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睿真皇后沈氏是什么身世?她最后去了哪里?

历史上真实的睿真皇后沈氏是什么身世?她最后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02 更新时间:2024/1/5 2:10:48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电视剧《大唐荣耀》的播出,将女主角沈珍珠推到了大众的眼前。但真正的历史从来没有戏剧那么温情和有趣,沈珍珠在历史上的原型是唐代宗李豫的宠妃沈氏,因安史之乱而下落不明,后在其二人之子唐德宗李适继位后,沈氏才有了母仪天下的地位,也正是因此四位皇帝都曾寻找过沈氏的下落,历时长达46年。

沈氏出身于官宦世家,是东汉时期海昏侯沈戎的后人,祖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地带,她的父亲和伯父在历史中均有记载,分别是大理正沈易直和书法家沈从道,其家族也在唐朝时进入了世家大族之列。虽然唐朝时期世家贵族在政治上的影响不容小觑,但沈氏的家族比起李氏皇族而言,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在《旧唐书》的记载中,沈氏与其夫唐代宗的另外两位宠妃崔氏和独孤氏之间的关系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而其子唐德宗的文学才干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新唐书》中,也记载了沈氏的生平,表达了历代唐朝皇帝对其思念之情。然而沈氏却无法考证其更多的生平,包括姓名也无从得知,现在我们只知道民间称其为沈珍珠,电视剧故以此命名沈氏。

纵观沈氏一生,她出身一个不错的世家,机缘巧合下成为后来皇帝的爱人,她的儿子也有幸当上了皇帝,而她却在安史之乱中下落不明,不得不说充满了传奇色彩。

沈氏竟然作为唐代宗李豫的宠妃,为何会落得过下落不明的下场?她和唐代宗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在唐玄宗执政末年,沈氏被类似于后世选秀的制度选入宫中,由于其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符合唐朝美女的标准,后被太子李亨赏赐给皇长孙李俶,也就是后来改名后被我们熟知的唐代宗李豫。

所以史料中记载的故事,并没有小说、影视中的那么美好和正式,沈氏和李豫的爱情,起因也是封建制度下的指婚,甚至因为沈氏的地位较低,都没有得到李豫的明媒正娶,只是一个“赏赐”的形式成为了李豫的侍妾,难免令人唏嘘。

公元742年,沈氏在都城长安的皇宫内为李豫生下长子李适,也就是后来的皇帝唐德宗。那年李豫才15岁,尚处于男孩青春懵懂的年龄,可推测沈氏的年龄也不会太大,二人的爱情也许没有那么多风花雪月。

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沈氏接下来的命运可想而知。盛唐绕不过的安史之乱忽然就这么来了,人们幸福安定的生活戛然而止,许多人和沈氏一样也因此改变了人生的命运轨迹。

由于唐玄宗执政末年的昏庸,安史之乱于755年出现在历史的轨迹中,百姓流离失所、亲人生死未知。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很快就打进了长安城,在城内开始了疯狂的“零元购”,此情此景颇有些“美利坚盛世”的味道。

跟随唐玄宗仓皇出逃的李豫也没有顾得上沈氏,沈氏就这样被丈夫无情地丢下了,也许在李豫抛下她离开的那一刻,沈氏就对他丧失了信心和爱情。

事实是怎样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安史之乱对中华文明的破坏绝不仅仅是这冰山一角,很多故事就这样在历史上画上了一个不完美的问号。

为什么四位皇帝寻找了46年,沈氏最终还是成为了“失踪皇后”呢?难道是做的努力不够?

756年,唐肃宗李亨即位,在父亲的地位和李豫的努力下,收复了洛阳城,李豫与沈氏二人有幸在掖庭宫中相见,似乎一别即是永生不见的情况没在他们身上发生。但此时的李豫身负重任,叛乱还未平定,无法给沈氏妥善的安置。

然而不久后,洛阳再次被叛军攻陷,沈氏下落不明。至此,沈氏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正史的相关记载中了。

762年,李豫即位为唐代宗,同年收复了洛阳,未能寻到沈氏的下落,便下诏令天下人一起寻找,可惜了无音讯。

763年,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大唐也由盛转衰,那个万国来朝的世界强国盛唐也一去不复返了,同样悲哀的是,李豫再也找不到他心爱的沈氏了,这个遗憾陪伴他离开人世。

779年,李豫与沈氏的儿子李适即位为唐德宗,他并未忘记寻找母亲的使命,时常对着空气跪拜,来表达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愤之情,也可见其遵循孝道。

