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静慈师太明妃传最神秘的女人:是明朝第一位废后

静慈师太明妃传最神秘的女人:是明朝第一位废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604 更新时间:2024/1/21 21:16:45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中最神秘的女人,莫过于永庆庵里的“静慈师太”。她人在中年,身在庵堂,身披尼装,慈眉善目,古道热肠,受人尊敬,就连明英宗朱祁镇、郕王朱祁钰这样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在她面前不是行礼就是磕头,可见她不仅身份显赫地位崇高,而且与朱明皇家有着紧密的关系。

翻阅《明史·后妃传》,其中有一位“恭让章皇后”又被称作“静慈仙师”的大人物。这位原名胡善祥的“静慈仙师”,曾是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被废后退居长安宫,她应该就是《女医明妃传》中“静慈师太”的原型人物。二者不同的是,一个居长安宫,一个居永庆庵;一个是仙师,一个是师太。

长安宫,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属于京师内廷东六宫之一,为嫔妃居所,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永庆庵,目前全国各地有此名的尼姑庵很多,明代的北京有无此庵不考。仙师,是对道士或有道者的敬称。师太,是信徒对比丘尼(尼姑)的尊称,多指有较高地位的尼姑。庵不同于宫,师太不同于仙师,可见电视剧中的静慈师太与历史上的静慈仙师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历史上的静慈仙师,原名胡善祥,山东济宁人,虽曾贵为皇后,但命运多舛。要说胡善祥的坎坷人生,还得从她的丈夫明宣宗朱瞻基说起。

朱瞻基是明成祖的孙子,明仁宗的儿子,永乐九年(1411年),十四岁时被明成祖立为皇太孙。朱瞻基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与永城县主簿孙忠关系密切。彭城伯夫人经常进宫看望女儿,并说孙忠有个十几岁的女儿孙氏,非常贤淑漂亮,可服侍皇太孙。明成祖下令,让孙氏入宫,并让明仁宗的诚孝皇后(当时为太子妃)张氏好生培育。朱瞻基与孙氏年龄相仿,且情投意合。

永乐十五年(1417年),二十岁的皇太孙朱瞻基到了大婚年龄。在选皇太孙妃的问题上,朱瞻基心里装着孙氏,但明成祖不同意。原因很明显,太子妃张氏是永城人,孙氏也是永城人,若未来的两代皇后出自同一地方,难免会造成外戚势力串联。为此,明成祖下诏,“选济宁胡氏为妃,而以孙氏为嫔”,胡善祥后来居上。明成祖死后,明仁宗即位,朱瞻基为太子,胡善祥升格为太子妃。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明仁宗暴亡,六月,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七月,明宣宗尊生母张氏为皇太后,立胡善祥为皇后,封孙氏为贵妃。孙氏虽未能当上皇后,但明宣宗心里装着她。按历代后妃制度,“皇后金宝金册,贵妃以下,有册无宝”,为了弥补对孙贵妃的亏欠,明宣宗于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请于太后,制金宝赐焉”。孙贵妃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拥有金宝的贵妃。

胡善祥虽然被立为皇后,但很少得到明宣宗的宠爱,而孙贵妃却宠贯后宫,“妃有宠”“时孙贵妃有宠”的字眼在《明史》中跳跃。即位之初,明宣宗“颇事游幸,且好弄”,作为皇后的胡善祥“数数规讽”,惹得明宣宗很不高兴,以至于“上稍厌后”。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孙贵妃生下一子,即朱祁镇,这是明宣宗在三十岁时得的第一个儿子。明宣宗非常兴奋,宣布大赦天下,孙贵妃“由是眷宠益重”。与此同时,明宣宗内心也有了废掉胡善祥,另立孙贵妃的念头,毕竟在当时“母以子贵,礼也”。

为此,明宣宗召集大臣,商议以什么借口废掉胡善祥。明宣宗提出,“后未有子,又善病”,应该让位。众臣见皇帝铁了心,只能就范,并提供了宋仁宗废郭后、光武帝废郭后的先例。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明宣宗将朱祁镇立为太子,随即“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为后”。胡善祥嫁给明宣宗十一年,当了两年半皇后,最终因为失宠离开了中宫。

胡善祥“性本恬不喜事华饰”,退居长安宫后,“至是学清净,奉黄老为仙姑”,参习道法,平静度日。皇太后张氏“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命居孙后上。孙后常怏怏。”在皇太后心里,胡善祥的分量要比孙皇后重得多。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去世,胡善祥痛哭不已,第二年也离开了人世,明英宗朱祁镇下令“用嫔御礼葬金山”。天顺七年(1463年)闰七月,明英宗尊谥胡善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恢复了其皇后名号。

