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征高丽、开运河杨广为何那么心急?真的时好大喜功?

征高丽、开运河杨广为何那么心急?真的时好大喜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194 更新时间:2024/1/19 23:46:3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杨广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隋炀帝虽被称之为暴君,但现在,我们对他的功绩还是认可的。无论是征战高句丽还是开凿运河,都是不世之功,但这样大的工程,本就不是杨广这一世能够完成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说,一步差错,甚至导致了整个大隋王朝崩盘。

那么杨广真的是好大喜功吗?有一半是这方面的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杨广需要尽快稳定自己的政权,以巨大的声望平定世间一切反对他的声音。

一直得不到认可的杨广

其实莫说杨广,就连他的父亲杨坚都得不到士族的认可。其原因还是隋朝皇室一族有胡人血统,虽然朝中是有士族之人为官,但对于杨坚、杨广这些人也都认为他们如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短暂政权一般,也只是昙花一现,中原大地上,依旧是他们说了算。

所以,杨广虽然是皇帝,但一直被这些士族看轻。再加上杨广不是嫡长子,总总的一切都不符合士族观念。可是,这些士族又不能杀,没有了这些人,隋朝的政局会崩塌大半,毕竟全天下的官员基本上都出自这些家族。

为此,杨广鼓捣出了科举制,想要打破士族对上升渠道的垄断,加强中央集权。可惜的是,科举制度依旧不够,全天下的知识都掌握在士族手中,即使科举制出来,中举的也大多都是士族中人。在这个时候,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举孝廉并无差别。

既然科举不成,杨广就萌生出了搞大事情的念头,第一件就是开凿大运河。

从先秦时期一直到南北朝,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大量开凿运河,但这些运河只是将一片地区的河流连接起来。整个中国运河虽多,但却没有连成一片。所以,杨广动了这个念头,开凿运河,将全中国的河流连成一片。这样,既能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也能通过这件事情获得大量声望,功绩可比秦始皇。他想通过此举获得大量声望,从削弱士族对地方甚至整个中原的影响。

杨广先后三次征调了百万民夫开凿运河,从大业元年一直到大业六年,总共征调了三百万民夫凿通通济渠、永济渠、江南运河,工程一直持续到杨广三征高句丽期间。

这个时候,三百万的民夫征调让许多人家破人亡,真就如同秦始皇修建长城那样。那时候,朝廷是征徭役的,也就是老百姓给朝廷干活不拿钱,只包吃住。大部分时候,管理工程的那些官员都会贪一些工程款,这就导致民夫们食不果腹,死了太多太多的人。死了这些人,自然有民怨,但这些官员基本出自世家大族,都知道杨广的用意,于是到处宣传这都是杨广的罪过。隋朝的人们已经厌倦了战争,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所以,虽然老百姓们怨声载道,但还是逆来顺受。但此时的民怨,加上后来杨广的好大喜功,所有的民怨加起来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农民起义就来了。

三征高句丽的虎头蛇尾

眼见大运河的成效太慢,杨广就想着效仿汉武帝大破异族,以赫赫战功镇压士族。为此,三征高句丽的计划就提上线了。

此时的隋朝经过杨坚的励精图治后,颇有汉朝文景之治的风采,百姓们也可以说是丰衣足食,朝廷的国库也很丰盈,能够支撑得起杨广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

所以,第一次出征高句丽的时候,无论是老百姓还是文武大臣们都很支持。老百姓们想着灭亡高句丽后,他们将不会再遭受敌人的侵扰;而文武大臣们则是需要在和平年代获得军功,封妻荫子。当然,那些有能力的民间武人们也是这么想的,如唐朝的开国将军秦叔宝就曾经在来护儿张须陀的帐下出征高句丽。

第一次,杨广本来可以一举歼灭高句丽,可是此时杨广好大喜功的毛病就出来了。高句丽几次诈降,杨广就几次上当,第一次征战高句丽以隋朝军队的失败为结尾。

杨广的第一次失败让老百姓们失望不已,想着算了,还是让边关的将士们好好守着边境吧,至于那个草包皇帝,不提也罢。

可杨广不服气,第二次率领百万军队出征。老百姓们这就不干了,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已经将隋朝的家底败得差不多了,还来第二次,这是不让我们活啊,于是起义军在各地起来了。

初始,杨广并不在意,不认为这些泥腿子能起什么大事。可等到杨玄感叛乱,杨广彻底坐不住,立马班师回朝平乱。第二场对外战争就这么虎头蛇尾,还给高句丽留下了大批军事物资。

第一次不行,第二次没成,杨广还来第三次。这一次,杨广差点将平壤城给破了,可高句丽在这时真的投降,杨广高兴坏了,于是第三次出征高句丽又是这样的虎头蛇尾。

可能在杨广的心中,相比起汉武帝将匈奴赶出域外,让高句丽臣服自己会更加厉害吧。他想着,等自己这次回去,必定能以涛涛大势碾压那些士族中人,就如同汉武帝时期如日中天那般。