之后唐顺宗唐宪宗也遵循着寻找沈氏的旨意,直到805年,唐宪宗才下诏放弃寻找,追封其为太皇太后,谥号睿真。

唐代宗李豫一生未立皇后,民间传言为因其私念沈氏,不愿另立她人为后。但这种言论含有塑造传奇爱情的色彩,并不能坚信。

皇后的册立,意味着储君的归属。在古代盛行的嫡长子继承制中,皇帝和皇后的长子才享有第一继承权,关乎着国家政局的走向。

如果能寻回沈氏,皇后之位的人选就多了一重不确定性,这肯定是很多政治势力不愿意看到的,在唐德宗李适继位前一切都还尘埃未定,也许是因此才会有人隐瞒沈氏的踪迹。

唐德宗即位后,天下大局已定,少了政治斗争的考虑,寻回沈氏不仅仅是皇帝们遵循孝道的体现,也加大了找到的可能性,因此后面三任皇帝也继续寻找着沈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沈氏悲惨的失踪故事中,四位皇帝苦苦寻找了她几十年,历史也为她留下了追念。而因安史之乱的灾难,与亲人们终生未见、天人两隔的天下百姓们,谁又该来为他们买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耿精忠最后的结局怎么是被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耿精忠最后的结局怎么是被凌迟处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耿精忠被处死是因为他参与了三藩之乱,虽说在叛乱期间,康熙为了分化瓦解三藩,曾被招降,仍留靖南王爵,但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而在之后,耿精忠被人告了,说他打算谋反。这下康熙再也忍不了了,以负恩谋反罪革去王爵,杀了他。耿精忠

  • 揭秘:明世宗朱厚熜如何一夜轻松临幸10名宫妃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据传此性药服食后,一夜可与10名宫妃性交,而不费劲,且越战越威猛。被其从全国各地挑选来的数千宫女大多不过十来岁,个个如花似玉,采过经血后朱厚熜自然不会放过身边美色。下面的六位皇帝应该最为出名——汉成帝刘骜。刘骜后宫中有两位在中国古代以性感出了大名的大美人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俩。自从得了赵氏姐妹,刘骜整

  • 真的是被红夷大炮打死的吗?揭秘努尔哈赤的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郁愤而死,还是因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病死说出自《清史稿》,据记载,十一年。秋七月,上不豫,幸清河汤泉。 八月丙午,上大渐,乘舟回。 庚戌,至爱鸡堡,上崩,入宫发丧。努尔哈赤是被袁崇焕的红夷大炮打死的吗?真相让你

  • 解密:西汉大文豪司马相如是靠什么来骗财骗色?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那个传诵千古的美丽爱情故事的真相是:司马相如深信卓文君受不了穷一定会主动提出回临邛逼其父出血;司马相如深信卓文君之父总受不了丢人一定会极不情愿地出血。所以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之前已经有了劫财的准备。西汉两司马,太史公司马迁以及大文豪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也。因景仰蔺相如为

  • 揭秘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竟落得如此悲惨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齐桓公功成名就后,进取心开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享乐腐败的思想。他大兴土木,比照周天子的建制增加宫室规格,又大封后宫,完全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针对他的奢侈腐败,管仲的评价是:“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饮桂花之浆,穿练紫之衣、狐白之裘还不算什么,齐桓公还一味沉醉于酒乡之中,“日夜相

  • 揭秘:抗倭名将戚继光及戚家军对明朝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戚家军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

  • 揭秘大明史:“讨饭帝”朱元璋长什么样?很丑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长什么样子,这是历代史学家最喜欢讨论的问题,根据《明史》里描述他的长相时说:“朱元璋姿貌雄伟,奇骨灌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前八个字说的是外貌,后八个字说的是气质。在民间流传的画像有两种,一种是官方相貌:朱元璋器宇轩昂,仪表堂堂,上下清阔。传世的朱元璋画像有两类,一是明代宫廷画师绘制的太祖像

  • 姜子牙其实“心狠手辣”!不为己所用就要“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封神演义中,有位鼎鼎大名的丞相,名叫姜尚,是阐教弟子,带领天下间的有志之士,助武王伐纣,不过可惜的是在成事之后,他却无缘仙道,没有机会跻身封神榜之内。其实在我国历史中,的确有这样一位人物存在,乃是西周的一位著名军事家,助武王征伐商纣,最后在牧野大败商朝军队,迫使纣王自焚而死。与神话传说中不同,成事之

  • 解密:谁才是第一个发觉曹操军事才能的伯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他在三国历史中名气并不大,却被称做曹操的伯乐,死后曹操不仅痛哭还悬赏为他找遗体鲍信在三国时代的名气不小,但现代人他的却不是很多,因为他很早就死了,死在黄巾起义军的手中。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是东汉的人,不是三国的。说鲍信名气大,那是因为他跟曹操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最后为救曹操而死,曹操为他痛哭流泪。就

  • 一代枭雄桓温为什么会遭到两位千古名相嫌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桓温是东晋权臣,全盛时期手握数十万雄兵,掌控半数以上国土。桓温一生功绩,始于平定成汉,把蜀地重新纳入晋帝国版图;生涯顶峰在三次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国土。桓温权倾朝野,也野心勃勃。他不甘在一人之下,一直阴谋篡位。然终桓温之世,不能取晋朝而代之,在野心未遂的情况下,闭上死亡的眼睛。桓温终不能登基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