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万历首辅张居正:历史上唯一顺风顺水的改革家

万历首辅张居正:历史上唯一顺风顺水的改革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442 更新时间:2024/1/21 13:55:59

一提张居正,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他在明代后期所推行的改革。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担任明神宗朱翊钧的首辅,达十年之久,是个有作为、具谋略、通权术的大政治家。张居正的改革,了不起,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但对他这种太厉害的人,绝无好感。凡强人,都具有一点使人讨厌的“侵略性”,他总要求你如何如何,而你不能希望他如何如何。大树底下不长草,最好敬而远之。

明代不设宰相,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这位统治者要求高度集权,只挑选几名大学士为其辅佐。在这些人中间,指定一个小组长,就是“首辅”。说到底,首辅其实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丞相,或首相。而张居正,是明代历朝中最具强势的首辅,在任期间,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力;因为朱翊钧十岁登基,相当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于这位严肃的老师,敬畏之余,言听计从,是可想而知的。

我之所以说他了不起,就因为张江陵是中国唯一没有什么阻难,顺风顺水的改革家。

他之所以没吃苦头,是由于皇帝支持,而皇帝支持,又是皇太后和大内总管联手的结果。有这样三位一体的后台,他有什么怕的,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当然,不可能没有政敌,更不可能没有政治上的小人,但张居正是纵横捭阖的九段高手,在政坛上所向披靡,政敌都不堪一击。小人,他更不在乎,因为他也是相当程度上的小人。

只有一次,他一生也就碰到这么一次,坐了点蜡,有点尴尬。因为其父死后,他若奔丧回去,丁忧三年,不但改革大业要泡汤,连他自己的相位能否保住,都成问题。便讽示皇帝下令“夺情”,遂引发出来一场面折廷争的轩然大波,使心虚理亏的他,多少有些招架不住。最后他急了,又借皇帝的手,把这些捣乱分子推出午门外,按在地上打屁股,用“廷杖”,强行赶了下去。

张居正稳居权力巅峰时,连万历也得视其脸色行事。这位年轻皇帝,只有加入与太后、首席大太监冯保组成的铁三角,悉力支持张居正。如此一来,宫廷内外、朝野上下,首辅还用得着在乎任何人吗?‘

众望所归的海瑞,大家期待委以重任,以挽救日见颓靡的世道人心,张居正置若罔闻,将其冷藏起来。文坛泰斗王世贞,与张居正同科出身,一齐考中进士,很巴结这位首辅,极想进入中枢,他婉拒了:“吴干越钩,轻用必折,匣而藏之,其精乃全。”劝他还是写他的锦绣文章去了。与李贽齐名的何心隐,只是跟他龃龉了两句,后来,他发达了,他的党羽到底找了个借口,将何心隐收拾掉以讨他欢心,他也不觉不妥而心安理得。

所以,张居正毫无顾忌,放开手脚,对从头烂到脚的大明王朝,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最为人称道的大举措,就是动员了朝野的大批人马,撤掉了不力的办事官员,办了反抗的地主豪强,剥夺了抵制的贵族特权,为推广“一条鞭法”,在全国范围内雷厉风行,一亩地一亩地地进行丈量。在一个效率奇低的封建社会里,在一个因循守旧的官僚体制中,他锲而不舍地调查了数年,立竿见影,收到实效,到底将缴赋纳税的大明王朝家底,摸得清清楚楚,实在是亘古未有的壮举。

幸运的张居正,他是死后才受到清算的,他活着,却是谁也扳不倒的超级强人。强到万历也要望其颜色。有一次,他给这位皇帝上课,万历念错了一个字音,读“勃”如“背”,他大声吼责:“当读‘勃’!”吓得皇帝面如土色,旁边侍候的臣属也大吃一惊,心想,张阁老,即使训斥儿子也不该如此声严色厉呀!

