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战国时期,改变了历史走向的都有哪些名人?

在战国时期,改变了历史走向的都有哪些名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65 更新时间:2023/12/22 20:46:04

战国时代是一个纷乱且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在战国七雄二百多年的图强裂变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人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那么,战国历史上,除了各诸侯国国君之外,都有哪些改变历史格局的人物呢?

1、李俚:变法强国,为魏国奠定霸主地位。李俚曾在春秋末期在晋国任职,“三家分晋”后继续在魏国任职,魏文侯在位期间,以李俚为相,在魏国主持变法。李俚在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李俚变法”之后,魏国国力迅速提升,使魏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初期的超级霸主。而他汇集各国法律编成的《法经》,不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而且对此后列国变法起到了一定参考作用。

2、吴起:佐魏强楚,使楚国重获争霸资格。吴起早年曾在鲁国为官,后入魏国担任将领,为卫国组建了强大的魏武卒,并率军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战绩,而秦国无疑成为了最大受害者,吴起不仅率领魏武卒曾攻破函谷关,而且夺取了秦国黄河以西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后因魏国政局变化,吴起离魏赴楚,受到楚悼王重用,在楚国主持变法,通过完善法律、改变风俗、富国强兵、削弱贵族权力等方式,使得春秋末期以来不断衰弱的楚国国力迅速增强,又攻打百越、击败魏国,使得楚国疆域得以扩张。不过,由于吴起变法损害了贵族利益,当楚悼王去世之后,吴起便被守旧贵族所杀。

3、商鞅:主持变法,秦国崛起的最大功臣。商鞅又名公孙鞅、卫鞅,出身于卫国,曾师从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入魏国以中庶子身份随侍相国公叔痤,公叔痤去世之后,因秦孝公的求贤令而入秦国,受到秦孝公嬴渠梁重用,后在秦国主持变法,于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变法法令。政治上,改革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训练新军,收复了河西之地。“商鞅变法”后,使秦国在经济、社会、思想、军事等方面确立了对东方列国的绝对制度优势,为此后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战国中期秦国崛起的最大功臣。

4、孙膑:两败魏国,直接促使霸主魏国衰落。本名不详,乃孙武后代,与庞涓曾为同窗,庞涓出仕魏国后,因深知自己才能不比孙膑,于是将孙膑请到魏国,捏造罪名将其处以膑刑和黥刑,孙膑之名由此而来。齐国使者觉察到孙膑才能后,助其逃往齐国。前354年,魏国围攻赵都邯郸,齐威王在段干朋建议下兵分两路救赵,田忌在孙膑建议下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于桂陵,动摇了魏国霸主地位。前342年,魏国为惩治韩国,又出兵攻魏,齐国再度出兵救援,孙膑又采取“围魏救韩”之计,迫使魏军回援,自己则以“减灶之计”诱使魏军进入埋伏圈,大败魏军主力于马陵。经此两战,魏国主力损失殆尽,可以说直接导致了战国初期霸主魏国的衰落。

5、邹忌:推动改革,战国中期齐秦争霸奠基者。也称驺忌,尊称“驺子”,历仕齐桓公田午、齐威王田因齐、齐宣王田辟疆三朝。齐威王田因齐早年不治朝事,邹忌以鼓琴游说齐威王,从而使得齐威王纳谏,并被任命为齐相。担任相国期间,邹忌在秦国推动改革,通过鼓励进谏、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等方式,使得齐国国力得以逐渐增强,一举奠定了魏国之后,齐秦东西称霸的格局。此外,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也是在邹忌担任齐相期间修建完成,这为齐国招揽人才提供了极大便利。不过,因妒忌孙膑、田忌声望的提高,邹忌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位,结果迫使田忌逃亡楚国,孙膑则就此归隐。

6、公孙衍:首倡合纵,迫使秦国放缓东出步伐。战国时魏国人,因曾在魏国担任犀首,因而大家皆以“犀首”称之。公孙衍虽为魏国人,但早在前342年便已经前往秦国参军,并先后在秦攻魏岸门、秦攻韩宜阳和“雕阴之战”中立下大功,因功升任大良造。不过,后来因与张仪的相国之争,随着张仪被任命为相国,公孙衍心灰意冷下离开秦国。彼时,秦国已经迅速崛起,而三晋却日渐衰落,公孙衍离秦之后便开始思考弱国对抗强国之法,最终思索出弱国合纵对抗强国之法,并于前318年促成了魏、、赵、韩、燕、楚五国伐秦,这次伐秦虽以失败告终,但也使得秦国意识到威胁,被迫暂时放弃东出,改为进攻巴蜀和义渠,对东方列国则以外交为主。前311年,因秦国再度东出,东方列国再度恢复合纵联盟,公孙衍出任纵约长,并同时担任齐、燕、赵、韩、魏五国相邦。合纵可以说是战国中后期,山东六国对抗秦国的主要手段,而公孙衍作为此策略的提出者,堪称功不可没。

