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万历首辅张居正的改革作用被夸大

万历首辅张居正的改革作用被夸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803 更新时间:2024/2/13 4:41:32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张居正奉行的改革是怎么样的改革呢?它的作用真的有那么大吗?

网络配图

张居正的改革,与同朝大多数官僚的治国理念并无不同

《明史·张居正传》以“尊主权、课吏治、信赏罚、一号令”概括了张居正施政。也就是说,张居正是在原有的政治框架中,通过强化控制、加强管理达到行政目的。张居正与同朝的大多数官僚治国理念并无不同,他的前任高拱,主张整饬吏治,加强边备、加强法制、加强理财,甚至自嘉靖后期以来的施政大都如此。张居正在政见上与高拱、徐阶等人相比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只是他比那些人更强悍,更有政治手段,因而执行起来也更有成效。正因此,张居正在当时才得到普遍的赞扬。

张居正最值得炫耀的事就是所谓“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不加赋如何国用足?因为核准征收赋税的土地增加了,这主要得益于清丈土地。从根本上说,当时国家财富的增加并不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而是因为官府控制的征收赋税的土地增加了。无疑,就征收总量而言确实是加了赋的,而且这些赋税最后的实际承担者还是普通农民,地主有的是办法把他们的负担转嫁到普通农民身上。

还有,万历头十年的振兴,也并非完全是因为张居正一当了首辅就立竿见影,当时所谓“中外乂安,海内殷阜”,在很大程度上是收获了从嘉靖到隆庆年间所栽种的果实,是从徐阶到高拱等一系列能臣多年努力的结果。张居正的历史作用被夸大了。

至于一条鞭法的推行,张居正从中得到了过多的荣誉,也有可议之处。一条鞭法的产生和推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人一时之功。首先,一条鞭法不是张居正创造的,它是从嘉靖初年到隆庆年间由潘季驯、庞尚鹏、海瑞等人创立,先后在广东、浙江等地推行并逐渐完善的。由于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手续,便于操作,受到各地方官的欢迎,不少地方官热衷于推行一条鞭法,这种态势经嘉靖后期、隆庆年间一直延续到万历初年。张居正直到万历九年(1581)才提出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无疑,以张居正的身份,更利于一条鞭法的推行。但这也不过是顺势而行,“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不过因势而行之。”(《清经世文编》卷二十九,引自《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任源祥文)张居正死于万历十年(1582),并且旋即遭到反攻清算,而此时一条鞭法的继续推行,就与张居正无关了。另外,一些人过大估计了一条鞭法的意义,说它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发展云云。实际上,一条鞭法的主要意义在于简化征收手续。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因此减轻。强行征收白银看似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实则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网络配图

而加强专制控制,则是张居正执政的主要特征。这在施政理念上了无新意。强化专制权力,压制不同意见,做到令行禁止,不论皇帝专制,还是首辅专制,其目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万历七年(1579)正月戊辰,根据张居正的建议,朝廷下诏禁毁天下书院。“是时士大夫竞讲学,张居正特恶之,尽改各省书院为公廨。凡先后毁应天府等处书院六十四处。”(《明通鉴》卷六十七)

禁止书院讲学,隆庆年间,在高拱等人的推动下就已经开始了。(《国榷》卷六十六,隆庆四年三月《禁提学宪臣聚徒讲学诏》)只是后来张居正的禁讲学更为严厉、更彻底。张居正在书信中有一篇夫子自道,他说“(讲学)其徒侣众盛,异趋为事,大者摇撼朝廷,爽乱名实,小者匿蔽丑秽,趋利逃名。嘉隆之间,深被其祸,今犹未殄,此主持世教者所深忧也。”(《张太岳文集》卷二十九,答南司成屠平石论为学)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上《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指斥讲学是“群聚徒党”、“空谈废业”,造成各级官员“宁抗朝廷之明诏,而不敢挂流俗之谤议;宁坏公家之法纪,而不敢违私门之请托”,因此他力主“不许别创书院”。(《张太岳文集》卷三十九)

