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枭雄桓温为什么会遭到两位千古名相嫌弃?

一代枭雄桓温为什么会遭到两位千古名相嫌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94 更新时间:2024/1/19 6:01:13

桓温是东晋权臣,全盛时期手握数十万雄兵,掌控半数以上国土。桓温一生功绩,始于平定成汉,把蜀地重新纳入晋帝国版图;生涯顶峰在三次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国土。桓温权倾朝野,也野心勃勃。他不甘在一人之下,一直阴谋篡位。然终桓温之世,不能取晋朝而代之,在野心未遂的情况下,闭上死亡的眼睛。

桓温终不能登基称帝,有许多原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得力辅臣,如汉高祖有张良曹操荀彧刘备诸葛亮。阅览史书,发现东晋非无此类人才。不但有,还不止一人,他们在中国历史上英名显赫,称为千古名相也不为过。

跟桓温同时代的两位名相,一个是王猛,一个是谢安。王猛辅佐前秦苻坚巩固权力,推行仁政,统一北方。仅仅十几年的时间,王猛结束了北方七十年的分裂动乱,几乎让国家达到升平治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奇迹。苻坚信任备至,王猛戮力尽才,为后代所艳羡的千古君臣际遇。可惜苻坚对王猛太过信任依赖,导致王猛身兼多职,一身数用,高度负荷之下遽然离世。

王猛离世之后,苻坚为完成未统一的事业,连兵百万指向僻居江南的东晋王朝。苻坚没能吞没东晋,反到成就了另一位风流名相的传奇功业。“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尽胡沙”。在诗仙李白的心中,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谢安以八万北府兵,抗百万敌师,指挥若定,在谈笑之间,完成拯救国家、保卫江山的大功业。淝水之战后,谢安组织晋军北伐,收复山东河南国土。

王猛让一个新兴国家走向强盛,谢安令一个衰落的王朝再次振兴,成就各自的千秋功业,为后世称道。然而他们所助力的,最后都没有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不免令人遗憾。假设,以王猛和谢安的盖世之才,辅佐另一个命世英主,会不会完成超越现在他们的功业呢?

(图)桓温(公元312年-公元373年),字元子

恰巧,桓温和王猛、桓温和谢安的生命轨迹是有交叉的,为什么他们没走到一起?翻阅史书让人吃一惊,王猛第一次下山谋求出仕,拜见的竟然是桓温。而谢安隐居东山,诗酒人生到四十多岁,第一次辞家入仕竟然是进桓温幕府。一方雄才大略,野心勃勃,想成就帝皇伟业;另一方胸蕴奇才,妙算万策,欲辅佐明主、济世安民。然而,他们最终没有一对走在一起。究竟发生过什么?

公元354年,桓温北伐,军次长安灞水。时,年已三十的王猛在华山隐居,闻王师到来,心情澎湃跑下山,向桓温自荐献策。王猛虽一介布衣,但在征西大将军面前毫不怯色,手扪虱子,侃侃而谈。桓温与之竟谈终日,叹说:“江东没有像你这样的人才!”桓温没能攻陷长安,撤离前授予王猛高官督护,请他跟自己回荆州。王猛回去咨询老师,老师回答:“你留在这里,自然有富贵功名到来,为什么远去荆州?”王猛思想过之后,谢绝了桓温的美意。

约在十年之后,朝廷屡征不就的谢安第一次出山,进入桓温幕府担任司马之职。桓温对其非常爱重,经常和谢安一谈论就是一整天。出来之后,桓温问侍从:“你见过我以前这样对待别人吗?”谢安在桓温幕府呆了一段时间,以兄弟谢万有病为由,向桓温辞职。这段时间之内,谢安一定对桓温为人有了定论,促使他离去。后来简文帝病危,桓温推荐谢安为顾命大臣,期望谢安念故旧情谊,在朝中助力自己。可惜桓温一片苦心,谢安在他与晋皇室的选择中,倒向后者。以后桓温数次逼晋帝禅位,谢安都从中掣肘,使其不能如愿。桓温病重之中求九锡,谢安把诏文改来改去,拖延颁发时间。桓温终于没能等到梦想实现,辞别人世。

谢安和王猛为什么最终没有和桓温走到一起,开创一个新的王朝呢?

