也炒火了相亲类节目。信息社会,人们交往更加便捷,找对象却如此困难,那么,信息相对闭塞的古代,人们又是怎么解决

  • 不择手段骗取好汉上梁山 宋江为什么后选择招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评价,一部《水浒传》,前半部写的是造反,后半部则完全是投降,可以说是“成也宋江,败也宋江”。这就要说到招安了。其实水浒好汉对宋江又爱又恨,都跟这个招安有关。对于宋江来说,他觉得以他的能力,这条路是完全可以走得通的,而且他可以把他的那些弟兄带到一条康庄大道上去,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给他们一个安定

  • 历史奇葩皇帝奇葩事 这样的皇帝怎么了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一: 南北朝时北齐后主高纬有个荒唐的"怪癖"――喜欢当乞丐。他在后宫华林苑,设立了贫穷村舍,他自己亲自穿上破衣烂衬当乞丐,沿街乞讨,以此寻求刺激,以打发无聊而空虚的生活。这个世界除了他也不会有人拿着御碗乞讨了吧。网络配图二:专做木匠活。明熹宗朱由校是个有名的昏君,他的癖好是做木匠,盖房子,亲自操作

  • 曾国藩“北漂”为租房闹心:吉宅难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朋友王继贤到曾国藩所住的棉花六条胡同拜访。王继贤字翰城,是曾国藩的湖南老乡,与曾国藩同为京官,在朋友圈中是著名的“风水大师”。王氏一进曾宅,就连说此地风水不好。京官租房四大特点 注重体面讲究风水京官租房的第一个特点是要求住宅表面的体面。身为朝廷命官,住宅须配得上官制威仪,因此自然不

  • 中国古代的反腐皇帝:雍正抄家多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处理腐败分子的手段也算是独辟蹊径,他不像以往的其他皇帝抓到贪官就入狱或者杀头,而是先抄家,要钱。所以,后来历史界有一种说法,如果谁欠了雍正的钱是要倒霉的。隋文帝:“钓鱼执法”抓贪官在隋文帝坚持高调反腐的一生中,最令他引以为傲的就是破天荒地发明了“钓鱼执法”的反腐“高招”。同样是头顶巨大荣誉光环的

  • 朱棣为什么找废帝:用得着郑和七下西洋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有一本书叫《春秋》,有一个历史时期叫春秋时期,另外,还有一种写历史的方法叫做春秋笔法。上面这段文字是燕王朱棣干掉自己的侄子建文帝篡夺帝位后,史官运用春秋笔法描写建文帝之死的“杰出”作品。当我们查阅中国的史书时,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遭遇春秋笔法了,那些毫无出处和佐证的历史根本没有参考价值。更可怕

  • 揭秘:奸雄曹操是如何一个人应付三个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世上的事历来如此。有暴富的必然有速贫的,有得意的必然有丧气的,有贪的才有贿的,有信的才有骗的,有船行顺水的就少不了逆水行舟的,有幸运的就会见到倒霉的。在曹操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日子里,袁术幸福的生活快过到头了。初登大宝,他找到了开国之君的感觉,乍称皇帝,也尝到了亡国之主的凄凉。淮南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人

  • 揭秘:秦始皇嬴政在生命后十年里都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秦始皇,我们还能说些什么?这是使人颇感困惑的一个问题。最近我经过思考,有些话还想说一说。首先,是要摆脱汉人“过秦”评论的一些影响,对某些记载的思想倾向也应注意;其次是对秦始皇的分析要具体、再具体。现以秦始皇的最后十年为例,略加述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关于这一年的记载内容甚多,除了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