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母亲的出轨,改变中华上下两千年历史?

秦始皇母亲的出轨,改变中华上下两千年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770 更新时间:2024/1/19 17:09:58

战国时期,千古一帝秦始皇以铁腕手段打败六国,一统天下。尽管里面有秦始皇的超凡才能,但是还有来自各国投奔来的有志之士的才学相助。有了他们,秦始皇如鱼得水,商鞅变法让秦国的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其他文武将领更是让秦始皇心中暗喜,各地捷报不断传来。但是,当年秦始皇的一件事险些断送了秦国的前程。这件事我们慢慢到来,要从秦始皇小时候说起来。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出生的地点在邯郸的廓城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他是秦庄襄王的中子,嬴姓,名政。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嬴政被立为秦王。那时秦王仅13岁,还不能处理朝政,便拜吕不韦为相,封吕不韦十万户,一时间吕不韦独揽大权,再加上秦王尊吕不韦为仲父,更让他身份尊贵无比。

当秦王政准备亲政时,秦国朝廷里却是危机四伏,各方面势力勾心斗角,更有的势力开始威胁帝权,其中以嫪毐势力最为突出。

网络配图

开始时秦王政年幼,吕不韦把持朝政,位高权重,与太后偷情肆无忌惮,无所顾忌。后来见秦王政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不喜,遭到她的怨恨,所以吕不韦便把自己的门客嫪毐假施腐刑,拔掉胡须、眉毛充当宦官献给太后,供其淫乐,以解自身之危。

赵姬,赵国邯郸人,秦庄襄王王后,秦始皇生母,与秦庄襄王合葬于西安。赵姬原为吕不韦的姬妾,后成为秦庄襄王的王后,其子秦始皇即位为秦王后,她成为王太后,秦始皇统一天下,追尊她为帝太后。她的真实姓氏已失载,赵姬一词始于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故史家也称她为赵姬。

赵姬的身世即使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一卷中,前后记载也自相矛盾,先说吕不韦娶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后面又说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这里赵姬成了赵国大户人家的女儿。

秦王政逐渐长大,他们为避免让秦王政发现他们行盗娼之事,便骗他说太后寝宫地方风水不好,影响太后身体和气运,应搬离这里,到远一点的地方去。

秦王政信以为真,于是他们搬到雍县的离宫,远离了秦王政,他们更是肆无忌惮,整日荒淫,结果太后为假宦官嫪毐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也以秦王假父自居,内心的虚荣心得到巨大的满足。

嫪毐又在太后的帮助下封侯拜相,统领山阳、太原等地,有了自己的地盘,他开始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发展属于自己的势力,经过长时间的经营,竟建立了秦国中仅次于吕不韦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嫪毐本就不是大智大才之辈,拥有这么大的权利难免小人得志。在一次喝醉酒后对一位朝中大臣斥责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惹急了我,一刀斩了你。这大臣也是心高气傲之辈,听后心中怒气不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秦王身处迷局中,不知道嫪毐和太后的关系,但是文武百官可是眼睛雪亮,这个大臣为平心中怒气,暗中把嫪毐和太后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事情告诉秦王,秦王得知后大为震怒,但此时的他还没有亲政,没有太多的实权,所以便将自己心中的这口气忍了下来,待到自己亲政的那一刻,再除去他们,不得不说此时的秦王已经有了千古一帝的资质,遇事不乱,懂得隐忍以图身后大计。

网络配图

虽然秦王懂得隐忍,没有立即发作,但是嫪毐在宫中积威甚重,手下眼线多不胜数,嫪毐得知秦王知道自己的事情后慌了,便准备叛乱。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即将亲政。一旦秦王政亲政,那么第一个要打压的便是嫪毐。嫪毐再也等不下去了,他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惜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

秦王政此时已经不是小孩子,心机逐步沉稳的他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很快打败了嫪毐的叛军。嫪毐见攻打蕲年宫失败便转打咸阳宫,没想到那里也早有军队,大败之后的嫪毐落荒而逃,但是没过多久便被逮捕。

对嫪毐恨之入骨的秦王政将他车裂,曝尸示众。又把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那俩个私生子则是被秦王政摔死。

次年秦王政因吕不韦实力过于雄厚,已经隐隐约约威胁到了帝权,便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吕不韦深知他与秦王的关系无法挽回,也没有办法再回到秦国做官,便饮毒酒自杀。

吕不韦被放逐后,宫中少了他的把持,秦国贵族看到自己贵族发展的时机,向秦王进谗言逐出六国食客,这样自己人的地位就能得到巨大的保障。

网络配图

秦王政听从秦国贵族所言,心中愤愤不平的他觉得逐出其他国家的食客有利于秦国的发展,遂下了《逐客书》,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冷静下来的秦王政深知没有人才秦国不可能的兴,便收回《逐客书》,其后他还是重用了尉缭、李斯等人。

