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文帝为何大义灭亲 诛杀薄太后的亲弟弟?

汉文帝为何大义灭亲 诛杀薄太后的亲弟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39 更新时间:2024/1/21 12:16:36

汉文帝刘恒一直是“二十四孝”中的典范,他母亲生日的时候,他每每“亲尝汤药”,生怕药饵失调,在他的悉心照料之下,母亲的病倒是有所好转,但是他自己却病倒了。如此孝顺闵良的汉文帝,却做了一件大义灭亲的事情。听来让人匪夷所思!

在民间故事里,汉文帝刘恒伺候母亲试药长达三年。后来,朝中大臣在讨论合适的皇帝人选时,刘恒的这一举动为其大大加分,终于被迎立为天子。

网络配图

不过,文帝同时还有一个“大义灭亲”的光荣事迹。诛杀的,正是薄太后唯一的亲弟弟薄昭

薄昭在刘恒被迎进未央宫之前,曾起过关键作用,他曾奉命见周勃;通过薄昭为中介,汉文帝得到了当时手握京师兵权、具有左右局势能力的太尉周勃的支持。这是大功一件。薄昭也成了薄氏中惟一封侯的。后来周勃被诬谋反,中间穿针引线,给周勃求情的人,正是薄昭。

文帝曾把周勃以造反之罪下狱。他是否怀疑二人结盟,有利益勾兑?很有可能。以文帝的心思之缜密,必然很是警惕。

《史记·孝文本纪》云:“十年冬,(汉文帝)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死。”记载太略。《资治通鉴·汉纪》载,“(汉文帝)十年冬,上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为什么要派汉使去找薄昭,薄昭为什么会被汉使激怒,又为何杀汉使者,都是一个谜;汉文帝为什么要鼓励舅父自杀,薄昭不肯,还让群臣穿丧服去薄家中逼其自杀,则更诡异。

网络配图

在诛杀薄昭的事件中,薄太后并没有出面。一种可能是薄昭犯的是大恶,薄太后不敢;另一种可能是,文帝早跟母亲打过招呼,这个舅舅我杀定了。不管哪种,恐怕两母子之间必然已存在隔阂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评论这件事情说:唐代李德裕以为,“汉文帝杀薄昭,在法律上是圣明的,在道义上却不适当。当年秦康公晋文公返国的时候,曾发出见到舅父就如母亲仍然在世一样的感叹。何况薄太后还健在,只有一个弟弟薄昭”。又引魏文帝(曹丕)说法:“对待国舅,只应当用恩泽赡养而不应当把权力交付给他。”

司马光怪文帝在处置此事时,不孝,不智。不过,我觉得,薄昭之死,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文帝防止薄姓坐大,将来难以驾驭,欲加之罪。在对待薄太后的孝与不孝之间,汉文帝的角色转换得很快嘛。

还有一点似乎没怎么引起史家关注。在文帝上台一年多时间里,实力很强的楚元王、齐哀王、城阳王等纷纷去世,也有不合常理之处。要知道,他们每个人去世时都正当壮年啊。

齐悼惠王刘肥有三子,对文帝威胁最大。大儿子齐哀王刘襄在平定诸吕之乱中功劳最大,本来差点被推举当皇帝的,但功败垂成,回去后很快就病死了。二儿子城阳王刘章,也有大功,文帝本来许诺说要封他赵地,后来有意打压他,只给了齐的一小块地方封王,刘章也在第二年就病死了。

网络配图

三儿子济北王刘兴居,也只封了一小块地,早就心存不满。听说文帝亲临太原,以为皇帝将亲自统兵出击匈奴,有机可乘,就发兵造反。汉文帝迅速布兵,又用了釜底抽薪之计,刘兴居很快兵败自杀了。——想必文帝看到济北王造反,会心中一喜吧?

