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南征,带着十万百姓撤离的刘备是真性情还是假仁义

曹操南征,带着十万百姓撤离的刘备是真性情还是假仁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152 更新时间:2024/1/19 20:13:02

曹操大军进逼,刘备带十万百姓撤离,是仁慈/虚伪?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人红是非多,刘备一个常规、合理的举动,竟然被后人解读为“慈爱”或“狡诈”。其实,这样的印象,主要归咎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过于戏剧化的场景描写。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中写道,曹操大军南下之际,刘备起先计划逃向襄阳,樊城百姓“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拼了命的要跟着刘皇叔南下,而不愿落入曹丞相的“魔掌”;此情此景,让刘备莫名感动又肝肠寸断,觉得自己连累了百姓,甚至作势要跳江自尽;

其后,刘备进入襄阳城未遂、不得不奔向江陵时,场面更是感人:“玄德同行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拥着百姓,缓缓而行”。

当然了,从小说的戏剧化角度而言,上述描写可谓将刘备的致命吸引力、仁爱等等特质展示得淋漓尽致;而当后来曹操精骑将要追上,刘备却毫不迟疑地丢下百姓、甚至老婆孩子仓皇而逃时,确实有前后不一、言行相左之嫌,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之前表态的虚伪性。

但如果我们跳出艺术作品的影响,从史实的角度看,刘备的上述举动就显得正常得多。

《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对于曹操将要南征一事,荆州刘表的文武早就掌握了相关情报,并且成功说服了刚接班的刘琮投降。而对于这一情报,驻扎在樊城的刘备全然不知,直至曹操大军抵达宛城时才及恍然大悟,于是立即率领全部人马南撤:

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

当然了,刘备此行的首要目的,是避免夹在曹操与刘琮之间,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地;但按照先前他在中原长期辗转的套路来看,此行也绝非单纯为了逃命,而是寻找新的基地,为下一阶段的对抗奠定基础。因此,他的目的地很明确:江陵。

为什么是江陵?这一点曹操最清楚: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

江陵又名荆州城,就是如今的荆州市,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地位十分重要;春秋战国时期,曾长期担任楚国都城,是南方最大最繁华的都会,也是楚国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因此,若刘备成功南撤至江陵,等于是将对抗曹操的战线由汉江一线挪到长江沿岸,将使曹操兵不血刃占领荆州地区的计划落空;同时,依仗地利之便以及城内的雄厚物资,再加上东边孙权势力互为犄角,三国的局面也许会更早出现。

当然,要实现这一目的,除了地利、物资之外,刘备还需要最重要的一项资源:人口。对此他深有感触并早已经营许久。

在中原地区多年的流落,让刘备充分体会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当他来到人才济济的荆州地区时,首要的任务就是招揽人才。当初他在新野,已经出现了“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的局面,让刘表颇为不爽、处处提防;

如今刘表已死,小年轻刘琮成了荆州的主人;而向曹操投降,作为被征服者,身份、待遇毕竟比不上曹操的嫡系,两种因素叠加,更坚定了一些士人、百姓押宝在刘备身上的决心。

因此,当刘备沿着樊城→襄阳→江陵一线转移时,不断有人加入他的队伍,为了更加光明的前程而赌博: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

因此,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刘备与荆州人士的双向选择。刘备需要人力资源:“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荆州人追求更加适合自己的平台,无关仁慈、虚伪与否,只是乱世中各方的理性抉择而已。

只可惜,刘备的计划早已被曹操看穿。得知自己的老对手南下,曹操抛弃大军、丢下辎重,率领5000骑兵日夜追击,就是不愿意看到刘备占领江陵,成为自己将来的心腹大患。

最终还是实力更强的曹操再胜一局,刘备在当阳长坂被追上,只得改变线路,往东与关羽、刘琦回合,最终逃到夏口。这造成了一个不太乐观的现实:刘、孙的战略空间,完全被挤压到东南,几乎被压缩了近1/2。