论识人用人,桓温绝对一流。当北伐三秦时,王猛以一介布衣晋谒,相谈之下,桓温即受之军谋祭酒。离开长安时,拜为高官督护,恭请王猛跟随自己。王猛却没有领受他的好意。桓温对谢安的见重,在其幕府中数次表现。有一次他去拜访谢安,碰上谢安理发。桓温就在旁边等他。谢安理完发,正要扎头巾。桓温传话:“让安石带帽子来见我吧。”其对谢安之礼遇,可谓至敬矣。简文帝病逝,桓温推荐谢安为顾命大臣。临死之前 ,老弟桓冲问:“我们怎么处置谢安这些人?”桓温摇头叹息:“他不是你能处置的。”

而最终,王猛选择了新兴土豪,谢安选择了没落贵族。落魄的刘备,在花言巧语之下,骗得诸葛亮出山。何以桓温以大将军至尊,无法打动王猛、谢安分毫?桓温在他们心中,有那么不堪吗?柏杨论史至此,言桓温兵临长安、北伐慕容,皆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其能力限于此。这个说法比较模糊,没有触及根本。

桓温终于不能称帝,在于桓温非帝王之才。王猛和谢安,都是深具智慧的人,相信都看到了这点。他们认为他不是可以辅佐的明主,才弃之而去。自古帝王之才,除有雄才大略,还要深谙权谋,薄情寡义。而从历史流传下来的资料,我们不但知道桓温是个权臣勇帅,还了解他是一位具有侠义情怀、宽仁心灵的风流名士。

从以下例子从可见一二:

桓温的父亲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江播害死,桓温年方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仇。他十八岁时,江播去世。江播三个儿子主持丧礼,隐藏兵器于堂中,为防备桓温来报仇。桓温伪装成哀悼的宾客,混进礼堂,手刃江彪,并追赶杀死他两个弟弟。从这件事看,桓温完全一个热血男儿、英雄侠士的形象。换成权谋家,肯定周密算计,不可能以身犯险、恃力而为。

有一次,桓温为儿子说亲,想与幕僚王坦之结成亲家。王坦之回去告诉父亲王述,王述说:“他一个当兵的,怎么能让女儿嫁他家人?”王坦之回来报告桓温,说女儿已经许配给别人了。桓温说:“定是你的老父亲不答应。”心里也没有嫌隙,后来让自己女儿嫁入王家。由此可见,桓温之胸襟广阔。

当桓温权力到达顶峰的时候,想要废除皇帝。他面见简文帝,还没开口说话,皇帝哀凄的眼泪就流个不停。桓温双手抖颤,冷汗直冒,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转身就走。从此看出,桓温心内毕竟有妇人之仁。一个要篡位当皇帝的人,铁石心肠是必备条件。如果当年曹魏皇帝在司马懿司马师面前哭泣,他们就心软愧疚,哪来后来晋家王朝?

桓温的名士事迹,《世说新语》所载甚多,“人何以堪”、“神州陆沉”这些典故即出自其口,不需多列。

总而言之,桓温没有帝王之相。以王猛、谢安之才,绝不满足于权臣参谋,所以他们才是弃桓温而去的原因。可惜桓温,一代豪杰兼名士,为臣不甘,为帝决断不足,踌躇之间时机逝去,留在人间谤多于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兵精粮足的刘璋为何弃城投降刘备?如何评价刘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汉末诸侯之刘璋系列之一:益州刘璋,是统治益州二十多年的一方霸主,其人仁慈善良,但是面对刘备却弃城投降,这是为何?刘璋,是汉末实力强劲的诸侯之一,从黄巾起义之初,其父刘焉就主动申请担任益州刺史。之后二十多年盘踞益州,成为独立于中央之外的一方霸主。益州,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有都江堰的灌溉,有山川的护卫

  • 曹植与曹操谁写诗更有水平?谁才是真正的大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建安文学的领袖,诗歌写得都不错,尤其是曹操和曹丕在诗歌史上还都破过记录,曹操写出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山水诗《观沧海》,每每谈到山水诗的发展,都会把曹公请出来;曹丕写出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他们分别对山水诗的发展和七言诗的

