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火烧藤甲兵是什么样的故事?有多厉害?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是什么样的故事?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543 更新时间:2024/1/28 14:19:36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故事,读者诸君都记忆深刻,诸葛亮也曾为此深深自责,并且很罕见地垂泪而叹:“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

前一段时间有人“复原”出了藤甲兵的装备,而且还在电视上展示,一般的刀剑砍上三两下还真没事儿。但是我们细看《三国演义》的描述,就会发现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颇有点《封神演义》的意思,如果阿基米德看了关于藤甲兵的描绘,肯定会摇头表示费解:这不科学!

看过《三国演义》原著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按照书中描述,孟获及其盟友就是跟曹操孙权打仗,也会轻松获胜,因为这帮人实在是太厉害了——他们能打得赵云魏延一败涂地,孟获手下的厉害程度,已经超出了科学范畴。

赵子龙号称常胜将军,但是在木鹿大王面前,显得有点不堪一击,他跟魏延联手出战,结果被打得狼狈而逃。

那木鹿大王腰挂两把宝刀,手执蒂钟,身骑白象,看着好像在某部动画片里出现过,结果被一顿板砖揍得晕头转向。

赵云只有青釭剑而没有板砖,他见了木鹿大王,也只能很吃惊地对魏延说:“我等上阵一生,未尝见如此人物。”

那木鹿大王比后世骑白象的还厉害,这厮会呼风唤雨:二人正沉吟之际,只见木鹿大王口中不知念甚咒语,手摇蒂钟。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如同骤雨;一声画角响,虎豹豺狼,毒蛇猛兽,乘风而出,张牙舞爪,冲将过来。

赵云魏延一败涂地,一直被人追杀到三江界路,最后收敛一些败残兵马,满面羞愧得到诸葛亮中军大帐请罪。

木鹿大王厉害,诸葛孔明更厉害,他亲自出马,羽扇一摇,那风沙就倒转吹向木鹿大王,再推出画着巨型猛兽的喷火车,木鹿大王指挥的虎豹豺狼纷纷溃逃,诸葛亮轻松获胜。

很奇怪诸葛亮有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本事,但是在跟曹魏作战的时候从来不用,面对坚守不战的司马懿,他也无可奈何——他呼风唤雨或者招来雷火,把司马懿大营变成汪洋大海或轰成齑粉,岂不一了百了?诸葛亮事先知道刘备将兵败夷陵猇亭,还摆下了能困住陆逊的八卦阵,如果此阵真有神鬼莫测之能,刘备伐吴只需一千兵马就足够了,他们不用带刀枪剑戟,只需要到处捡石头摆阵就行了。

放下诸葛亮为何深藏不露不提,咱们还是来看看比木鹿大王还厉害的乌戈国国主兀突骨:此人身长丈二(比吕布和巨无霸还高),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

这个长相好像是外星人的兀骨突,按照地图分析,他肯定不是中国人,因为他的地盘在孟获南边七百里,而孟获的“南中”已经包括了云贵川,孟获再往南七百里,那到了什么地方了?

如果兀骨突是地球人,那肯定是他那个地方的另类,因为现在看来,南中往南七百里的地方,并没有高个子。

兀骨突之所以敢帮孟获打诸葛亮,依仗的是他那伙刀枪不入的藤甲兵,倒霉的魏延亲眼见证了藤甲兵的厉害:蜀兵以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于地;刀砍枪刺,亦不能入。蜀兵如何抵当,尽皆败走……只见蛮兵带甲渡水而去,内有困乏者,将甲脱下,放在水面,以身坐其上而渡。

诸葛亮知道这藤甲制造起来不易,但是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藤甲兵头上戴的不是柳条安全帽,却更像凯夫拉头盔。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古代的兵器可能是杀伤力不足,对付藤甲可能有些困难,但是藤甲兵能坐着藤甲渡河,这就很不科学了。

上过中学的读者诸君肯定知道一个阿基米德定律:放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重量。

人体密度跟水的密度基本相等,那么要想把一个人浮起来,那就至少需要人体那么大的“浮漂”,这还是在不计算藤甲自身密度重量的情况下。这也就是说,藤甲兵要想把藤甲当渡船,他们穿上藤甲,就会一个人变成两个大,这还咋打仗了?如果藤甲能渡人,那么大家也都可以坐着竹篮子漂洋过海了。

为了对付藤甲兵,诸葛亮应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东西看起来就像今天的地雷,而且是能跳起来杀人的反步兵雷:蛮兵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

战后诸葛亮对赵云和魏延解释:“这是五预先造下的火炮,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节,以引药线;才一发动,山损石裂。蛮兵如此顽皮,非火攻安能取胜?使乌戈国之人不留种类者,是吾之大罪也!”

