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岳飞的另一面:南宋大地主 佃户每年交租上万斗

岳飞的另一面:南宋大地主 佃户每年交租上万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628 更新时间:2024/2/14 0:47:40

所有人都知道,岳飞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岳飞还是个大地主,同时他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商。

网络配图

为什么说岳飞是大地主呢?因为岳飞活着的时候,在江西九江(过去叫江州,是岳飞家属在北宋灭亡后的长期定居地)拥有“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一步,地一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岳飞嫡孙岳珂编写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卷13《户部复田宅符》)。一“顷”是100亩,一“角”是1/4亩,一“步”则是1/240亩。把上述面积单位全部换成“亩”的话,等于水田788.25亩、旱地1196.75亩,两者相加,岳飞共有1985亩土地。

需要说明的是,南宋江南亩积很大,一亩相当于现在1.2亩,岳飞的1985亩地,在今天实际上是2300多亩。

岳飞是高级将领,身兼数职,既是“神武副军都统制”,又是“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同时还是“潭州知府”,掌管着近两个省的军事防卫和部分民政,权力和待遇都是很高的。俗话说,一人有福,带挈一屋。岳飞位高权重,其家属也就基本摆脱了农耕生活,2300多亩土地是用不着他们耕种的(即使他们愿意耕种,也耕种不完),所以岳飞就把大部分田地租给佃户,每年收租上万斗(参见岳珂《愧剡录》卷15《祖宗田米直》)。

按宋朝惯例,“势家名田,以千亩为限”,一户人家能拥有千亩土地,就已经是很惊人的“势家”了,岳飞一家光对外出租的土地就远在千亩以上,所以称他为大地主是决不为过的。

现在一说“大地主”,往往带有贬义,似乎他们都喜欢掠夺和剥削,都像黄世仁一样富而不仁,其实不然,以岳飞这个地主为例,他的财产来源就非常清白,一部分来自丰厚的薪水,一部分来自商业经营。

先说薪水。宋朝实行高薪养廉,越是级别高的官员,薪水越是惊人的丰厚,到了南宋初年,朝廷一方面要抵抗金兵的进攻,一方面还要应付农民的暴动,为了保证武将们不至于阵前反水,给各大将领的待遇更是高得吓人。

网络配图

岳飞每月除有200贯的基本工资外,还有“添支钱”(岗位津贴)、“公使钱”(特别费)、“薪炭钱”(取暖费)、“餐钱”(伙食费)、“月粮”(粮食补贴)、“职田”(政府划拨给官员,可以直接收租以补充俸禄的耕地)等补贴,所有薪水加起来,每月在6000贯以上。当时江南米价3贯一石(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9《绍兴二年十月》),按宋朝一石米重50公斤计算,一贯的购买力至少相当于现在80块钱,岳飞每月工资加福利6000贯以上,折合人民币约48万元!

再说商业经营。绍兴十年,岳飞在九江市中心“造到房廊三十八间,每日收到赁屋钱一贯四百三十”(《宋会要辑稿》)。“房廊”指临街的商铺,“赁屋钱”就是房租。也就是说,岳飞开发了38间商铺,他把这些商铺租出去,平均每天有1430文的租金收入。

前面说过,岳飞拥有两千多亩耕地,并将其中大半租给佃户耕种,每年收租上万斗,这其实也是一种经营之道,而且是古代中国士大夫们最常采用的经营之道。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国民无论贫富贵贱,对土地都有强烈的感情,绝大多数朝代的绝大多数人,都把农耕视为民本,都把耕地视为是风险最小以及营利最持久的投资品。可以这样说,从战国到五代十国,甚至到了宋元明清四代,官员发了财之后,一般都会回乡买田,希望用细水长流的租米来养活自己和儿孙,从此过上不劳而获的安逸日子。包括商人也是如此,绝大多数商人在商业上成功之后,不是想法扩大经营规模,而是把钱投资到买官和买田上去。

但是到了宋朝,情形变了,一部分头脑灵活的官员、士绅和富商更乐意于把资金投在房地产领域,通过开发商铺然后出租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回报。北宋大臣蔡襄曾经说过:“昔年从商者,莫不避人为之,今诸邸多置产市井,日取其资。”意思就是说,过去达官显贵不愿经商,即使偶尔做点儿生意,也怕人笑话,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现在连王爷们都在搞房地产,每天收房租过日子。由此可见,岳飞开发商铺并非个案,他并没有领先宋朝大臣从事房产开发的潮流,只是跟风罢了。

网络配图

宋朝人之所以愿意用房产开发的新型投资方式代替买田取租的传统投资方式,主要是因为时代变了,商品经济比以往任朝代都要发达,大城市的人口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要稠密,以至于住房供不应求,商铺供不应求,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远远超过了其他投资,高额的利润把落后的观念砸得碎了一地。

