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施琅是大忠还是大奸 他实在让历史学家左右为难

施琅是大忠还是大奸 他实在让历史学家左右为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04 更新时间:2024/2/4 11:15:06

施琅(1621-1696年),字尊侯,福建晋江人。自幼生长在海边,熟悉海战。20岁时,他参加郑芝龙的部队,为左冲锋。顺治三年(1646年),郑芝龙降清,但施琅颇不甘心。因为郑芝龙之子郑成功背父抗清,施琅就带着弟弟施显一起投靠了郑成功,成为郑成功手下最得力的战将之一。施琅性情耿直,见到看不惯的事就要指出来。而郑成功同样是武人出身,性情火爆。不久,施琅对郑成功的“舍水就陆,以剽掠筹集军饷”的做法提出议异,令郑成功很不高兴,并削去了施琅的兵权。

网络配图

后来,施琅在不听命令的情况下,秉公执法斩杀了郑成功的亲信曾德。郑成功大怒,两人反目成仇,施琅和父亲施大宣、弟弟施显都被逮捕。施琅用计侥幸逃脱,而他的父亲和弟弟却遭郑成功杀害。

绝望的施琅为求保命,只好投降清朝,后屡立战功,从副将一直升到水师提督。

1668年,施琅向朝廷上奏:“郑逆负嵎海上,虽戢翼敛迹,未敢突犯,而沿海不宁,朝廷两次招抚,尚梗顽如故。若恣其生聚,是养痛也,宜急剿之。”康熙召施琅进京,面陈进兵方略。

施琅为康熙分析了郑氏实力,“战船不过数百,郑经智勇俱无,各伪镇亦皆碌碌”,认为“台湾计日可平”。但是朝廷内部对是否统一台湾的意见并不统一,有的大臣以“风涛莫测,难必制胜”为借口,反对出兵台湾。施琅的建议没能被康熙采纳。

1681年七月,内阁学士李光地上奏说,郑经已死,子克塽年幼,大臣争权,此时出兵必能获胜。经李光地举荐,康熙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负责出兵事宜。二十年四月,给事中孙蕙认为征台湾宜缓。七月,户部尚书梁清标也表示反对,康熙帝下令暂停进剿台湾。

九月,施琅向康熙帝上奏保证必能收复台湾。康熙帝最终下定决心,同意了施琅的意见。经过两年的准备,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派施琅率水师二万、战舰三百,攻打台湾。当施琅进兵之时,刘国轩、冯锡范致书福建总督姚圣,表示郑克塽愿称臣入贡,但不剃发、登岸,如琉球、高丽例,康熙帝断然拒绝郑氏集团的要求,指出“台湾贼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比”。

网络配图

六月,施琅由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草屿,刘国轩据守澎湖,“凡缘岸可登处,筑短墙,置腰铳,环二十余里为壁垒。”施琅面对强敌,“乘楼船冲突贼阵,流矢伤目,以帕渍血,督战益力”。经过激烈交战,施琅军队大胜,郑军死者达万余人,刘国轩只身驾船逃回台湾。

眼见大势已去,郑克塽等只能上表乞降。八月,施琅统兵进驻台湾,郑克塽率属下剃发归降,故明鲁王第八子朱柏等人也一并归附,百姓“壶浆相继于路,海兵皆预制清朝旗号以迎王师”,迎接清军的到来。

收复台湾后,有朝臣提出“迁其人、弃其地”,主张放弃台湾。

施琅坚决反对:“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且此地原为红毛所有,无时不在垂涎,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重以夹板船之精坚,海外无敌,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至时复勤师远征,恐未易见效。如仅守澎湖,则孤悬汪洋之中,土地单薄,远隔金门、厦门,岂不受制于彼而能一朝居哉?”

网络配图

康熙帝命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大学士李霨、侍郎苏拜与总督姚启圣赞同施琅的主张,康熙帝也支持施琅的意见,认为台湾战略地位重要,“弃而不守,尤为不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在台湾设一府三县,派官员管理。从此,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进军台湾湔,有人向施琅建议:“公与郑氏三世仇,今郑氏釜中鱼,笼中鸟也,何不急扑之而以雪前冤?”施琅却说:“吾此行上为国,下为民耳。若其衔璧来归,当即赦之,勿苦我父老子弟幸矣!何私之有与?”

