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保保的历史原型是谁?他一生有何作为?

王保保的历史原型是谁?他一生有何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310 更新时间:2024/1/31 18:03:49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扩郭帖木儿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1368年,明朝正式建立,出现在了中国朝代序列当中。但此时,元朝并没有灭亡,元顺帝被元朝朝臣们拥护到了漠北,开始了北元时期。北元与大明的较量,没有停歇过,他们一直想着南下,收复丢失的山河。这期间,北元出现了一个战神,他率领草原骑兵,将明朝战神徐达打得落花流水。

他叫扩郭帖木儿,说起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不熟悉,但他的汉名知道的人却不少——王保保。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哥哥就是以这位北元战神为原型。哈拉和林的一场战役,扩郭帖木儿率领北元骑兵,将徐达带领的十五万明朝精锐打得大败而逃。这一场战役,奠定了扩郭帖木儿的战神之威。

安抚招降不接受,入侵中原失败

元朝虽然已经被赶出中原,但北元依旧是朱元璋心中的大患,他一边派兵讨伐,另一边也没有放弃安抚招降的手段。远在哈拉和林的扩郭帖木儿是朱元璋最想招降的人才,也是他最想除掉的人。

在明朝建立初年,朱元璋就派了元朝降臣李思齐前往扩郭帖木儿营中劝降。李思齐是扩郭帖木儿的长辈,在元朝还未被赶出中原时,他曾经将李思齐当作是自己的偶像。

所以,两人刚刚见面的时,扩郭帖木儿对李思齐的礼数很是周全。李思齐见此情形,以为劝降有望,心中不免喜悦,慢慢地劝降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说教。本来扩郭帖木儿就对自己以前的这个长辈投降大明有了怨念,再加上一番说教,更是不爽。他对元朝的忠心一直没有改变,只不过是经过多年的汉式教育,扩郭帖木儿不想当面翻脸罢了。

在李思齐认为扩郭帖木儿已经有了投降的苗头后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向朱元璋邀功。扩郭帖木儿也不挽留,派了精兵护卫李思齐回去。到了明朝边境,扩郭帖木儿的将校奉扩郭帖木儿的命令,将李思齐的手臂砍了下来。这一刀不仅将李思齐的一只手臂砍没了,更是砍下了李思齐身为文人的尊严,不久后李思齐伤病加心病,死在了家中。

扩郭帖木儿经过这一件事后,南侵的苗头愈加旺盛,加上一年的休养生息,有了十万蒙古大军的他开始飘了,在徐达没在的时候偷袭了兰州。

徐达此时在南京为好友吊唁,听闻兰州失守,赶紧回援。扩郭帖木儿认为自己实力比大明军队强盛,与之硬钢,结果被打得节节败退,大明铁军的实力不是一般的强。扩郭帖木儿经此一役,手中十万大军付之一炬,重新变成了穷光蛋。

哈拉和林之战,奠定战神之威

虽然一次兵败让扩郭帖木儿实力大降,但此时的北元也就他一个能打的。所以,扩郭帖木儿的人脉还在,他没有被一下子打到地底,反而在拥立北元皇帝的时候立下大功,被任命为北元宰相。

南侵的心思再一次在扩郭帖木儿的心中燃烧,他重新招兵买马、囤积粮草,有重雄风之势。

朱元璋一直视北元如心腹大患,看到北元的这股架势,哪能不知道他们的心思。所以,在大明洪武五年二月的时候,朱元璋派徐达率领十余万大军长驱直入草原,想要一举覆灭北元。

可惜的是,此时的扩郭帖木儿已经吸取了上次兵败的教训,重新回顾了一番先祖成吉思汗的风筝战术,并没有和明朝大军正面硬钢。同时,扩郭帖木儿放出风来,在大明军队中散播北元军队已经不堪一击的说法,这样的骄兵之策让明君自我感觉良好。

徐达因为先前的胜利,心态自然也是有些飘没有察觉不一样的地方,三路大军中,两路被扩郭帖木儿设伏击败。由徐达亲自率领的中路大军在哈拉和林的郊外冒进,中了埋伏,被北元军队包了饺子。大明主力部队死亡三万余人,惨败而回。

大明东路大军以李文忠为将领,在鄂尔浑河一带遭遇伏击,双方大规模会战,明朝大将曹良臣、周显力战而死,李文忠的马也被蒙古神射手射中,不得已下马作战指挥。大明的东路大军一直被北元军队牵着鼻子走,在一次次的伏击之下,李文忠只好带领军队退回了漠南。

