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名士陈宫投靠吕布是为了利用他吗?

三国名士陈宫投靠吕布是为了利用他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61 更新时间:2024/1/17 15:52:52

陈宫吕布的关系如何?在曹操杀掉名士边让以后,陈宫和曹操彻底决裂投向了吕布的怀抱。那么吕布对这位大师级的谋士是怎样看待的呢?

纵观吕布一生,其真正发迹当是遇着陈宫开始。在未遇陈宫前,他仰人鼻息,寄人篱下,从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和根据地。遇陈宫后,他就如虎添翼,迅速占据了几乎整个兖州,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地盘,尽管不久兖州易手,被曹操夺回,但在陈宫等人的协助下,又迅速夺取了徐州,成为了虎距一州的汉末一方强势诸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此看来,陈宫为吕布立下如此功劳,他们关系应该是亲密无间,是一对贤君良臣的典范才对。可是笔者读《三国志·吕布传》时却发现两人其实是貌合神离,相互戒备,相互利用,具有极其微妙的关系。

首先从两人初一结识是在兴平元年,曹操东征徐州,兖州空虚,本州名士陈宫和陈留太守阴谋造反,反叛曹操。可是苦于没有一个既有名望又有武勇的人,主持这场兵变。恰在此时,混迹山东的吕布出现在陈宫等人眼前,要知道当时吕布刚诛灭董卓,威名著于汉世,名望一时无俩,而且吕布武勇过人,手下还有一支并州精锐部队,正是主持兵变的一个极佳人选。于是陈宫马上对张邈说:“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宫一番话说的是洋洋洒洒,踌躇满志,张邈当时就答应了。可是这里那个“权”字就很值得玩味,“权”字就是“暂时”、“姑且”的意思。这就说明在名士陈宫等人在心里是根本看不起吕布这等出身“轻侠”的武人的,更不用说吕布身上还有反复无常的劣迹。他奉吕布为主,也只不过是利用他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

当然刚开始的吕布并不知道陈宫等人对他的心思,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吕布对陈宫几乎是言听计从,迅速拿下了大半个兖州。但正可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即使吕布再怎么多勇少智,也慢慢察觉到了陈宫的心态,只是两人都心照不宣,在表面上还是一副亲密无间的样子。

可是两人共事到建安元年时,两人的那种貌合神离,相互猜忌的关系就透露了出来。建安元年,吕布部将河内人郝萌袁术诱惑而反吕布发动兵变,尽管兵变迅速被高顺平定。但是郝萌部将却揭发陈宫是郝萌的同谋。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连智力绝人的陈宫在曹性的指认下都会“面赤”,那只能说明曹性的指认并没有错。陈宫真的可能与郝萌兵变一事有关,就算他没有直接参与,最起码肯定是知情的,不然怎么会如此心虚而“面赤”。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作为吕布谋士的陈宫在知道有人谋叛发动兵变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像吕布揭露呢?答案只有一个,吕布屡次不听他的计策,吕布已经不能完成陈宫的政治抱负,陈宫已经打算放弃吕布了,因为他们的猜忌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陈宫或许根本上就支持郝萌的兵变。只不过这时候吕布反而表现出了让人意外的宽容,他竟然因为“以宫大将,不问也”,对曹性的指认完全不当一回事。

当然这也是吕布的无奈,他清楚尽管自己与陈宫矛盾重重,但是自己阵营那些属下陷阵杀敌或许可以,但是计谋方面只有仰仗陈宫。故而吕布不是真有那么大度,而是不得已而装出来的,事实上经过这一事,吕布心中对陈宫的猜忌肯定更加严重。而陈宫肯定也因为这件事惴惴不安,他十分清楚吕布那只是表面上的宽容,可是自己叛走曹操又实在无地方可去,最重要的是离开吕布自己不有可能获得吕布那样“反复无常”的骂名麽?身为兖州名士的陈宫是绝对不能接受这些的,所以他无奈,只能继续留在吕布营中,战战兢兢的过活,两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

