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室大婚:历朝皇帝为何只能大婚一次?

皇室大婚:历朝皇帝为何只能大婚一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190 更新时间:2024/1/16 9:06:40

导读: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意思就是皇帝的妃子很多。皇帝尽管有这么多女人,但一般情况下一生只能结一次婚,这就是清代所谓的“大婚”。当然也有例外,如果皇帝把皇后废除或是离世,就有可能再一次大婚。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代皇帝只能够大婚一次?

如清顺治皇帝,因为原配博尔济吉特氏“与朕志意不和”,降之为静妃后,他又与另一个女人结了婚,这后一女人便是孝惠皇后。皇帝身边的嫔妃再多,也是享受不到结婚排场的。顺治皇帝,虽然他敢把原配给废黜了,但对宠爱无比的董鄂妃,也只能悄悄地“迎接”进宫,而不是“迎娶”,连册封都不敢逾制,册封时“不设卤簿,不奏乐,、贝勒、贝子、公等,不次朝贺礼”。所以,做皇帝的女人,除了皇后外,其他都是二奶、三奶的份。

网络配图

据唐代《开元礼》的规定,皇帝“纳后”分为:祭告天地、临轩命使、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告庙、册后、命使奉迎、同牢与合卺等仪式。

古人认为自然界存在的“神灵”主宰着人世间的一切,所以祭祀神灵便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在举行婚礼前,亦必先祭告天地,其仪式主要为祭告圜丘(天神)与方泽(地神)。

临轩命使,是皇帝在皇宫主殿册命执行婚礼使臣的仪式。在皇帝的婚礼中,使臣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唐代由正使、副使等使臣代表帝王与女家交往。

仪式开始后,先任命太尉(唐代“三公”之一,辅佐皇帝治理国家,没有实际职掌)为正使,宗正卿(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为副使。再由侍中(为门下省长官,职掌宣读皇帝之命和礼仪之事)宣制(即皇帝之命):“纳某官某氏女为皇后,命公等持节行纳采等礼。”随后,授正使、副使节和制书。太尉、宗正卿等官员领命后,即乘辂车、率仪仗、鼓吹队(但不吹奏),来往于皇宫与未来的后氏之家,为皇帝操办婚礼。

纳采仪是在后氏主人的家庙或正堂内举行。纳采前一天,守宫(亦作守宫令,职掌铺设帐幕、毡褥、茶几之事)要先于后氏家大门外右侧设置一处供使者临时歇息的帷帐。纳采当天,太尉、宗正卿一行在帷帐内停息,由后氏家傧相(古代为主人接引宾客者)出门迎接。使者进入后氏家,向主人(后氏之父)宣读皇帝制书。制书意为皇帝委派使臣向后氏主人请婚。主人接受制书后,还要向使臣回复答表,感谢皇帝的恩宠,表示同意婚事。

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四仪,亦是正使、副使等使臣前往后氏家,通过制书询问后氏之名、年龄,通告吉兆,授予礼物,通报成婚日期。后氏主人的答表则按制书内容或作答复。在皇帝赠予后氏主人的礼物中必定有大雁,以取雁飞南北、和于阴阳之意,喻指男女成婚。