若真的驱逐其他六国食客,会使秦国国力大损,高级将领的质量数量更是会大打折扣。再加上秦国贵族把持朝政,没有外来国家的人才和他们争夺官位,长久了便会变得无能腐败,长此以往,秦国必定会灭国。若当年没有李斯的劝谏,恐怕秦国未必会一统六国,纵横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鸿章曾认为服制不可改:是对先祖的追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鸿章:近来贵国的变化实在令人刮目相看值得赞誉,然有一点不敢苟同,就是贵国盲目模仿欧国风习改变自古来的服制。森有礼:改变服制其实道理非常简单……面对今日时势的进步,则感传承服制多有不便,故改变旧式服装用新式洋服代之。我国人民自愿改变服制的意向显然利大于弊,对国家而言更是益处良多。——选自《李文忠公全

  • 汉成帝时大贪官淳于长与许皇后之间有暧昧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淳于长是汉成帝时期的大贪官,他一生为官,没有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哪怕一点贡献,反而是一心钻在了钱眼里,只想着贪污受贿,甚至还把主意打到了当时被废的许废后头上,敲诈诱骗了许废后大量的财物,甚至还有传说他和许废后还有暧昧的事情,结果事发被杀了,那么淳于长和许皇后是怎么一回事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说当时淳于长

  • 张飞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大家都说太冤枉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就算是不读三国的人估计也都知道有张飞这号人物,今天我们不是要讲他的生平,而是要讲他的死因,因为太狗血了。网络配图张飞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一代名将张飞死的

  • 皇帝高洋建齐破虏国力盛 嗜酒嗜杀似魔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从来不缺少暴君,通常来讲暴君一般就是亡国之君,如夏桀、殷纣等。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甜心即可为大家介绍一位开国暴君,他外柔内刚,果敢能断,领兵治国堪称明君;但在国家大治后,他纵情享乐,嗜酒嗜杀,形同暴君。此人就是北齐王朝的开国皇帝高洋。高洋,字子进,529年出生,因生于晋阳,小名晋阳乐。

  • 朱棣迷恋北韩进贡的权妃 历数古代帝王的洋情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明成祖朱棣是大明王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六朝古都南京。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京,多次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圣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樉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

  • 清官海瑞退休之后是如何维持全家人生计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官员退休后在做什么?一般有好几类:一类人是名声显赫、能力卓著,可能被暂时留用一段时间,继续发挥作用;再一类人是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好好在家休养生息、愉快养老;还有一类退休官员,他们并没有接到中央请求复出以及作顾问的邀请,但是他们依然关心国计民生,继续发挥着余热,为国家、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 曹操一生只为女人落过一次泪却不曾拥有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时,在帝都洛阳有个色艺俱佳的歌舞妓,名叫来莺儿,名气很大,来看她的人络绎不绝。来莺儿生性孤高雅洁,在台上和台下判若两人。台上,她热情奔放,能使她的听众和观众近乎疯狂;台下,她却沉默寡言,又使得想一亲芳泽的人,不得不偃旗息鼓。曹操是个爱江山、爱人才、也爱美女的人。他久闻来莺儿的大名,也非常想见识一

  • 最让人羡慕的一夜情:李渊睡两美女竟得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渊七岁袭封唐国公,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与隋炀帝是姨表兄弟,作为皇亲国戚,他也一直受到隋炀帝的重用。隋炀帝即位以后,李渊先后做了荥阳、楼烦两个郡的太守,后来正式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此时的李渊,可谓是高官显爵、位高权重。身居高位,难免会引起君主的猜疑。此前,李渊曾广结天下豪杰,就遭到过隋炀帝

  • 晚清名臣曾国藩给自己相面:一辈子当不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咸丰皇帝的突然驾崩,让驻扎在安庆英王府的曾国藩惊恐不已。他清楚地知道,一场更大的战争厮杀,已经扑面而来。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已经不可能避免。不管朝廷局势如何变化,该尽的臣子礼仪还是要尽到的。所以曾国藩下令,湘军暂时延缓进攻,所有大军披麻戴孝,并在主营内设置大行皇帝的牌位,所有文

  • 心机秀!战国经常跳槽的谋士们如何显示忠诚度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经常出现人才流动的现象,这种现象也被描述成“朝秦暮楚”,其中的陈轸在这方面是出了名的,他经常在秦国和楚国之间跳槽,在楚国干一两年,然后去秦国混,居然一点事都没有,这固然是当时的人才流动制度宽松使然,也跟陈轸本人的智慧相关。网络配图有一年,陈轸又离开楚国前往秦国就职,著名的谋士张仪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