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揭秘:朱元璋为什么喜欢杀害有功之臣

历史揭秘:朱元璋为什么喜欢杀害有功之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014 更新时间:2024/1/14 15:39:04

对于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卸磨杀驴的举动,人们是很自然地要将他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刘邦相提并论的,俗语言“汉家待功臣薄”,朱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刘邦杀的功臣不过了了,再说株连也没有如此之广,而且刘邦杀的基本都属于“异姓王”,并非他手下的功臣集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将朱元璋的用心轻易地与刘邦做简单的比较。在我看来,朱元璋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地诛戮功臣集团,起码有这样几点考虑:首先,一般来说,功臣集团是打天下的班子,他们的能力且不说,只说他们所掌握到的人脉关系、政治军事资源,实际权威等等,这都是让一个君主不能放心的;他们有随时绑架皇权的能力,这就要严重地威胁到皇权的稳固。

这里也引申出一个问题来,就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政权的生成有个很大的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打江山的,就必定要坐江山,就要实行专政(而按照西方人的理解,专制本是没有多少合法性的)——为了防止被人再拿枪杆子推翻,当政的君主就应该竭力巩固自己的统治,消除那些潜在的危险。

第二,我们需要注意,所谓的功臣集团都有一个最为普遍的心理,就是他们自认江山是自己打下来的,当然自己就要坐江山,起码要保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洪武年间本是国家草创时期,新兴的文官集团才刚刚孕育出来,他们对于功臣集团的制衡力量还很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提高),这样一来功臣集团的强大存在就危及到了君主的中央集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宋太祖传“长君”宋太宗,对于宋初政治的稳定确实是大有裨益的,且好文的太宗为北宋文官政治的成熟也提供了时间与便利条件。就像柏杨老先生所发现的那个历史规律:历来中国的王朝,都会在二、三代君主时期出现一次大的震荡,挺得过去这次危机则王朝以后便顺风顺水,反之就速亡。北宋初期政权的相对平稳,应该就与传长君有莫大关系吧。

第三,功臣集团容易形成为特权阶层(“压力集团”),以至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诸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干预政治、经济资源的再分配,这也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实。

像光武帝刘秀由于一意保全功臣,结果东汉就成为了一个相当贵族化的朝代,皇权被绑架成为家常便饭,地方分裂倾向也相当严重,乃至其灭亡后仍旧尾大不掉(唐初也是如此,只是到了手段严厉的武则天当政时才有所改观)。朱元璋惟恐功臣集团将来尾大难制,所以才出此下策,这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他打击豪富的一种延伸。

朱棣可以保全自己的功臣,但是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相对就困难些,因为老子在前稳固了根基,之后子孙才可以相应地放宽自己的统治,才可以给功臣集团多留些余地。而且,永乐的功臣班子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应该都比洪武小得多。

第四,不可否认,就像汉武帝一样,其晚年朝堂为之一空;朱元璋也是越老越有疑心病,“太祖春秋高,多猜忌”。权力是可以异化人性的,可能年轻时的朱元璋本来并没有多少残忍和猜忌,但是随着他一步步登上权力的顶峰,以及在这个顶峰上度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他的思想及个性势必就要受到很深的异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元璋的寿命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比之刘邦,他多做了十几年的皇帝,而且他的精力也相对旺盛;这也就使得他有充分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原本不想去做也考虑不及的事,大权在握、高高在上的他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和想法折腾。

从明初的一系列大案看来,其时间跨度还是相当大的,这就可以说明朱元璋起初并未有一个全局的深入的盘算;而且他很多事情可能并非是事先策划好的,不过是头痛医头、想一出是一出罢了——虽然这些事情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相同的政治逻辑。

第五,为自己即将接班的孙子着想。朱标死后不久,他的次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其长子已夭折)。此时的朱元璋已届六十五岁高龄,而朱允坟却只有十五岁,其个性酷似乃父,仁柔宽厚甚至有所过之。朱元璋自然要担心自己百年之后,这个年轻的继承人会控制不往局面;一旦那些开国元勋不买小皇帝的账,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然,朱元璋可能也有更多的考虑,这就是后人我们怎么也推测不出来的原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满洲第一美人纳兰明慧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了解纳兰明慧简介得知,纳兰明慧是满洲第一美人,父亲是纳兰秀吉,丈夫是多铎。纳兰明慧简介不仅提及了纳兰明慧的基本资料,还讲述了纳兰明慧的生平经历。纳兰明慧是梁羽生作品《七剑下天山》和《塞外奇侠传》中的人物。纳兰明慧是《塞外奇侠传》中第二个出场的主要演员。纳兰明慧出场时,极富诗情画意。纳兰明慧身穿猎装,

