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 纪晓岚的儿子都是谁?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 纪晓岚的儿子都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557 更新时间:2024/2/4 11:26:35

对于纪晓岚这一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从很多影视剧中能知其一二,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毕竟跟剧中人物有所偏差,所以真实的纪晓岚到底是怎样的呢?

历史上的纪晓岚

其实纪晓岚名叫纪昀,字晓岚,献县人,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员,为官至礼部尚书,乃著名的文学家。在乾隆十九年,纪昀开了他的为官之路,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二十七年,纪昀的官阶为提督学政。之后纪昀之父逝世,纪昀守丧时达三年。在乾隆三十八年,纪昀担任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收了三千多种,七万多卷书,且修了《热河志》等著名书籍。纪昀的官宦生涯一直起起落落,经常伴驾左右,又不免多次被降级留任。在嘉庆元年时官为兵部尚书,第二年又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并且为太子少保。历史上的纪晓岚病逝时,享年82岁。

网络配图

历史上,纪晓岚的书法苍劲有力、圆润流利,也在当时的书法界占有一席之地。在政治上,他关注于民间所受疾苦,在京城附近遭受水灾民不聊生时,纪晓岚奏请乾隆将部分官粮发放到灾区以赈灾情,使京都的秩序稳定了下来,维护了皇帝的统治。根据史料中的记载,纪晓岚出生于书香世家,是纪容舒的第二个儿子。纪晓岚是哪里人这个问题在大的方面是没有争议的。他是清朝时期的献县人,也就是现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人,这是根据纪晓岚的出生而推算的。但纪晓岚的祖上是在应天府上元县,相传纪晓岚的家是在纪家边(边是古代的一种管理人口的计量单位之一)中的。相传在明朝永乐年间,由于奉命“迁大姓实畿辅”的条文规定(乾隆《献县志》),纪晓岚的祖上才开始搬迁来到了献县,当时纪晓岚的祖上是搬迁人家中的第四等甲籍,因此居住在献县城东九十里的景城镇中。到了纪晓岚这一代人的时候,距离祖上搬迁已经差不多是经历了十四世。所以说,关于纪晓岚是哪里人不能根据他的祖籍判断,毕竟相距的太远。

由于祖上的搬迁和其他种种原因,纪晓岚在小时候便是居住在景城东边三里之外的崔尔庄。后来纪晓岚考中了进士之后,便是开始了上朝为官,由此正式居住在了今天文物古迹的阅微草堂中了,便是在北京,也是清王朝的首都城了,但是纪晓岚却不能因此而说是北京人,虽然纪晓岚在平生中的大半生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也只能算作是纪晓岚的故里或者是常住地,却不是他的出生地,也不能说是纪晓岚就是北京人。

网络配图

最后,纪晓岚因为政治问题来到了新疆,却也不能说纪晓岚便是新疆人,只能说新疆是纪晓岚的曾住地,却不能说纪晓岚就是新疆人。从上面的种种分析,只能说纪晓岚是属于今天的河北人。所以说,纪晓岚是哪里人这个问题根据他的生平事迹非常容易推断出来,不存在任何争议。纪晓岚故居是一座四合院,位于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纪晓岚在这座四合院中生活了62年,现已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从外表来看,纪晓岚故居是一座两进的四合院。走进四合院,会在前院看见藤萝,后院也有海棠花,据说纪晓岚居住后,亲自栽种了藤萝和海棠。

相传,后院中的海棠树还曾见证过纪晓岚和一位佳人的恋爱史。说起纪晓岚的嗜好,大家都知道纪晓岚喜欢抽旱烟,他的烟枪也是独家定制的,一次可以装下四两左右的烟丝。现在,这竿烟枪被放置于阅微草堂的陈列展馆中。纪晓岚的故居呈现出清代建筑特色,建筑风格曲径通幽,淡雅别致。整栋建筑呈现坐北朝南的走势,门前藤萝历经百年依然枝叶繁茂。老舍先生曾到纪晓岚故居品茶,他常常坐在这株藤萝下,感受茶香和人情。走进纪晓岚故居的大厅,里面装饰豪华,窗明几净。大厅的横梁上全都刻有雕花,展现出清代建筑特色。走进后院,便是纪晓岚工作的阅微草堂。纪晓岚晚年时候,曾在草堂中完成了《阅微草堂笔记》。草堂共有10间房屋,正门上方的门匾写有“阅微草堂旧址”六个大字,是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墨宝。纪晓岚故居之前是由岳飞的后代居住,后来成为了纪晓岚的住所。到了近代,老舍、曹禺等文人经常来纪晓岚故居举办聚会和诗会。现在,这里成为北京的一道风景线,每年来此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网络配图

纪晓岚的儿子

根据资料记载,纪晓岚一生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纪汝佶、纪汝传、纪汝似和纪汝亿。纪汝佶是纪晓岚的长子,生于公元1743年,卒于公元1786年,享年44岁。纪汝佶继承了父亲纪昀的聪明才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纪汝佶的生平。在父亲眼中,纪汝佶是位聪明的孩子,小时候没有读过很多书,就能作诗。纪汝佶年纪稍大后,参加了乡试,中了举人。随后,纪汝佶在诗文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纪汝佶曾跟随军队到西域作战,凭借文学上的造诣,纪汝佶在文风又像公安派又像竟陵派。后来纪汝佶和朱子颖到了泰安,看见《聊斋志异》的手抄本。一次,纪汝佶落入了小沟中,经过数十日未曾返家。原来,纪汝佶落入沟壑中,不幸身亡。

