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项梁之死:定陶之战楚军为何会被章邯击败

解密项梁之死:定陶之战楚军为何会被章邯击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709 更新时间:2024/1/16 20:21:46

薛城会议后,以项梁为首的项氏集团成了反秦的中坚力量和绝对领导。为了保持这种优势,项梁在两个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

第一,内政方面保障自己的地位。

现在的楚怀王是原楚怀王的嫡孙熊心,也有叫芈心的,都是一个人。因为楚国是芈姓,熊氏(先秦时的“姓”和“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当时项梁找到熊心时,这个贵族后代正在给人家牧羊,怀着恐惧的心情,熊心来到了革命根据地。项梁让熊心就袭用他祖父的谥号,立他为楚怀王,这个熊心做梦也没想到会一步登天。项梁同志认为,使用熊心祖父的谥号是为了顺应楚国民众的愿望。要说原楚怀王死的够窝囊的。他就像一个小丑和白痴,被张仪骗的一愣一愣的,最后客死秦国。按中国人的思维,用这个倒霉的称号可不吉利,事实证明确实不吉利。可是,项梁无非是要一个名号而已,吉利不吉利关系不大。这个楚怀王如果也像其祖父那样被人敌人骗死,刚好可是激励士气。可仅有这么一个幼稚的楚怀王,就可以保证项氏集团的稳固吗?不能。项梁又让自己的亲信陈婴做楚国的上柱国,封给他五个县,辅佐怀王建都盱台(xūyí,虚宜)。说辅佐好听,其实就是监视。项梁希望不要在自己出外打仗时,楚怀王捣鼓什么乱子。项梁自己呢?号称武信君。绝对是一把手!在各个岗位安插了亲信后,项梁终于可腾出手来,去收拾夕阳红一样的秦国了。

第二,依靠战功确立并稳固地位。

要想地位稳固,重要的要是实力。所以项梁同志经过几个月的调整,亲自率兵去攻打亢父(gāngfǔ,刚甫),又和齐将田荣、司马龙且(jū,居)的军队一起去援救东阿,在东阿大败秦军。田荣立即率兵返回齐国,赶走了齐王假。假逃亡到楚国。假的相田角逃亡到赵国。田角的弟弟田间本来是齐国大将,留住在赵国不敢回齐国来。田荣立田儋(dān,担)的儿子田市为齐王。项梁击破东阿附近的秦军以后,就去追击秦的败军。项梁开始的几板斧还不错,比较顺利。可是,他打败的并不是秦国的主力部队。基本上算是杂牌军。这种战功不具有什么说服力。

下面一件事,说明项梁的权威并不大,很多人只是名义上听他指挥,听楚怀王号令。有时候名义上都不听。项梁为了补充兵力,多次派使者催促齐国发兵,想与齐军合兵西进。田荣说:“楚国杀掉田假,赵国杀掉田角、田间,我才出兵。”,呵呵,这和做生意差不多。项梁很不高兴,他说:“田假是我们盟国的王,走投无路来追随我,我不忍心杀他。”赵国也不肯杀田角、田间来跟齐国做交易。齐国始终不肯发兵帮助楚军。项梁无奈,只得派比较听话的刘沛公和侄子项羽另外去攻打城阳,占领城阳后,项羽出面组织了城阳大屠杀。

这次屠杀,主要是示威,告诉那些秦国城市,不投降就是这个后果。项梁自己向西进,在濮阳以东打败了秦军,秦收拾败兵退入濮阳城。沛公、项羽就去打定陶。这次秦军有所准备,善于野战的义军没有攻下定陶。刘沛公和项羽也懂得游击战术,打不赢就走。他们离开定陶向西进,沿路攻取城邑,直到雍丘,打败秦军,杀了李由。然后回过头来攻打外黄,还是没有没有攻下来。总的看来,这些仗打得有些盲目,没有计划性。这说明什么?说明项梁同志缺少统筹全局的能力。原本就不多的兵力被分散,根本无法对付真正强大的对手。更为郁闷的是,项梁不知道真正的秦军主力在哪里。

项梁想多打几个胜仗,增加一下自己的权威,可没有如愿。虽然有几仗胜了,但最重要的战役没有拿下来。不过话又说回来,没有取得胜利的战役是刘沛公和自己的侄子项羽打的,于自己的威信并无多大损失。项梁有些得意,因为在自己英明正确的领导下,几乎是攻必取,战必胜。项梁的威信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顶点。