7、张仪:以“横”破“纵”,避免秦国陷入列国围攻。张仪早年师从鬼谷子,学习游说之术,后进入秦国,先任客卿,在“濮阳之战”以后,因劝说魏国与秦国交好而立功,得以击败公孙衍担任秦国相邦。后公孙衍于山东列国推行合纵,为避免秦国陷入列国围攻之中,张仪决定利用自己的游说能力,以“连横”策略破坏列国合纵。第一次“五国合纵伐秦”之后,秦惠文王为避免秦国再度遭受围攻陷入危险,不得不暂时放弃了东出,转而将战略重心放在南北两段,也正是这一时期,张仪主要负责出访列国,破坏六国合纵,为秦国争取外交空间。可以说,正是有张仪的外交努力,使秦国得以避免接连陷入苦战,为秦国争取了难得的崛起发展机会。

8、匡章:败秦伐楚,战国中期格局的搅局者。又称章子或匡子,早年曾师从孟子,后于齐威王田因齐末年担任齐国将领。前314年,趁着燕国内乱,匡章率兵攻占燕国,但因齐军胡作非为最终被迫撤军。之后,为了破坏齐楚联盟,张仪以“商於六百里”说服楚怀王,导致楚国背盟连秦,齐国转而与韩、魏结盟。前302年,质秦的楚太子横杀秦大夫后逃回楚国,导致秦楚联盟破裂。借此机会,齐国于次年出兵,联合齐、韩、魏三国出兵伐楚,在“垂沙之战”击败楚国,斩杀楚军两万余,楚将唐眜被杀,齐军乘胜攻占垂丘、宛、叶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被迫向齐国臣服,以太子横质齐,强国楚国实力大损。楚国衰败后,秦国又接连向三晋用兵,齐、韩、魏恐秦继续扩张,于前298年再度合纵攻秦,由匡章统率联军攻秦,后赵、宋两国也参与合纵,历经三年苦战匡章最终攻破函谷关,秦国被迫归还攻占的魏韩土地,经此一战,秦国被迫再度放缓东出步伐。秦齐楚作为战国中期三大强国,匡章可以说成为了强国格局的搅局者。

9、乐毅:强燕攻齐,终结了齐秦争霸局面。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乃是中山国人。燕昭王即位之后,大肆招揽有才之士强燕,于是乐毅前往燕国,以亚卿的职位辅佐燕昭王。辅佐燕昭王期间,乐毅通过改革内政、整顿军队、改善吏治、赏善惩恶等措施,使得燕国逐渐摆脱弱小地位,开始逐渐强盛。彼时,齐湣王凭借国力萍萍对外用兵,惹恼了周围列国,而其攻灭宋国之举更是直接加速了与中原列国的决裂,且国内也是民怨四起。燕国本就与齐国有灭国之仇,趁此机会,燕昭王于前284年起倾国之兵,以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合力攻齐,攻破齐都临淄,连下齐国七十三城,再加上楚国的背刺,齐国差点就此亡国。虽然后来田单成功复国,但战国中期的强国齐国,却也就此衰落,彻底退出了争霸行列,齐秦两强争霸格局就此终结。

10、白起:连破诸国,使秦国得以力压诸国。白起早年从军时,秦国虽然已经迅速崛起,但面对山东诸国的合纵,秦国仍然有些发怵,不得不多次放缓东出步伐。而白起担任秦将期间,采取“以歼敌有生力量”为目的的作战方式,才导致山东诸国元气大伤。白起平生大小70余战,无一败绩,仅史料明确记载歼敌数量的战役便有多场,如前293年“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24万,前279年—前278年“鄢郢之战”攻破楚都、淹杀鄢城百姓数十万,前273年“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前264年“陉城之战”斩首韩军5万,前262年—前260年“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据不完全统计,六国仅丧生于白起手中的军队,便不下百万,为此白起也得了“人屠”之名,而山东六国由于接连战败,再也难有抗秦之力,秦国开始力压诸国。毛主席更是评价道,“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11、魏无忌:两败秦军,延缓了秦国灭国步伐。出身魏国宗室,因受封于信陵,因而也被称为信陵君,乃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首。“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大损,以割让六城为条件向秦国求和,后因拒绝割地,秦昭襄王又于前257年出兵攻打赵都邯郸,“邯郸之战”爆发,赵国军民拼死抵抗的同时,连忙向各国求援。信陵君于是窃取兵符,率领魏军救援赵国,楚国也出兵十万救赵,最终成功击败秦军,秦将王纥被迫退往汾河,秦将郑安平投降。秦国恢复元气后,则又出兵攻打魏国,魏无忌派使者向各国求援,列国得知是魏无忌出任上将军后,纷纷出兵救援,魏无忌于是率领联军在黄河以南大破秦军,秦将蒙骜战败而逃,退回函谷关闭关不出,魏无忌凭此战声威震动天下。魏无忌两败秦军,可以说对秦国造成了极大震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秦国灭国的步伐。

