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进士出身的左光斗为什么斗不过魏忠贤?

解密:进士出身的左光斗为什么斗不过魏忠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987 更新时间:2023/12/18 17:59:48

一个是大字不识的盲,另一个是从小精通诗书、长大考中进士的饱学大家,然而,大文盲却将大知识分子轻松淘汰,这就是明朝后期魏忠贤领衔主演的一场生动的PK游戏。

魏忠贤以皇帝玩伴起家,但靠的绝不仅仅是一手出色的木匠活。一个身体残缺的男人,从万人之下爬到万人之上,除了与皇帝朱由校一拍即合的木匠活,还有一肚子的“杂碎”。作为明熹宗的第一玩伴,魏忠贤淘汰了彼时的股肱之臣左光斗,拼的不是木匠活,也不是四书五经,而是“亲君”的歪才。

在“亲君”与玩人方面,魏忠贤颇有“才气”,他把主子的脉摸得一清二楚,所以能够代行皇权。他深知明熹宗喜好游戏,所以在助兴上不遗余力。当朱由校玩物丧志之后,他的代办机会陡然增多。他在丑化死对头东林党人领袖人物方面,更是独具匠心,以《水浒传》中梁山人物对号入座,如“浪子”钱谦益、“大刀”杨涟、“青面兽”左光斗,在侮辱对手的同时,还扣上草寇的屎盆。

左光斗在与魏忠贤的决斗中失算在先,首先他轻敌,其次是他对对手抱有幻想。在被阉党诬陷严刑拷打时,他为免打死之危,以为招了就没事了,到后来“法定程序”时还有辩白的机会。谁知对手在玩人上绝非等闲之辈,根本不按常理出牌,见他招了之后就在牢中将之整死,不留一丝机会。

左光斗的盟友、东林党领袖杨涟也惨败于魏忠贤手下。在明知必有一死时,他曾对家丁发出“汝辈归,吩咐各位相公,不要读书”的仰天长啸,既是对学术不如权术的绝望,也是对才高八斗的自己输给一个身体残缺文盲的死不瞑目。然而,左光斗却不以为然,临死勉其弟曰:“率诸儿读,勿以我为戒,而谓善不可为。”这体现了令人钦敬的刚性,但却略去了读书人被白丁淘汰的反思。

为人清廉正直的左光斗,读圣人之书孜孜不倦,但在现实中却不善“统战”工作,不仅在“亲君”上刻板无为,而且没有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所有东林党人的弱点,于是使皇帝与中间分子都跑到了敌人阵营。

皇帝是宦官的根,魏忠贤pk左光斗,最终的裁判是皇帝。魏忠贤牢牢抓住了朱由校这个根脉,自然是胜算最大。魏忠贤与左光斗,谁离朱由校更近是不言而喻的。左光斗才华再高,也不如魏忠贤与朱由校的零距离。

最终决定这场淘汰赛结果的,不是参赛者魏忠贤和左光斗,而是明熹宗朱由校。最终决定朱由校“哨声”的,也不是比赛双方的才华之比,而是谁离最高领导人最近。这就是中国历史典型的毁人游戏,胜出者靠的不是功劳与才学,而是与领导的距离。

要靠近皇帝,达到零距离,首先就要贴近与皇帝已经零距离的人。魏忠贤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摆平了皇帝的奶妈。魏与明熹宗乳母客氏亲如一家,而皇帝朱由校恋奶妈如同恋母,魏忠贤在皇帝面前,犹如乳爹,焉有不“家和万事兴”之理?这么亲密的“全家福”,岂是刻板地与朱由校保持君臣之礼的左光斗能及的?

其实,左光斗曾经离皇帝也不远,魏忠贤是朱由校的玩伴,左光斗原是朱由校老爹明光宗的伴读,光宗帝死后,他秉承“正统”,与东林党一起拥光宗长子朱由校为帝,打掉了后党拥立的接班人,谁知,正是这个他拥立的小接班人,最后竟成为他的掘墓人。

由此可见,陪读不如陪玩。读伴左光斗在把握领导的脉搏及在与领导拉近距离方面,远不如玩伴魏忠贤精道。

本来,朱由校这个短命皇帝是不值得浓墨重彩的,但是在这个16岁即位23岁死掉的年轻领导人的心目中,人才的标准是什么,绝对耐人寻味。通览朱由校的7年作为,与其说这是一位年轻的领导人,不如说是个皇宫里的最大玩主。在玩主眼里,当然是玩伴与奴才最可亲最可近,而国家栋梁可能只是个概念而已,一点儿也不好玩。

左光斗到死也没明白,他拥立的这个接班人朱由校,直到死也没“断乳”,朱由校的脑子始终长在别人的项上,即位前是嫡母李选侍,继位后是乳母客氏与“乳爹”魏忠贤,左光斗跟皇帝的“代理脑袋”斗,无异于与皇帝直接斗,注定被淘汰。