讲学一事,不论就其内容而言,还是参与人员而言,都可以说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不过,士大夫对讲学趋之若鹜,各种新说层出不穷,就讲学活动本身和讲学内容的主流而言,它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如果说,大臣们畏惧舆论,甚至不惜对抗诏旨,蔑视官法,更反映出民间思想的觉醒和舆论力量的强大,这在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上都被认为是进步,而且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然而,一些人为了拔高张居正,对他加强专制钳制舆论的事,不是不提就是轻描淡写。

以往,评价者为了突出张居正受到的攻击,说他因是改革家,所以受到保守派的攻击,把他形容为“改革家没有好下场”的代表人物。其实是一种错位的评价。张居正的施政几乎没有受到多少批评,因为以强化专制为核心的政策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他所推行的一套政策在当时是被普遍接受的。张居正被批评的是贪权、专权。明人沈德符批评张居正把自己比为历史上的霍光宇文护一类人物,说他“要挟圣主,如同婴孺,积忿许久而发。其得后祸已晚矣。”(《万历野获编》卷九)《明史》批评他“威柄之操,几于震主”。清朝四库馆臣评价张居正说“要其振作有为之功,与威福自擅之罪,俱不能相掩。”近人邓之诚更明确指出张居正的“骄倨”,甚至“与人书自称孤或曰不榖。上表乞休,而曰拜手稽首归政。明明以摄自居。”(《中华二千年史》卷五、六,明代之政治)张居正被批评的还有个人操守和政治道德,包括勾结冯保阴谋打倒高拱,捏造案件陷害异己,贪恋权位,乃至奢侈自恣,科场作弊,等等。

网络配图

❋对张居正作出公正评价的历史尺度

我不非难张居正的专权。在当时的体制下不专权就做不成事。而个人操守也不是我们评价政治家的主要依据。我们评价张居正,主要看他的政绩和影响。无疑,他是明朝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具有传统政治家的优秀的政治品格。他曾说“得失毁誉关头若打不破,天下事无一可为者。”“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真是大吕黄钟般的铮铮之言。他教育、辅佐幼主十年,弼成万历初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一代良相。张居正利用专制权力,强化管理,振衰起弊,使明朝出现了短暂的中兴,是少有的治世能臣,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政治家。

张居正对旧制度修修补补,使其得到加固,如同给垂死的旧制度服了一剂强心剂,延缓了它的寿命。但是,通过加强专制巩固旧制度,是与当时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解放潮流背道而驰的。所以,张居正死后,社会变迁的潮流如同洪水冲决堤岸,不可阻挡,明朝历史进入了转型期。张居正成了最后的卫道士,历史走向了他的反面。

张居正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办法改变明朝财税制度深层次的弊病。一方面,开国之初广泛的小自耕农经济在中叶以后便被不可遏止的地权集中浪潮所吞噬,土地集中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流民,产生大量佃农,地主凭借土地垄断对佃农进行过度盘剥。另一方面,明初按地权分散状态设计的赋役制度日益失效,官府不断膨胀的财政需求和无法遏制的非法征敛成为民间社会的不堪承受的重负,晚明的财税改革已经无力医治这一深入制度骨髓的恶疾,国家机器的败坏已无法挽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最宽容仁厚的皇帝:臣子唾沫喷到脸上却畏让三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是宋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在中国皇帝中,平心而论,他既不是奋发有为的英主,甚至也不是声誉卓著的明君。但他最大优点就是宽容仁厚,能容忍各种激烈的批评,哪怕是对他私生活妄加非议。在他的治下,不仅台谏官,即便其他官员和士大夫,也都能享受到君主制下罕有其比的言论自由。他的谥号曰“仁”,《宋史

  • 探秘:宋江仪仗队队长的不同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头上三叉冠,金圈玉钿;身上百花袍,锦织团花。甲披千道火龙鳞,带束一条红玛瑙。骑一疋胭脂抹就如龙马,使一条朱红画杆方天戟。头上三叉冠,顶一团瑞雪;身上镔铁甲,披千点寒霜。素罗袍光射太阳,银花带色欺明月。坐下骑一匹征宛玉兽,手中抡一枝寒戟银绞。网络配图先不说穿戴, 先说戟的前生后世:戟是古代冷兵器家族中

