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宋太祖赵匡胤神秘死亡之谜!其中有何隐情?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神秘死亡之谜!其中有何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529 更新时间:2024/2/7 14:02:47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是困扰史学界的一个千年之谜,历来有“烛影斧声”之说,甚至有人把他的死与宫闱绯闻联系起来。总之,普遍认为赵匡胤死于非命,是一夜暴死。

作为一代杰出帝王,赵匡胤的死,着实让人惋惜,所以,不少正义文人和好事者怀揣疑窦,翻箱倒柜,引文摘句,穷追猛打,一定要找出个罪魁祸首来才肯罢休;而作为赵匡胤死后最大受益者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无疑成为人们重点怀疑和批判的对象。

抛开诸如《湘山野录》、《烬余录》等含糊其辞的野史不提,正史中也有对赵光义非常不利的记载,如《辽史·景宗纪》中就有“宋主匡胤卒,其弟炅(即宋太宗)自立”的字眼,一个“自立”,就让那些不明真相的人觉得赵光义难逃干系,至少与赵匡胤之死有关联。

赵匡胤比赵光义大12岁,他们一块儿参与了“陈桥兵变”,都算是赵宋朝廷最重要的奠基人。《宋史·本纪》热情洋溢地赞颂这哥儿俩如何情深意长、肝胆相照。赵光义病了,赵匡胤亲自到床头去服侍,烧艾草热灸的时候,哥哥惟恐烫坏了弟弟,就先在自己身上烧几下——手足深情,令人感喟。赵匡胤常对身边的近臣夸赞赵光义说:我这位兄弟,降生的时候就和普通人不一样,仔细瞧瞧,他龙行虎步,威风凛凛,将来必定是太平天子。甚至还谦虚地表示:“福德吾所不及。”宋朝皇帝怎么了?“一把手”居然给“二把手”拍马屁!令世人狐疑的是,春秋鼎盛、耳聪目明的赵匡胤,竟然在一夜之间暴亡?好端端一个男子汉,为什么说没就没了呢?

官方的记录非常潦草:“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至于死因,压根儿没提。坊间的猜测五花八门:有的说,死于饮酒过度,还有的说,因腹下肿疮发作而病亡……其实,最大的嫌疑犯就是最大的受益人——赵匡胤的政治接班人赵光义。《湘山野录》中记载,赵匡胤死前一晚,天气极寒,他跟赵光义饮酒,俩兄弟一直喝到深夜。本不该留宿内廷的赵光义却厮守在皇帝身边。当夜,赵匡胤发出莫名其妙的呼喊声,且传出“烛影斧声”。《烬余录》甚至想出了花蕊夫人与赵光义的奸情。诸多不正常疑点暴露在那个太祖驾崩之夜。赵光义即位后,亲自主持编修《太祖实录》,并三次修改了其中一些内容。即便这样,他本人还是不太满意。为了一位死去皇帝的“起居注”,至于费这么大劲吗?真是欲盖弥彰,越描越黑。

建隆二年(961),也就是赵匡胤称帝后的第二年六月,生母杜太后病危,临终前遗命赵匡胤“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即赵光义)”,同时命赵普“于榻前为约誓书,……藏之金匮”(《宋史·后妃传》),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匮之盟》。

杜太后为何要让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有两个原因,其一,杜太后最疼爱的儿子是赵光义,兄终弟及,让赵光义继承皇位,这是出于私心;其二,杜太后认识到,自五代以来,中原皇帝执政皆短命,在位最长的也不过十年,难保赵匡胤不会步其后尘,为保大宋国祚延续,防止留下幼子寡妇遭人欺,让年富力强的赵光义继承皇位,这是出于公心。

赵匡胤是个明白人,也是个厚道人,故一口答应。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赵匡胤至孝,母命不可违;其二,当时大宋根基还不牢固,统一大业尚未完成,赵匡胤之子年纪尚小,确实需要赵光义这样一个“工文业,多艺能”(《宋史·太宗纪》)的成年储君以壮阵势。所以,赵匡胤听从母命,于杜太后病亡一个月后即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府尹,后又封其为晋王。

开封府尹是五代、宋朝的一个重要官职,是国都驻地开封府的最高长官。五代以来,已经形成一种不成文的默契,凡皇族担任开封府尹,就基本确立了其储君的地位。赵光义利用这一特殊地位,聚集了一大批文武幕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赵匡胤晚年,政权稳固,儿子成人,在皇位传承问题上曾有过动摇,但考虑到赵光义“威望隆而羽翼成”(王夫之《宋论》),儿子不是弟弟的对手,所以未立太子,而是依照《金匮之盟》将皇位传给了赵光义。然而如此重要的皇位继承证据《金匮之盟》,在《太祖实录》第一次编修的时候,居然未做丝毫记载。《宋史》“金匮预盟”,是后来才加进去的。仔细分析,赵光义的政治骗术漏洞百出。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5岁,身体倍儿棒。赵光义刚刚23岁,比哥哥家的儿子成熟不了多少。那时,赵匡胤的次子德昭已经11岁,四子德芳也3岁了。

问题是,赵匡胤并不是立刻就死,谁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呢?也许还能享国十年、二十年……何必火急火燎地安排接班人呢?即使赵匡胤几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七岁孤儿断送江山的局面。杜太后是个明白人,绝不可能出此下策。况且,“金匮预盟”是赵光义登基5年后,赵普才密奏。这种驴唇不对马嘴的解释,也只能糊弄外星人。

