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起的成名之路是什么样的?他可以冷血到什么地步?

吴起的成名之路是什么样的?他可以冷血到什么地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519 更新时间:2024/1/15 23:45:03

吴起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人可以冷血到什么地步?为了一个将军的位置,杀害陪伴自己半生的妻子。为了一句誓言,可以不去参加母亲的葬礼。成就吴起几千年兵圣威名的,或许就是他的冷血与狠心。而他悲惨的结局,或许也是因为无情导致的。

鲁国驱逐了吴起,导致它失去了变强的机会。魏国驱逐了吴起,导致它在与秦国的争霸战中陷入劣势。楚国铲除了吴起,导致它积弱数百年。

吴起是个人才,不论是弱小的鲁国还是强大的楚国,只要能重用他,实力都会增强一大截。吴起也是个“另类”,不管他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排挤和孤立。

在鲁国:杀妻求将

吴起是卫国人,家境良好,他早年不学无术,为了能谋个一官半职,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却还是一事无成。乡亲们把他当作取笑的对象,吴起就在母亲面前发誓:“将来若不能出人头地,我绝不踏进家乡半步。”于是前往鲁国,在曾参门下做了徒弟,学习儒术。

后来母亲病死,吴起没有回家奔丧,因为他现在仍处于一事无成的状态。儒家讲究孝道,曾参对他的做法感到羞耻,就将他逐出师门。

吴起也只能继续留在鲁国等待出人头地的机会。

后来齐国攻打鲁国,鲁国不敌,有人在国君面前推荐懂军事吴起。

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人因此不敢信任吴起,吴起知道后,立刻回家杀死妻子,然后跑到鲁君面前表示忠诚,终于得到了将军的职位,带领鲁军击败齐军。

战事结束后,有人在国君面前翻吴起的黑历史:母死不葬、杀妻求将,可见吴起是个冷血无情之人,连家人都能背叛的人,你敢信任他吗?

在魏国:遭人挑拨

吴起见自己迟迟得不到该有的赏赐,心里料到是有人在背后诋毁自己,他听说魏文侯贤明,就跑去投奔魏国。

魏文侯就派他去与秦军交战,吴起直接拿下了五座城池。

吴起说自己“一生中打了七十六场仗,六十四次大获全胜”,其中大部分战役应该都是率领魏军与秦军交战,秦国当时被吴起夺走了黄河西岸的所有土地。“秦人不敢东向”,这是直接摧毁了秦国人的斗志。

吴起在西河的战绩,已经足够他青史留名了,也足够确立他在魏国的地位了。

“名”和“位”都有了,他的人生已经美满。可是魏武侯即位后,他奋斗了十几年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刚刚即位的魏武侯并不信任吴起,魏国的丞相公叔害怕吴起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整日整夜在武侯面前扇耳旁风。

没有防备心的吴起也中了公叔设下的一个陷阱,导致他彻底失去了武侯的信任。

在楚国:迎来结局

吴起察觉到自己的处境,国君已经不信任自己,获罪是迟早的事,于是又逃去了楚国。

楚悼王一向听说过吴起的贤明,吴起刚到楚国就被委以重任,成为了丞相,他在魏国奋斗了十几年都没爬到这个位置上。

吴起是很感激楚悼王的,他既是自己的第二个伯乐,又是在自己最落魄时伸出援手的人。为了报答这份恩德,吴起在楚国无保留地展开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长时间都是领土最大的诸侯,但因为内部的分散,楚国无法统一力量,在列国的争霸战中一直处于劣势。

楚国内部贵族势力十分强大,想要强国,就必须削弱贵族的势力。

变法内容: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申明法令,就可以让贵族们不敢为所欲为。废除多余的冗官,节省国家财力,让贵族吃不了空饷。与楚王同出一脉的族人,血缘关系疏远就停止对他们的接济。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针对贵族的,这样可以为国家省下很多钱来,供养更多的军队。

于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

吴起变法的成果:楚国向南夺取了百越的土地,在北面多次击败韩、赵、魏三国,在西面又战胜了秦国。楚国此时俨然有成为霸主的势头,诸侯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患。

而楚国内部的贵族们,也因为吴起的变法而怨恨他。

吴起被乱箭射死

楚悼王死后,贵族们组织起来作乱,调动军队攻入国都,目标就是吴起。吴起最后万箭穿心而死,刚即位的楚王也不愿意得罪贵族,不追究此事,还废止了吴起的变法。

(吴起死前设下了一条计谋,导致刺杀他的几十个家族被灭族)

观察吴起一生的经历,你可以发现他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暗伤、诋毁。

冷血无情的个性,让吴起能专心地追名逐利,不为感情所拖累,这是他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因为这个个性,他不近人情,所以走到哪里都没有容身之地。

而且谁敢真的信任背叛过家人的人呢?