项梁的部队自东阿出发西进,来到定陶。刘沛公和项羽就是在这里丢面子的,所以项梁要好好教训一下秦军。经过一段时间的战争实践,终于可以有时间做一下总结了。总结会议在隆重祥和的气氛中进行。与会同志纷纷发言,除了二把手宋义外,其他同志都肯定了项梁同志的正确领导,并一致认为,跟随项梁同志,很快会迎来更大的胜利。宋义听不下去了,他说:“项梁同志,打了胜仗,将领就骄傲,士卒就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吃败仗。如今士卒有点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心啊!”项梁听到宋义这么说,非常不高兴。

他表面上虚心接受了宋义同志的意见。在总结会议的最后,项梁同志安排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他让宋义出使齐国,目的有二,一是让宋义这个家伙离开领导集团核心;二是吓唬吓唬不停号令的齐国,希望齐国回到革命的大家庭。宋义接到命令,知道怎么回事,马上动身前往齐国。项梁确实昏头了,在这个时候,除了排除异己,没有其他举动。他对于日益增加的秦国部队视而不见。也许项梁同志真的认为,秦国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定陶大战前,史记中记载了一个小插曲,就是宋义在出使齐国的路上,遇见了齐国使者,宋义问道:“你是要去见武信君项梁吧?”齐国使者回答说:“是的。”宋义说:“依我看,武信君的军队必定要失败。您要是慢点儿走就可以免于身死,如果走快了就会赶上灾难。”。史书中没有记载齐国使者为什么要去见项梁,现在分析,应该是示好。毕竟,项梁当时确实打了几个胜仗。齐国不愿意得罪项梁。

可是,宋义和齐国使者的话是有深意的,他分明是在邀功。从齐国使者的角度看,宋义是个大好人。宋义呢?不管他说的话是否可以兑现,他都会给齐国人留一个好印象。如果楚国将来真的不行了,他还可以投奔齐国。齐国使者呢?他只需要拖延会见项梁的时间就可以了,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路上耽误一点时间是完全正常的。宋义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不管出现什么结果,他都是安全的。可是,革命不彻底的宋义终究没有为自己带来平安。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非常不幸的是,宋义的话言中了。秦朝主将章邯在万事俱备后,对楚国军队发动了攻击。项梁在刚刚赶走了宋义,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秦国军队突然出现了。项梁还没来得后悔,就以身殉职了。大战的经过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原因嘛?恐怕是这场战役太过没有悬念,相比于不久后的巨鹿之战,战场战役算不得什么。这场战役的后果却非产严重,因为项梁的战死,才把项羽推向了历史的前沿。可以想象,如果项梁不死,项羽不会成为主角。项羽不成为主角,那反秦斗争的胜负真的很难说。历史不容的假设,假设也毫无意义。项梁战死的消息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反秦义军打击非常严重。当时,沛公、项羽离开外黄去攻打陈留,陈留坚守,攻不下来。沛公和项羽一块儿商量说:“现在项梁的军队被打败了,士卒都很恐惧。”于是,项羽、刘邦和吕臣的军队一起向东撤退。吕臣的军队驻扎在彭城东边,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彭城西边,沛公的军队驻扎在砀(dàng,荡)县。这样就是一个犄角之势,准备对抗章邯下一轮的攻击。

章邯打败项梁军队以后,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没有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彻底消灭楚国。他认为楚国主力已经被消灭,其他的楚国军队不值得忧虑了。在慎重考虑后,章邯渡过黄河北进攻威胁更大的赵国,大败赵军。这时候,赵歇为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为国相,都逃进了钜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了钜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钜鹿南边,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给他们输送粮草。陈余作为赵国的大将,率领几万名士卒驻扎在钜鹿北边,这就是所谓的河北军。章邯要彻底消灭赵国是有道理的,因为赵国对于秦国,威胁显然更大。作为秦国后期的杰出将领,章邯的部队连战连捷,风雨飘摇的大秦帝国在他的努力下似乎有安定下来的态势。

楚军在定陶战败以后,怀王心里害怕,从盱台前往彭城,随即进行了一些了的人事变动,他合并项羽、吕臣的军队亲自统率。任命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为令尹。任命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统率砀郡的军队。楚怀王这样安排,是想收回部分权利。毕竟,项梁专权的日子不好过。项梁死了,借这个机会,可以收回权力,打压一下项氏集团。到底由谁统帅部队呢?放羊娃出身的楚怀王拿不定主意。

定陶之战影响可以概括为六点:一,楚国元气大伤,刚刚树立起的威信荡然无存;二,赵国危在旦夕;三,秦军士气高昂,似乎要重现昔日辉煌;四,刘沛公的对手变了,他的机会又来了;五,受项梁排挤的宋义看到了出头之日;六,这次战役使一个最重要的人物——项羽走到了历史前台。

