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方国珍为何会沦为明朝降臣?

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方国珍为何会沦为明朝降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20 更新时间:2023/12/14 14:31:20

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方国珍,带头打响了反对元朝的第一枪,但是他却毫无诚信可言,虽然最后结局得以“善终”,但却沦为明朝的降臣。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打响反元第一枪

方国珍(1319年―1374年5月8日),又名方谷珍 ,是台州黄岩(今浙江路桥)人。他身材高大,面色黝黑,体格健壮,善于骑马与航海。世代以行船海上贩盐为业,兄弟共有五人,全都以此为生。

元朝末年,因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和管制十分恶劣,加上当时灾害多,造成民不聊生。正如民谣所说:“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元至正八年(1348年),有一个名叫蔡乱头的人,在海上打劫财物,官府派兵追捕他。仇家便告发方国珍与此海匪相通,方国珍怒杀仇家,与其兄方国璋、弟方国瑛和方国珉逃亡海上,聚集数千人,抢劫过往船只,阻塞海路。扯起了反元大旗。

方国珍是打响反元第一枪的农民起义领袖,他比刘福通徐寿辉等起义早两三年,比郭子兴(后来朱元璋加入)起义还早四年。

二.与元朝周旋,但胸无大志

方国珍开始起义时,元朝曾发出空名宣诏数十道,试图招募人们去进攻他,也有许多海滨壮士响应招募,想以此立功,可是负责此事的官员却接受重贿,总是不给这些人应有的赏赐,其中有一家为此还死去了几个人,都得不到官职。

后来,由于方国珍兄弟把握了海上运输要道,所以元朝不想用兵去镇压了,改为一意要进行招抚。先派大司农达识帖睦迩去招降;后又授为徽州路治中(系方国珍派人潜至京城,贿赂朝中权贵所得),但方国珍拒不听命,并率军攻陷台州,焚烧苏之太仓。

元朝没有办法,又以海道漕运万户之职招降方国珍,他终于投降了,并接受这一官职。不久又晋升行省参政,朝廷命他派兵进攻另一支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结果方国珍七战七捷,直到张士诚投降、停战退兵为止。

因为朝廷对方国珍之徒的一再招抚,且将其手下升为大官。所以,百姓都羡慕当强盗,因此跟随方国珍的人日益增多。被授官以后,方国珍还据有了庆元、温、台之地,其势力更加强大,朝廷始终不可控制。

这时,有一个喜爱纵横之术,名叫张子善的人,好心劝说方国珍率军溯江而上,窥视江东,北夺青、徐、辽海,甚至统一全国。方国珍却回答说:“我还没有这么大的志向”。可见方国珍仅仅是位草莽英雄,根本胸无大志。

三.与朱元璋合作,反复无常,毫无信誉

后来,随着朱元璋(后为明太祖)的势力逐步增大,方国珍为了自保,又不敢得罪他,就自作聪明地与朱元璋打起了“太极拳”。

方国珍先派使者给朱元璋送信,并奉献黄金五十斤,白金五十斤,有花纹的丝织品一百匹;在朱元璋派镇抚孙养浩回访他时,方国珍又请求进献温、台、庆元三郡,并派次子方关作为人质。朱元璋没接受人质,而且给予厚赐,将他送回;又派博士夏煜前去,拜方国珍为福建省平章事,将其两个弟弟也安排了相应的官职。

狡猾的方国珍名义上奉献三郡,实则心存二心,待夏煜到后,他诈称有病,自言年老不能称职,只接受平章印章及诰命。

朱元璋看破了他的用心,便写信告诫方国珍说:“我开始认为你是识时务的豪杰,这才命你专制一方。你却居心叵测,想探听我的虚实便派你儿子来,想推却所封官爵则自称年老有病。历来聪明者可转败为功,贤能者可因祸得福,你好好想想吧。”

当时元朝因方国珍掌握漕运大权,所以多次提升他,直到命他为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分管庆元。他受之如故,而对朱元璋却以甜言蜜语加以谢绝,表示绝无依附之意,收到朱元璋的信,竟然不打开看。

朱元璋得知后气愤地写信道:“福基于至诚之心,祸生于反复无常,隗嚣、公孙述两人就可作为前车之鉴。大军一出,就不再是用空话可以解救的了。”方国珍技穷了,又装出一副惊慌害怕的样子来谢罪,并进献一匹鞍上饰有黄金宝物的马,被朱元璋坚决拒绝了。

当朱元璋的部队攻下瑞安,进兵温州时。方国珍才害怕了,他请求每年供给朱军白金三万两,待攻下杭州时,马上纳土前来归附,朱元璋这才下令部队班师返回。

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攻克杭州后,方国珍据境自保,派间谍借向朱元璋进献之名,侦察对方力量,又屡次通好于扩廓帖木儿及陈友谅,企图互为掎角。他还不听开明之士的投降劝告,只是日夜运送珍宝,修造船只,为避走海上做准备。

四.奉表乞降,沦为明朝降臣

吴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率军相继攻克平江、台州、庆元等城市后,方国珍率部逃亡入海,又被追兵在盘屿打败,其部将相继投降。朱元璋的将领汤和多次派人向方国珍说明,顺从与抗拒的不同后果,方国珍这才派儿子奉表乞降,并且言辞恳切。