那么,刘备在长坂坡丢下的百姓们(其实不单纯是百姓)结局怎样?被杀了吗?也许不向小说中那么有画面感。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说法,曹操占领江陵,将刘备赶到夏口后,“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将大量荆州士族、名士封为高官,施行“以荆治荆”的政策。毕竟时过境迁,曹操此时已经占据了天下大部;四处的征伐,也是打着替汉室讨平叛逆的旗号。此时他不仅仅是一个征服者,更是一位新秩序的建立者,类似于发家之初那样的屠城行为,对他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吴起被杀之时,扑在了楚悼王的尸体上,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吴起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任用吴起变法的楚悼王去世,而一直反对吴起变法的楚国贵族们,决定趁机发动兵变杀死吴起,吴起走投无路之下,竟然冲入灵堂,扑在了楚悼王的尸体上。那么,吴起为何这么做

  • 明朝文臣袁凯为何会得罪朱元璋?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明朝文臣袁凯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元朝末年,朱元璋带领淮西将领统一天下。朱元璋深知自己麾下的这帮武将不擅长治理天下,于是礼贤下士,邀请很多文臣前来相助,因此,明朝初年著名的文臣也有很多。如李善长、刘基、宋濂、朱升、叶琛、高启等。其中,有一位叫袁凯的文臣,曾官至监察御史,最后因得罪朱

  • 范雎,宣太后芈月的克星,他的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范雎,宣太后芈月的克星,他的一生有何作为?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他本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在后来摇身一变成为了秦国之相,更是被司马迁列入史记,宣太后芈月无疑是一个女强人,把控朝政长达四十年之久,嬴稷最后终于将其撵到了台后,而帮助嬴稷克制宣太后的人就是范雎。他的名

  •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如果如果来的不是蔡阳而是许褚,会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和许褚相比,谁的实力更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城城外,关羽经过“过五关斩六将”,见到日思夜想的三弟张飞。迎接关羽的不是拥抱,而是张飞的夺命一矛,差点把关羽刺死。原来张飞听闻二哥关羽投降“汉贼”曹操,成为了曹操的走狗,已经背叛了大哥刘备,背叛了誓言。他要铲除

  • 唐玄宗李忱被推上皇位之后,颁布的第一道圣旨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唐玄宗李忱被推上皇位之后,颁布的第一道圣旨是什么?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说起唐朝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万国来朝,或者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还有他和杨贵妃凄美的爱情故事,再或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武则天。但是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位富有诸多色彩于一身的皇帝,那便是

  • 为何会说元顺帝是明成祖朱棣的亲生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肯定是朱元璋的儿子,说是元顺帝的儿子,大多都是制造噱头,不过羽评郡主还是乐意解释。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1368年,徐达率军北伐,直取元朝帝国心脏,元顺帝不堪一击,只能趁夜逃跑,随后明军攻陷元大都,朱元璋踏入元朝宫殿,宫内一片狼藉,留下一些宫女哀求,朱元璋的目光逐渐

  • 乾隆6下江南,4次都住在海宁陈氏府中,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乾隆6下江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历史上很多皇帝都喜欢搞各种全国范围内的巡视,比如秦始皇曾经东巡琅琊,刻下了:“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有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的丰功伟绩。隋炀帝也曾经为了威慑吐蕃人率领文武百官西巡,并且在途中

  • 尚可喜的父亲被后金所杀,他怎么还投降杀父仇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万历四年,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他的孙子尚可喜,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尚可喜18岁的时候,由于后金入侵辽沈,他又跟着父亲尚学礼迁往辽西松山避难,期间母亲死于战乱。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之后,父子俩决定加入明军,先后加入毛文龙的军队。毛文龙很是看好尚可喜,将其收为养孙,赐名

  • 明朝时期两位著名文臣:刘伯温和王阳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了解一点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在遥远的古代时期曾出现过许多有名的人物。这些伟大人的人物,在他们各自身上都散发着不同的光芒。他们也拥有着不同的才华,和各自不同的本事。但是在这些人的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们,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无论在那个朝代里,在朝廷当中都有不少优秀

  • 卫兹是什么人?曹操在日后能逐鹿中原他做了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卫兹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建安元年(196年),吕布乘刘备与袁术僵持之时,趁机偷袭下邳,并虏获刘备的妻子。刘备只好驻扎在广陵郡的海西县。麋竺特意将妹妹嫁给刘备,又将两千名下人及金银货帛资助刘备的大军,使面对危难的刘备重新振作。后来曹操想上表荐麋竺为嬴郡太守,其弟麋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