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丕任命自家贾诩为太尉时 孙权为什么会嘲笑

曹丕任命自家贾诩为太尉时 孙权为什么会嘲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62 更新时间:2024/2/4 11:19:2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贾诩和孙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据裴松之引《荀勖别传》而注《三国志·贾诩传》记载:晋司徒阙(通“缺”),武帝(司马炎)问其人於勖(荀彧侄孙)。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孙权笑之。

这段记载非常有意思,是说晋朝时三公之一的司徒空缺,晋武帝司马炎问大臣荀勖(xu)谁可以担任司空,荀勖回答:三公必须是众望所归之人才能担任,不能所用非人,当初魏文帝曹丕任用贾诩为太尉,曾经遭到了孙权无情的嘲笑。这里边就有个问题了,人家曹丕任命自家官员,孙权凭什么嘲笑呢?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两汉至三国魏晋时代,讲究的是“以德服人”,谁的德行高、名气大,谁就能做官。一切还要从两汉的官制说起,科举考试是隋唐之后封建王朝的选官制度。在两汉时期,施行的是察举制,察举制最看重的就是一个人的品德,然后才是能力。

我们读史书经常发现,某某人举孝廉、举茂才。在两汉,只有被举为孝廉或者茂才,才算有了做官的资格。袁绍、曹操、袁术等人都是被举孝廉,然后才出来做官的。孝廉是“孝顺亲长、廉洁正直”的意思,因为两汉奉行“以孝治天下”,所以“孝”被视为最重要的品德。

而且,东汉时期因为有太学,所以当时社会有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比较出名的有许劭兄弟、郭泰,向袁绍、曹操都曾希望许劭能给自己一句好的评价,以此在社会上混,结果曹操得了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简而言之,在东汉你想做官,第一要德行好,第二得有好的风评。

曹丕为何任用贾诩为太尉?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拜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曹丕任用贾诩为太尉,说白了就是为了报答贾诩,因为贾诩的一句话,坚定了曹操传位给曹丕的决心。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

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贾诩轻飘飘的一句话,让曹操明白了废长立幼的后果,加上贾诩对曹丕的忠告,所以曹丕很感激贾诩帮助自己成为继承人。

贾诩有什么问题呢?

贾诩的才能是没什么问题的,个人品行好像也没有不良记录,但贾诩最大的问题是在当时人看来,德行不够。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董卓被诛杀后,李傕郭汜等人准备逃跑,贾诩劝他们反攻长安,结果导致李傕、郭汜祸乱长安,威胁汉献帝,这就是所谓的“文和乱武”。

其实除了孙权,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也非常看不上贾诩。陈寿的《三国志》,贾诩是和荀彧、荀攸合为一传的,这引起了裴松之非常不满。他说“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意思是说,贾诩的为人可太差了,远不如荀攸,把他们合为一传,非常不合适。

贾诩

如何评价贾诩?

陈寿把荀彧、荀攸、贾诩合为一传,先不提品行问题,最起码在陈寿看来,贾诩的才能、贡献是足以和荀彧、荀攸相匹配的。贾诩的战略眼光、战术设计,在三国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顶级的,不亚于荀彧、诸葛亮。

至于品德问题我是这么看得,贾诩身处西凉军中多年,之所以劝李傕等人反攻长安不过是为了保命,而且进入长安之后,贾诩也一直在保护汉献帝和朝廷里的公卿。这实在没什么好批评的,难道贾诩为了讲究德行,就应该死在乱军之中吗?

再者来说,许多人都说贾诩先谋己,后谋人,这难道也算是错的吗?如果自己都不能生存下去,提别的还有什么意义。还有人说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是成就了自己,害了张绣,其实曹操对张绣不错,张绣也在曹操麾下南征北战,总比跟着刘表、袁绍之类的强吧。

总而言之,我个人是非常欣赏贾诩的,身处乱世之中,能够保全自己、保全家人,高官厚禄无疾而终,然后能够为当时历史走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什么好批评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慈禧在46岁怀孕小产的事情,是谣传还是历史事实?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在46岁怀孕小产的事情,是坊间谣传还是历史事实?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慈禧,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个女性,她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传奇色彩,出身清贫的她一步一步走进皇宫,又从一个小小嫔妃成为皇上的宠妃,又以太后的身份走进朝堂,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开始了充满争议的四十八年的