朱元璋看后,觉得方国珍可怜,便赐信说:“你违背我的告诫,不马上收手归命,反而流入海上,负恩实在太多。今天你已走投无路,又情词恳切,我理当以你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你不要自起疑心。”

于是朱元璋催促方国珍入朝拜见,并当面责备他说:“你来得不是太晚了吗?”方国珍顿首拜谢,被授为广西行省左丞,只享食禄而不上任。方国珍就此成为了明朝的降臣。

洪武七年(1374年)5月8日,方国珍去世,葬于南京城东20里玉山之源。朱元璋亲自设祭,并命翰林学士宋濂以《神道碑铭》为祭。给他的待遇真还不错,可能认为他毕竟是,打响反元第一枪的农民起义领袖吧。

总之,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方国珍,带头打响了反对元朝的第一枪,但是,因为他一直胸无大志,而且反复无常,毫无诚信可言,虽然最终得以“善终”,却沦为明朝的降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元末明初群雄之一:揭秘张士诚不平凡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张献忠简介,明末张献忠,元末最后一个皇帝

    元朝末年江浙地区的割据势力、元末明初群雄之一张士诚,他一生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以撑船运盐为生,为人仗义疏财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七月三十日,张士诚出生于泰州白驹场的一个穷苦人家。他家兄弟四人都以撑船运盐为生。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开始就跟乡

  • 曹操最后找个一个借口就把杨修杀了 杨修之死的真相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修之死说明了什么道理,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杨修为什么被杀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杨修的死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修的死因真的是“一盒酥”吗?杨修之死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曹操为什么找个借口就把人杀了?三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有着“桃园三结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等忠义故事,也有着魏国一方的猜忌故事,如“杨修之死

  • 黑衣宰相姚广孝为何能事业名誉双丰收?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介绍:明朝政治家、佛学家与文学家姚广孝,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姚广孝用他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如果能懂得适时进退,则他就能获得事业与名誉的双丰收。一.年轻出嫁,精通三教,力劝燕王起兵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

  •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郭嘉为什么知道司马懿要谋反,司马懿死了以后,曹叡死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修和曹操,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曹操临死前为什么要杀杨修?杨修和司马懿相比,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曹操是一代雄主,一生杀人无数。但纵观曹操杀的这么多人中。杨修是唯一一个自己找死的人。曹操杀了杨修后长出了一口心中的恶气。而杨修自己都说:“我嘴这么欠,

  • 历史上公孙述为何会被全族被诛?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孙述(?~36年),字子阳,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势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一、入蜀称王公孙述王莽新朝末期,社会各个阶层都深陷动乱:朝中内斗;农民起义;地方豪强或拥兵自保,或投靠武装集团,或联合自立……一时间,群雄并起,四方割据。即便是地处西南,与外界沟通有着诸多不便的四川

  • 作为明朝开国谋臣,朱升为何能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开国谋臣朱升,他在关键时刻向朱元璋献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立国方略,在军事上又为朱元璋提供了大量谋略,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明太祖登基称帝后的第二年,功成名就的朱升,适时激流勇退,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从而成为朱元璋手下难得全身而退的开国

  • 汉武帝为什么要任用酷吏 汉武帝到底有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武帝重用酷吏,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汉武帝为什么喜欢重用酷吏?汉武帝到底是怎么想的?酷吏对汉武帝的作用很大吗?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1秦始皇作为中国汗青上的第一个天子,良多人都晓得他的名字,而秦始皇的作为现实上也是颇受人唾病的,而秦始皇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即是秦始皇本人喜好

  • 李世民四妃之一的阴妃,为何会因为儿子而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阴妃,即阴氏德妃,隋朝长安留守阴世师的女儿,唐太宗李世民四妃之一,生下皇五子李佑,封为德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阴妃出身于武威郡阴氏,是隋朝长安留守阴世师之女。大业十三年,效忠隋朝的阴世师阻止李渊攻破长安,后来又杀死了李渊子李智云、挖李家祖坟。李渊破长安之后处死了

  •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一生战果累累,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傅友德之子,四大名将之首,战国四大名将下场

    明朝学者焦竑曾评价说明太祖在建立明朝时期的麾下武将中,常遇春如果排第一,那排第二的一定会是傅友德。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排名,并不是按功绩大小,而是以将领的勇猛程度来说的。在焦竑看来,洪武三年常遇春去世之后,傅友德俨然是洪武朝第一猛将。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是吹嘘,

  • 卫青死后汉武帝就灭了他的家族 卫青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卫青死后的大将军是谁,汉武帝对霍去病有多好,卫青与汉武帝的关系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武帝和卫青家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卫青一死,汉武帝就下令灭了他的家族,卫青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汉武帝为什么会拿他的家族下手?难道说卫青功高震主吗?一、外戚之痛自从汉朝建立以来,外戚就一直存在。自刘邦开国平天下之后,吕后一族就成为了他赖以支撑的重要力量,在此情况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