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东方朔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的东方朔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35 更新时间:2024/1/26 12:08:09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的东方朔是什么样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弄臣”是中西方封建时期宫廷当中一种特殊的人物,他们靠着滑稽的姿态、诙谐的语言或独特的才能伴随在君王左右,博取宠幸和赏赐。在我国西汉武帝时,也有着这么一位著名的“弄臣”,那便是以机智幽默、博学多闻著称的东方朔。因为口才了得,他甚至还被相声行业奉为了祖师爷。

其实,东方朔并不仅仅是一个弄臣,他也曾经多次对武帝的行为进行劝谏,甚至上书表达自己对于国家发展的构思和想法。可惜的是,因为自己弄臣的身份,武帝一直没有真正重视过他的建议。临死之前,东方朔再度认真进言,劝告武帝不要听信谗言,然而,这一次他还是没能得到重视。结果,他去世后几年后发生的事正好应验了其谏言。

汉文帝后元三年(前161),东方朔生于平原郡厌次县,也就是今山东德州陵城区一带。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即位之初向全天下广泛招募贤才,而东方朔便抓住了这个机会,写了多达三千片竹简进行自荐。如此巨量的内容,汉武帝陆陆续续读了两个月才终于读完。在自荐书当中,东方朔表示自己从小父母双亡,后来十三岁开始读书,先后学习《诗》、《书》,以及孙武吴起的兵法,阅读量达到了四十四万字。

除此之外,东方朔还描写自己的外貌和品行道:“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如此大言不惭地赞美自己的东方朔确实让汉武帝稍微有了些兴趣,于是,他被安排在了公车署等待召见。然而,因为事务繁忙,武帝很快将他忘在了脑后,为了得到面见皇帝的机会,东方朔不惜对为武帝养马的几个侏儒说,因为你们对国家发展没有帮助,皇帝很快就要杀掉你们。

侏儒们一听,赶紧跑到武帝面前求情,而对此感到疑惑的武帝果然把东方朔叫到了面前责问。就这样,东方朔得到了和武帝见面的机会,并靠着幽默风趣的谈吐给后者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不久之后,汉武帝召集包括东方朔在内的许多臣子在宫中玩游戏,他把一只壁虎藏在了钵盂之中,让人猜其中是何物。

就在众人都十分茫然之际,东方朔站了出来,他表示自己曾经学过《周易》,并在一番演算之后猜出钵盂中的东西似龙但无角、似蛇但有足,且喜欢在墙上爬,因此是壁虎。在此之后,东方朔又接连猜中武帝所藏之物,一时间出尽了风头,这让早就是武帝宠臣的郭舍人十分不满。

在嫉妒心的驱使之下,郭舍人给东方朔出了许多困难的谜题,想要借此难住他,让其“原形毕露”。然而,东方朔对于他的问题全都是不假思索、应声便答,不但没有出丑,还让武帝龙颜大悦,封其为常侍郎。

建元三年(前138),武帝想要在皇宫附近修建一个庞大的上林苑,作为皇家猎场,但此举要侵占许多良田、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见此情形,东方朔以纣王、始皇大兴土木的例子进行劝谏。对此,武帝虽然以“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作为对其直谏的赏赐,但最终还是修建了上林苑。

约太始四年(前93)时,将近七十岁的东方朔感染重病,在弥留之际,他上书武帝道:“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原陛下远巧佞,退谗言。”一生以滑稽形象示人的东方朔临死时却认真地劝告此时已经六十四岁的武帝重视《诗经》中的教诲,不要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这怎能不令人动容。

然而,对于东方朔的忠言,武帝却只是感到有些惊奇,并说了一句:“今顾东方朔多善言?”也就是说,今天东方朔怎么变得这么正经了?没过多久,东方朔便病重去世,而武帝没有重视他的临终劝谏,很快就尝到了苦头。

征和二年(前91),武帝因听信江充的谗言在宫里搜查巫蛊案的相关人员,奸猾阴狠的江充为了除掉和自己有过矛盾的太子、皇后便诬陷他们,这直接导致了二人的被迫自杀。根据统计,被牵连进巫蛊之祸的人多达数十万,其中去世者也多达数万,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就在于汉武帝听信了江充的谗言。

