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庶身在曹营为何一条计谋也不肯帮忙出

徐庶身在曹营为何一条计谋也不肯帮忙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812 更新时间:2024/2/4 11:17:11

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人士,本来是刘备帐下之人,后来被迫归附了曹操,为曹魏政权效力。徐庶曾经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且帮助刘备破了八门金锁阵,是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徐庶家境贫寒,早年时期为人报仇,被官吏抓住,后被其同党救走,徐庶非常感激,于是求学于儒家学舍。公元192年,董卓作乱,徐庶为了避乱,去到荆州居住,并在这里结识了诸葛亮,两人达成了友谊。后来,徐庶投奔了刘备,刘备也很器重他,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卧龙,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建安十三年,曹操领军南下,刘备等人在逃亡之时,徐庶的母亲被曹军所掳,徐庶为了尽孝,保全母亲,辞别了刘备,前往曹营。徐庶进入曹营之后,一言不发。当曹操分兵八路准备攻打刘备时,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说刘备投降,但徐庶见到刘备之后却告诉他说大军将至,还望早做准备。刘备有心想要留下徐庶,奈何徐庶害怕天下人耻笑,便以刘备已有诸葛亮辅佐为理由拒绝了,并且表明,他虽然在曹营,但是却一条计策都不会为曹操出。这就是历史有名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都不是很高的职位,也一直未被重用,几年之后,徐庶病死。关于徐庶的事迹,后来被传为很多成语,比如徐庶母亲被俘虏时,徐庶方寸大乱,进入曹营之后的一言不发等等,都被后人沿用至今。

徐庶为什么离开刘备

我们都知道刘备这个人物,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开国皇帝,他早年起兵参加过平定黄巾起义,跟随过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可以说是立下了很大功劳的,他自己也非常有抱负,立志匡扶汉室,而且礼贤下士。虽然在早年屡战屡败,但并没有灰心,终于他得到了一位贤才,这个人就是徐庶,在徐庶的帮助下,他打退了曹军大将曹仁李典的进攻,面对这样一位大才,刘备自然喜爱至极。但好景不长,最后徐庶还是离开了刘备。既然徐庶投奔了礼贤下士的刘备为什么要离开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徐庶为什么离开刘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徐庶在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把他抚养长大的,所以徐庶是个非常孝顺的人。在曹操得知曹仁李典打败是因为刘备得到了谋士徐庶的帮助,所以在程昱的建议下派人抓了徐庶的母亲,并模仿徐母的字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到,如果徐庶不来,母亲就会被杀害。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自然不会丢下母亲不管,于是急忙从新野赶到许昌,投奔了曹操;从这之后徐庶一直呆在曹营在没有回到刘备帐下。这也就是徐庶为什么离开刘备的原因。

眼看着儿子弃明投暗,徐母非常愤怒和难过,于是上吊自尽了。徐庶虽然待在了曹营,但终其一生没有为曹操献过一条计谋,一方面是因为痛恨曹操用他母亲最为要挟致使母亲丧命,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仍想为刘备效力。所以也才有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和”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典故出自于东汉末年,原是刘备帐下的谋士徐庶,其母为曹军所掳,为救母亲,徐庶向刘备辞别,去往曹营,投向了曹操,可是进入曹营的徐庶,心却仍然向着刘备,所以一言不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徐庶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在刘备最艰苦的时候,出任军师,计杀二吕,破解了“八门金锁阵”,暗中取了樊城。在荆州的时候结识了诸葛亮,二人一见如故,结为知己好友,后来徐庶向曹操推荐了诸葛孔明,并让刘备亲自去请,就有了名流千古的“三顾茅庐”。只是好景不长,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攻击刘表之时,曹操早闻徐庶贤能,足智多谋,有心想要收为己用,这是曹操身边的谋士程昱献计,徐庶是大孝之人。幼年丧父,家中只有一老母,只要控制了他的母亲,就不愁徐庶不自己送上门来。曹操让徐庶母亲给儿子写一封信,召他前来,然而徐母刚烈,大骂曹操是汉贼,最后曹操伪造了一封徐母的书信,徐庶见信之后,心里痛苦不已,但自古忠孝难两全,他只能选择辞别刘备,去往曹营,徐母见徐庶,痛责了他并且自杀身亡,这对于徐庶来说冲击太大,难以接受。