可是,此时的隋朝已经风雨飘摇,杨广不仅没有声望大增,反而骂名无数。没有几年,高句丽又开始侵扰边境,那一纸降诏看起来是多么的讽刺。

当杨广想要发动四征高句丽的时候,国内的情况已经不允许了。面对自己的失败,杨广心灰意冷,开始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一直到被宇文化及所杀,隋朝正式灭亡。

说起来,杨广之所以如此心急地想完成这几件事情,无非就是想增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这几乎是每个皇帝上位后都会做的事情。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杨广就是太着急了,太自大了,所以他败了。策略没有错,但他的性格错了,必须要用一生来完成的事情他想一下子就成事,他不败谁败?

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杨广成不了大事。所以,从杨广身上,我们可以知道,在谋划大事的时候千万不能着急,想要争的时候必须先冷静;也不能在有一点成绩后就沾沾自喜,骄兵必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宪宗为何会专宠比他大十七岁的万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身为一位在《龙门客栈》里"挂号",野史里无比出名的"昏君",明宪宗朱见深一桩惹来后世无数八卦谈资的"昏事",就是专宠年长他十七岁的万贵妃(万贞儿)。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事儿,不但后人难以理解,同时代的人们,也是啧啧称奇。一、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尤其是比起今天"万贵妃题材"的影视

  • 汉和帝刘肇的阴皇后,她对邓绥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汉和帝的阴皇后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阴氏,新野(今中国河南新野南)人。出身显贵,她的曾祖父是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的哥哥阴识,父亲名阴纲,母亲邓氏,是汉光武帝大功臣邓禹的孙女儿。在如此优渥的生活条件下的阴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音律很有自己的看法。但由于长期受家人的宠爱,和

  • 还未成为皇后的邓绥,是个怎样的人?她有哪些品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邓绥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邓绥,河南南阳人。同和帝刘肇的第一位皇后阴氏相同——出身名门望族。她的祖父是和阴后祖父阴识同为开国元勋的太傅邓禹。咱前文说过,阴后的母亲邓氏是邓禹的亲孙女,故而阴后和邓绥可谓是远亲。昨天咱说的阴后,她的最大特点,除了美貌,便是善妒了。而她这位

  • 赵高称赞蒙恬天下无敌时,秦始皇为何哈哈大笑?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秦始皇的故事。赵高不是太监,但却比很多太监还狠毒。之所以这样说,没有贬低太监这个行业的意思,因为太监在古代并不是一个行业——不是所有的阉人都有资格被称为太监,有资格被称为太监的也不全都是阉人。赵高不

  • 慈禧生前很厉害吗 慈禧一死清朝为什么就灭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慈禧和清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清朝末期,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了一场,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

  • 汉景帝即位后,是如何进行刑罚改革的?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汉景帝的故事。唐尧、唐舜之时,如果有人犯罪,就让人偶穿上他的衣服受刑。这种刑罚算是轻到极致了,但百姓不会去触犯法律,因为他们对此感到耻辱。周朝发明割鼻、砍腿、刻脸、挖膝盖、宫刑,五刑共两千五百例条文。周穆

  • 揭秘:历史上的朱高炽真的很怂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热播电视剧《大明风华》里,梁冠华饰演的朱高炽生动的诠释了没有最怂,只有更怂的含义。戏中梁冠华在朱棣面前挨熊,在老婆面前受气,在儿子跟前挨怼等等怂态毕露的桥段,惹得无数观众纷纷高呼:“狄阁老,你要是被被绑架了就眨眨眼”。或许是朱高炽实在怂的不像话,以至于无论是野史记载,还是《大明风华》中朱高炽老婆的调

  • 北宋第一宰相章惇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北宋第一宰相章惇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一句话“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后来这句话果真屡屡验证,宋徽宗在位时不恤政事,最终葬送了北宋王朝。到底是谁这么高瞻远瞩,还敢于否认端王的继承资格呢?这个人就是

  • 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一提起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很多人想起来的应该都是刘邦或者李世民,但毛主席评价“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却另有其人,究竟是谁呢?东汉光武帝刘秀。为何刘秀能获得如此高的赞誉?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雄才大略的刘秀,统一全国、重兴汉室。有如此作为的皇帝肯定会用人,不然

  • 历史上薛绍与太平公主的爱情故事真的很凄美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经典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与薛绍之间的一段情,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惹得无数观众意难平,而剧中莎士比亚般的台词,更是令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特别是太平公主与薛绍的第一次见面,如今回看依旧精彩。当时周迅饰演的太平公主一次偶然出宫游玩,无意间揭开一个昆仑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