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借“红歌”向洋人炫耀朝廷财富和实力

乾隆借“红歌”向洋人炫耀朝廷财富和实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471 更新时间:2024/1/19 13:49:38

一七九三年九月十八日,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宫,请英国使团代表马戛尔尼和斯当东看戏。演出从上午八点持续到十二点,共演了八出戏。

官方的记载里仅几个字:“带至西边廊下观剧。”幸亏马戛尔尼有写日记的习惯,我们得以重现当日的场景:皇帝面对戏台坐在正中,观众两侧侍立。皇帝的内眷们坐在上面的包厢,用帘子挡着。斯当东的儿子、十二岁的小托马斯被太监领进包厢,以便从未见过外国人的女眷可以近前观看。

前一天是皇帝的八十三岁寿诞,使节们被邀请参加了各种庆祝活动。在英使笔下,耄耋老人外貌高贵,举止优雅,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二十岁。就在两年前,朝廷派福康安率军进入西藏,打败了入侵的廓尔喀(今尼泊尔)朝。清军凯旋之日,乾隆写下《十全记》,津津乐道于自己继位五十七年间在边疆地区的“十大武功”,并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石为碑,以志大皇帝的丰功伟业。如今,连万水千山之外的英吉利也来“朝贡”,乾隆的喜悦自不待言。

网络配图

清朝藩属朝贡,大都在宫中最重要的日子:一阳之始冬至、一年之始元旦和人君之始万寿。如今马戛尔尼来华谋求商务利益,恰逢皇帝万寿,经广东巡抚郭世勋奏闻,就变成了下国上贡。英吉利国被归入“边塞夷王酋长”一类。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写给两广总督的咨文,则被翻译凭空捏造了英王“素沐皇恩”“惶恐不安”“慕顺之心”等用语。难怪咨文被送呈御览时,皇帝龙颜大悦,认为英国“情词恭顺恳挚”,批准了其遣使请求。

马戛尔尼在日记里说,最后一出戏是大型哑剧,海洋和陆地上的动物出没。使节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其寓意是大地与海洋的结合。学者叶晓青从清宫档案里披沙拣金,发现了这出戏的剧本,实为昆剧《四海升平》,为当日倒数第二出。这是乾隆专为英国使节来访而编写的朝贡戏。档案中发现的戏本上,还留有乾隆的朱笔点校,把戏末“庆祝”改为“庆贺”,更显雅致。

剧本开始,是文昌帝率十六星神由金童玉女从仙楼引领出场。文昌的唱词,毫不吝啬地把《尚书》《诗经》《论语》等经典中赞美上古圣贤帝王的辞藻,献给当今圣上。他接着提到英吉利“朝贡”之事:“故有英咭唎国,仰慕皇仁,专心朝贡。其国教之越裳,远隔数倍。或行数载,难抵中华。此番朝贡,自新正月舶登程,六月已抵京畿矣。”至于英使能顺利抵达,端赖大皇帝的文功武德,“此皆圣天子,仁德格天,所以万灵效顺,非有神灵护送而行,安能如此迅速。载之史策,诚为亘古未有之盛事也”。

网络配图

在乾隆眼中,并非传统朝贡国的英吉利,遣使节渡海而来,大大满足了他的骄傲心理。事实上,天朝尊严不仅是一种意识,也深深内化为一种体制。在皇帝和大臣们的意识中,他们认同一种想象:中国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模式。这模式需要用虚骄来维护,而礼仪和庆典皆为其中的一部分。朝贡庆演戏文华丽空洞,全凭排场取胜,朝廷借此炫耀财富和实力。以“夷狄”身份入主中原的清廷,要树立自己天朝上国的宗主地位。

与虚骄意识相连的,是对“夷”与“狄”的保守防范。乾隆在御制诗中吐露心声,“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正是要限制中西往来,扼守华夷之辨。在写给乔治三世的敕谕中,乾隆告诉英王,如果你们“仰慕天朝”,想来“观习教化”,完全不必要派人来京,因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你们自有风俗制度,学了天朝礼法亦属无用。

对此,马戛尔尼倒也不是毫无察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禁限的真正目的,是担心中外交流增多,不利于维持皇威,那些顺民们亦将不再俯首听命。

网络配图

两年后,荷兰使节来访。他们发现,皇帝已具备了老年人的一切特征:眼睛常流泪,抬眼皮有些困难,面颊松弛并耷拉下来。乾隆老了,他和他的臣子们既无足够的知识资源,也没有足够的动力,来突破传统的模式。

