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兰陵王是一位不一样的美男子

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兰陵王是一位不一样的美男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65 更新时间:2024/1/16 9:06:31

古代四大美男向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潘安、曹植沈约卫玠,而另一种说法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位不一样的美男子:兰陵王—高长恭

(图)影视剧<兰陵王>剧照--高长恭 由冯绍峰饰

高长恭北齐三将之一,高长恭的是文襄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是北齐的宗室,而高澄的父亲也就是高长恭的祖父高欢就是打下北齐这座江山的人,而高澄有个弟弟高洋,其实这个高洋也没什么本事,反而是一个好色之徒。在我看来,这北齐的江山本应该是高澄坐拥的,但偏偏高澄死得早,顺便一提,剧历史记载高澄也是一个英俊的美男子,难道真的是古往今来帅气的人没有什么好下场?高澄死了之后留下了六个男孩,而高长恭就是老四,也是遗传他爸爸美男基因最好的一个,但高长恭他母亲是谁至今仍不知道,我们就不去纠结他母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了。

历史上多次评价高长恭是是一个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按照那个时候的审美标准,高长恭应该就是那些长得有些娃娃脸的文雅书生,但他偏偏走上战场,英勇杀敌这条路。高长恭从小就喜欢练兵,从小就练就了一生好武艺,同时也练就了一身行军打仗的好本领。但印象中大家认为的那些战场杀神要么是关羽那种脸长长,忠肝义胆的将军,要么就是张飞那种凶神恶煞,人挡杀人,佛挠杀佛的屠夫形象。所以说高长恭这帅小伙就愁了,这娃娃脸怎么看也不像一尊杀神吧,行军打仗,讲究的是气势,所以高长恭就想出一个法子,以后去打仗就带上一个画的凶神恶煞的面具,一开场就先吓吓对面。这也就有了后来《兰陵王入阵曲》的佳话。

邙山之战,高长恭的成名之战,也是《兰陵王入阵曲》的由来,那时高长恭也就二十岁左右。北周出兵围攻洛阳,北齐派高长恭带兵八万去援助洛阳。一开始来到战场时,高长恭依然无法突破防线打开局面营救洛阳,而洛阳中士兵早已死守两个多月了,无论是城中百姓和士兵官僚都开始心灰意冷。

(图)影视剧<兰陵王>剧照

如果被北周攻占洛阳再据城和高长恭死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高长恭发令挑选军中五百敢死精英。高长恭就带着这五百精英,带上面具骑着骏马从驻守的小山坡一路不停冲击敌阵。我相信一开始敌军肯定也傻眼了,你这兰陵王是不是太天真了,就凭你这几百号面具男就想冲破我的防线?

但谁能想到带头那一个带着凶神恶煞面具的青年士兵就是这次带兵的主将兰陵王。偏偏这五百号精英创造了奇迹,一路上势如破竹,长驱直入。一路就杀到了洛阳城下,等杀到洛阳城下时,高长恭手下高喊叫守门的开门,但被困洛阳城的士兵已近被困两个多月了,心理和胜利上的负担不是一般的大啊!特别是开门这种事怎么敢茫然开门,守城的士兵看到全部带着凶神恶煞的骑兵正心中纠结之际,北周的士兵已近一步一步将高长恭逼入绝路,高长恭只能脱下面具,以真面目示守门人,那俊俏的娃娃脸此刻是那么的锐气逼人,脚下的敌军还没断气,手中的兵器还沾着血滴,锐利的眼中望着黑压压的敌军一步一步逼近,挺拔的身躯不因刚才奋战的力竭而弯下半分,他的背后就是他的人民,他誓死捍卫的领地。“滋滋滋”的开城门声和洛阳城中早已疲惫不堪友军的呐喊声同时传入了高长恭耳中,高长恭头也没回,呐喊一身,内外包夹北周士兵,完全击溃了这支人数上占优势的军队。

后来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就制作了《兰陵王入阵曲》这红极一时的歌曲。可惜这歌曲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中国不幸流失,反而在日本还有小部分曲目保存起来,实在耐人寻味。

(图)影视剧<武媚娘传奇>剧照--兰陵王入阵曲 舞蹈

后来,功高盖主,兰陵王只能在家处于归隐状态,时常还故意收敛一些财物故意给自己抹黑,生怕功高盖主被皇上给砍了,真难为他了,明明正处于人生巅峰期,正要大干一场的时候,只能屈居在家里。后来听从门客的建议装病在家,从此不理朝政。相传北齐后主曾赐给高长恭二十个妾侍,而高长恭挑了一个郑氏,可以看出高长恭并非好色之人,他们感情还很好,高长恭死后,郑妃独守佛门,怀着对高长恭的爱渡过余生。可见在这段期间高长恭蜗居在家唯一的安慰就是有一个懂他的妻子一直陪伴着他,他们的爱,那么简单却又那么真切。