  • 秦汉时期不是处女的二婚皇后有哪些?赵姬和薄姬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处女情节似乎是所有男人都有的,但是也不尽然,中国历史上好多皇帝娶得妻子并不是处女,有的是别人的妻子,有的是寡妇,即使是自己的正妻,也有不少都是离过婚。首先是秦始皇的母亲秦始皇的母亲叫赵姬,赵是当时的姓氏,姬是美女的意思。赵姬是秦庄襄王赢异人的王后,善歌舞。赵姬原是巨商吕不韦的爱妾,据说以前还是邯郸著

  • 揭秘哪个女人是曹操最爱?一生至少沾染15个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一生文治武功的成就是非凡的。这样的英雄人物身边的女人自然不少,据史载,跟随曹操且有名分的女人就达15人,分别是:丁夫人、卞夫人、刘夫人、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陈妾、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赵姬等,除了这些有名分或有角色的女人之

  • 飞将军李广勇冠三军 为何最后落得自刎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广的怀念,是缘于一种对久已失传的血脉的怀念。李广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那种将军,他没有靠谋略取得过胜利,但是因为勇敢他从匈奴人那里得到了“飞将军”的美名。与他同时的卫青是成功者,霍去病是成功者,但最让匈奴人胆寒的,相信还是李广。在我的印象中,我们的历史是在对北方民族的恐惧中写成的,最起码在李广出现

  • 刘章是唯一敢向吕后发难的人 他是什么来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是有一定道理的呀!在高后时代,刘章是唯一敢向吕太后发难的人,确实了不起!刘章(前200年-前176年),西汉初年宗室,汉高祖刘邦的孙子,齐悼惠王刘肥的次子。吕后称制期间被封为朱虚侯,后来由于在诛灭吕氏的过程中有功而被加封为城阳王。去世后谥号景王。吕后专权以后,不像其他女人一样

  • 隋文帝杨坚从小被僧人抚养:统一天下后大建佛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隋文帝杨坚原计划在全国八十三州建造八十三塔,可后来计划又变成造八十四座,那么这多出的一座塔在哪儿?有文史专家考证后认为,就在南京毗卢寺。杨坚是孤儿,从小生活在佛寺,得到僧人的抚养,礼佛上香,问师寻道,佛门清规样样懂得,只是没有做和尚。直到长大后才离寺,走上了军旅硝烟之道。据称,杨坚离开寺庙前向抚养他

  • 武则天用男宠养生 武则天的男宠到底有多少个?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3个,多情的薛怀义和面如莲花的二张兄弟:张易之和张昌宗喜欢美少年是女人都喜欢美丽的男人,而喜欢少年自然是因为登基为皇时的武则天已经年纪很大了,少年所带有的活力和魅力吸引了她,身边有年轻的气息,自然让她也不觉得自己老了,女人都是喜欢魅力与年轻的养男宠,是因为她既然已经成为了千古第一女帝,自然也要效仿男

  • 项羽凭啥自称“西楚霸王”?他分封诸王有何逻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昨天,我们讲到项羽与怀王的恩恩怨怨,在这个基础之上,他之后的作为也就很好理解了。他先是排斥了怀王,将其流放湖南郴州,自然说起来,居然是为了尊敬怀王,说是高贵的人应该住在“上游”,而在当时的人看来,湖南就是江水的上游。而怀王一去,项羽就自称西楚霸王,成了楚国的正统,定都彭城,拥有江苏、浙江以及河南、安

  • 秦武王“嬴荡”和自己的力士比试举鼎 结果输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秦悼武王,又叫秦武烈王,嬴姓赵氏,名荡(这名却也霸气十足),秦孝公之孙,惠文王之子,是秦国第二十七任国君,亦是历史上的第二任秦王。秦武王的一生颇具戏剧性,他短暂一生所建立的功业,都被掩盖在父亲和兄弟的灿烂光辉之下,这是一个相当尴尬的地位,前面有文治武功的父亲惠文王,后面有雄才大略的兄弟昭襄王,而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