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霸先:南北朝陈武帝是名将也是明君更是个好父亲

陈霸先:南北朝陈武帝是名将也是明君更是个好父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031 更新时间:2023/12/11 4:44:46

上一集历史崔讲了,上任领导高欢死后,侯景想自立,但被慕容绍宗打败,投降南朝,梁武帝萧衍对他倒是很好,又是送粮食又是送衣服,温暖都送到家了,侯景呢,羡慕南朝妹纸水灵,想娶王家或者谢家的闺女,却被皇帝无情地拒绝了。

更郁闷的是,东魏以萧衍侄子萧渊明的名义,找南朝和谈,侯景害怕梁武帝把自己给卖了,交给高澄,于是和萧正德窜通,举兵造反。

萧正德是什么人,梁武帝的养子,曾经差点成了太子,侯景反叛的时候,还是建康城的军备司令,等到侯景迂回穿插,把南朝军队甩到身后,兵围建康的时候,里应外合,占领京城,修了一辈子佛法的梁武帝,最终饿死在了宫殿之中。

萧正德如常所愿,成了皇帝,侯景呢,成了皇帝背后的男人,后来看着萧家的人不顺眼,都给杀了,自己还娶了皇帝的妹纸当老婆。

要了解这段历史,需要看下前面的两个章节,给个传送门,也可以关注历史崔的博客:

1、乱世枭雄:宇宙大将军侯景

2、娄昭君:辅佐过五个男人的皇太后

但是,老侯家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南朝人,本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步好棋,老侯硬是想自己做皇帝,于是四面八方的勤王军,纷纷找侯景pk,其中最有名的,有两个,一个叫陈霸先,另一个叫王僧辩

这里,历史崔要补充点课外知识,可以解释为什么能成功讨伐侯景的,只有这两位爷。

司马家族建立晋朝之后,五胡乱华,晋朝王室惨遭屠杀,活下来的司马家搬到了江东,和豪门贵族组成政治联盟,这就是“王与马共天下”的由来,王是琅邪王氏,超级大家族,后来的桓、庾都是家族主导,与皇室合作的发展模式。

田余庆老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阐述另一个“王与马共天下”的重要因素,就是北方来的流民,家族、皇室、流民,三个组成了东晋主要的政治力量,家族负责发展经济、皇室控制平衡,流民负责对外作战。

这种平衡持续了几十年,直到宋武帝刘裕的出现,结束了共天下的局面,开始以皇室为主导,随后的齐朝、梁朝,皇室家族成员稍微有点能力的,都成为各地的封疆大吏,军事行动的一把手,也都是皇帝的亲戚。

这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别人究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高度,他们却触手可及,经常看到一个故事,父母疼自己的小孩,从小就是要什么有什么,也不懂得教育,只是单纯的满足,等孩子长大了,就会变得自私。

侯景取得建康城,打败前来勤王的部队后,导致的结果,却是萧氏家族的自相残杀,谁都有部队,在地方也都是土皇帝,这么多人加起来,就要选个人当老大,咋选呢?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式,打啊。

西晋后期,司马家的悲剧又出现了,所谓乱世造英雄,这样的乱世,成就的,往往是来自底层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就是上面说的两位将领之一,陈霸先。

陈霸先是土生土长的江东人,老家在浙江湖州的长兴,靠近太湖,所谓靠山吃山,陈霸先从小就是捕鱼为生,当时萧衍已经篡位成功,建立梁朝,那个年代,受上层的影响,民间老百姓读过书的,都喜欢吟诗作对,陈霸先算是一个异类。

史书上记载,小陈喜欢读兵书,捕鱼的时候,更喜欢耍几下,喜欢练武,好像一切的习惯,都是按照成为一代名将的路子在走,对于当时整个南朝的风气来讲,有点叛逆。

其实,如果反过来理解,一切就说的通了。

陈霸先从小就在太湖捕鱼,去看过太湖捕鱼的应该知道,这是个力气活,所以陈霸先的身体应该一直都不错,当时常年打仗,跟人学点武艺也很正常,习武了就会对英雄人物特别向往,于是模仿偶像,喜欢看兵书,也就变的顺理成章,曹操青年时代,向往的,不也是成为一名游侠么。