以上便是个人认为,改变了战国格局的十一位历史人物,而除了他们之外,庞涓、苏秦、屈原、景翠、肥义、赵奢、蔺相如、田文、田单、冯亭、黄歇、赵胜、廉颇、李牧、王翦、吕不韦等人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战国格局,不过对战国格局的影响并不如以上十一人那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曹操评价最高的虎将,此人究竟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五虎将中谁最弱,历史上五虎上将是哪五个,曹丕不死司马懿能成功吗

    他是曹操评价最高的虎将,最后结局却十分窝囊,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他不是别人,正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徐晃,字公明,原是杨奉麾下,后来得到曹操的欣赏,被曹操用计收服,开始为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然而,他的结局,却有些令人“不忍直视”。这是怎么回事呢?徐晃最后一次出场,

  • 刘邦见识过心狠手辣的吕后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不杀吕后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如何让自己变得心狠手辣,刘邦死后吕后杀了他三个儿子,吕后简介

    刘邦和吕后不是一对夫妻吗?刘邦面对如此心狠手辣的吕后,刘邦为什么没有对吕后下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刘邦和吕雉算是患难夫妻,他们两人成婚后其实是聚少离多,结婚没过久刘邦就上山落草为寇了,吕雉在家要照顾刘太公和子女,在此期间她还因为刘邦坐过牢、当

  • 三国中带兵打仗最厉害的五位大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最能打的十位猛将,历史上文人带兵打仗最厉害人物,历史打仗厉害排名

    汉末三国,群雄争斗,无数猛士将领辈出,那么三国中带兵打仗最厉害的五位大将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第五,张飞作为与关羽齐名的虎将,张飞可谓是智勇双全,看过演义的都会发现,张飞虽然看起来是一个莽夫,但是却不失一些细腻,他会用计谋去对付敌人。长坂坡一战就能看出张飞断后用霸气和智慧将

  • 汉景帝请丞相吃饭为什么不给筷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为什么吃饭不能端碗,卫绾汉代丞相,汉景帝简介

    被文帝器重的周亚夫在景帝时期却惨遭冷落,最终落得个牢内绝食而亡的悲惨下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起周亚夫本人,还要从细柳营一事说起。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侵略边疆,汉文帝分别命令刘礼、徐厉和河内的太守周亚夫驻扎要地,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为了抚慰伤

  • 郭威在乱世中成为天下之主的,他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倾尽天下乱世繁华作者,倾尽天下乱世繁华沧海遗墨小说,谁篡位魏国

    黄袍加身出自《宋史·太祖本纪》,在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我们都知道,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因“军心所向”,故而黄袍加身,担下了建国的责任,但他并非历史上第一位“黄袍加身”的皇帝,在宋以前的五代

  • 奸臣严嵩到底有多恶贯满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严嵩简介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是个江西人。严嵩是明朝嘉靖年间著名的权臣,因为把持朝政达二十年,期间犯下铲除异己、结党营私、贪污卖官、败坏朝政等罪行,所以后世一般认为他是一位奸臣。除此之外,严嵩在书法、诗词等领域也极有造诣。严嵩画像严嵩在25岁的时候高中了进士,可惜后来患上大病

  • 周武王为什么要编造商汤灭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武王的故事简介,商汤灭夏的道理,周武王姬发伐商纣的故事

    周武王的故事武王姬发,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姬昌和太姒的次子。他的结发妻子叫邑姜,是当时的国相姜子牙的女儿。他的哥哥伯邑考被残暴的纣王杀害了,所以兄终弟及,他继承了王位。周武王图即位后,武王继续任命姜子牙为军师,得力助手有兄弟周公、召公、毕公等人。他们进一步整顿内政、增强兵力。一时人才济济,声誉

  • 仁宗李峼介绍:朝鲜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仁宗李峼生平仁宗李峼在朝鲜的历届国王中算是在位时间最短的,他登上王位仅仅八个月就去世了,而且关于他死亡的原因史册上的记载并不是十分清晰。李峼的一生并没有十分大的作为,主要还是因为他在位时间太短的缘故,而李峼和照顾他长大的文定王后之间也有着许多的潜在矛盾,这些在仁宗李峼生平中都有着十分明显的显示。那么

  • 清朝最牛皇子 因太有才错失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家一群儿子争皇位的故事早我们已经见惯不怪了,历朝历代都不缺这样的故事,当下酒菜都嫌多。这种事历来都是皇帝的家事,跟老百姓没关系。但是,在皇帝制度下,国家和百姓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本人的品行和才能。碰上了一个好皇帝,大家一起享福,碰上一个烂皇帝,大家跟着躺枪。这是帝制时代不可能

  • “塞上神童”徐琦是因病身亡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徐琦简介徐琦,字良玉,在现今的宁夏银川市出生,原籍在钱塘,就是如今的浙江杭州。徐琦是明代时期宁夏的第一位进士,同时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外交家,为明代对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徐琦徐琦的籍贯是宁夏,祖籍却是钱塘,原因主要是他的祖父触犯了王法,被朝廷发配到宁夏驻守边疆后,全家人都跟着他的祖父一起来到了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