也只有西路的大军带给了大明一些安慰。大将军冯胜率军在西北的陕甘宁地区与北元激战,以几乎全歼了北元的军队而胜利告终。

这一场惨烈的大战由扩郭帖木儿全权指挥,北元第一次获得了防御作战的胜利,这场战役让北元重拾信心的同时,也让明朝军队感受到了疼痛。

朱元璋虽然视北元为心腹大患,但还真没有想到北元会如此能打。这一次的疼痛,让大明对外的征战念头熄灭了一些。而北元经过此后的一次次南侵,也认为南下这个愿望难以实施,于是两个势力之间的局势日益平稳了下来。

扩郭帖木儿也因为这一次的战役被视为北元的战神,朱元璋也称赞他为“天下奇男子”。说他是北元的战神并不为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徐达妻子谢氏,为何会被朱元璋下令杖毙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徐达妻子谢氏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徐达是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名列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及开国“六王”之首,他知晓朱元璋难改猜忌的本性,便谨慎行事,连年出兵,将一生都投身于戎马之中。他善于治军,因此在军队中颇有威信,曾为官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还被封为魏

  • 樊顺妃是何出身?她是如何从宫女上位成皇帝妃嫔?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樊顺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但在历史上颇有争议。有人说明朝昏君多,宦官干涉朝政达到封建王朝鼎盛时期,但也有人说,明朝是一个很硬气的王朝,对待外邦,从不割地赔款,从不采取和亲政策,也从不讲求议和纳贡。不是有那么一句

  • 蜀汉前期开法正,后期靠诸葛亮,事实真是如此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前期开法正,后期靠诸葛亮,事实真是如此吗?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建安十六年,刘璋听闻曹操要攻打汉中张鲁,为了防止曹操攻破张鲁后,将矛头对向他,他在张松的建议下,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以协助他先曹操一步占据汉中,防止益州被夺,而法正与庞统则在此时劝说刘备趁机图谋

  • 王莽改制为何失败?最终却落得如此悲剧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王莽改制为何失败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我国古代,出现了许多由统治阶层内部发起的改革,其中不乏效果立竿见影的案例,比如让魏国在战国初期称雄数十年的变法,使秦国改头换面并最终统一天下的商鞅变法;但更多的则半途而废、令后人扼腕叹息,比如昙花一现的吴起变法、难以扭转宋朝命运

  • 袁崇焕被杀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他自己咎由自取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袁崇焕被杀。说到明朝的灭亡,袁崇焕可以说是个无法绕过的人物,而关于袁崇焕被杀,一直以来都充满了争议。不可否认的是,崇祯的确是个多疑的人,一旦他相信了某个人,那么可以说是无条件的信任,而一旦对某个人失望,却又往往痛下杀手,因此如果我们换个思路,站在崇祯的角度来看,

  • 典故鸟尽弓藏”讲述的是什么故事?与商圣范蠡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鸟尽弓藏下一句是什么,鸟尽弓藏历史典故,飞鸟尽弓藏是什么意思

    典故鸟尽弓藏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斗数年,除了诞生“卧薪尝胆”之外,还诞生一个著名的成语,叫“鸟尽弓藏”。而说出这个成语的人,就是著名的“商圣”范蠡。当年,范蠡和文种一起辅佐越王勾践,越国被吴国打败之后,勾践被俘,在范蠡的帮助下,勾践骗得吴王夫差信任,被放回越国,勾践卧薪尝胆,东山再起。这期间,范蠡制

  • 西汉开国功臣曹参,为何会说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西汉开国功臣曹参,为何会说是真正的文武双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古至今,我泱泱华夏人才济济,有文能治国者无数,武能安邦者不计,然而若论文武皆备者却是如凤毛麟角般稀缺,在秦末汉初那个荡气回肠英雄无数的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枭雄豪杰,但有这么一个人,文能提笔安

  • 杨怀和高沛守卫涪水关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杨怀和高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怀和高沛都是益州牧刘璋的嫡系将领,他们两位奉命守卫涪水关,主要目的不是防卫汉中张鲁,而是防备葭萌关的刘备大军。杨怀和高沛听闻刘备想要撤走,回到荆州,便来送行,结果自己身首异处。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 曹魏的五大骠骑将军分别是谁?有一位救了曹操一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曹魏骠骑将军的文章。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提到武将的官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将军。不过,大将军作为武将的最高官职,自然是万中无一的存在。在汉末三国时期,仅次于大将军的武将官职,就是骠骑将军。骠骑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

  • 刘备伐吴时,贾诩司马懿为何会否决进献的灭吴疲蜀之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伐吴,有人向曹丕献上灭吴疲蜀之计,为何被贾诩司马懿否决?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刘备率领四万兵马伐吴,孙权派陆逊带领五万大军迎战。夷陵之战,东吴属于优势兵力以逸待劳,通过持久战拖垮了劳师远征的刘备。可不是像《三国演义》里写的那样,书生大将陆逊以弱胜强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歼灭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