岳飞在九江开发商铺的时候,也正是宋朝房地产市场最为火爆的时期。那时候,北宋刚刚灭亡,大批难民被金兵的狼牙棒驱赶着,从中原腹地逃到长江以南,分别在南京、杭州、绍兴、宁波、武汉、长沙等地落脚,使这些城市的人口和游资突然暴增,短时间内出现了异常的繁荣景象。广大新移民迫切需要住房,各地坐商也迫切需要扩大营业面积,于是“富家巨室,竟造房廊”,“军前诸司,骈置铺席”(赵彦卫《云麓漫钞》卷4),住宅和商铺纷纷涌现,房产开发出现井喷。

在商业经营上,岳飞算是赶上了好时代,遗憾的是他没有赶上政治上的好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神经质皇帝乾隆:当权64年 发动文字狱130多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死了,但中国的文字冤案并未随他而消亡。回首中国文人的生存环境,一言以蔽之:艰难与险恶。网络配图乾隆作为承业皇帝,算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他手下的盛世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其父雍正。可父子二人相比,儿子的威名远在老子之上。同样的酷治江山,父子二人“酷”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儿子酷政“酷”得刁,玩得妙,帝王这

  • 历史上的昌邑王刘贺干过哪些荒唐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贺做皇帝的时间,短到只有二十几天,但在这二十几天中,刘贺却干了近千件荒唐的事情。众臣觉得刘贺不是一个负责任的皇帝,就把他废掉了,另立别的人为皇帝。刘贺被废后,依然还干着荒唐的事情。刘贺在做昌邑王的时候,也干了不少的荒唐事,总结刘贺的一生,他就是一个荒唐的人。图片来源于网络汉昭帝病逝后,以霍光为首的

  • 三国争霸战之蜀国:成也孔明败也孔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一直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猛将如云,名士辈出。实力最弱小的蜀国建立时,就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而且五虎上将的粉丝也不在少数。魏国则有典韦、张辽、李典、乐进、于禁,吴国也有周瑜、陆逊、吕蒙等人。名士则有郭嘉、鲁肃、徐庶、荀彧、荀攸、贾诩、程昱、诸葛亮等。这其

  • 王允意欲铲除董卓使用的连环计成功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貂蝉,众所周知的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关于其人,史料上并无记载,而是大多存在于小说、戏剧中。王允是东汉末年的大臣,他在与历史上著名权臣董卓的斗争中获得了胜利,被世人称颂。图片来源于网络貂蝉其实是王允铲除董卓计划中的重要人员。史料中有记载董卓的义子吕布与其爱妾私通,内心害怕被发现、报复,这也是吕布后来答应

  • 诸葛亮最后一计:为防司马氏掘墓 遗言秘葬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历时最久的时期。由于诸侯并起,群雄逐鹿,战乱频繁,这一时期的墓葬具有以下特点:墓葬形式多种多样,盗墓活动异常猖獗,各种传说不胫而走。疑冢和秘葬,就是这一时期出现最多的丧葬形式。不少名人采取了这种形式。东晋十六国时的后赵皇帝石勒、石虎死后设置了疑冢,后来有人曾盗掘石

  • 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宰相:王安石的变法为什么被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异同,王安石宰相,王安石变法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反对

    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宰相--王安石北宋神宗时名相,他领导了一场轰烈而悲壮的熙宁变法,变法前被为“当世圣人”,变法后,司马光大骂其谋朝篡位大奸臣。后徽宗对他推崇备至,钦宗却把他作为北宋灭亡的魁首;朱熹斥之为心怀叵测、沽名钓誉的伪君子,陆九渊赞其为“洁白之操,寒于冰霜”。网络配图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受到史

  • 汉末大臣王允做了什么为他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貂蝉,众所周知的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关于其人,史料上并无记载,而是大多存在于小说、戏剧中。王允是东汉末年的大臣,他在与历史上著名权臣董卓的斗争中获得了胜利,被世人称颂。图片来源于网络貂蝉其实是王允铲除董卓计划中的重要人员。史料中有记载董卓的义子吕布与其爱妾私通,内心害怕被发现、报复,这也是吕布后来答应

  • 雍正名声不如乾隆:费力攒钱却只为他人做嫁衣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200多年以来,雍正皇帝就一直不如他的儿子乾隆皇帝招人喜欢。除了近年来的少数翻案作品之外,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雍正是一个严酷、苛刻、吝啬的暴君,而乾隆则是一个慷慨、宽厚、仁慈的明主。明明是在时间上一直延续下来的康(熙)雍(正)乾(隆)时代,人们却只承认康乾盛世,独独要把雍正从里面挖出来,以示在这个“暴

  • 末代明帝朱由检的起伏人生:勤政亦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明末崇祯皇帝的历史评价,史家多借清代官修《明史》中“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来为其申辩。如清初张岱曾经这样说道,“古来亡国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嗟我先帝,焦虑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几无旷,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民国的明清史学者孟森则议

  • 西晋政治斗争:卫瓘因为说了什么话而惨遭灭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后期,有三个历史人物在军事上大放光彩,一个是蜀汉的姜维,另两位是曹魏的邓艾和钟会。此三人,才干卓越,名扬天下,被誉为“三杰”。抛开据长江之险的东吴,魏蜀两国之间的生死成败,就寄托在此三人身上。然而,这三人却先后栽在了当时一个名叫卫瓘的书生手里。网络配图卫瓘guàn(220年─291年)字伯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