然后曹操得到了徐庶,但是徐庶心向刘备,从不肯为他出谋划策,因为母亲的事情,徐庶发誓不为曹操出一计谋,几年之后,徐庶病死,诸葛亮等人痛心不已。这就是有名的徐庶入曹营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上唯一禽兽王朝:北齐皇帝都是疯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瞧这一家子——“皇室病”遗传阴影下的北齐皇族记得在中学的生物课堂上,老师曾经讲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王室成员喜欢近亲结婚,结果很多王子公主患有血友病,以致于人们把这种病症称为“皇室病”。听了这个有趣的事实后,我们当时还很是嘲笑了欧洲人一番。只不过那时候天真的我们还不知道,其实在中国历史上,

  • 他是抗金英雄与岳飞相比肩 曾一吼吓死行刑者却鲜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抗金名将有很多,像岳飞,杨再兴这些都是被人们所熟知的。但是更多的抗金英雄,由于种种原因,埋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宋史当中的一位——李彦仙,因为单论武力和智谋这两点,其几乎能与岳飞相比肩。 李彦仙,字少严,本名李孝思。网络配图 南宋时期的着名将领。有文韬武略,善应变,重气节。

  • 揭秘“日本赵括”井上成美是不是一个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日本的历史上,日本赵括等于井上成美。这是为什么呢?“日本赵括”井上成美这个名字的缘由是怎样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在介绍“日本赵括”井上成美之前,先来介绍一下“赵括”这个人。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受赵奢的影响,自幼熟读兵书,对于如何行军打战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他从来没有真正的在战场上打

  • 赵括纸上谈兵那轻率地行为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与赵括相关的成语,一般人的第一反应便是纸上谈兵,这里除了纸上谈兵,我还补充一个成语,夸夸其谈。图片来源于网络动漫纸上谈兵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谈一下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作用。纸上谈兵,首先我们从字面上进行文字理解。兵一般要不是指兵书,抑或者是指的士兵,或者是从军之人,纸上,就是在书本上,涉及的层面可能是没

  • 实战新生儿赵括:输就输在他面对的是站神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一谈到纸上谈兵,就会自然而然的联系到赵括这个名字。诚然,这个成语的出现确实是源于赵国与秦国的大战,更为确切的说,是源于赵国赵括与秦国白起的战争。图片来源于网络但赵括难道真的是半点才能都没有吗?真如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吗?又或者是有什么隐情导致了人们对他的认识发生了偏差?我们对赵括的评价,应该是

  • 隋朝官员高士廉待人处事皆体现了“德”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时期的官员,后来因受牵连而被贬官。武德五年,高士廉归顺唐朝,从此开始了他在唐朝朝堂上的政治生涯。高士廉在官场上累居要职,待人处事皆体现了“德”之一字,是一个才高望重的社稷之臣。图片来源于网络说起高士廉的以德处世,大约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对亲人的好,遭遇贬官之后,他考虑到贬官之地路

  • 揭秘大清相国陈廷敬极人臣的非凡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陈廷敬为政清廉,为官时深受康熙重任,不仅博览群书甚有远见,于朝政之事颇有见解,久居官场,甚知隐忍之重。在文学上具有多部书籍和写过很多诗,对文学有一定的影响,且在政治事业上颇有成就,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图片来源于网络关于陈廷敬这样一个传奇人物,成为众多文人学士笔下的灵魂人物,当代作家王跃文所著的《大清相

  • 三朝元老张廷玉教你如何做异族大臣位极人臣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图片来源于网络张廷玉偏爱长子张若霭,小小年纪便登科中举,书画造诣也颇高。有一次父子二人去一个官员家做

  • 曹操也曾搞过“夫人外交”:卞夫人多次替其出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的夫人卞氏是个很有能力的女人,尽管出身不好,是个文艺工作者,可是举止高雅,常常受到后人的推崇。卞夫人每次随军出征,看到白发苍苍的老者,她总是要停下车子,满怀深情地嘘寒问暖,送些礼物以表寸心,甚至送罢礼物,还说:可惜我的母亲没能活到这个时候。卞夫人知道曹操崇尚节俭,不浪费,就带头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 揭秘曾国藩遗嘱的四句话 后代没出一个败家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晚清重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他力挽狂澜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同光中兴”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曾氏家族更是历史上数得着的侯门望族,一百多年来没有出现过“败家子”,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