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天而降的皇位:泰定帝是如何继承皇位的?

从天而降的皇位:泰定帝是如何继承皇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670 更新时间:2024/1/29 22:27:37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是元朝第六位皇帝,1323年南坡政变元英宗被害身亡后,当时还是晋王的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帝,定国号为泰定,史称泰定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位期间,并没有像元英宗那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相反朝政非常的腐败。也孙铁木儿在人事上采用中庸的方式,即尽可能的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用自己在镇守漠北时的大臣,并且非常的宠信这些人,使得他们成为了朝中大臣巴结的对象,权倾朝野。在泰定帝的主导下,很多的回民入朝为官,并且取得了空前绝后的特权地位。当时的朝中多行贿买卖官职之举,完全没有了元英宗时期的勤廉,以及机构的精简和对官员的监督机制,反而造成了冗官局面的出现。

泰定帝的中庸之道表现为:首先并没有对杀害英宗的铁失派进行铲除,相反将他们的家产返还,同时也停止了对他们追捕。其次是将元英宗在位期间流放的诸王官属调回京师,使得前朝被冤杀和流放的御史台官被昭雪,幸存者重新录用,已经死了的进行加封等。另外被元英宗废除的诸王也被泰定帝重新恢复。泰定帝并不像元英宗那样非常的推崇汉代儒学,相反在他在位期间,汉人大臣从之前的被重用变成了不被重用,甚至大面积的遭到排斥。在泰定年间,张珪是唯一一个被重用的汉人官员。以上就是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的主要信息。

泰定帝即位诏书

泰定帝即位诏书是元朝乃至整个华夏历史中唯一一个用白话文写成的诏书。元英宗死后,按照皇位继承的祖制,拥有继承权的是元英宗的子嗣,但是元英宗死时只有二十一岁,并没有子嗣。因此能够继承皇位的便是元仁宗的子嗣,也就是英宗的兄弟,然而天公不作美,英宗时候,仁宗一脉绝嗣。由此便只能往上追溯到元顺宗和武宗一脉,由此铁失一派将传国玉玺献给了也孙铁木儿。公元1323年九月,也孙铁木儿颁即位诏书,正式登基为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泰定帝即位诏书中,首先是对自己身份的表述,紧接着便是他能够继承皇位的原因以及在自己即位后要做的事情的表述。全文都是采用白话文进行表述的,实际上是不符合元朝的祖制的。按照元朝的规定,皇帝登基即位的诏书必须先由文臣用汉人的文言文进行拟定,之后翻译为蒙古文,昭告天下。当然也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也孙铁木儿的地位,因为当时身边没有汉臣和精通汉文化的人,所以只能采用白话文拟定诏书,同时这白话文也是蒙古文的直译。

泰定帝即位诏书,虽然并不符合祖宗家法,但是因为情况特殊,所以并没有人提出异议,也孙铁木儿依旧顺利的登基。也孙铁木儿登基后,并没有对谋杀英宗的铁失一派进行严惩,相反为了稳定朝政,还给他们加官进爵。一个月后国本已固,泰定帝将其一干人等统统诛杀。

泰定帝黄帝

泰定帝黄帝陵并不是指的泰定皇帝陵寝,而是泰定帝在位期间对黄帝陵的保护。黄帝陵是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是我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华夏第一陵”的美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1325年,位于陕西的轩辕黄帝陵寝发生了火灾,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皇帝,泰定帝并没有因为民族不同对黄帝陵置之不理,相反他下令严禁破坏黄帝庙宇建筑设施,禁止砍伐周边树林。黄帝陵是华夏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但是这并不包括华夏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帝王。而且泰定帝并不像元英宗那样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在位期间因为大量的用回民使得汉族官员遭到了一定的冷落、排斥,所以他能够下旨对黄帝陵进行保护是非常难得的一项决策。

当时发生火灾的是黄帝陵西院保生宫,所以除了命令禁止破坏和砍伐黄帝庙宇周边柏树林木外,还命专人对黄帝陵进行保护。关于泰定帝下旨保护黄帝陵庙的条律,是人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圣旨。 关于泰定帝黄帝陵的圣旨碑文保存的并不完整,其大体意义是说:根据罗德信的诉状可以了解到,每年都有不为公法的人在黄帝陵寝周边砍伐树木,捕猎飞禽,现在下令官差对其进行抓捕,如果还有人再犯,就进行严厉的惩治。当然这到圣旨并没有采用蒙古语,相反他是采用了当时的白话文,使得圣旨通俗易懂,让百姓都能够了解官方对黄帝陵的保护措施,从而避免了因为条款不清楚而造成的误犯。这便是泰定帝黄帝陵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他释放400“死囚”回家团圆,一人不少皆回来赴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正式登基称帝,年号“贞观”。李世民相当勤勉,每天日理万机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广开言路,允许天下百姓自由地向他和百官提各种意见。即使加了奖赏,也没有进谏。于是他好不苦恼。一日,丞相长孙无忌——长孙皇后的哥哥入宫与李世民下棋解忧,没下几子,长孙无忌就惊呼:“哎呀,皇上的棋玄极了