他还向郑氏手下声明:“当日杀吾父兄者已死,与他人不相干。不特台湾人不杀,即郑家肯降,吾亦不杀。” 施琅入台后,前去郑成功庙拜祭,高度评价郑氏父子经营台湾的功绩,声称自己收复台湾是为国为民尽职,对郑氏毫无怨恨。

对于施琅的行为,您是怎么看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朱元璋奇谈:陈友谅逼死元朝忠臣是“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友谅【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历史意义,并不亚于项羽与刘邦,且两者颇有相似点。比如论反秦战功,项羽大于刘邦;论反元功绩,陈友谅也大于朱元璋。然而,陈友谅的形象和影响远远比

  • 清朝史上道光年间火柴竟是奢侈品:被进贡给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火柴,老一辈人都叫它“洋火”,顾名思义它是个舶来品。清朝道光年间,西方国家以“火柴”作为高级礼品向道光皇帝朝贡。此后,火柴作为商品被大量引入中国,它顺利地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为了抵制国外火柴厂的垄断,中国民族资本走上了创办火柴厂的艰辛道路。 100多年来,中国火柴业历经风雨,同时承载着一个民族的

  • 曾国藩不提拔救命恩人被指薄情 曾国藩为何跳江?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曾国藩的仕途腾达,就不得不提令其扬名的平定太平天国之举。然而,在与太平军作战之初,曾国藩带领的湘军却不堪一击,羞愧之下,他差点跳湘江而亡。网络配图曾国藩兵败跳湘江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4月2日,曾国藩亲率湘军水师在长沙靖港与太平军作战,湘军一触即溃,曾国藩且羞且惧,跳入湘江,欲寻死。堂堂湘

  • 王嗣宗轶事:宋初名臣王嗣宗何以被讥为“手搏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政坛上,有个闻名遐迩的“手搏状元”——王嗣宗。王嗣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乙亥科状元。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也就是大宋开宝八年,太祖赵匡胤开科选仕。各路学子经过严格的笔试筛选后,只剩下十几位最优秀者,被宣入皇宫,站立在金銮殿外,等待着赵匡胤金殿面试,钦点状元郎。金銮殿内,主考官已把这

  • 清朝是哪几位皇帝大兴文字狱以此杀鸡儆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哪几位皇帝大兴文字狱,还要从清朝建立初期说起。此时,社会经过朝代的改变更新后还未稳定,新生的朝代在政治上的权威还没有得到完全稳固,各种反清势力还存在与江湖、民间,统治者认为这些会对他们的统治造成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朝代的统治者就把制造文字狱当成增加他们统治权威的一种手段,以此杀鸡儆猴,防止舆

  • “跋扈将军”梁冀鸩杀汉质帝 其人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梁冀(?-159年9月9日),字伯卓。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东汉时期外戚、权臣。出身世家大族,大将军梁商之子、其妹为汉顺帝皇后。网络配图最初为黄门侍郎,历任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校尉、步兵校尉,执金吾。永和元年(136年),拜河南尹,任内残暴不堪、做事肆意妄为。其父梁商病逝后,拜大将军,袭爵乘氏

  • 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破案究竟是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著名官员,生卒年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时期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简介在《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有所记载。而且于成龙简介能收录到《四库全书》中,这实在是很难得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于成龙一生做过许多官职,比如布政使、巡抚、总督、大学士等

  • 清朝著名官员于成龙为何被称为“于青菜”?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著名官员,生卒年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时期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简介在《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有所记载。而且于成龙简介能收录到《四库全书》中,这实在是很难得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于成龙一生做过许多官职,比如布政使、巡抚、总督、大学士等

  • 清朝官员于成龙被写进四库全书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著名官员,生卒年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时期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简介在《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有所记载。而且于成龙简介能收录到《四库全书》中,这实在是很难得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于成龙一生做过许多官职,比如布政使、巡抚、总督、大学士等

  • 明仁宗和明宣宗朱瞻基造就明朝黄金时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仁宣之治就是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形成的治世局面。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网络配图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宣宗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