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名将乐毅的一生都有哪些历史故事?他的才能如何?

战国名将乐毅的一生都有哪些历史故事?他的才能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01 更新时间:2024/1/25 6:52:59

众所周知,诸葛亮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水镜先生司马徽,不可否认诸葛亮跟随这位名师学到了很多治国安邦的知识,但后来诸葛亮取得的成就和在历史上的名声地位,却和他这位师傅算得上云泥之别。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

管仲是中国第一名相,后来的蔺相如、萧何、曹参等虽说名噪一时,但相比管仲的历史地位,的确欠缺了一些。诸葛亮自比管仲,不管是不是吹牛,以“相中之王”为标杆,总归符合正常人性,毕竟定目标、吹牛皮往往都与最好的相比,与第二、第三相比没什么意思,但诸葛亮自比乐毅,就让人有些费解了。

诸葛亮之前,中国历史上将星璀璨,比如春秋战国时的先轸、孙武、吴起、孙膑、白起、李牧等等,每一位都立下不世之功,让后辈钦佩不已,后人谈及先秦名将,乐毅肯定在五名开外。然而,诸葛亮在武功方面,没有选择孙武、孙膑、吴起等人为偶像,反而选择了不算出名的乐毅,那么在诸葛亮眼里,乐毅才是诸葛亮之前的第一名将,还是乐毅另有不凡之处?

欲要了解这一问题,先来看一看乐毅的历史。

乐毅出身将门世家,先祖乐羊本是宋国人,后来投奔魏国,成为国相翟璜的门客,得到魏文侯的赏识,并成为攻打中山国的统帅。中山国号称战国第八强,并非鱼腩之国,而魏国当时刚刚改革,还不算多么强大,因此乐羊当时面临的局势是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于是就实行缓兵之计,二年没有动。国内获悉之后,群臣诬告乐羊通敌。乐羊还真有可能通敌,因为乐羊之子乐舒杀死了相国翟璜之子翟靖,然后逃到中山国,所以群臣认为乐羊通敌也不能算没有根据的诬告。

就在这时,中山国见乐羊迟迟不退兵,就杀死乐舒,煮成肉羹送给乐羊。乐羊为了表忠心,就坐在军帐内端着肉羹吃了起来,将一杯全部吃完。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408年),乐羊大败中山军,攻占中山国,中山国就此被第一次灭国。之后,魏文侯将乐羊封在灵寿,于是乐氏家族就在灵寿安家落户了。由于乐羊吃儿子的肉,让魏文侯认为乐羊连骨肉亲情都没有,于是从此不敢重用。

三十年后,中山国王室后代中山桓公,拜乐舒之子乐池为将,并击败魏国,中山国成功复国。乐池在中山国政坛上活跃了四十年,为相36年,乐毅是乐池的直系后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实力大涨,找机会灭了中山国,于是乐毅成了赵国臣子。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有人推荐他在赵国做官,乐毅有没有在赵国为官不知道,但赵武灵王被饿死在沙丘宫之后,乐毅就投奔了魏国。

战国初期,魏国非常强大,经过魏文侯、李悝、吴起等变法,魏国可谓是战国第一强。但孙膑在马陵之战中一举消灭魏国十万精锐,魏国从此沦为二流,到了战国晚期,魏国已经属于三流国家,典型的任人宰割的弱国。乐毅的选择很有意思,不继续在赵国寻找机会,也不投奔强大的秦国、楚国、齐国,而选择了弱小的魏国,成了魏国的官员。

然而没过多久,乐毅担任魏昭王的使者出使燕国,当时燕昭王正在搞改革,礼贤下士重视人才,时刻厉兵秣马准备向齐国复仇,遇见乐毅之后,就邀请乐毅在燕国工作。燕昭王之前,燕国爆发子之之乱,内部混乱得一塌糊涂,让本就弱小的国家雪上加霜,齐国趁机打败燕国,攻入燕国都城,中山国又趁火打劫。总之,燕昭王继位之初,战国七雄中燕国与韩国一样,都属于垫底的角色。这么一个弱小的国家,在战国乱世中一般很难激起什么水花,也很难吸引乐毅才对,但乐毅偏偏接受了燕昭王的热情邀请,成了燕国的亚卿。