读过书会武功的陈霸先,当选公务员的第一个职务,是乡间里司,类似村长,后来到南京,成了管油库的管理员,在南京的时候,认识了皇亲萧映,萧衍的侄子。

在南京熬了几年资历,到了公元540年,也就是陈霸先37岁的时候,跟着萧映来到广州,从此,老陈的公务员生涯进入快车道,广州府中直兵参军、西江督护、高要太守。

真正使陈霸先的兵法有用武之地的,是发生在一年后,也就是公元541年的李贲之乱。

李贲(读 ben)是岭南人,贵族出身,是越南北部的民族领袖,活动区域在越南北部和中部、中国广西和广东,属南朝管辖,当时属于交州,刺史叫萧咨。

这里属于三不管地界,山高皇帝远,都是丛林,生活也不富裕,萧咨作为皇亲,穷日子肯定过不了,于是就增加赋税,结果呢,这些少数民族,暴乱了,其中领头的,就是这个李贲。

萧氏家族能打仗的,也没几个,这些从小就衣食无忧的家伙,普遍有个特性,就是欺软怕硬,看李贲这么厉害,没什么抵抗,就跑到广州,找萧映去了。

当时,李贲的动静闹得还是蛮大的,先后灭了几波梁朝的军队以及周边越南南部来的部队,公元544年,李贲建立万春国。

公元545年,陈霸先以交州司马和武平太守的身份,带着部队进入北越,仗打了三年,在这三年里,李贲死了,陈霸先也收复了交州、爱州、德州、利州和明州等七个州,战后论功行赏,朝廷就顺水推舟,把这七个州的军事指挥权,给了陈霸先。

有了这七个州的子弟兵,陈霸先就不是一个岭南可以满足的了,他需要更大的舞台,公元548年,侯景之乱爆发,陈霸先带着部队,雄纠纠气昂昂,从始兴出发,经大庾岭,抵达南康,也就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纠缠了一生的战友,王僧辩。

南朝的政治风气,正统培养的都是文人,擅长风花雪月,抵御北方入侵的名将,大部分都出自流民统帅或者北朝降将,到了萧衍晚期,侯景在建康兵临城下,还嘲笑南朝无人:“城中非无菜,但无酱尔”。

陈霸先属于异类,而王僧辩呢,是从北朝逃难来的,他的父亲叫王神念,在北魏做过颍川太守,逃难来到南朝后,王僧辩就一直跟着湘东王萧绎。

王僧辩是一名正统的职业军人,主要特点有两个:会打仗;忠诚;萧绎在前面有提到过,属于诸侯王中比较有实力的,侯景之乱后,诸侯王混战,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的亲哥,萧衍的第六个儿子,北讨大都督萧纶。

王僧辩也敢于抗争,但是那仅仅是出于名将的军事嗅觉,争辩的也往往是作战方针,萧绎VS萧纶那会,萧绎希望立刻出兵,三下五除二就灭了萧纶,王僧辩不同意,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何况这是要人命的战争。

老王希望集中兵力,建议再等等,萧绎不高兴了,不仅砍伤了王僧辩,还把他关起来,随便换个将领,继续打,萧绎和萧纶,其实也就半斤八两,谁也奈何不了谁,直到把老王重新放出来,才一鼓作气,灭了萧纶,之后转战侯景,在湖南岳阳、湖北武汉一带打败侯景主力。

陈霸先和王僧辩的第一次见面,已经是在建康城下了,一番称兄道弟之后,向建康发动总攻,侯景是名将,奈何也挡不住两人的轮番进攻,在攻陷了建康外围战略据点石头城后,侯景带着心腹,从水路跑了。

人顺利的时候,到处都是兄弟,等到落魄了,甘愿跟着你吃苦逃难的人很少,公元552年,一代枭雄侯景被心腹刺杀,尸体享受个级别待遇。

叛乱平定后,萧绎成了南朝新任皇帝,建都江陵,但是新的麻烦,又来了。

之前在介绍宇文泰和高欢的时候,历史崔讲过,高欢的东魏实力最强,而宇文泰为了抗衡高欢,和南朝、突厥、柔然的关系都不错,侯景之乱,萧绎为了当老大,和宇文泰开始了长期交易,西魏出兵,作为回报,萧绎让出一部分土地。

