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其实崇祯是个好皇帝 可惜大明王朝已病入膏肓!

其实崇祯是个好皇帝 可惜大明王朝已病入膏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26 更新时间:2023/12/20 8:05:19

崇祯十七年,是大明朝的最后一年。

平心而论,崇祯不是个坏皇帝。甚至可以说,崇祯是个好皇帝。无奈,形势大过人。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了,纵然崇祯再能干,也无济于事,只能徒增痛苦。这也正是崇祯皇帝后来自杀的根本原因。试想,如果他是个刘禅那样浑浑噩噩的皇帝,怎么舍得自杀呢?

崇祯十七年,内忧外患,纷纷扰扰。内有李自成的起义军势如破竹,眼看着京城难保;外有满清铁骑,虎视眈眈。事实上,自从崇祯十五年的松锦之战大败,蓟辽总督洪承畴投降满清后,东北边关就已经城门洞开了。

这两大忧患,即便只有一个,也够大明朝应付的,何况是双管齐下。但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崇祯皇帝却还没有屈服,他依然在殚精竭虑。恰在此时,上天也来凑热闹,送给了崇祯两个不祥之兆。

崇祯十七年的正月初一,按照惯例,京城的大臣们要参加早朝,为皇帝恭贺新春。也许是由于烦恼失眠,也许是为了冲冲喜,反正,崇祯在这天早晨起得特别早。他早早地来到大殿上,端坐在龙椅上。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大臣们前来。

崇祯有点着急了,他命人敲钟。按照惯例,这钟敲响后,大臣们将闻钟而至。可这天邪了门了,连续敲了几遍钟,就是没有大臣前来。直到许久之后,大臣们才匆匆而至。而此时,崇祯已经等了半天了。他责问臣下,大家们都说:没听到钟声啊,真的没听到。所有人都这么说,显然不是撒谎。

崇祯心中咯噔一下。在他看来,君召唤而臣不至,那么,君已非君,臣已非臣,不祥之兆也。而朝堂下的那些大臣们,也在窃窃私语,至于说的什么,当然也是不言而喻。

事实上,大臣们听不到钟声的原因,可能是当天正刮沙尘暴,风沙呼啸,难闻余声。但在当时的气氛下,这种科学解释是很难让人信服的。就在此事发生后不久,崇祯皇帝又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一个神仙,眼含深意地望着他,但没有说话,而是在他的手心里写了一个“有”字。

崇祯一琢磨,“有”“无”相对,“有”总是好的吧?于是,他在朝堂之上,很高兴地跟大臣们分享了这个梦。大臣们看到崇祯兴致颇高,也就跟着拍马屁,说些什么“吉兆也,大明有希望了”等话语。但有一个大臣,却突然放声大哭。

众人皆问:哭啥嘞?此人说道:啥吉兆啊?“有”字,上边是“大”字少一半,下边是“明”字少了一半,大明江山,危矣。于是,崇祯心里又是咯噔一下。

崇祯十七年的这两个不祥之兆,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只是可有可无的两个小细节。但它反映出来的,却是王朝末日那种人心惶惶的不祥气氛。

对了,上面痛哭的那个人,后来陪着崇祯一块自杀了;而拍马屁的那些,后来大都投降了李自成,或者满清——这也是个小细节,它反映出来的,是人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开多尔衮塞外猝死之谜:可能因为其体弱多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塞外猝死之谜多尔衮摄政7年后突然死去,关于他的死因,官方史书记载含糊。满族早先是娴于骑马射箭的民族。贵族酷好放鹰围猎,一则游乐,一则习武,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多尔衮从小也乐此不疲。顺治元年(1644),一群日本人乘船遇险,漂流到今图门江口一带,辗转来到北京,居留一年之久,被清政府礼送回国。在他们的

  • 秦始皇日览三十万字公文 汉武帝日阅读量不足七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忙于公务日览三十万字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文字:“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说秦始皇专权独断,行政事务无论大事小事都亲自裁决,甚至用“衡石”计算处理的文书,每天有明确的定额,不完成定额不得休息。按照“秤取一石”理解,“石,百二十斤”。

