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末明初群雄之一:揭秘张士诚不平凡的一生

元末明初群雄之一:揭秘张士诚不平凡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79 更新时间:2024/1/17 18:37:32

元朝末年江浙地区的割据势力、元末明初群雄之一张士诚,他一生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发?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以撑船运盐为生,为人仗义疏财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七月三十日,张士诚出生于泰州白驹场的一个穷苦人家。他家兄弟四人都以撑船运盐为生。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开始就跟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

少年时的张士诚不仅身体健壮,而且为人仗义疏财,虽然自己家里经常穷得揭不开锅,可是每当乡亲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有求必应。渐渐地,张士诚在当地盐民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

二.起义反元,建代表下层盐民利益的政权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而泰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到盛夏,都会遭遇台风侵袭,海潮又倒灌。当海水退去后,原本千倾良田都会变成盐碱地,这使当地农民苦不堪言。

由于给官家运盐收入微薄,张士诚和几个胆大的同乡一起做起了贩卖私盐的营生。他们在给官府运盐的同时,随身夹带一部分食盐,卖给当地的富户。

但是,白驹场的富户们常常以举报官府相要挟,不仅不给张士诚盐钱,而且对他非打即骂。由于自己身份低微,而且贩私盐又是违法行为,所以张士诚等人只得忍气吞声。

在实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张士诚秘密联络了三位弟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七名胆大的盐民,积极筹备武装暴动。

一天夜里,18名热血盐民在草堰场的北极殿中歃血为盟,抄起挑盐用的扁担,在寒风中悄悄摸进盐警邱义的家中,把这个平日里为害乡邻的恶霸乱棍打死。随后,18个人又冲进当地富户家中,打开仓库,把粮食和钱财分发给当地的老百姓,接着一把火把房屋烧了个干净。

当时,在盐场干活的盐丁们正嫌工作太苦太累,于是他们共同推举张士诚为头领,攻下了泰州,从此走上了反元起义的道路。(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

张士诚率领的起义部队迅速壮大,并且把控了由南向北的运输要道。这让元朝政府十分害怕,朝廷首先想招降他们。先由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来招降他们,但是张士诚的部队不久又叛逃了出去,还杀掉了行省参政赵琏,同时攻取了兴化,在德胜湖(江苏兴化附近)集结,发展到有一万多人。

元朝廷又派人拿着“万户”的委任状去招降他们,张士诚嫌官太小,不接受。他还用欺骗手段杀死了李齐,偷袭占据了高邮。并于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朝廷诱降不成,就改成派大兵讨伐,元至正十四年九月(1354年),大元朝的丞相脱脱率百万大军来攻,把高邮团团围住,并扬言攻下高邮后要尽屠当地兵民,以在江南树威示警。

正在张士诚叫天不灵,呼地不应之时,脱脱突然遭朝中奸臣算计,元顺帝一纸诏书把他就地解职并押往吐蕃,半路毒酒赐死。至于那“百万大军”,顿时群龙无首,张士诚乘机击溃了元军。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这也许说明张士诚的起义是“顺天意”的吧。

大难不死的张士诚,于元至正十六年二月(1356年)攻陷平江(今江苏苏州市),接着又攻陷湖州、松江及常州等路(均属江苏)。他把平江(苏州)改为隆平府,张士诚从高邮迁都到这里。

张士诚定都隆平府后,把承天寺改建成王宫,并设立了省、院、六部等行政机构,依朝廷建制任命了丞相等政府官员。至此,这个代表广大下层盐民利益的大周政权初具规模。

三.励精图治,重教兴农,深得民心

在大周政权初创之时,张士诚就下令废除元朝施加在农民和盐民头上的苛捐杂税。为了促进农业发展,他还于至正十四年(1354年)三月,颁布了《州县务农桑令》。

张士诚派军队与当地农民一起,开垦隆平府城外的南园和北园两片荒地,全部种植粮食作物,并减免当地农民一年的赋税;取消了农民拖欠元政府的所有赋税,并把当年四成赋税返还给农民,把地主和富户的粮食衣物赐给贫民和老年人。

大周政权在郡和县两级行政区分别设立劝农使和劝农慰,带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张士诚的一系列鼓励农桑的措施使江浙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各地流民纷纷返乡,重建家园。

为了发展教育,整顿民风,张士诚颁布了《州县兴学校令》,在统治区内继续推行经济和文教改革。他还在隆平府设立学士员,开办弘文馆,招纳“将吏子弟、民间俊秀”,入学者的日常饮食和津贴都由大周政权提供。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十五年(1365年),张士诚在江浙地区先后两次举行乡试,遴选了一批优秀的读书人入仕;设立礼贤馆,广徕四方文士,江浙一带的知识分子纷纷前来投靠,施耐庵、罗贯中、陈基、陈维先等元末名士都曾在张士诚帐下任职,为其出谋划策。

张士诚在其统治区内的这些励精图治措施,恢复与发展了当地的经济,提高了读书人的地位,给能人、贤人提供了晋升的途径,因此,深得民心。只到后来明朝建立后,当地民众还偷偷举行活动来怀念他。