现在目的达到了,合作也就结束了,但是萧绎无论政治还是军事智慧,与宇文泰比,差距还是蛮大的,公元554年,宇文泰带着5万兵马,就攻占了萧绎老巢江陵,刚当上2年皇帝的萧绎,成了阶下囚,而陈霸先和王僧辩在江东,又立了个新皇帝,他就是萧绎的儿子萧方智

西魏占领了大批土地后,心满意足的走了,东魏还一直眼巴巴的看着呢,当时已经叫北齐了,皇帝也变成了高洋,人家手里也有王牌,就是侯景之乱的时候,被慕容绍宗俘虏的萧渊明。

北齐的要求很简单,萧方智当皇帝那会只有10几岁,就是个小屁孩,北齐很善良,这么小的孩子,不管事,江东不能一日无主啊,这样,北齐还有个落魄皇族萧渊明,他的年纪够大,当老大最合适,于是也不管人家同不同意,硬塞给江东一个现成皇帝。

这时候,陈霸先表现的很激动,坚决不同意,为啥,他的儿子陈昌在宇文泰手里呢,萧绎当皇帝那会,怕这几个统兵大将反叛,把他们的子女都带到了江陵,宇文泰一把火,这些子女全都成了西魏的俘虏。

陈霸先有六个儿子,前五个没长大就病死了,陈昌是他唯一的继承人,而在陈霸先身边,重点培养的是他侄子陈蒨(读 qian,好清新的名字),按照陈霸先的设想,陈昌作为继承人,坐镇后方,而陈蒨作为大将,开疆辟土。

可惜现实总是很残酷,在陈霸先死后,成为老大的,是陈蒨,他的儿子陈昌被西魏放出来后,在前往建康的路上,坐船被淹死了,事后追查凶手就是陈蒨,不过就皇帝而言,陈蒨做的相当不错,是南朝少有的明君。

这都是后话,继续讲陈霸先,多次抗议无效后,陈霸先剑走边锋,杀王僧辩,废萧渊明,萧方智再次成了皇帝,可惜这回,是真正的傀儡皇帝。

当上幕后老板的陈霸先,才真正走上了一条传奇之路:

公元555年,王僧辩部下,震州刺史杜龛与义兴太守韦载、吴郡太守王僧智反叛,陈霸先亲自出兵,镇压;

公元557年,曲江侯萧勃在广州起兵,对抗陈霸先,一个月后,萧勃投降,被部下斩杀后,首级送往建康;

公元558年,大将王琳在北齐支持下,拥立永嘉王萧庄为帝,对抗陈霸先,后被陈昌手下大将吴明彻打败,被杀。

故事讲到这,差不多就该结束了,公元557年,萧方智终于禅位,将帝位传给了陈霸先,建国号:陈,得到解脱的,却是萧方智,毕竟当傀儡的日子很痛苦,然而没等萧方智自由几天,也被杀了。

公元559年,56岁高龄的陈霸先因病去世,皇帝位传给了侄子陈蒨。

陈霸先、陈蒨以及陈蒨的弟弟陈顼(读 xu),皇帝当的都不容易,北齐和北周每天都惦记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工作比较称职,在陈顼时代,甚至还开了多年没有过的北伐。

南陈的最后一个皇帝叫陈叔宝,而一百多年历史的南北朝,因为北周一位大人物的出现而结束,从此开启了几百年的大统一时代,这个大人物的名字,叫杨坚,也叫普六茹那罗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张居正死后被学生抄家:万历皇帝贪财想从中捞钱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居正死后子孙,万历后悔杀张居正吗,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原因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他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他是小皇帝不可一日或缺的靠山,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而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神宗翻手为云、覆

  • 张居正轶事:张居正一生最感谢让他落榜的顾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居正功过是非,张居正简介,张居正历史评价

    明嘉庆十六年(1537年),一场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顾璘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21岁就中了进士,与同里的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历史上说他“有知人鉴”,就是善于识人。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人就特别受他的关照,不过这次,他关照的方法不是提拔奖掖,而是让