忠正耿直的大家,在处事上规矩,但缺乏灵活性。而政治是门妥协的艺术,曲直兼备者方可成为大政治家。从东林党人及左光斗的行事风格来看,他们还是书生意气偏多。内宫歪才未必斗得过大政治家,但对付直来直去的书生,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文盲魏忠贤淘汰大家左光斗,与知识无关,与屁股有关,完全是谁的屁股能和“裁判”坐到一起的问题。这种淘汰赛的结果,虽令人深感悲哀,但在那样一个皇权至上的黑暗年代,亦在情理之中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解密:东林党牺牲恩人为何却让魏忠贤权倾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明末的朋党,除了东林党之外,还形成了专门与东林党作对的浙党,以及与浙党联合的齐、楚、宣、昆诸党。这两大势力互相倾轧,一般总是借“京察”做文章。所谓“京察”,就是对京官的政绩,进行六年一次的定期考核。按规定,凡是在京察中考核不合格而被罢官的,一律不许重新任用。所以,为了利用京察的机会来削弱对手,这两大

  • 明朝最后一个“战略大师”杨嗣昌十面埋伏囚闯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看崇祯朝的历史,最绕不过的一个话题人物就是杨嗣昌,他是湖南常德人,中国明末重臣。很多人说杨嗣昌是一个误国误民的权奸,杨嗣昌是很嚣张,骂他的口水,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然而无论怎么弹劾,就是不倒。就算他明明干错了事,却依然支持他,哪怕打了败仗,别人都受处分,他还能升官。也有很多人认为杨嗣昌是崇祯年间唯

  • 评讲历史:明朝十六个奇葩皇帝们绝对能笑死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朝代不少,可没有一个朝代像明朝这样,皇帝一个比一个搞笑逗比。布衣皇帝朱元璋——名字决定了朝代的长短。朱元璋幼名重八,在元朝汉人起名字是没有那么多讲究的,完全就是按照数字排列,因为元朝阶级划分的十分清晰,汉民在阶级排列中,形同牛羊畜生,可朱元璋的重八两个字却意义非凡。重八也就是两个八,两个八相加也

  • 史上最吝啬王爷永瑆:持家苛虐 日用菲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永瑆为清高宗乾隆第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 )封成亲王,道光三年(1823 )薨。成亲王的诗文、书画在清代诸王中堪称一绝,即所谓“诗文精洁,书法遒劲,为海内所共推”。成王幼时握笔,即可成文;少年时工赵文敏书法;并有所谓“拨灯法”传世。成王书画作品为世人所推崇,“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皇

  • 揭秘:同治皇帝为何只活到19岁 是死于花柳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在晚清的皇帝中,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史学界和民间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治帝年仅19岁就去世,根据正史记载,他是死于天花。但民间传说却是同治帝是因微服逛妓院,染上梅毒而死的。同治死于梅毒的说法通过野史、小说、电影等通俗载体流传于世,似乎是家喻户晓,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历史研究者当中,也

  • 乾隆皇帝在哪出生?避暑山庄才是乾隆的出生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乾隆帝的出生地,《清高宗实录》给出了官方记载:“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诞上于雍和宫邸。”《清高宗实录》是官方文献,权威性毋庸置疑。不过,它纂修于嘉庆年间,只给皇帝一个人看。《清实录》的解密和影印出版,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所以,这个证据当时无人知晓。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权威文献呢?有的。乾隆

  • 光绪当了皇帝后他的父亲奕譞为何高兴不起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四岁的孩子大多有自己幸福的童年,在父母亲的怀抱里享尽关爱、呵护,但是,小载湉入宫继承帝位,就意味着失去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父母。他现在是咸丰皇帝的儿子、两宫皇太后的儿子。当然,咸丰帝已经死去十多年了,所以,他没有爸爸。可能有人会问:光绪帝不是有一位生身父亲——醇亲王奕譞吗?此时最尴尬的人莫过于醇

  • 崇祯之后再无崇祯 他保护了全国百姓的安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要想在负面形象扎堆的历代亡国之君里,找出个感动中国的人物,那非明朝崇祯帝朱由检莫属。他身穿满是补丁的龙袍,在北京城破的前夜,煤山顶上决然殉国的一幕,是中国古代史上公认虐心的时刻。连好些天马行空的武侠小说,也常从中取材,加工出太多悲愤煽情的催泪桥段。放在真实历史上,在他殉国第六天后,就是一大拨感动画面

  • 盘点历史上最会当官的人:奸臣秦桧也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得官有诀窍,失官有原因。得与失之间,有玄机。正如李鸿章先生所说,“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但即使是最容易的职业,只要一比较,立刻便有水平高低之分。哪些人是最会做官的人呢?我们可以从三项指标来考察:1、做官技术:考察在位时间的长短、权力的大小,以及客观环境的难度;2、长寿指数:会做官的人总是生活富贵

  • 努尔哈赤:背靠明朝吞并女真 七大恨进击中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李成梁剿灭了王杲,但王杲的儿子阿台却在乱军之中脱逃了。阿台沿路打家劫舍,一路闯荡,从抚顺闯到铁岭,又从铁岭闯回抚顺,来来回回闯了几遍,军力又强盛起来,于是返回古勒寨,重建城壁,成了古勒寨的新一代寨主。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李成梁认为“阿台未擒,终为祸本”,督兵从抚顺出塞百里,大败阿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