公元573年,北齐后主赐酒给高长恭,高长恭一生的忠肝义胆、高强武艺、忠心报国、爱恨情仇都被这一杯毒酒冲洗得干干净净,那时高长恭也就三十多岁,希望他能淡然地回归尘土吧。四年后,北齐失去了高长恭,就如强弩之末,被宇文氏灭了,高氏后代还几乎本屠杀得一干二净。不知道北齐后主在敌军打到宫城门口的时候他有没有丝毫的后悔赐死了高长恭?不知道如果高长恭还在今天打到敌军家门口的会不会是北齐?不知道已近入土的高长恭会不会为此再留下一滴泪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神秘死亡之谜!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是困扰史学界的一个千年之谜,历来有“烛影斧声”之说,甚至有人把他的死与宫闱绯闻联系起来。总之,普遍认为赵匡胤死于非命,是一夜暴死。作为一代杰出帝王,赵匡胤的死,着实让人惋惜,所以,不少正义文人和好事者怀揣疑窦,翻箱倒柜,引文摘句,穷追猛打,一定要找出个罪魁祸首来才肯罢休;而作为赵匡

  •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朝鲜籍太监?这些人又有何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的皇宫中,曾出现过一些外籍太监。这些外籍太监除了和本土太监一样服侍皇帝、伺候嫔妃之外,还发挥着一个重要的特殊的作用,就是为中国的皇帝去海外挑选年轻美貌的处女,让中国的皇宫出现外国的靓丽风景。在这方面为中国皇帝立下汗马功劳的外籍太监就是一个名叫海寿的朝鲜人。他是李朝太祖李成桂送给中国皇帝的朝

  • 揭秘乾隆反腐手段:派“大老虎”查办“小老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乾隆皇帝,人们大都认为他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大清王朝期间,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因此,乾隆年间是“康乾盛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在下面的一组历史数据中,虽然让人们看到了在“乾隆盛世”背后所隐藏的阴暗一面,但是,也让人们看到了乾隆皇帝反腐肃贪的决心和意志。据相关史料

  • 日本的貂蝉静御前 一代“绝世舞女”的薄命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1189年,在日本京城的一座尼姑庵里,一位年仅二十岁、貌美如花的女子去世了。就在不久前,她的丈夫和刚出生的儿子都被源赖朝杀害了。要知道源赖朝是日本镰仓幕府首任征夷大将军,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这位女子与他有什么深仇大恨?实际上,她就是源赖朝的弟妹、著名的武将源义经的妻子--静御前。 虽然静御前的

  • 高分低能的光绪皇帝:老师赞他远超当年的同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晚清皇帝中,光绪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一个。1875年的1月13日,小光绪从熟悉的家里被送进紫禁城。紫禁城实在不适合一个孩子的成长。从进宫的第一天起,小光绪总是处于太后的调教和训斥之中。精明强干的太后在教育上却是一个失败者。对亲生儿子同治,她任母爱泛滥,过分娇纵。而对继子光绪,她却矫枉过正。为了让小皇帝成

  • 唯美凄凉霸王别姬舞 揭秘项羽的最后时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四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了,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道,彭城也被灌婴拿下。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恐惧。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先派陆贾去求和,项羽不听,又派一个叫侯公人去,项羽才答应了。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为啥项羽

  • 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当皇帝27天劣迹累累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年以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挖掘进行得如火如荼,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大量珍贵文物,而墓主人身份到底是不是西汉史上那位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呢?目前尚不能确定。可以确定的是,第一代海昏侯是刘贺,是史书赞为“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之孙。刘贺可以说是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成年皇帝,他不是个合格的皇帝,但也不算

  • 汉献帝刘协为什么禅让皇位?汉献帝陵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汉献帝禅让公元189年,董卓强迫何太后下诏书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历史上称为汉献帝。汉献帝189年登基,与公元220年禅位给曹丕,被封为山阳公,汉朝自此结束。董卓虽为帝王,可是实权却掌握在董卓手中,董卓部下在洛阳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次年,由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军讨伐董卓并包围了洛阳,董卓自

  • 汉献帝刘协的最后结局是什么?汉献帝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汉献帝结局出身皇室,本该是很荣耀的事情,可是刘协并不是这样。他的出生间接导致他母亲的死亡,父王宠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皇位在自己哥哥的手中,最后终于当上皇帝,却一辈子只是傀儡。刘协能够登基为王,其实还是要感谢董卓,虽然此人有着自己的目的,可是没有董卓就没有后来的汉献帝。汉献帝登基的时候才九岁,还只是个孩

  • 清末首富伍秉鉴的悲喜人生:因鸦片走向没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834年的世界首富 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令李士祯想不到的是,这一公告竟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中国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垄断清朝海上外贸,广州十三行成为暴富群体 17世纪后期,康熙皇帝暂时放宽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