如果巫蛊之祸发生时东方朔还健在,或许能够用一种幽默的方式劝说武帝,成功避免灾难的发生。而如果当初东方朔的进言被武帝重视,那么江充恐怕也没法发动如此巨大的动乱。或许,心思缜密而又学识广博的东方朔正是预料到自己去世后,武帝可能因听信谗言导致灾祸,所以才会认真提醒,然而,这份苦心却终究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实在非常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魏一统三国大好时机,曹操曹丕为何没把握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不管是为了一统汉室江山,还是为了让曹家独霸天下,曹家父子都是必须消灭刘备和孙权的。但是我们细看《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料,就会发现曹家父子至少错过了两次用卞庄刺虎的方式一统三国的机会。于是有人说:曹丕猴急是因为年纪太轻经验不足,至于曹操为什么也沉不住气,

  • 诸葛亮上书《出师表》后,刘禅是何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上书给刘禅的《出师表》,是否让刘禅感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28年春,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他决定出兵北伐,在出征前,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追忆了当初先帝创业艰辛的历程,同时阐明了北伐的重要性,并希望他离开刘禅身边后

  • 含山公主是什么身份?一生经历7位皇帝8个年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含山公主是什么身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十六人中硕果存,含山寿考拜新恩。亲亲并仰高皇志,博鬓冠加九翟尊。”这首诗出自于《全史宫词卷二十》,由清代史学家史梦兰所作,讲的就是今天本文的主角:含山公主。在明朝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公主,她一生经历了7位皇帝、8个

  • 庄士敦是什么人?他与溥仪的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对庄士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庄士敦是英国苏格兰人,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外籍老师。是一位地道的“中国通”。1919年,庄士敦应邀至紫禁城担任溥仪的英语、数学、地理等西方学说老师,备受溥仪的敬重,师生情谊深厚。1938年在家乡爱丁堡病逝,享年63岁。溥仪作

  • 朱序是如何影响淝水之战的?古代史上最成功的卧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朱序是如何影响淝水之战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古代史上最成功的卧底,我认为是淝水之战中的朱序(有些史料中称“硃序”)。在这场决定南北政权命运、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大决战中,身在前秦军队中的朱序,战前为东晋统帅谢石泄露情报、出谋划策,战中制造谣言、扰乱秦军阵脚,为东晋以弱胜强起到

  • 历史上项羽是什么性格?他到底有多残暴?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项羽人屠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楚汉时期的刘邦和项羽,究竟谁是真君子,谁是真小人,有关这方面的议论从来是不间断的。本文不议论刘邦,只谈项羽行“人屠”之事项羽的铁杆粉丝们,都竭尽全力为他们的偶像洗白,说屠杀都是子虚乌有胡编乱造出

  • 为何说刘备在汉献帝还在位时就称帝是必然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为何说刘备在汉献帝还在位时就称帝是必然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与曹军在汉中对峙的刘备忽然放弃阳平关,他率领大军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当时夏侯渊率军前来争取定军山,被黄忠利用地利优势斩杀。而后曹操亲率大军来争汉中,刘备听说后并不担心,他认为曹操虽强,

  • 刘长卿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的仕途之路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刘长卿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一场安史之乱,腰斩盛唐繁华,同时,也斩断了唐诗气节,盛唐诗的气魄与格局因为一场动乱一去不返。明人鼓吹“诗必盛唐”,在我看来,也确如此,如今我们提及古诗,大都和唐朝命脉相通,朗朗上口的佳句,大都出自盛唐。植根盛唐的诗人,总有一种雍容昂扬的气度

  • 卢植有哪些建树?他的两个学生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卢植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卢植,又称子干,生于东汉末年,一代名臣,将领之才,又博通经学,与皇甫嵩、朱儁二人并称为“汉末三将”,单听这响当当又有些“唬人”的称号,便可知,此人是个实打实的大佬级人物。但或许,很多人对卢植并不熟悉,介绍他之前,先说一说郑玄,两人均为儒学大拿

  • 如何概括梅饶臣的一生?他在诗坛的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梅尧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宋一朝,文人骚客频出,读书人都以入仕为官作为人生最高追求,也是唯一的出路。因此,进馆、入阁、点翰林、当学士,便成了读书人的人生攀途,也成了他们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志。而在那时,一个才子,尤其是天下公认的才子,如果没能进馆入阁,那是要被惋惜和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