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削藩 朱允炆为什么不效仿汉武帝

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削藩 朱允炆为什么不效仿汉武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218 更新时间:2023/12/31 2:34:52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建文帝削藩,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武帝推恩令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了,朱允炆削藩为什么要强制?朱允炆为什么不效仿汉武帝?朱允炆在忌惮什么?

汉武帝登基时,为了巩固皇权,推行推恩令,成功削藩。明代初年,建文帝登基,面对明太祖朱元璋分封各地实力强横的藩王,建文帝朱允炆的皇权受到严重威胁。

建文帝也希望通过削藩的方法来巩固皇权。在短暂的几个月内,建文帝采取残暴的方式连削五藩,将他们贬为庶人或者永久禁锢,逼得湘王自焚。在建文帝的残酷削藩下,燕王朱棣起兵造反。

建文帝的削藩政策,非但没有实行成功,反而让自己皇冠落地成为一个失败者。汉武帝刘彻和建文帝同样都是削藩,建文帝还有汉武帝的成功案列可以借鉴,但为何他没有采取汉武帝的推恩令方法来削藩。

一、建文帝不采用“推恩令”的方法削藩的原因

1、处境不同

建文帝和汉武帝所面临的削藩处境是不一样的。汉武帝在实行“推恩令”的时候,各地藩王并没有足够的实力与朝廷对抗,各地藩王也只能任由朝廷宰割。

反观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为了可以保障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就建立了一道强大的藩篱体系,分封了25位藩王。明太祖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他却忽视了历史的悲惨教训,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就是由分封藩王所导致的。朱元璋不但分封多位藩王,还赐予他们很多的权利。朱元璋的几个儿子手握兵权,对皇权的威胁极大。

在这样的处境下,建文帝想要削藩是非常困难的。汉武帝在实行削藩之前,汉王朝经历了七国之乱,各位藩王的实力大减,没有能力去朝廷抗衡。

反观,建文帝刚刚登记,朝中政权不稳定,身边既没有强兵强将又草菅人命,根本没有能力去镇压藩王,这也注定了建文帝的失败。

2、威望和资历

建文帝没有亲自带兵上战场浴血奋战的经历,也没有发布利民利国的政策,难以服众。反观,建文帝朱允炆要削藩的对象是明代的开国功臣、亲王等。

这些人都曾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出生入死,战功显贵。可以说,朱允炆压根没有实力镇压这些藩王,也没有能力实行推恩令。

3、缺乏智勇双全的谋士

其实各地藩王、亲王和朝廷百官对于这位新上任的皇帝并不看好。若不是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这个皇位是轮不到朱允炆的。

因此,当朱允炆以皇太子的身份登基后,各地藩王和亲王经常对建文帝朱允炆出言不逊,丝毫不尊重、忌惮这位皇帝。

这些藩王都各自拥有重兵或者兵权,而建文帝朱允炆的身边并没有强兵胜战的将领更没有智勇双全的谋士。只有一群高谈阔论的书呆子,凭借一群书生又怎么能和手握兵权的藩王对抗。

4、时间紧迫

推恩令从一开始推行到生效,需要很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就犹如“温水煮青蛙”。但是,想要将各地藩王都一举拿下的建文帝朱允炆明显是耗不起的,推恩令并不能帮助他解决燃眉之急。

因此,建文帝,朱允炆也就会考虑效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来削藩,他需要快速的巩固皇权,稳定朝廷。

二、推恩令为何不能在明代实施

主要是因为分封概念不同,汉高祖刘邦分封诸侯,这个诸侯在自己的封地里称王犹如皇帝一般,有权在自己的封地里设置御史大夫以下的官职。这样的分封制度,就犹如建立一个国中国。

明太祖朱元璋在分封诸侯前吸取了“七国之乱”的教训,虽然大封诸侯,但不给各诸侯过分派土地和人口,中央朝廷依旧掌管地方的行政大权,由中央向各诸侯过下派官员。

明代的各地三护卫可以领取大军并手握兵权。也就是说,哪怕这些诸侯王没有地方土地的行政权,但依旧可以通过大军或者兵权来干预影响的。

明代的藩王并没有领地的主管权,实行推恩令没有办法削弱各个藩王的势力。总不能把护卫手中的兵力分化给藩王的儿子,代代传承,直到三护卫没有兵力。这样的做法,太儿戏而没有办法解决燃眉之急。

三、建文帝削藩失败的原因

1、先易后难

建文帝朱允炆虽然削掉了5个藩王,但是这5个藩王并不是最有实权的,都是一些小喽喽。而且,这5个被削权的藩王中的周王和燕王关系匪浅,他们都是同母兄弟。

建文帝削藩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先难后易而是选择先易后难,还选择了燕王朱棣的弟弟周王下手,也激起了燕王谋反的心思。

2、能力差

明太祖朱元璋实行分封制度的初衷在于,既可以维护朝廷安危又不会像西汉那样出现藩王威胁朝廷的现象。因此,明代各藩王只有领兵权,哪怕朱棣的实力雄厚,但是朝廷的兵力还是可以碾压他的。