看来面对乌戈国的藤甲兵,诸葛亮不但动用了地雷,而且用的还是连环雷。他这一通连环雷炸死了所有的藤甲兵,看起来古代任何防御装备,在颇具现代色彩的火药武器面前,都是浮云。

生于公元前287年的阿基米德比生于公元181年的诸葛亮大了四百六十八岁,也不知道诸葛亮学没学过阿基米德定律。如果有人向阿基米德讲述七擒孟获中的“火烧盘蛇谷之战”,他肯定会大呼不科学,但不知读者诸君看了那些描述,会有怎样感想:刀枪不入的藤甲真的存在吗?如果藤甲那么管用,中原士兵为什么还要装备金属盔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白是如何入仕的?李白的后半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白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李白的前半生致力于用金钱与侠义为自己铺陈政治道路。他时而隐居、时而访道、时而拜谒朝廷勋贵,献诗献赋,积极推销自身。这一切的努力为他赢来了侠义与诗才的赞誉,使其在京师名声大振。42岁的李白终于得遇人生贵人。好友元丹丘将李白多年之前写

  • 李白入朝为官之前的生活是怎样的?用几十年光阴行侠仗义、游历山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白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唐朝是我国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文学经典。在诸多文人墨客中李白如一颗长庚星划破天际,在艺术文化的璀璨星空中留下了永恒的光辉。韩愈曾评其"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居易曾评其"吟咏留千古,声明动四夷",足见李白的诗文辉煌

  • 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赢了,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夷陵之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登基称帝,建立蜀汉,同年,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和替关羽报仇,他决定率领大军讨伐东吴。当时孙权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派出使臣前来求和,南郡太守诸葛瑾也修书一封,劝刘备要以大局为重,以天下为重,蜀汉大将赵云也劝刘备

  •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他的身上有哪些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杨炯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唐朝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高峰时期,唐诗的峥嵘从"初唐四杰"开始展露。宋之问在《祭杜学士审言文》中提到"……后复有王、杨、卢、骆,继之以子跃云衢。"首开"王杨卢骆"并称的先河。及至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盛赞"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

  • 唐赛儿起义的后果有多严重?明成祖朱棣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赛儿起义的后果有多严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三月,大明王朝的山东官场上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包括左布政使储埏、右布政使张海(山东行政部门最高领导),按察使王本、副使王璚、王肃(山东监察部门最高领导)在内的的布政司和按察司高级

  • 卢照龄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卢照邻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唐高宗初期沿袭旧制“重儒抑文”,武后时期又偏爱阿谀奉承、歌功颂德的“颂体诗”,这一度使文学走到了死胡同里。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的文学群体,在这文学演变的关键时期,觉醒了推动文学发展的责任感,纷纷阐述自己的革新理论,标示文学发展新

  • 探索陈子昂坎坷的人生与仕途,他的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子昂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初唐时期,文学的发展既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反而是经过了几代文人的摸索逐渐演变而成的。第一代文人是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体诗人,他们继承了六朝文风中对于美的极致追求,专攻声韵与声律,争构纤微,文词绮丽。第二代文人以"初唐

  • 秦始皇的龙袍为何不是黄色而是黑色?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龙袍为何不是黄色而是黑色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龙袍,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古时候黄色是皇室的代表,李渊曾要求“严禁庶人不得以赤黄为衣

  • 为什么说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中最复杂的一个?他的复杂体现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骆宾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作为"初唐四杰"中最为长寿的文人,骆宾王无疑有着更为跌宕曲折的人生经历,正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作为文人,七岁即《咏鹅》的骆宾王无疑是成功的,但作为政治家他的命运却是十分悲苦的,位卑才高、有志难伸、数起数落,几度浮沉。史

  • 楚汉战争如果项羽赢了,他会推行分封制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楚汉战争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楚汉战争中,如果项羽打败了刘邦,他会推行周王朝时期那样的分封制吗?不大可能。即:假如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笑到最后,他也极有可能选择以郡县制为核心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当初项羽大举分封,不是受限于身份和眼界,而是形势所迫关于刘项两人的治国思路区别,时下有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