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灭亡前崇祯有翻盘的机会吗 崇祯最后为什么坐着等死

明朝灭亡前崇祯有翻盘的机会吗 崇祯最后为什么坐着等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601 更新时间:2024/1/15 14:26:56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崇祯能翻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代灭亡前有翻盘的机会吗?崇祯有没有机会?如果有崇祯为什么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崇祯最后为什么坐等灭亡?

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崇祯帝寄予厚望的洪承畴被清军生擒,使得明王朝的松山、锦州两军队事重镇尽归皇太极所有。当时,崇祯帝为辽东一带倾注了无数心血,不料到头来竟落得个这样的结局。消息传来,崇祯帝悲痛不已。

其实,这位从兄长手中接过皇位的少年皇帝,从即位之初就想着要中兴大明。

但惋惜的是,农民起义越剿越多,边患问题越来越严重。在锦州失陷后,辽东大局彻底陷入了糜烂,短时间内再无起死回生的可能。无可奈何之下,崇祯皇帝想出了同皇太极议和的方法。但是,从宋代以后,朝廷中的大臣们都一直将议和视为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

的确,南宋的宋高宗软弱无能,为了能够苟且偷安,他不惜与金国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可是,平心而论,简单地将“议和”与“卖国”等同起来实在有些草率。此时的明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中,根本无法长时间维持两线作战。因此,崇祯皇帝做出议和的决定,比较适合当时的局势。

不料,当崇祯帝试探性地提出议和的主张后,朝中是一片哗然。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大臣们,让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他们却提不出来,但若唱起反调来,他们可是一把好手。顾及到自己的名声,崇祯帝只好悻悻改口,称自己绝无议和之心。如此这般,朝臣们反对的声浪才低了下去。下朝之后,崇祯帝唤来兵部尚书陈新甲,将议和的大事交给了他,让他务必在暗中进行。

此次议和大事若能顺利进行,那么,明王朝的辽东压力定能得到极大的缓解。这样的话,崇祯帝也能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剿灭农民军上。但惋惜的是,因为,陈新甲的疏忽,明王朝同皇太极议和的往来书信不慎流传了出去。大臣们听说了之后,纷纷向崇祯帝上书,要求崇祯帝给朝野一个说法。最后,崇祯帝为了证明自己确实没有议和之心,只能处死了陈新甲。

陈新甲被杀后,朝廷上下再无一人敢主持议和一事。即使崇祯帝想要议和,也没有人肯为他奔走。无可奈何之下,崇祯帝只好硬着头皮实行两线作战。但是,李自成和皇太极都是极难对付的,明军用尽全力对付一头尚且没有把握胜利,何况是分兵作战?

就这样,李自成率领着起义军开始对明王朝步步蚕食。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从陕西向东推进,大有一举灭亡明王朝的气势。面对李自成的猛烈进攻,明王朝的守军根本无力抵挡。很快,离京城不远的宣府陷落,使京城危在旦夕。看到局势对明王朝越来越不利,崇祯帝先是下达圣旨,令全国各地的兵马火速进京护卫。然后,他将大臣们聚集在皇宫中的文华殿,想要商量出一个应对的办法。

其实,文华殿是明成祖朱棣修建的一处建筑,向来是皇帝与大臣们谈论经史的场所。于是,崇祯帝将商议的地点选在此处而不选皇宫,正是想要缓和气氛,减轻大臣们心中的压力。群臣沉默片刻后,其中的李明睿率先站了出来,他诚恳地向崇祯帝说:“现在,流贼的攻势一天比一天猛烈。照此情形,京城是很难保住了。臣建议将京城迁至南京,以此来保存实力,日后也好东山再起。”

李明睿提出建议后,大臣们马上乱作一团。有人反对南迁,有人支持南迁,也有人提出先让太子前往南京的主张。之后,崇祯帝等了好久,但大臣们还是没有形成一统的意见。

于是,崇祯帝心乱如麻,将目光转向了内阁中的陈演和魏藻德。

要了解,陈演和魏藻德都是官场中的老油条,他们将陈新甲的死牢牢记在了心中,决意不发表任何看法。在他们看来,此时即使是做出了正确决策,日后如果出了差错,崇祯帝还是要找自己的麻烦。于是,他俩皱着眉头,摆出一副认真思索的样子,就是不说一句话。

这时,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站出来大声说道:“你们这些主张将太子送往南京的人,想要干什么?我看,你们不是为了国家着想,而是想起了唐肃宗当年在灵武即位的往事吧。”

此言一出,文华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唐王朝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突然发动了叛乱。在仓促之下,唐军节节败退,玄宗只能赶紧逃出长安。但不料,在逃亡的路上,众将士饥渴难耐,牢骚满腹,最后竟酿成了兵变。而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和宠妃杨贵妃被杀死后,玄宗的地位也受到了直接威胁。

不久后,太子李亨在部下的拥护下在灵武即位。至此,唐玄宗成为了太上皇,远离了政治中心。

其实,能够参与此次议论的大臣,都是明廷中的骨干力量 。饱读各种经史典籍的他们,自然对唐肃宗的这一段历史了然于心。可见,光时亨将唐肃宗抬出来之后,支持太子去南京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本来是一件为国家考虑的事,现在却变成了离间崇祯帝与太子的铁证。