在面对母亲的时候,汉文帝尽到了最大的孝顺,但是作为一个皇帝,就是在虎狼中生存的人。且不说薄昭本来就该死,一个皇帝铲除威胁到他的异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综合来看,汉文帝不管是行政能力还是人品德行,都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名士陈宫投靠吕布是为了利用他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陈宫和吕布的关系如何?在曹操杀掉名士边让以后,陈宫和曹操彻底决裂投向了吕布的怀抱。那么吕布对这位大师级的谋士是怎样看待的呢?纵观吕布一生,其真正发迹当是遇着陈宫开始。在未遇陈宫前,他仰人鼻息,寄人篱下,从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和根据地。遇陈宫后,他就如虎添翼,迅速占据了几乎整个兖州,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地

  • 古代罕见的长寿皇帝 86岁享尽富贵为何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哪个皇帝活了103岁,富贵长寿年画,长寿的历史人物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历史上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借着祖宗萧何的名声之后,加上善于干架,不经数年逐渐掌握了军中重权,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取代了齐朝,在众人的山呼海啸般的“逼迫”下正式即皇帝位。刚刚开始皇帝生涯的萧衍表现得十分不错,完全可以用“励精图治”来概括他早期的工作状态,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他还能

  • 民族存亡之际,洪秀全识破英国瓜分中国的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等国以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他们通过与清朝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从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另一股力量——洪秀全领到的太平天国也是当时不是忽略的一支力量。1853年,就在太平天国刚刚定都南京之际,南京就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是英国驻华公

  • 南平王铁木健为什么最后能继承王位登大统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南平王铁木健是元朝时期的人,而他也是余氏的祖先之一,在蒙古的乞颜部族他是第二个统治者,在元朝时期被封为了南平王,关于他的出生和去世的时间有着明确的记载,历史上记载的资料表明他出生在1267年,而去世的时间是在1349年。身为南平王他的食邑是在黄州的麻城县地区。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历史上关于南平王铁木健

  • 北齐“酒鬼”皇帝高洋荒淫暴虐 为何政事清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中国历史上喜欢饮酒的皇帝有很多,比如东晋五胡十六国时的前秦国主苻生就“沉湎于酒,无复昼夜”,有时一连数月不临朝处理政事。大臣进上的奏章不审阅,常常搁置不理,有时在醉酒后处理政事。有时到申时酉时才出来临朝视政,乘着醉意杀了许多人。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汉高祖刘邦,史书就记载说他只好酒与女色。但却没发现

  • 大明王朝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却没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改元洪武。开国之后,朱元璋开始大封功臣爵位,主要有公爵、侯爵、伯爵。在大明的开国六公中,有五个人是因军功而封公爵,而只有一个是以文臣而封公爵,他就是韩国公李善长。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李善长从小就喜

  • 揭秘清朝顺治皇帝之谜 顺治究竟是死于天花还是出家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顺治皇帝,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顺治帝真的出家当了和尚吗?后世有康熙皇帝数次去五台山觐见父亲,但在这里出家为僧的顺治帝都避而不见的种种传说。顺治帝出家的原因,是他钟爱的董鄂妃所生儿子夭折,然后董鄂妃也一病不起,并且顺治帝生前崇尚佛教,与高僧憨璞聪、玉琳琇、木陈忞等有过接

  • 最没存在感的开国皇帝,李渊名气没李世民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几十个朝代,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人们所钦佩的对象。像秦始皇嬴政、汉太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在历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地位,但在这些开国皇帝中,有一个人最没有存在感,这个人就是李渊——我国唐朝的开国皇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 开国皇帝的庙号中,太祖和高祖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太祖”和“高祖”都是庙号,首先开国皇帝都应该称呼“太祖”,但是也有称呼“高祖”的,那是因为家庭背景不同,所以称呼也不一样。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按理说称“太祖”的皇帝,是白手起家的皇帝,而称“高祖”的皇帝是祖上比较显赫,为了降低自己的身份,他称帝以后,尊先祖为“太祖”而自己死后只能称“高祖”

  • 揭秘:历史上最无能的开国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开国皇帝在大众的印象中,往往都是善于征战,能够马背上打下基业的人物。但总有那么几个与众不同的人物,比如说赵构,他的另一个称呼可能大家更为熟悉,那就是宋高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南迁之后,虽然民心思北上,但宋高宗却不这么想,每逢金兵南侵的时候,他总是第一时间逃离,甚至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