即便确实存在所谓“金匮预盟”,这份文件的核心无非是提供了“兄终弟及”的合法根据。说白了,哥哥死了,兄弟干,就是不能让给小崽子。那么,有朝一日赵光义撒手人寰,身后怎么安排,皇帝大位会不会落到自己兄弟身上?或者转而回到赵匡胤的子嗣手里?为剪除后患,赵光义不惜对至亲骨肉,大开杀戒。先说赵匡胤那一枝,“太祖四子:长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次秦康惠王德芳。德秀、德林皆早亡”也就是说,最大的潜在对手是年长的德昭、年幼的德芳。再说自己的兄弟,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弟弟——秦王赵廷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赵光义亲自导演,将亲弟弟赵廷美、亲侄子赵德昭、赵德芳一一逼上绝路。结果,赵廷美被贬房州,38岁抑郁而终;赵德昭被逼自杀,年满30岁;赵德芳像老爹一样,不明不白得暴病而死,年仅23岁…

世事无绝对,虽然种种迹象表明是赵匡义用和平的方式“弑兄夺位”,但历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样,是赵光义不顾兄弟之情残害手足,还是学界误解了赵光义一千年,也许是永远的谜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朝鲜籍太监?这些人又有何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的皇宫中,曾出现过一些外籍太监。这些外籍太监除了和本土太监一样服侍皇帝、伺候嫔妃之外,还发挥着一个重要的特殊的作用,就是为中国的皇帝去海外挑选年轻美貌的处女,让中国的皇宫出现外国的靓丽风景。在这方面为中国皇帝立下汗马功劳的外籍太监就是一个名叫海寿的朝鲜人。他是李朝太祖李成桂送给中国皇帝的朝

  • 揭秘乾隆反腐手段:派“大老虎”查办“小老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乾隆皇帝,人们大都认为他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大清王朝期间,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因此,乾隆年间是“康乾盛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在下面的一组历史数据中,虽然让人们看到了在“乾隆盛世”背后所隐藏的阴暗一面,但是,也让人们看到了乾隆皇帝反腐肃贪的决心和意志。据相关史料

  • 日本的貂蝉静御前 一代“绝世舞女”的薄命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1189年,在日本京城的一座尼姑庵里,一位年仅二十岁、貌美如花的女子去世了。就在不久前,她的丈夫和刚出生的儿子都被源赖朝杀害了。要知道源赖朝是日本镰仓幕府首任征夷大将军,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这位女子与他有什么深仇大恨?实际上,她就是源赖朝的弟妹、著名的武将源义经的妻子--静御前。 虽然静御前的

  • 高分低能的光绪皇帝:老师赞他远超当年的同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晚清皇帝中,光绪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一个。1875年的1月13日,小光绪从熟悉的家里被送进紫禁城。紫禁城实在不适合一个孩子的成长。从进宫的第一天起,小光绪总是处于太后的调教和训斥之中。精明强干的太后在教育上却是一个失败者。对亲生儿子同治,她任母爱泛滥,过分娇纵。而对继子光绪,她却矫枉过正。为了让小皇帝成

  • 唯美凄凉霸王别姬舞 揭秘项羽的最后时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四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了,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道,彭城也被灌婴拿下。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恐惧。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先派陆贾去求和,项羽不听,又派一个叫侯公人去,项羽才答应了。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为啥项羽

  • 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当皇帝27天劣迹累累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年以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挖掘进行得如火如荼,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大量珍贵文物,而墓主人身份到底是不是西汉史上那位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呢?目前尚不能确定。可以确定的是,第一代海昏侯是刘贺,是史书赞为“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之孙。刘贺可以说是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成年皇帝,他不是个合格的皇帝,但也不算

  • 汉献帝刘协为什么禅让皇位?汉献帝陵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汉献帝禅让公元189年,董卓强迫何太后下诏书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历史上称为汉献帝。汉献帝189年登基,与公元220年禅位给曹丕,被封为山阳公,汉朝自此结束。董卓虽为帝王,可是实权却掌握在董卓手中,董卓部下在洛阳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次年,由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军讨伐董卓并包围了洛阳,董卓自

  • 汉献帝刘协的最后结局是什么?汉献帝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汉献帝结局出身皇室,本该是很荣耀的事情,可是刘协并不是这样。他的出生间接导致他母亲的死亡,父王宠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皇位在自己哥哥的手中,最后终于当上皇帝,却一辈子只是傀儡。刘协能够登基为王,其实还是要感谢董卓,虽然此人有着自己的目的,可是没有董卓就没有后来的汉献帝。汉献帝登基的时候才九岁,还只是个孩

  • 清末首富伍秉鉴的悲喜人生:因鸦片走向没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834年的世界首富 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令李士祯想不到的是,这一公告竟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中国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垄断清朝海上外贸,广州十三行成为暴富群体 17世纪后期,康熙皇帝暂时放宽了海

  • 揭秘:关羽真的是名不副实吗?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张飞、庞统等五人于蜀汉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因功追谥。(赵云在第二年追谥)张飞等四人皆得美谥,唯独关羽得“缪”之恶谥。“缪”者,名与实爽也,也就是名气和实绩不相符合的意思。那么关羽为何会被当时的蜀汉群臣认为是名与实爽呢?难道关羽真的只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货吗?我们今天便来探一探这位关老爷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