但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治、军事、治国等能力并不突出,哪怕手握皇权依旧打烂了一手好牌。这也让燕王朱棣有了可乘之机,而建文帝朱允炆成为了失败者。

推恩令的实行巩固了汉朝时期的皇权,加固了封建君主专制。但是,明代时期,建文帝和汉武帝所处的背景和环境不一样,加上建文帝的时间有限,需在短期内巩固皇权等等原因,也导致他没办法效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来削藩。

“推恩令”并不是专治百病的良好,对于历史上的政治问题,也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汉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董卓的军事才能可取却被人忽略,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董卓失败的原因,台湾军事力量,曼施坦因的军事才能

    说到董卓的话,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不好,都是各种骂的,一个乱臣贼子,并且个性也相当的残暴,本人好色好杀,本身也没有什么大本事,在镇压黄巾起义的时候,就常常是失败的局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在《三国演义》中,董卓是一个十恶不赦之人,在挟持少帝入洛阳后,他直接将少帝废除,并扶持陈留王刘协为帝,同时

  • 崇祯为什么拒绝李自成和谈 李自成到底开出了什么条件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崇祯与李自成的谈判,李自成为何谈判,李自成与崇祯谈判条件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自成和崇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自成当初和崇祯和谈,许诺只要崇祯答应条件李自成就会出兵皇太极,崇祯为什么自杀都没有答应?崇祯17年3月(1644年4月),李自成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大明到了最危险时候,内有农民军架在脖子上的刀,外有清军昼夜猛攻,亡国已毫无悬念

  • 王经曾抵挡姜维北伐,最后为何会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姜维和诸葛亮北伐谁走得远,姜维北伐差点成功,姜维为什么北伐

    王经是冀州清河(今河北清河东南)人,与许允都被称作是冀州的名士,农民出身。《三国志》无传。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并篡夺了曹魏大权。而对于王经来说,很可能站到了司马懿家族这一边,从而获得了官职的晋升。正元二

  • 乾隆退位后三年之间里依旧掌权 乾隆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退位后的乾隆在做什么,乾隆时期出现的状况是什么,乾隆是谁

    对乾隆太上皇生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禅让之后还活了三年之久,在三年时间里乾隆依旧掌权,乾隆在三年时间里都做了什么事情?写下几万首诗的十全老人乾隆帝,最崇拜的人物是康雍乾盛世的奠基人清圣祖康熙帝。弘历为了表达对其祖父的敬重,把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61年)的皇

  • 朱棣明明比朱允炆更具有实力 朱元璋为什么会选择朱允炆做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找到朱允炆了吗,朱允炆是朱元璋的什么人,朱元璋为何不传位朱棣

    很多人都不知道朱元璋传位,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朱棣明明比朱允炆还要好,朱元璋在立太子的时候,朱元璋为什么会选择孙子朱允炆?朱元璋是怎么想的?在大明王朝中一共诞生了十六位皇帝,其实看大明王朝时你就会发现很多皇帝的在位时间并不是很长。朱元璋凭借自己的努力从一位普通老百姓逆袭成大明王朝的开国

  • 乾隆作为一个精明的皇帝 乾隆为何会选择嘉庆作为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后代谁又当上皇帝,雍正为什么选择乾隆继位,嘉庆怕乾隆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乾隆和嘉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嘉庆身上到底有什么样的优点?嘉庆平平庸庸乾隆为什么会选择他作为继承人?乾隆看中嘉庆哪一点?大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大清王朝中一共诞生了十二位皇帝。大清王朝由盛到衰长达了数百年,接下来我们就讲解讲解乾隆和嘉庆时期的故事

  • 董卓就不怕刘协成为掌权的障碍吗 董卓为什么还立刘协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协是不是最窝囊的皇帝,刘备忠于汉室为何称帝,汉献帝和董卓的关系

    对董卓和刘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董卓进京后为什么要立刘协作为皇帝?董卓究竟是怎么想的?董卓就不怕刘协会阻挡自己掌权吗?董卓进京时,当时刘辩看到董卓哆嗦的不能言语,而刘协则举止得体,落落大方,随后董卓稳定住局势后,改立了刘协为新的皇帝。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诗《放言

  • 三国时期最有钱的三个人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名气最大的人,三国里最傻的人是谁,三国最有钱的人

    三国时期的人才辈出,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你知道三国时期最有钱的三个人是谁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有很多出色的政治家,比如刘备、曹操;有神机妙算的谋士,比如诸葛亮;还有很多骁勇善战的将士,关羽、张飞、吕布等等。历史上对于他们的评价标准都非常多,今天我们做来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

  • 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的话 诸葛亮会是下一个曹操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二次北伐为什么失败,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不能成功,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北伐成功,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诸葛亮北伐吴国成功的话,诸葛亮又会做什么事情?诸葛亮会不会学习曹操?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聊三国有一个好处,三国故事读者老爷们都耳熟能详,不用费心去铺陈背景,比如一提诸葛亮,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圣人。聊三国也有一个坏处

  • 襄宪王朱瞻墡最后的结局如何?他为何会3次错失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襄王是谁,王政君最后结局,赵高改遗诏是怎么被后人知道的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1425年)。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府。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1425年(明朝洪熙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