制度依赖惰性不停运转,《四海升平》也会继续上演。嘉庆删除了马戛尔尼来访的内容,换作平闵粤沿海叛乱的功绩;到了光绪朝,只是将圣天子字样改做“圣母训政”,英吉利“朝贡”已成神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反腐允许民间百姓拿获害民官吏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的反腐制度建设为何落空?提起反腐,现代人常会把“制度建设”四字放在嘴边。有人撰文,为了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又喜欢拿古代的事来做例证,动辄说中国传统社会只讲人治,所以,在反腐问题上,“制度建设”云云仿佛是一个极度稀缺的东西。其实,这都是不折不扣的想当然。设计出一种监察官吏的制度,使官员在监督之下奉

  • 朱元璋删《孟子》与政府净化《三字经》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是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配享资格。满朝文武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

  • 苏秦:离殇殇隐蔽最深的间谍 合纵六国乱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苏秦是战国时期最为杰出的谋略大师,他擅长周旋于各利益集团之间,制造纷争,玩弄他人于股掌之中,当然也为自己谋得最大利益。西周在东周的上游,东周百姓要种水稻,西周不放水,东周大王很是发愁。苏秦对东周王说,我去让西周放水怎么样。东周王说,你若能让西周放水,我重重有赏。西周王借自己的地理优势,不放水给东周,

  • 唐太宗为美化玄武门之变要求史官删改国史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皇权真正被限制了吗?在皇权运作过程中,为了维护国家体统,同时也是为了保障皇权的顺利运行,要求皇权须遵循国家现行体制的规范,维护现有的政治秩序。皇权之所以能够受这种限制,正是自身的运行机制和保障皇权的目的所要求的。皇权在运作过程中,常用对“后事”的担忧而能自觉地接受来自国家体制中的制约。我们所谓的“后

  • 隋炀帝荒淫多为政治污蔑 李世民确实非常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杨广,一个是模范皇帝流芳千古,一个是反面教材遗臭万年。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的特殊功绩,唐朝人留下来的有关记载与评论99%都是赞扬歌颂,而杨广被视同亡国之君,身败名裂,唐朝人留下关于他的记载都是谩骂和攻击,连隋炀帝这个谥号也是唐朝恩赐的,充满贬义。本文比较一下两人的历史功过,并非多余的事,实际上这

  • 历史揭秘:朱元璋为什么喜欢杀害有功之臣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卸磨杀驴的举动,人们是很自然地要将他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刘邦相提并论的,俗语言“汉家待功臣薄”,朱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刘邦杀的功臣不过了了,再说株连也没有如此之广,而且刘邦杀的基本都属于“异姓王”,并非他手下的功臣集团。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将朱元璋的用心

  • 满洲第一美人纳兰明慧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了解纳兰明慧简介得知,纳兰明慧是满洲第一美人,父亲是纳兰秀吉,丈夫是多铎。纳兰明慧简介不仅提及了纳兰明慧的基本资料,还讲述了纳兰明慧的生平经历。纳兰明慧是梁羽生作品《七剑下天山》和《塞外奇侠传》中的人物。纳兰明慧是《塞外奇侠传》中第二个出场的主要演员。纳兰明慧出场时,极富诗情画意。纳兰明慧身穿猎装,

  • 诸葛亮设计的八卦阵为何会被陆逊破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当蜀汉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的时候,陆逊进入了诸葛亮早先做好的埋伏圈,八阵图中,原本陆逊必定死于八阵图,可是黄承彦却出面救了陆逊。作为岳父的黄承彦,为何要救自己女婿的死对头呢?《三国演义》中有一处文字颇耐人寻味。小说八十四回名为《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在刘备兵

  •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 纪晓岚的儿子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纪晓岚这一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从很多影视剧中能知其一二,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毕竟跟剧中人物有所偏差,所以真实的纪晓岚到底是怎样的呢?历史上的纪晓岚其实纪晓岚名叫纪昀,字晓岚,献县人,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员,为官至礼部尚书,乃著名的文学家。在乾隆十九年,纪昀开启了他的为官之路,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二十

  • 包拯的收入有多少? 包公的薪资高待遇极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包公一直是公正廉明的代表,那既然说到廉,就要知道他的工资和收入有多少了,近日读史,无意发现有关包公报酬的记载,颇有意味。包公在开封府当一把手的时候(《宋史。职官志》),每月粮三十石,其中米和麦子各一半;柴禾二十捆(每捆十三斤)、干草四十捆;冬天外发十五枰(每枰十五斤)木炭;月发“公使钱”一千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