  • 霍成君是如何成为汉宣帝皇后的?后来又为何被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时期,霍家曾经凭借着霍去病击杀匈奴,守卫国家的不世战功而满门显赫,权势滔天。霍成君作为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小女儿,一出生便享受到了别人追求一生想要获得的荣华富贵,但是她的一生真的幸福吗?说到霍成君,首先要提一下汉宣帝刘询与许平君的故事。汉宣帝刚登基那段时间,手中几乎没有任何政权,朝中大权都掌握在

  • 孙嘉淦:一生刚正的大臣,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十二年,清朝三朝老臣孙嘉淦以年老体迈上书乞求退休,得到乾隆批准。临行前,乾隆问他对今后的政治有什么建议,孙家淦简短而深沉地说出了四个字:“慎终如始”,作为回应。意思就是告诫乾隆为政,要谨慎处理政务,就像一开始一般的慎重。作为横跨三朝老臣,孙嘉淦从工作履历和个人风格上都堪称清朝最独特的一位。从康熙

  • 历史上真正的李光地:被康熙视为唯一知己的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五十四年(1715)八月燥热的一天,已经74四岁的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步履蹒跚大汗淋漓地来到乾清宫向康熙告别,一生强势的康熙,晚年感情尤其脆弱,在儿子们的互相折磨下,动不动就落泪,对于这位被他成为“义虽君臣,情同朋友”的李光地依依不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抛却李光地职务来讲,

  • 汉武帝铁骑远征大漠,他们怎么补给军队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从汉武帝反击匈奴开始,强悍的汉朝铁骑就越过长城,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匈奴,一雪前耻,卫青、霍去病等名将风采令后人称羡不已。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特别是在逐水草而居、骁勇善战的匈奴人面前以铁骑的方式将其打败,可谓霸气十足。而支持大汉铁骑反击匈奴的除了文景之治留下的强大国力以及汉武帝的

  • 刘邦知道死后戚夫人下场会很惨 刘邦为何没有留下后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和戚夫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邦灭掉秦国之后就像历史上其他的君王一样坐拥着自己的天下,后宫依然也是佳丽三千。但是在这后宫中戚夫人是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的宠爱程度已经被吕后所嫉妒了。这时候的刘邦已经想废掉太子刘盈,打算立刘如意作为新太子。吕后在朝中的地位也是很有分

  • 刘邦想废刘盈另立太子 刘邦为什么因为四个人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换太子,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前192年,汉高祖刘邦病重,他想把太子刘盈废掉,改立戚夫人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为了探听朝臣们的看法,刘邦就把太傅叔孙通叫到宫里,询问他的意见。叔孙通一听,瞬间头都大了。刘老板的心狠手辣可是举国皆知,那么多功臣说杀就杀了。改立太子的事就是个

  • 公子宋什么人?他为何要谋反杀害郑灵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公子宋什么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笑谈古今事,坐看风云起。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国君代表了至高无上的存在和一个国家的威严,俗话说,君无戏言。然而,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让人哭笑不得的诸侯国君,和大臣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然后就身首异处送了命。到底这是怎么一回

  • 长孙晟:唐太宗的岳父,在历史上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突厥,是漠北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之后,兴起的又一个游牧民族,南北朝时正值强盛,常南下掠夺财物骚扰中原,北朝的北齐、北周不得不采取和亲和朝贡的策略来换取和平。可是如此一来突厥气焰更加嚣张,一把手放话:“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两儿就是指北齐、北周。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对于突

  • 樊哙和刘邦有着深受友情 樊哙最后为什么会投靠吕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樊哙和吕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西汉时期的著名武将樊哙,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杀狗屠夫。屠户的地位并不高,虽然可以时长吃一点肉,但他们与那些达官贵人相比,仍然是最底层。樊哙性格直爽,好交朋友,一心认准了一位好大哥——刘季。所以,当刘邦起兵时,樊哙成为了大哥的忠实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