四.因小富即安,遭盛极而衰

张士诚的致命弱点是,志向不够远大,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当他占领的地盘逐步增大,特别是占据吴地(今江苏南部地区)以后,因这一带很多年都没有战事了,而且人口多,经济也很繁盛,张士诚就逐渐变得奢侈、骄纵起来,不想过问政务。更不关心去扩大领地了。

加上张士诚管理的部队,奖罚不够分明。每当有战斗,他手下的将帅们都在那儿装病,索要大量的田宅、封赏高官,然后才肯出兵打仗。

刚到军中,这些军士们就拉来大量的丫环、小妾、乐器,在前线吹拉弹唱,或者就招揽那些能说会道的游谈之士,赌博、踢球,都不把军务放在心上,到打了败仗、失去了地盘,张士诚也一概不去过问。过后不久,还是让他们领兵打仗。

这造成张士诚后来与朱元璋作战时,屡战屡败。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他的平江城被明军攻破,张士诚也被俘至应天(今江苏南京),最终他自缢而死,时年只有47岁。

总之,张士诚的坎坷经历启发我们:与民为善,体恤民众疾苦,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但要做成大事,就首先需要树立宏图大志,否则,一味明哲保身、小富即安,那么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失去已经取得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曹操最后找个一个借口就把杨修杀了 杨修之死的真相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修之死说明了什么道理,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杨修为什么被杀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杨修的死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修的死因真的是“一盒酥”吗?杨修之死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曹操为什么找个借口就把人杀了?三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有着“桃园三结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等忠义故事,也有着魏国一方的猜忌故事,如“杨修之死

  • 黑衣宰相姚广孝为何能事业名誉双丰收?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介绍:明朝政治家、佛学家与文学家姚广孝,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姚广孝用他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如果能懂得适时进退,则他就能获得事业与名誉的双丰收。一.年轻出嫁,精通三教,力劝燕王起兵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

  •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郭嘉为什么知道司马懿要谋反,司马懿死了以后,曹叡死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修和曹操,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曹操临死前为什么要杀杨修?杨修和司马懿相比,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曹操是一代雄主,一生杀人无数。但纵观曹操杀的这么多人中。杨修是唯一一个自己找死的人。曹操杀了杨修后长出了一口心中的恶气。而杨修自己都说:“我嘴这么欠,

  • 历史上公孙述为何会被全族被诛?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孙述(?~36年),字子阳,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势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一、入蜀称王公孙述王莽新朝末期,社会各个阶层都深陷动乱:朝中内斗;农民起义;地方豪强或拥兵自保,或投靠武装集团,或联合自立……一时间,群雄并起,四方割据。即便是地处西南,与外界沟通有着诸多不便的四川

  • 作为明朝开国谋臣,朱升为何能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开国谋臣朱升,他在关键时刻向朱元璋献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立国方略,在军事上又为朱元璋提供了大量谋略,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明太祖登基称帝后的第二年,功成名就的朱升,适时激流勇退,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从而成为朱元璋手下难得全身而退的开国

  • 汉武帝为什么要任用酷吏 汉武帝到底有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武帝重用酷吏,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汉武帝为什么喜欢重用酷吏?汉武帝到底是怎么想的?酷吏对汉武帝的作用很大吗?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1秦始皇作为中国汗青上的第一个天子,良多人都晓得他的名字,而秦始皇的作为现实上也是颇受人唾病的,而秦始皇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即是秦始皇本人喜好

  • 李世民四妃之一的阴妃,为何会因为儿子而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阴妃,即阴氏德妃,隋朝长安留守阴世师的女儿,唐太宗李世民四妃之一,生下皇五子李佑,封为德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阴妃出身于武威郡阴氏,是隋朝长安留守阴世师之女。大业十三年,效忠隋朝的阴世师阻止李渊攻破长安,后来又杀死了李渊子李智云、挖李家祖坟。李渊破长安之后处死了

  •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一生战果累累,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傅友德之子,四大名将之首,战国四大名将下场

    明朝学者焦竑曾评价说明太祖在建立明朝时期的麾下武将中,常遇春如果排第一,那排第二的一定会是傅友德。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排名,并不是按功绩大小,而是以将领的勇猛程度来说的。在焦竑看来,洪武三年常遇春去世之后,傅友德俨然是洪武朝第一猛将。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是吹嘘,

  • 卫青死后汉武帝就灭了他的家族 卫青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卫青死后的大将军是谁,汉武帝对霍去病有多好,卫青与汉武帝的关系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武帝和卫青家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卫青一死,汉武帝就下令灭了他的家族,卫青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汉武帝为什么会拿他的家族下手?难道说卫青功高震主吗?一、外戚之痛自从汉朝建立以来,外戚就一直存在。自刘邦开国平天下之后,吕后一族就成为了他赖以支撑的重要力量,在此情况下,外

  • 南宋名将吴玠的一生有何贡献?他是如何对抗金兵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汉有位名将一生战功00,西汉时期的名将,西汉六大名将

    岳飞是众所周知名气比较大的南宋抗金名将,尤其是他带领下的岳家军更是无人能挡。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但鲜为人知的是,其实还有一位用兵完全不弱于岳飞,他近乎百战百胜,还曾以数千兵马大败十万金兵,保全了四川之地,可以说此人有能力、有思想、有战绩。此人就是吴玠。那么,吴玠为何能打败凶悍难缠的金兵?让人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