胡善祥是明朝第一位遭废黜的皇后,之后以“静慈仙师”的身份清虚度日十五年,去世时大约四十几岁,其“无过被废”“贤而无罪,废为仙师”的不幸遭遇,“天下闻而怜之”。大概出于这层原因,故世人对取而代之的孙皇后愤恨不已,甚至史料中说孙皇后也就是曾经的孙贵妃借腹生子,如《明史》称“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胜朝彤史拾遗记》称“宫人有身者,贵妃隐之为已有”。当然,这是不符合历史实情的,也经不起推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朝猛将高宠武功有多厉害?杀敌都是一招毙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很多的历史小说中,那些勇猛的将领,最后的命运都是十分凄惨的。就说项羽,堂堂的西楚霸王,力能扛鼎,勇猛无敌,却最后在乌江被迫自杀。还有那三国时期,英姿煞爽的吕布,当时刘关张三人都不能将他拿下,最后也是被曹操拿下,兵败身亡。还有李世民的弟弟,李元霸,力大无穷,最后却被雷劈死了。古话

  • 乾隆为了让欧洲使臣给他下跪 想出了怎样的奇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清朝一位极有作为的皇帝,在我国历史上的诸位君主中,算是比较贤明的一位,其执政期间,不仅巩固了国家主权,还大力发展教育,为百姓的生活安定出谋划策,使得国家处于一片盛世之中。不过,虽然他对国家有些贡献,但是并不能算是古代第一君主,但因为其地位特殊,而时常受人奉承,上赶着拍马屁的人前赴后继,久而久之

  • 年羹尧是如何从奴隶晋升为权倾朝野的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年羹尧确实有给雍正皇帝密折专奏的权力。这个权力只有雍正皇帝手下极少数的心腹大臣才可以拥有。不过,这是皇四子胤禛成为雍正皇帝以后的事情了。问题在于,皇四子胤禛手下的这个“奴才”到底是怎样崛起的呢?年羹尧发迹史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生年不详(一说生于1679年)。年羹尧是进士出身。清朝政府规定,

  • 朱元璋看日本人:君臣平时光着脚 说话像青蛙叫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朱元璋眼里,日本就是个“国王无道民为贼”的跳梁小丑——君臣平时光着脚,说话像青蛙叫。难怪日本使者“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的自我赞美诗,会招来他的严重反感。明朝抗倭的故事,得从太祖朱元璋说起。开国皇帝就是有气派,直接派使者下国书到日本,喝令“日本国王”:不取缔倭寇,就发兵把你抓起来!结果,使者被砍

  • 刘备和诸葛亮亲自参加过哪位蜀汉将军的葬礼?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是蜀汉的开国君主,尽管出身贫寒,但是知人善任,尤其是喜欢提拔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将领,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强。其实关羽张飞以前只是不入流的马弓手步弓手,魏延也是从基层战士成长起来的高级指挥员,另外还有一个人他虽然也名不见经传,可是他的死却让刘备和诸葛亮格外重视。他叫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兄长霍

  • 解密:汉末大才子曹植晚年为何每日纵酒狂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植是个有才华的人,三国志里说他: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柰何倩人?”时鄴铜爵台新城,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可见最初曹操是把他当成太子来培养的。不过曹植虽然才高八斗,可

  • 史上唯一一生都在逃亡的唐朝皇帝:唐僖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田令孜因害怕黄巢军攻打长安,便制定了逃往蜀地的计划。他推荐陈敬瑄和自己信任的三员左神策军将领杨师立、牛勖、罗元杲为蜀地三镇,即西川、东川、山南西道的节度使候选人。四人三镇,究竟让谁去?唐僖宗灵机一动,想出一个“高招”,要为他们四人举办一场马球赛,并约定,按名次决定三镇节度使

  • 唐昭宗李晔:极具悲剧色彩的大唐王朝末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唐昭宗李晔,是唐懿宗的第七子,唐僖宗之弟。是大唐王朝的倒数第二代皇帝,也是实际的末代皇帝。他在位于文德元年至天复四年(公元888年至904年),卒年三十八岁。历史上的唐昭宗可以说是一个极具悲剧性的皇帝,李晔嗣位时二十一岁,是个聪明而又有才华的年轻人,他充分了解阻碍恢复唐朝力量和权威的结症所在,并发誓

  • 古代帝王的荒唐事:一代天子竟千里探望情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宣徽北院使王承休,是因为宦官当得好,而得到前蜀后主王衍的宠幸的。这位宦官很有意思,自己没有了“那话儿”,却娶了个貌如天仙的妻子严氏,一个真妻子和一个假丈夫,却真真做了一对假夫妻。王衍和王承休名义上是君臣,关系却跟铁哥们儿似的,这一来二去的,荒唐国君私下和严氏就打得火热了,热到了甚至可以时时通奸的地步

  • 孝庄太后为何选择陵墓:孝庄定陵址是因皇后托梦?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孝庄皇后就是影视作品中的大玉儿庄妃,她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按照清朝早期的丧葬制度,皇后死后,是要与皇帝合葬的,可是,孝庄皇后死后,却没有与皇太极合葬于沈阳的昭陵,而是葬在了遵化的清东陵。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有一个孝庄皇后托梦定陵址的故事。孝庄皇后死后,康熙皇帝遵照祖制,本想把她葬入昭陵,与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