纪汝传是纪晓岚的次子,历史书籍上对纪汝传的记录不多。只知道,纪汝传字绪承,是河北献县人。纪汝传聪敏好学,后来参加科举考试,得以进入官场为官。父亲纪晓岚在担任《四库全书》总编一职时,纪汝传担任馆议叙一职。后来,馆议叙曾在江西南昌、九江等地方担任过通判一职。纪汝传生于公元1747年,卒于公元1777年,享年31岁。纪汝似是纪晓岚第三子,只知纪汝似字象庭。后来在《家谱》一书中,只用了只言片字提到了纪汝似,他曾担任广东县丞一职,具体是何职位,没有准确的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包拯的收入有多少? 包公的薪资高待遇极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包公一直是公正廉明的代表,那既然说到廉,就要知道他的工资和收入有多少了,近日读史,无意发现有关包公报酬的记载,颇有意味。包公在开封府当一把手的时候(《宋史。职官志》),每月粮三十石,其中米和麦子各一半;柴禾二十捆(每捆十三斤)、干草四十捆;冬天外发十五枰(每枰十五斤)木炭;月发“公使钱”一千五百

  • 曾国藩家族为什么长盛不衰?曾国藩后人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家族首先曾国藩的直系后裔中,当官从政的少之又少,也许是因为祖先的的政治生涯虽然成功,但是因为决策出错,越是有地位的人,缺点就会越被放大;也许是因为同情祖父的遭遇,为大清朝做出的贡献,到现如今却还保守质疑。曾的后代多选择从商或者从事学术研究工作,除了用自己的政治思想影响后人,留下自己的足迹外。曾

  • 刘邦用两道遗嘱保住刘姓江山四百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后问高祖曰:陛下百岁之后,萧相国既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刘邦所立的遗嘱可谓

  • 明朝的短命皇帝:八月初一继位九月初一驾崩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为泰昌,所以习惯把他叫作泰昌帝。八月初一日,泰昌帝在登极大典上,“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正常,没有疾病的症象。泰昌帝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罢免矿税、榷

  • 鲁智深出家的原因是因为最终看破红尘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鲁智深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之后,官府的追捕开始对他穷追不舍,鲁智深只得是想尽办法躲避着官府着追捕,最后终于在赵员外的引荐下入了山做了和尚,后来再次皈依佛门便是在梁上和方腊的斗争并擒了方腊之后,他最终看破红尘,真正的出家为僧了。图片来源于网络鲁达在酒馆之中无意地遇见了金翠莲,可能是因为同情金翠莲的遭遇,为

  • 鸿门宴上为刘邦保驾后赴死被项羽活活油炸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陕西省城固县柳林镇有座纪信墓。纪信代刘邦赴死,有“汉代孤忠”之美誉。据说刘邦称帝后,为表彰纪信的功劳,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还敕令在他一生难忘的汉中,修建了纪信祠和他的衣冠冢。因纪信曾被封为辅德王,故当地人呼为王坟。纪信墓前有碑一通,上刻“汉纪将军墓”,为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陕西

  • 汉文帝为何大义灭亲 诛杀薄太后的亲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刘恒一直是“二十四孝”中的典范,他母亲生日的时候,他每每“亲尝汤药”,生怕药饵失调,在他的悉心照料之下,母亲的病倒是有所好转,但是他自己却病倒了。如此孝顺闵良的汉文帝,却做了一件大义灭亲的事情。听来让人匪夷所思!在民间故事里,汉文帝刘恒伺候母亲试药长达三年。后来,朝中大臣在讨论合适的皇帝人选时

  • 三国名士陈宫投靠吕布是为了利用他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陈宫和吕布的关系如何?在曹操杀掉名士边让以后,陈宫和曹操彻底决裂投向了吕布的怀抱。那么吕布对这位大师级的谋士是怎样看待的呢?纵观吕布一生,其真正发迹当是遇着陈宫开始。在未遇陈宫前,他仰人鼻息,寄人篱下,从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和根据地。遇陈宫后,他就如虎添翼,迅速占据了几乎整个兖州,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地

  • 古代罕见的长寿皇帝 86岁享尽富贵为何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哪个皇帝活了103岁,富贵长寿年画,长寿的历史人物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历史上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借着祖宗萧何的名声之后,加上善于干架,不经数年逐渐掌握了军中重权,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取代了齐朝,在众人的山呼海啸般的“逼迫”下正式即皇帝位。刚刚开始皇帝生涯的萧衍表现得十分不错,完全可以用“励精图治”来概括他早期的工作状态,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他还能

  • 民族存亡之际,洪秀全识破英国瓜分中国的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等国以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他们通过与清朝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从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另一股力量——洪秀全领到的太平天国也是当时不是忽略的一支力量。1853年,就在太平天国刚刚定都南京之际,南京就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是英国驻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