他在楚国的变法,并没有考虑到贵族们的感受,只是一昧地通过剥夺他们的利益来实现国家的强大。在吴起眼里,国家这个概念十分死板。但要知道,国家也是由人构成的,不近人情的法令必定会遭到反对和抵制。

例如一个公司,通过改革把每个人的薪水下调五百,这样一来公司是不是多赚了很多钱,但下面不就怨声载道了吗?吴起变法的原理同上,不考虑周全、不近人情、一意孤行,这是吴起一贯的做事风格,他的失败也是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蜀汉唯一的“征北将军”:申耽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从高到低大致是: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其中,就四征(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将军来说,不仅是三国时期比较常见的官职,也因为执掌征伐,所以拥有较高的地位,也即基本上都是当时声名显

  • 满都海是什么出身?为保成吉思汗的后代家族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满都海是什么出身,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宋开禧二年(1206)的春天,蒙古贵族们齐聚斡难河,召开会议。诸王和群臣一致决定尊孛儿只斤·铁木真为大蒙古国的大汗,并献上“成吉思汗”的尊号,可意为“坐拥海洋四方的可汗”,以总结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的功劳。而到了十五世纪下半叶,大都失

  • 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后是什么结局?曾向新皇帝讨官做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陈后主陈叔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陈叔宝,他是一位没心没肺的皇帝,也是一位十分有才华的皇帝。陈叔宝的才华并没有用到地方,相反他喜欢作一些春花秋月的诗词,被称为“亡国之音”的《玉树后庭花》,就是陈叔宝所创作。“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

  • 揭秘东吴“二宫之争”,孙权犯了一生最大的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历史上,立嗣之争,无疑是封建王朝比较常见的事件。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植和曹丕的立嗣之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围绕着魏国太子的宝座,曹植和曹丕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心腹势力,并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东吴来说,也有一场激烈的立嗣之争,这就是著名的“二宫之争”。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

  • 张邦昌是宋朝的宰相,为何却被金人要挟成了“伪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张邦昌是谁?他是宋朝的宰相,被金人要挟成了“伪楚皇帝”,张邦昌是怎么死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说到张邦昌这个人,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是谁,但是如果了解岳飞传的朋友应该就知道了,里面有两大奸臣,前期是张邦昌,后期是秦桧。不够话说回来,张邦昌竟然还称过帝?这是真的吗?张

  • 古代皇帝妃嫔无数 开国皇帝是怎么对待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开国皇帝和老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俗话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但世人又有几人能做到呢?身为一国之君,三宫六院,嫔妃无数,身边的女人数不胜数,按理说与原配的关系处的应该不是很好,但是纵观历朝的开国之君,他们大部分与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相处的都非

  • 武则天杀了重臣那么多 武则天为何没有杀程咬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武则天和程咬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她的一生可以成为一段传奇。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能够当上女皇帝,自然是有她独特的手段。武则天执政期间,斩杀了多位朝廷重臣,为何不杀程咬金?说出来别不信。为何不杀程咬金?武则天的

  • 武则天和李贤之间发生了什么 武则天为何要逼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武则天杀李贤,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朝一开始,在皇帝的换届问题上,充满了血腥和残暴,李渊摘了表哥的桃子,夺了隋的天下,李世民靠杀兄屠弟政变上的台。紧接着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也要搞兵变,结果失败,李世民将他和李泰一起废了,立了看上去老实敦厚的李治为帝。结果李治杀起李姓宗室

  • 潘美不是北宋开国名将吗?为什么会被说为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潘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人的思维是无比复杂的,善恶的念头都存乎一心。白居易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然而《竹书纪年》中就有周公篡位的说法,而王莽如果坐稳了皇位自然也就不再是逆贼了,所以忠奸善恶又有谁能说得清呢?01或许中国人因为

  • 燕王朱棣登基后,建文朝的天皇贵胄是何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燕王朱棣登基后,建文朝的天皇贵胄是何命运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3日,镇守南京城金川门的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橞打开城门,把他四哥燕王朱棣所率领的靖难大军放入城内。随着皇宫奉天殿上的一把大火,当朝皇帝朱允炆对大明帝国四年的统治就此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