  • 咸丰为何英年早逝?且看圆明园的四朵“姊妹花”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帝为什么去圆明园避暑,英年早逝的演员,57岁是不是英年早逝

    清朝皇帝多好色,当年乾隆就爱游娼寮,“三姑娘”之事可谓脍炙人口。而至咸丰朝后,更有“圆明园四春”之故事,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话说咸丰当了皇帝后,也是如饥似渴,比他的祖宗好不哪里去。相传,圆明园西边角落里有个不起眼的僧寮,当年就是咸丰秘密寻欢之所,即所谓“圆明园四春”的故事。由于清祖制实行“满汉不婚

  • 司马懿:能忍能装 即便身陷绝境也能成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懿熬死了所有人,身陷绝境,碰到绝境的时候怎么办

    “老子”说人往低处走,弱者生存,因此就要装疯卖傻,装聋作哑,讨好卖乖,反正是要“装孙子”,这就是“老子”的生存之道。谁会装,谁就活下去,谁笑到最后,谁就是赢家。那么,历史上最会装的人是谁呢?我认为是司马懿。只不过司马氏篡了曹氏的政权,所以,他只能叫阴谋家,因为阴谋家都是要会装的。那么问题是,司马懿“

  • 揭秘历史上爱民如子且断案如神的八大神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断案如神的人物,中国古代十大断案高手,民国十大奇案揭秘

    从古自今,有民即有官。在好官的管辖之下,百姓们可以丰衣足食,安然无忧,但是一旦遭遇贪官接管自己的地区,便会民不聊生。所以,百姓生活的好坏,与管辖自己的官员的好坏有直接关系,从古自今皆是如此。在古代,有赵高、和珅等不顾百姓生死的大贪官,当然也有那些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好官,他们破案如神,清正廉洁,但是

  • 李斯的老鼠哲学 “我”要当一只粮仓里的老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斯为什么不扶持扶苏,李斯的人生观是怎样的,李斯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李斯(约前284年—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先秦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司马迁著《史记》,设有《李斯列传》,是现今研究李斯事迹的主要史料来源。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

  • 美女妹喜的悲惨人生:成为亡国皇帝夏桀替死鬼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变身女鬼生活录,重生成女鬼,关于夏桀与妺喜的故事

    自古以来,中国的皇帝少说上百位,他们的妃子那就更不必说了,加起来没有上万,也有几千。其中出名不多,真正出名的全是留骂名的妃子,那么这些人真的是祸国殃民,红颜祸水吗?咱先来说说历史上第一起对待美女妃子的冤假错案妹喜。妹喜,夏王朝第十九任帝姒履癸先生的妻子。姒履癸就是那位著名的暴君夏桀,从这里我们就能知

  • 揭秘秦始皇不立后的真相:不是怕后宫掌控权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为什么赵高不敢害秦始皇,嬴政不立后的原因,秦始皇为什么怕匈奴

    中国古代帝王均立后,秦始皇却未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对于这一千古之谜,参加“秦俑学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的专家认为,立后关系到秦王朝的政权建设,但根本原因在于秦始皇的个人性格及家庭环境之影响。中国古代帝王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嫔,后妃制度中“第一夫人”又称皇后,皇后是太子之母,立后

  • 坑杀降卒四十万人的秦国将领白起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先说历史上几件比较大的“杀降”事件。战国时期,秦国将领白起骁勇善战,率秦军攻城略地,势不可当。长平一战,秦军打败赵国军队,白起下令“坑杀”四十万已经投降的赵国将士。不仅如此,为了恐吓赵国,同时也为了震慑其他与秦国抗衡的六国,白起故意放两百多名年幼的赵国士兵回国去报信。虽然后人对被坑杀的人数如此之多有

  • 长孙皇后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贤德皇后 机智贤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李世民的生命中,最重要、最难忘的女人有两个,一个是他的母亲,一个就是他的妻子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贤德皇后,这从她的谥号为“文德圣皇后”也可以体现出来。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河南洛阳人。她的祖先为北魏宗室,父亲名长孙晟,为隋朝的右骁卫将军,母亲也是名门闺秀,为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