我在想,树敌太多的张居正,以其智慧,以其识见,以其在嘉靖、隆庆年间供职翰林院,冷眼旁观朝野倾轧的无情现实,以其勾结大太监冯保将其前任高拱赶出内阁的卑劣行径,会对眼前身边的危机了然无知?会不感到实际上被排斥的孤独?后来,我读袁小修的文章,这位张居正的同乡,有一段说法,使我释疑解惑了:“江陵少时,留心禅学,见《华严经》,不惜头目脑髓以为世界众生,乃是大菩萨行。故其立朝,于称讥毁誉,俱所不计,一切福国利民之事,挺然为之。”

唉!这也是许多强人,在兴头上,不懂得什么叫留有余地,什么叫急流勇退的悲剧。他忘了,你强大,你厉害,你了不起,但你无法改变上帝。这位活得太忐忑,太吃力,太提心吊胆,太心神不宁的改革家,终于迈不过去万历十年(1582年)这个门槛,二月,病发,六月,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他活得比同龄人都短命,王世贞六十四岁,耿定向七十二岁,李贽七十五岁。

张居正的死亡,早有预感,掌政十年,心力交瘁,是主因。“靡曼皓齿”,也是促其早死的“伐性之斧”。他渴嗜权力,沉迷女色,欲望之强烈,后者甚至要超过前者,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一方面,明代到了嘉靖、万历年间,淫风大炽,整个社会洋溢着一种世纪末的气氛。享受,佚乐,奢侈,腐化,纵情,放诞,糜费,荒淫,是普遍风气。一方面,张居正在“食色性也”的需求,高出常人许多倍,永不餍足,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张居正寿终正寝,备极哀荣。十月,追劾者起,反攻倒算。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尸骨未寒,夺其官阶。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坟土未干,又籍其家。最为惨毒的是,因为抄不出万历所想象的那么多金银财宝,令兵围其江陵祖居,挖地三尺,株连勒索,刑讯逼供,家人有饿死的,有上吊的,剩下的也都永戍烟瘴地面,充军发配。

张居正这个家破人亡的最后结果,并不比商鞅或者谭嗣同好多少。

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强人,因为只有他孤家寡人一个,以君临天下的态势,没有同志,没有智囊,没有襄助,没有可依赖的班子,没有可使用的人马,甚至没有一个得心应手的秘书,只用了短短十年工夫,把整个中国倒腾了个够,实现了他所厘定的改革宏图。这种孜孜不息,挺然为之,披荆斩棘,杀出一条生路来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后人钦敬的。

但是,封建社会已经到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没落晚期,不论什么样的改革和改良,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腐朽的制度如下坠的物体,只能加速度地滑落,而非人力所能逆转。这也是旧中国徒劳的改良主义者最后逃脱不了失败的根本原因。

不过,就张居正的改革而言,其杰出的历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肯定的同时,他的骄奢淫逸,恣情声色,刻薄寡恩,跋扈操切,也是后来人对其持保留看法的地方。

对这样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这样一位生前享尽荣华,死后惨遭清算的改革者,个人的是和非,还可以千古议论下去,张居正在历史上给我们的示,便是这种对于改革的认知,这是他永远的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陈霸先:南北朝陈武帝是名将也是明君更是个好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霸先破北齐,陈霸先是陈叔宝什么人,陈霸先在长兴

    上一集历史崔讲了,上任领导高欢死后,侯景想自立,但被慕容绍宗打败,投降南朝,梁武帝萧衍对他倒是很好,又是送粮食又是送衣服,温暖都送到家了,侯景呢,羡慕南朝妹纸水灵,想娶王家或者谢家的闺女,却被皇帝无情地拒绝了。更郁闷的是,东魏以萧衍侄子萧渊明的名义,找南朝和谈,侯景害怕梁武帝把自己给卖了,交给高澄

  • 张居正死后被学生抄家:万历皇帝贪财想从中捞钱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居正死后子孙,万历后悔杀张居正吗,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原因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他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他是小皇帝不可一日或缺的靠山,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而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神宗翻手为云、覆

  • 张居正轶事:张居正一生最感谢让他落榜的顾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居正功过是非,张居正简介,张居正历史评价