  • 历史11位最勇猛皇帝 竟都是武将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华五千年浩瀚的历史大幕中,闪烁着无数璀璨的将星,而身兼将军和帝王两种身份的英才亦不在少数。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历史上那些,马上帝王们。1、商纣王一部《封神演义》让商纣王暴君的形象深入人心,"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他的正式名字叫子辛,也叫帝辛。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

  • 抗金名将除了岳飞其实还有一人,他不必岳飞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中国宋代的抗金将领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岳飞了。但是在当时保卫宋朝的战争中有一个人的功绩不必岳飞小多少,他就是南宋抗金名将吴玠。此人通过一战守住蜀地,并且大败数量于南宋几倍的金军,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吴玠,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逐渐成长为南宋的抗金名将,在南宋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公元113

  • 宋江将扈三娘嫁给无赖王矮虎为何竟不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哪位女子不愿嫁的如意郎君,能和自己携手相伴。但水浒中的扈三娘明知宋江让她嫁的人丑陋且无赖,他为何还愿意嫁呢?宋江在打下祝家庄时干了这样一件事,就是将扈三娘嫁给王英,也就是王矮虎,王矮虎就是一个好色之徒,而且是对扈三娘意图不轨的手下败将。网络配图 想想扈三娘曾经的未婚夫祝彪,那可是一表人才、武功也是一

  • 鲁元公主的真实死因:是因为劳作过度致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刘邦死后,他打下的汉室江山一度因为他的妻子而出现了动乱。尤其是在吕雉要求下,鲁元公主的女儿和自己的亲舅舅结婚的事件,完全不顾人伦。而这件事的主角之一,新娘的亲生母亲,新郎的亲生姐姐鲁元公主的生平经历也被大众所关注。很多人好奇,这位命运坎坷的鲁元公主怎么死的。图片来源于网络鲁元公主是刘邦的长女,其母

  • 历史上最悲怆的忠臣 死的最冤的竟然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无数的忠臣死在了奸臣,昏君,暴君的手上,忠臣们的故事让人感到无比的悲怆,也无比的让人同情,但是在这些忠臣之中让人感觉最悲怆、最冤枉的就是伍子胥!这个为他国尽忠的存在!网络配图中国历史上最为刚烈的大丈夫当数伍子胥。楚平王要杀伍奢,又担心他两个儿子回来报仇,派使者假借伍奢之名招其二子。哥哥伍尚说

  • 汉朝第一公主——鲁元公主为什么会被退婚?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特别提到,鲁元公主刘乐因为跟随母亲吃过苦,性格比较质朴,不爱刻意打扮自己,“其色微似紫棠”。也就是说,她皮肤不怎么白,甚至有些微黑,但健康大方,仪态端庄。刘邦称帝后,将自己与吕雉的女儿刘乐封为鲁元公主。并在诸侯中召年少貌美三十人,入内廷听选为附马。届期,诸侯子入内殿,设鹄射之比试。刘邦令鲁元

  • 揭秘:大明皇帝朱厚照的七大古怪爱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朱厚照两岁时就被立为太子。史书记载小时候的朱厚照十分聪明伶俐,一幅英明果敢的形象。可是在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成长环境下,似乎就可以初窥到他后来所做所为的原因。朱厚照当皇帝后有七个古怪爱好,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什么。爱好一:体育舞蹈这位哥们在东宫时候就宠信以太监刘瑾为首的“八虎”。大搞百戏表演,一时间

  • 探秘:李世民陵墓惨遭疯狂盗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大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年代,作为建朝初期的君主李世民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一生叱咤的他,肯定想不到他死后,自己的万年基地疯狂遭到破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唐朝是中国古代强盛的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最富有的国家。国富则君王随葬丰,这是秦汉以来国葬的典型特征。葬丰则盗狂,曹操、董卓这些魏晋盗墓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