这个罪过实在是太大了,谁也担当不起。于是,大臣们全体保持沉默,再也不敢提让太子去南京的事。之后,崇祯皇帝见状,不由地长叹一声:“朕不是亡国的君主,但大臣们都是亡国的大臣啊!”说完之后,崇祯帝大步离开了文华殿,只留下一群低着头的大臣们。

可以说,南迁之议,还未实行便宣告了结束。当年的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见李自成已经率军攻入京城,便在悲痛中上吊自尽了。

至此,明代宣告灭亡。

然而,明代遗老在谈起这次南迁之议时,无不扼腕叹息。倘若崇祯帝能坚持南迁,那大局尚有挽救的机会。即便是崇祯帝没有南下,派太子南下也是一条很好的计策。但惋惜的是,崇祯帝优柔寡断,始终无法下定决心。而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江山,也就在他的犹犹豫豫中走向了灭亡。

参考资料:

【《明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明史纪事本末》、《明季北略·卷之二十·崇祯十七年甲申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六公爵之首,李善长为何还是被清算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李善长是明朝开国六公爵之首,手里还有免死金牌,为何年过七旬却没逃过被清算的命运?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出身与功绩李善长出身普通家庭,少年时期就酷爱读书,通晓儒家学说和法家学说,具有卓越的谋略和内政能力。当时,朱元璋还在郭子兴帐下效力,被派遣去攻打滁州。李善长闻说朱元璋仗义豪爽

  • 崇祯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 崇祯最后几天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明朝崇祯皇帝。崇祯身为明朝最后一代皇帝,崇祯最后几天是怎么度过的?崇祯都做了什么事情?崇祯有活命的机会吗?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甲辰,明熹宗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廿四日丁巳继承皇位,时年十七岁。次年正月初一癸亥,改年号为“崇祯”。自崇祯元年起,中国北方大

  • 赵匡胤是个仁爱的皇帝吗?有哪些事迹可以看出他的仁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遇到有威胁力的人物就杀人不眨眼的皇帝不在少数,一道圣旨,就将这些危险人物赶尽杀绝。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却没有那么极端,他厚待了自己的臣子,即使担心他们拥有过多的权利也没有处死,而是选择了较为婉转的方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赵匡胤南征北战,凭着自己的威望以及

  • 孟知祥为什么要摆脱后唐,建立后蜀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如何做个好皇帝是很多帝王都会思考的事情,例如乾隆,他在位的时候,把自己的爷爷康熙作为目标,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诸侯王?五代十国的后蜀皇帝孟知祥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孟知祥是河北人,小的时候的他就拥有自己的抱

  • 大唐最务实的宰相:娄师德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一代名臣娄师德曾两度担任宰相,他是个怎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娄师德在任宰相期间,他的弟弟曾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弟弟临出发前,娄师德对他进行了一番训导:“我已经做了宰相,而你如今也成为州牧,我们家太过显耀,难免遭人嫉妒,背后算计中伤。你觉得应该如何避免灾祸呢?”弟弟认真地

  • 刘备明明有四个儿子 刘备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刘禅作为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的继承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俗话说扶不起的阿斗,烂泥扶不上墙。刘备都有四个儿子,刘备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刘禅作为太子?刘备到底是怎么想的?刘备有四个儿子,在诸葛亮的指点下,怎么能立一个昏庸无能的人做太子呢?为什么刘备不让他其他儿子来继承皇位?难道其他儿子比起

  • 蒙氏作为秦国时期的名将世家,都有哪些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维持一个大国的统一,创建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巨大的震慑力量。还为此替补了很多武将,其中蒙氏就是闻名的武将世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蒙骜:历仕四代秦君,不断蚕食三晋根据《史记·蒙恬列传》的记载,蒙家本出自于齐国,直到秦昭襄王在

  • 蜀汉灭亡时刘禅都已经放弃抵抗了 太子刘璿为什么还会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太子刘璿被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禅主动开城门,蜀汉灭亡,刘禅都已经放弃反抗了,身为太子的刘璿为什么还会被杀?熟读汉末三国史,很多人开始为后主刘禅翻案,认为他并非大多数人想象中那么怯懦无能,更不是什么昏君,反而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守成之君,只不过

  • 孙权在废立太子上为什么如同儿戏 孙权最后的结果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权立太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权在废立太子问题上,简直如同儿媳,孙权为什么会屡出昏招,孙权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孙权在他的早年,应该是一个少年老成的优秀主子。无论是重用周瑜、鲁肃,还是向曹魏忍辱负重,无不显示出他的权谋和胸怀。但是在他的执政后期,这个曾经被誉为

  • 周培公在大清能成为官绅之列,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他的父亲周化龙,原是荆门当地的一个大地主,“家界荆门,地故富饶。夫人佐处士疏财利,勤施予,修隐德”(《节烈孙夫人传》);但是他只是“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