网络配图

告庙仪,系将皇帝纳后之事及成婚日期祭告宗庙、祖先。

册后,即册封皇后的仪式。册后仪亦由太尉、宗正卿等使臣在后氏家中举行。因是册封皇后,故仪式更为隆重。在举行册后仪时,仍要再次临轩命使。册后前一日,不仅要在后氏家大门外为使臣搭建临时停息之所,尚舍局(官署名,职掌宫廷陈设、沐浴、灯烛、洒扫等事)还要在后氏的闺阁外为尚宫(尚舍局长官,属宫中女官)搭建帷帐。册封皇后这天,正使、副使等使臣先入后氏家大门外的停息之所,尚宫等女官则入内,进入闺阁外的帷帐之中。待通报主人,主人着朝服迎出大门外,向北行拜礼后,正、副使臣手捧赐封的典册、备物等进入大门内。仪式开始后,尚宫等女官先进入闺阁,侍奉后氏佩戴宫中事先送来的首饰,更换袆衣(皇后专用的礼服,上绣五色雉鸡图案)。在女官的引导下后氏出阁,站立于庭院之中,面朝北跪拜。正使向后氏宣读册。册文内容为皇帝命使臣册封某女为皇后,册文中有“导师道于六宫,作范仪于四海”之语,系要求皇后负责管理宫内的事务,成为天下的表率。宣读册文后,使臣向皇后授予典册及宝绶(皇后的玺印和系于印纽上的丝带,作为表示皇后身份的信物)。至此,后氏便正式成为皇后。随后,她便以皇后的身份入座,接受在场官员们的拜礼。行拜礼后,尚仪(掌管宫廷礼仪起居的官员)向皇后跪奏:“礼毕。”皇后遂离开座位,由尚宫引回宫(即闺阁)。使臣则乘辂车回朝廷汇报。

命使奉迎,即使臣迎接皇后入宫的仪式。宫廷内,于当天黄昏后戒备。皇帝身着冠冕坐于殿上,五品以上官员站在东、西朝堂前,宫女、侍卫则按上朝的仪式站立。奉迎使臣身着朝服,手持节,乘辂车,率领仪仗到达皇后家大门外,侍卫及出行仪仗在此列队迎候。仪式开始后,主妇(皇后之母)先走出房外,站立于西侧,面向南;奉迎皇后的文武官员则站立于大门外,文官在东,武官在西。皇后由尚宫引路,傅姆(为古代专门照顾、看护皇族、贵族子女的中年或老年妇女)引导出宫,登上堂屋。宫女等侍卫则如同宫廷上朝仪式,侍奉在皇后身边。使臣进入院内,向主人宣读皇帝的制书,并宣布:“令月吉日某等承制,率职奉迎。”皇后遂登上重翟车(古代专为皇后乘坐的一种轿车),由女官、侍从引导,驶出大门外。使臣及百官各自乘车或骑马,与仪仗、卫队簇拥着重翟车,浩浩荡荡驶入皇宫。

网络配图

此时宫内早已陈设停当:在皇帝大殿门外东侧,搭建一座皇后的临时“寝宫”,面朝南;大殿内西南角搭建一座皇帝的帷帐,面向东,地上铺有两层席,陈设屏障。仪式所需的各种礼器、仪仗均已摆放、布置在特定的位置上。待皇后乘车进入宫中,钟鼓齐鸣,以告知宫内外。皇后被请下车后,先入“寝宫”整理衣饰。再由女官引导到大殿门外,向西站立。官员奏请皇帝入座,女官随后引导皇后进入大殿。随后,再由皇帝在前引导,与皇后一起进入帷帐内。殿中省(唐代掌管皇帝衣物、用品及日常生活事物的机构)官员迅速在帷帐内摆设宴席。皇帝拱手让皇后入席,两人一同坐下。帝、后在进食中,也有“同牢”、“合卺”仪。待宴饮完毕,尚宫先引导皇帝入东房,脱去冠冕,换上常服;再引导皇后入帷帐,更换服装;最后,尚宫又引导皇帝进入帷帐。至此,婚礼结束。

随着历史变迁,后代皇帝婚礼仍基本沿袭了唐代的仪式和程序,只是在使臣人选、行礼的方式上有变化。清代皇帝的婚礼因皇后采用选秀的方式确定,其仪式中就无“问名”、“纳吉”之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为何可以征服世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成吉思汗是公认的军事天才,得到了中外人士的认可。他英勇善战,曾经征战到欧洲。但是为何成吉思汗会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这背后有何“成功秘笈”,我们一起去看一下。人们往往认为,成吉思汗是一个军事天才。殊不知,成吉思汗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和管理学家,他的最大优势,不是指挥哪一场战斗,而是在草原上推动