  • 汉武帝号召爱国少人响应,秋后算账此人被一撸到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说,刘邦是流氓。我来说个故事,证明他不是流氓。王陵的母亲被项羽抓住,作为人质,希望王陵来帮他。王陵的使者到了项羽军中,想把老太太带回去,被项羽拒绝。你们不是搞笑吗?我拿她压王陵,让他在老子跟刘邦之间选边站,这是块宝啊,我怎么能轻易让出去呢?想把她带回去,就看王陵那家伙,孝顺不孝顺了,识相不识相

  • 揭秘:决定项羽和刘邦生死命运的竟然是这两样东西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态度决定高度,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和刘邦因为家庭出生不同,性格有很大的差异,学识上各有千秋,修为上自然也是大为不同的。刘邦历经风霜,显得成熟、老练、沉稳。而项羽显得幼稚、无知、轻浮。刘邦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可以做到处变不经,这跟他多年混迹于江湖,多年修为有关。举两个小例子。网络配图例一:刘邦在干黑社会时,

  • 论格局项羽和刘邦各有优势,为何笑到最后的是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常理,一个人的格局和胆量、智慧、使命感、.见识、爱心、责任心、眼光等因素有关系,而这些因素可以用六个字来笼统概括:唯德学,唯才艺。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格局才会大,才能实现理想和抱负。因此,至于项羽和刘邦谁的格局大些,得先来看看项羽和刘邦的“唯德学,唯才艺”。首先,来看刘邦。刘邦的才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刘邦的后宫:一夫多妻制度下的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女人是没有地位的,平常稍富裕的百姓家都免不了娶个一妻一妾,更别提至高无上的皇上了。今天我们说的是汉高祖刘邦枕边这两个都“不是吃素的”女人们——吕雉和戚夫人。这两个女人一个得宠时恃宠而骄,企图想废刘盈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另一个女人得势后的手段极其血腥残忍,说白了这就是一夫多妻制度下的悲剧

  • 一路所向披靡的李自成 为何被吴三桂击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吴三桂如果投降李自成,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降李自成,李自成是哪的人

    1644年4月,李自成攻克北京没多久,因镇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迟迟不降,遂亲率大军于一片石大战吴三桂,后清军加入,李自成迅速溃败。4月13日李自成发兵,月底即退出北京。经此一战,明朝剩下的精锐——吴三桂部归降大清;李自成精神和心理上完全溃败,他迅速逃离一片石,又很快逃离北京,战场上一败再败;多尔

  • 崇祯帝勤于朝政生活简朴,为何明朝还是被灭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崇祯名将,明朝崇祯最大冤案,明朝崇祯首辅

    1644年一个春日的拂晓,往日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一片混乱,一个中年人和他的一个随从互相搀扶着爬上了紫禁城北边的万岁山,他们找到两棵一人高的海棠树,然后拿出随身带着的绳子,在树上上吊自杀了。这个上吊自杀的中年人就是大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崇祯皇帝死得非常狼狈,据说当时他披散着头发,穿着蓝色的衣服,左脚光

  • 明知和珅巨贪 乾隆还是很宠他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抄和珅家多少钱,乾隆为什么护着和珅,老梁谈和珅

    多年来受影视剧作品的影响,我们所“知道”的和珅和乾隆帝之间似乎就是秤不离砣,砣不离秤,更有人干脆就认为乾隆对儿子还不如对和珅好,对于这种说法,个人是认为既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因为儿子和和珅最大的不同在于,和珅再强势,他也和乾隆是站在一条线上的,没有皇帝就没有他,所以和珅是以乾隆为主子,但儿子不

  • 闯王李自成败给了一场鼠疫?清军为什么能趁虚而入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鼠疫导致明朝灭亡,李自成失败的三个重大原因,李自成是哪的人

    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有人假设,如果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会灭亡。这种

  • 揭秘三国传说之武圣关羽竟是个大路痴!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羽是如何封神成圣的,关羽真的绝后了吗,路痴咋整

    《三国演义》说:“为将之道,岂可不知地理乎?”可武圣人关羽还真不通地理。关羽在许昌北门的灞桥上拒金挑袍,离开曹操之后,前往河北袁绍处寻兄。此时,曹袁两军正在黄河两岸隔河对峙,袁绍率领大军进驻黄河北岸的黎阳。黎阳在许昌的东北方向,关羽去袁绍处寻找刘备,从许昌北门出来,应该往东北走才对,然而关羽并没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