  • 诸葛亮设计的八卦阵为何会被陆逊破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当蜀汉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的时候,陆逊进入了诸葛亮早先做好的埋伏圈,八阵图中,原本陆逊必定死于八阵图,可是黄承彦却出面救了陆逊。作为岳父的黄承彦,为何要救自己女婿的死对头呢?《三国演义》中有一处文字颇耐人寻味。小说八十四回名为《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在刘备兵

  •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 纪晓岚的儿子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纪晓岚这一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从很多影视剧中能知其一二,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毕竟跟剧中人物有所偏差,所以真实的纪晓岚到底是怎样的呢?历史上的纪晓岚其实纪晓岚名叫纪昀,字晓岚,献县人,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员,为官至礼部尚书,乃著名的文学家。在乾隆十九年,纪昀开启了他的为官之路,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二十

  • 包拯的收入有多少? 包公的薪资高待遇极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包公一直是公正廉明的代表,那既然说到廉,就要知道他的工资和收入有多少了,近日读史,无意发现有关包公报酬的记载,颇有意味。包公在开封府当一把手的时候(《宋史。职官志》),每月粮三十石,其中米和麦子各一半;柴禾二十捆(每捆十三斤)、干草四十捆;冬天外发十五枰(每枰十五斤)木炭;月发“公使钱”一千五百

  • 曾国藩家族为什么长盛不衰?曾国藩后人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家族首先曾国藩的直系后裔中,当官从政的少之又少,也许是因为祖先的的政治生涯虽然成功,但是因为决策出错,越是有地位的人,缺点就会越被放大;也许是因为同情祖父的遭遇,为大清朝做出的贡献,到现如今却还保守质疑。曾的后代多选择从商或者从事学术研究工作,除了用自己的政治思想影响后人,留下自己的足迹外。曾

  • 刘邦用两道遗嘱保住刘姓江山四百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后问高祖曰:陛下百岁之后,萧相国既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刘邦所立的遗嘱可谓

  • 明朝的短命皇帝:八月初一继位九月初一驾崩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为泰昌,所以习惯把他叫作泰昌帝。八月初一日,泰昌帝在登极大典上,“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正常,没有疾病的症象。泰昌帝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罢免矿税、榷

  • 鲁智深出家的原因是因为最终看破红尘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鲁智深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之后,官府的追捕开始对他穷追不舍,鲁智深只得是想尽办法躲避着官府着追捕,最后终于在赵员外的引荐下入了山做了和尚,后来再次皈依佛门便是在梁上和方腊的斗争并擒了方腊之后,他最终看破红尘,真正的出家为僧了。图片来源于网络鲁达在酒馆之中无意地遇见了金翠莲,可能是因为同情金翠莲的遭遇,为

  • 鸿门宴上为刘邦保驾后赴死被项羽活活油炸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陕西省城固县柳林镇有座纪信墓。纪信代刘邦赴死,有“汉代孤忠”之美誉。据说刘邦称帝后,为表彰纪信的功劳,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还敕令在他一生难忘的汉中,修建了纪信祠和他的衣冠冢。因纪信曾被封为辅德王,故当地人呼为王坟。纪信墓前有碑一通,上刻“汉纪将军墓”,为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陕西

  • 汉文帝为何大义灭亲 诛杀薄太后的亲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刘恒一直是“二十四孝”中的典范,他母亲生日的时候,他每每“亲尝汤药”,生怕药饵失调,在他的悉心照料之下,母亲的病倒是有所好转,但是他自己却病倒了。如此孝顺闵良的汉文帝,却做了一件大义灭亲的事情。听来让人匪夷所思!在民间故事里,汉文帝刘恒伺候母亲试药长达三年。后来,朝中大臣在讨论合适的皇帝人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