楚汉传奇剧照

革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多数人是在观望。那个放羊娃出身的楚怀王又在设法打压项家势力,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项羽甘心受楚怀王摆布吗?一场血腥的夺权运动正在悄悄拉开大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除了杀官员和到处打仗外 朱元璋还干了啥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从草根到帝王,明太祖朱元璋的奋斗史,堪称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励志的奇迹。但是当他登基建国,正式完成这个奇迹后的很多年里,他却并不高兴,甚至时常的忧愁,在登基的最初十二年,连每年的生日都不过。每到自己生日那天,他会一个人呆在深宫里发呆,躲着不见群臣。以他后来给大臣们的诏书解释说:每到自己生日那天,他就会想

  • 靖难之役朱棣夺天下:坏孩子是怎样打败好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二十一岁的皇太孙朱允文即位,次年改元建文,这就是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这位皇帝少年执政,在位四年,被四叔燕王朱棣起兵造反,闹出了长达三年的“靖难之役”,最终兵败丢皇位,从此下落不明。在明朝十七位帝王中,属于命运悲惨的一个。但在《明史》等官方史书中,对这位失败的

  • 武松和林冲岳飞居然都出自铁臂膀周侗门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北宋末年之武术大师,以善于箭术闻名。南宋名将岳飞之师。少年习武相传为三国姜维的传人,后拜少林派武师谭正芳为师,得少林武术真传,且文武全才。因为主张抗辽抗金,周侗在政治上不得意,因此专心武学,确立了官派正规武术的若干套路,如五步十三枪戳脚,发展出自少林的翻子拳,以及棍法等。他悉心

  • 出生于武将世家明朝的西域第一名将宋晟有多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洪武至永乐年代,是明朝“战神”最扎堆的时代。又出了个喜欢亲自带头砍人的皇帝朱棣,五次领兵征漠北,把鞑靼人都吓得快躲进西伯利亚去。如此横扫天下的战神,真个是光彩照人。战无不胜的朱战神,不管打仗还是管人,都是标准的硬汉作风。但唯独对一位西北边将,朱战神却常常表现出难得的温柔:有御史告他独断专行,反而

  • 宋朝名将岳飞勇武无双为什么考取不了武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岳全传》里面,有岳飞枪挑小梁王、轻松夺取武状元的桥段。其实,这桥段是假的,岳飞本人从未参加过武举考试。而且,从曾经发生在岳飞身上的一件事来看,以岳飞的性格,是根本不可能考得上武状元的。岳飞在老将宗泽帐下效力,宗泽很欣赏这个年轻人才华、勇气和资质,将他升为统制官,经常和他彻夜长谈。有一次,宗泽语重

  • 天上掉皇位!历史上最轻松当上皇帝的竟是杨坚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是王朝最高统治者,但当上皇帝绝对不是件容易事!从起兵到称帝,汉高祖刘邦用了7年,光武帝刘秀用了3年,李渊用了7个月,赵匡胤用了3天,朱元璋用了16年。但时间并不能衡量一切,刘邦、刘秀、朱元璋一直在刀尖山游走,可谓历经生死;李渊、赵匡胤虽然时间短,但他们是苦练了几十年的“内功”,才最终脱颖而出!

  • 揭秘历史:楚霸王项羽没过乌江是不肯还是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寥寥数句,传神描绘了一代霸王项羽的慷慨悲壮,突显了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如是英雄,当年为何不选择渡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而是选择了自刎呢?真的仅仅是因为无脸面再见江东父老,还是其中存在着其他的一些原因?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僵持不下,“

  • 细数中国历史上国宝级人物 他第一当之无愧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本篇是对中国历史的人物进行分析,依据自己的见解和历史知识笼统为之,所列出的仅仅是我个人心目中认为较有影响力的100位中国历史人物。纯属自娱自乐,望请网友批评指教!在这里不涉及对人物的功过和定论,只对其人在历史的影响力进行评说,并用最少的文字进行完整的表述。所谓影响力,不是考虑谁的声名显赫、意义重大、

  • 薳子冯:因不想当官而躲进冰窖冬眠的楚国奇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552年的夏天,楚国的令尹(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子庚去世。时任国家一把手的楚康王,虽然对于这位国家栋梁的去世感到非常的伤心,但有一件事情却比他为之伤感更加重要——那就是接下来选谁来补这个重要的缺位呢(是啊,国家的二把手走了,必须要马上找个合适的人选来补这个缺,毕竟群官无首于国于己都是不利的)。于

  • 揭秘皇太极死因 不是多尔衮和庄妃合谋将其毒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正当大清国国运如日中天,中原江山已唾手可得,北京的金銮殿向皇太极频频招手的时候,皇太极的身体却一天天垮下来了。公元一六四三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像往日一样上朝下朝,处理国政,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的征兆。晚上,也如同以往一样,端坐在清宁宫东暖阁内的火炕上处理政务。亥时即九至十点钟左右,死神却骤然降临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