  • 纪晓岚一生未得重用 因乾隆皇帝嫌其“貌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即便纪晓岚再才华横溢,他相貌一般般、近视眼、口吃这些“毛病”,是乾隆和纪晓岚一辈子貌合神离,得不到真正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之所以说纪晓岚“悲哀”,是因为乾隆对他的评价:“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真不知道纪晓岚当时听到这句话是何表情何心态?乾隆对纪晓岚说这句话的

  • 雍正明知官员弄虚作假仍热衷大放道德卫星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由倪萍民生大议 (微博)获颁“共和国脊梁奖”(据说是个山寨奖项),引发很多新闻,有不少人感慨谁才是真正的脊梁,谁才有资格评定脊梁。在中国的德治传统之下,脊梁无非形容道德完美,于是脊梁争议实际可以转化为一个悖论:以道德为依归的脊梁评议,往往会堕为危险的不道德和伪道德。中国古代选拔官员,从最早的德才

  • 福康安为何深得康熙喜爱还有私生子传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福康安的身世,长久以来都存有争议,因为一直都有传言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那么,福康安的父亲到底是乾隆还是傅恒呢?图片来源于网络之所以会有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传闻,是因为乾隆一直都很偏宠福康安,将他视为亲生儿子一般对待。在福康安年幼之时,乾隆就将其接到身边抚养,福康安受到的待遇与皇子无异。在福康安

  • 乾隆借“红歌”向洋人炫耀朝廷财富和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一七九三年九月十八日,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宫,请英国使团代表马戛尔尼和斯当东看戏。演出从上午八点持续到十二点,共演了八出戏。官方的记载里仅几个字:“带至西边廊下观剧。”幸亏马戛尔尼有写日记的习惯,我们得以重现当日的场景:皇帝面对戏台坐在正中,观众两侧侍立。皇帝的内眷们坐在上面的包厢,用帘子挡着。斯当东的

  • 朱元璋为反腐允许民间百姓拿获害民官吏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的反腐制度建设为何落空?提起反腐,现代人常会把“制度建设”四字放在嘴边。有人撰文,为了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又喜欢拿古代的事来做例证,动辄说中国传统社会只讲人治,所以,在反腐问题上,“制度建设”云云仿佛是一个极度稀缺的东西。其实,这都是不折不扣的想当然。设计出一种监察官吏的制度,使官员在监督之下奉

  • 朱元璋删《孟子》与政府净化《三字经》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是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配享资格。满朝文武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

  • 苏秦:离殇殇隐蔽最深的间谍 合纵六国乱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苏秦是战国时期最为杰出的谋略大师,他擅长周旋于各利益集团之间,制造纷争,玩弄他人于股掌之中,当然也为自己谋得最大利益。西周在东周的上游,东周百姓要种水稻,西周不放水,东周大王很是发愁。苏秦对东周王说,我去让西周放水怎么样。东周王说,你若能让西周放水,我重重有赏。西周王借自己的地理优势,不放水给东周,

  • 唐太宗为美化玄武门之变要求史官删改国史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皇权真正被限制了吗?在皇权运作过程中,为了维护国家体统,同时也是为了保障皇权的顺利运行,要求皇权须遵循国家现行体制的规范,维护现有的政治秩序。皇权之所以能够受这种限制,正是自身的运行机制和保障皇权的目的所要求的。皇权在运作过程中,常用对“后事”的担忧而能自觉地接受来自国家体制中的制约。我们所谓的“后

  • 隋炀帝荒淫多为政治污蔑 李世民确实非常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杨广,一个是模范皇帝流芳千古,一个是反面教材遗臭万年。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的特殊功绩,唐朝人留下来的有关记载与评论99%都是赞扬歌颂,而杨广被视同亡国之君,身败名裂,唐朝人留下关于他的记载都是谩骂和攻击,连隋炀帝这个谥号也是唐朝恩赐的,充满贬义。本文比较一下两人的历史功过,并非多余的事,实际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