这两人的关系看来绝对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至于陈宫的动机,我想他还是想以恢复天下,扶持汉室为己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罕见的长寿皇帝 86岁享尽富贵为何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哪个皇帝活了103岁,富贵长寿年画,长寿的历史人物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历史上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借着祖宗萧何的名声之后,加上善于干架,不经数年逐渐掌握了军中重权,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取代了齐朝,在众人的山呼海啸般的“逼迫”下正式即皇帝位。刚刚开始皇帝生涯的萧衍表现得十分不错,完全可以用“励精图治”来概括他早期的工作状态,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他还能

  • 民族存亡之际,洪秀全识破英国瓜分中国的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等国以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他们通过与清朝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从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另一股力量——洪秀全领到的太平天国也是当时不是忽略的一支力量。1853年,就在太平天国刚刚定都南京之际,南京就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是英国驻华公

  • 南平王铁木健为什么最后能继承王位登大统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南平王铁木健是元朝时期的人,而他也是余氏的祖先之一,在蒙古的乞颜部族他是第二个统治者,在元朝时期被封为了南平王,关于他的出生和去世的时间有着明确的记载,历史上记载的资料表明他出生在1267年,而去世的时间是在1349年。身为南平王他的食邑是在黄州的麻城县地区。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历史上关于南平王铁木健

  • 北齐“酒鬼”皇帝高洋荒淫暴虐 为何政事清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中国历史上喜欢饮酒的皇帝有很多,比如东晋五胡十六国时的前秦国主苻生就“沉湎于酒,无复昼夜”,有时一连数月不临朝处理政事。大臣进上的奏章不审阅,常常搁置不理,有时在醉酒后处理政事。有时到申时酉时才出来临朝视政,乘着醉意杀了许多人。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汉高祖刘邦,史书就记载说他只好酒与女色。但却没发现

  • 大明王朝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却没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改元洪武。开国之后,朱元璋开始大封功臣爵位,主要有公爵、侯爵、伯爵。在大明的开国六公中,有五个人是因军功而封公爵,而只有一个是以文臣而封公爵,他就是韩国公李善长。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李善长从小就喜

  • 揭秘清朝顺治皇帝之谜 顺治究竟是死于天花还是出家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顺治皇帝,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顺治帝真的出家当了和尚吗?后世有康熙皇帝数次去五台山觐见父亲,但在这里出家为僧的顺治帝都避而不见的种种传说。顺治帝出家的原因,是他钟爱的董鄂妃所生儿子夭折,然后董鄂妃也一病不起,并且顺治帝生前崇尚佛教,与高僧憨璞聪、玉琳琇、木陈忞等有过接

  • 最没存在感的开国皇帝,李渊名气没李世民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几十个朝代,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人们所钦佩的对象。像秦始皇嬴政、汉太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在历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地位,但在这些开国皇帝中,有一个人最没有存在感,这个人就是李渊——我国唐朝的开国皇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 开国皇帝的庙号中,太祖和高祖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太祖”和“高祖”都是庙号,首先开国皇帝都应该称呼“太祖”,但是也有称呼“高祖”的,那是因为家庭背景不同,所以称呼也不一样。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按理说称“太祖”的皇帝,是白手起家的皇帝,而称“高祖”的皇帝是祖上比较显赫,为了降低自己的身份,他称帝以后,尊先祖为“太祖”而自己死后只能称“高祖”

  • 揭秘:历史上最无能的开国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开国皇帝在大众的印象中,往往都是善于征战,能够马背上打下基业的人物。但总有那么几个与众不同的人物,比如说赵构,他的另一个称呼可能大家更为熟悉,那就是宋高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南迁之后,虽然民心思北上,但宋高宗却不这么想,每逢金兵南侵的时候,他总是第一时间逃离,甚至在海

  • 疯子暴君高洋在位时有什么成就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是前明后昏、被自己的精神疾病而毁去一生功业、留下暴君之名的君主。他神智正常时的文治武功,堪称历史上一流的英明君主,北齐政权在其治下也为当时第一强国。高洋是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澄之弟。他因为天生其貌不扬,肤色黝黑,脸颊肥大,沉默寡言,自幼便被轻视,常被兄长高澄戏弄,而一直隐忍不发。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