  • 刘邦能称帝绝不是偶然!全靠刘邦帐下四大元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手下人才分三类:运筹帷幄有谋略的、后勤保障有章法的、前线指挥有能力的,所以刘邦自己也说:“吾治国不如萧何、出谋策划不如张良、带兵打仗不如韩信。”但由于他能够有效使用这三个“人杰”,所以能获得天下。那么,刘邦帐下的这些人才按照能力和功绩怎样排名更合理呢?第一名:张良张良是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

  • 揭秘:朱棣如何做到能在短短三年内打败建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回顾整个“靖难之役”,朱棣成功的迅速让人有些难以理解。毕竟建文帝是名正言顺的天子,而朱棣是叛逆之师,以八百人起兵,以一隅对抗帝国。然而,短短三年时间,天翻地覆,拥有正义、名分、帝国财力和军事资源的建文帝败给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这真让人大惑不解。其实,这也是理之必然。确实,从表面上看,朱棣发动叛

  • 秦武王嬴荡虽因举鼎糊涂致死 却差点就统一秦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电视剧《芈月传》的小伙伴们,一定对于刘涛戏中的儿子秦武王嬴荡有很深的印象。电视剧中,秦武王作为嫡子一直备受父王的期待,再加上芈姝的溺爱,从小嬴荡就养成刚愎自用、有勇无谋的性格。最后,因为一时逞英雄之气,因为巨鼎游戏被活活压死了。的确,历史上的武王最后也是因为举鼎暴毙,但是史实却证明,历史上的武王

  • 隋唐年间战斗力最强悍的牛人前三名:尉迟敬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小说《隋唐演义》给隋唐交替之间的牛人、猛人开有一个英雄好汉排位表,不过,里面的所谓英雄好汉如李元霸、宇文成都、雄阔海、伍云召等等,大多数都是虚构的,没什么意思。而在真实的历史里面,在这个四海鼎沸、风云际会的时代,也真的涌现出许许多多勇力绝伦、豪气盖世的英雄豪杰,称得上是牛人如雨、猛将如云。笔者通过史

  • 华山论剑第一人王重阳 虚构背后的真实也精彩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司马和大家讨论一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此人便是王重阳。有人问,王重阳何许人也?和大家一样,他也曾是一位勤奋读书的好同学,可问题在于:他生活在南宋与金对立的年代,慢慢地便发现学文没有前程,于是去练武。哎呀!这时节正是女真人大规模入侵的年代,据说王重阳就曾举起义旗,与金兵大战三百回合,而那座“活死人墓

  • 三国演义之中最受欢迎的两个兄弟:孙策和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孙悟空为什么姓“孙”?菩提老祖看他是个猢狲,又嫌胡字不好,说什么“老阴不能化育”;既然胡字不好,那就孙字了,是好字,还专门说了一通这个字“合了婴儿之本论”。孙坚为什么姓孙?因为他家是孙膑的后代。就是那个战国时候,特别厉害的军事家孙膑。不过想想也是扯淡。古时候的人爱给自己家族填门面,李世民不就后来非得

  • 禁烟英雄林则徐鲜为人知的功业:还是抗洪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民族英雄林则徐抗御外侮,销烟禁毒,几乎无人不知。但他在治水抗洪的斗争中亦屡建功业却鲜为人知。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堤决城破,“祥符(开封)四郊居民淹毙者十之四五”。道光皇帝派大学士王鼎治水抗洪。王鼎深知林则徐对治河抢险有研究,再三上奏,恳请调派林则徐(因虎门销烟遭投降派诬陷,被革职发配

  • 被人遗忘的晚清名臣骆秉章 为何世人会记不住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晚清朝廷重要大员,广州花都人骆秉章官至一品,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并称“晚清八大名臣”。他大器晚成,为官清正廉明,心怀大爱、大义,举贤荐才,爱民如子。他生逢乱世,一生的荣辱升降,都与镇压太平军的成败息息相关。他去世后,野哭巷祭,民间自发罢市缟素,功德深入民心,堪比诸葛亮和韦皋。在我国近代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