    明嘉庆十六年(1537年),一场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顾璘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21岁就中了进士,与同里的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历史上说他“有知人鉴”,就是善于识人。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人就特别受他的关照,不过这次,他关照的方法不是提拔奖掖,而是让

  • 咸丰为何英年早逝?且看圆明园的四朵“姊妹花”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帝为什么去圆明园避暑,英年早逝的演员,57岁是不是英年早逝

    清朝皇帝多好色,当年乾隆就爱游娼寮,“三姑娘”之事可谓脍炙人口。而至咸丰朝后,更有“圆明园四春”之故事,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话说咸丰当了皇帝后,也是如饥似渴,比他的祖宗好不哪里去。相传,圆明园西边角落里有个不起眼的僧寮,当年就是咸丰秘密寻欢之所,即所谓“圆明园四春”的故事。由于清祖制实行“满汉不婚

  • 司马懿:能忍能装 即便身陷绝境也能成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懿熬死了所有人,身陷绝境,碰到绝境的时候怎么办

    “老子”说人往低处走,弱者生存,因此就要装疯卖傻,装聋作哑,讨好卖乖,反正是要“装孙子”,这就是“老子”的生存之道。谁会装,谁就活下去,谁笑到最后,谁就是赢家。那么,历史上最会装的人是谁呢?我认为是司马懿。只不过司马氏篡了曹氏的政权,所以,他只能叫阴谋家,因为阴谋家都是要会装的。那么问题是,司马懿“

  • 揭秘历史上爱民如子且断案如神的八大神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断案如神的人物,中国古代十大断案高手,民国十大奇案揭秘

    从古自今,有民即有官。在好官的管辖之下,百姓们可以丰衣足食,安然无忧,但是一旦遭遇贪官接管自己的地区,便会民不聊生。所以,百姓生活的好坏,与管辖自己的官员的好坏有直接关系,从古自今皆是如此。在古代,有赵高、和珅等不顾百姓生死的大贪官,当然也有那些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好官,他们破案如神,清正廉洁,但是

  • 李斯的老鼠哲学 “我”要当一只粮仓里的老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斯为什么不扶持扶苏,李斯的人生观是怎样的,李斯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李斯(约前284年—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先秦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司马迁著《史记》,设有《李斯列传》,是现今研究李斯事迹的主要史料来源。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

  • 美女妹喜的悲惨人生:成为亡国皇帝夏桀替死鬼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变身女鬼生活录,重生成女鬼,关于夏桀与妺喜的故事

    自古以来,中国的皇帝少说上百位,他们的妃子那就更不必说了,加起来没有上万,也有几千。其中出名不多,真正出名的全是留骂名的妃子,那么这些人真的是祸国殃民,红颜祸水吗?咱先来说说历史上第一起对待美女妃子的冤假错案妹喜。妹喜,夏王朝第十九任帝姒履癸先生的妻子。姒履癸就是那位著名的暴君夏桀,从这里我们就能知

  • 揭秘秦始皇不立后的真相:不是怕后宫掌控权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为什么赵高不敢害秦始皇,嬴政不立后的原因,秦始皇为什么怕匈奴

    中国古代帝王均立后,秦始皇却未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对于这一千古之谜,参加“秦俑学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的专家认为,立后关系到秦王朝的政权建设,但根本原因在于秦始皇的个人性格及家庭环境之影响。中国古代帝王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嫔,后妃制度中“第一夫人”又称皇后,皇后是太子之母,立后

  • 坑杀降卒四十万人的秦国将领白起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先说历史上几件比较大的“杀降”事件。战国时期,秦国将领白起骁勇善战,率秦军攻城略地,势不可当。长平一战,秦军打败赵国军队,白起下令“坑杀”四十万已经投降的赵国将士。不仅如此,为了恐吓赵国,同时也为了震慑其他与秦国抗衡的六国,白起故意放两百多名年幼的赵国士兵回国去报信。虽然后人对被坑杀的人数如此之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