后来,乐毅统帅燕军,奇迹般地连克齐国七十余城,几乎灭掉了齐国,创造了战国第一军事奇迹。秦始皇灭六国之前,战国七雄互相争斗的200余年中,除了乐毅攻齐之外,没有一人能做到几乎灭亡一国的程度,连白起都做不到。更何况,马陵之战后,齐国与秦国并称两霸,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

对于乐毅,燕昭王非常信任,知道乐毅围困齐国最后二座城池不打是在争取齐国民心,但燕惠王上台后却猜疑乐毅,导致灭齐功亏一篑。如果不是燕惠王猜疑乐毅,齐国应该就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倒下的国家,吞并齐国之后的燕国立马会成为第一强国。而燕齐东临大海的地理位置,没有后顾之忧,只要向西向南稳扎稳打,最终极有可能统一华夏。

可以说,从春秋战国名将的战绩上看,乐毅以弱击强、几乎灭亡齐国的战绩堪称第一,即便吴起、孙膑、白起、王翦、李牧等都比不了。所谓战国四大名将,其实是战国后期、强秦与六国作战过程中涌现的四大名将,并不是涵盖战国所有名将,因此战国四大名将中没有乐毅,不代表这四人能力、战绩超过了乐毅。

了解了乐毅的历史,就能理解诸葛亮为何推崇乐毅了。

首先,战国七雄当中,燕国、韩国、魏国都是姬姓国,但燕国是召公后代,周初分封的诸侯国,正宗的周王室后代,比韩国、魏国还要正宗一些。乐毅辅佐燕昭王,最初目的未必是为了恢复周室江山,但对诸葛亮而言却可能有另外的解读,即将乐毅投奔燕国视为恢复姬姓江山。我们都知道,隆中对中就有诸葛亮对恢复汉室的信心,“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北伐时一直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因此诸葛亮内心深处一直希望恢复汉朝皇权。从这一点来看,乐毅辅佐姬姓燕国符合诸葛亮的价值观。

其次,乐毅有一个英明的主公,礼贤下士待他以诚,野心勃勃雄才大略,这是乐毅能够施展一身才华的重要前提。在诸葛亮眼里,他与未来主公的关系,犹如乐毅之余燕昭王。事实证明,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多次亲自上门拜访,表达恢复汉室的愿望或野心,最终打动了诸葛亮。

第三,乐毅的军事奇迹是“以弱胜强”、“反败为功”,率军弱小的燕国几乎一举灭掉了强大的齐国,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这种不世之功很容易让年轻的诸葛亮神往。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虽为一介布衣,但是学贯古今,浑身洋溢着年轻人的豪气与锐气,可谓有着凌云之志。诸葛亮与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游学时,评价三人说“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而“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其他三人仅可为刺史郡守,显然诸葛亮笑而不语的背后,就是自认为是社稷之器。可见,当时诸葛亮志向远大,也非常自信,立下建立惊天伟业的志向。

出山之前,曹操、孙权、刘表、刘璋、公孙瓒等都雄踞一方,唯有刘备一无所有,乃至只能寄居他人门下,投靠曹操、孙权建功立业伟大,还是投靠刘备建功立业伟大?毋庸置疑,只有投靠刘备这种连地盘都没有的主公,才能建立惊天伟业。由此也可见,从诸葛亮自比乐毅来看,注定了他不可能投奔曹操、孙权等这种已经成型的势力。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执掌蜀国,很多地方都模仿管仲与乐毅,希望能像这两位一样建功立业,但可惜的是,诸葛亮用兵虽多,立下的功绩却并不大,更是远不能与乐毅相比,这可能是诸葛亮一生的遗憾吧。唐朝杜牧在《蜀相》一诗中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尽了诸葛亮的遗憾。

笔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诸葛亮自比乐毅”这一点,给我们留下两个示:一是乐毅应该是战国最被低估的名将之一,诸葛亮眼光独到发现乐毅不凡,二是诸葛亮少年立志,一生实践志向,虽败犹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淮南王刘长有何身世?他锤杀审食其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代王。 汉高帝去世后,吕后临朝称制,汉惠帝英年早逝,诸吕掌握朝中大权。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继位,史称汉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前177年,汉文帝登基已有三年,吕氏集团的势力基本被清除,大汉王朝

  • 三国时期蜀汉的两位兴业将军分别是谁?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是汉末三国时期武将最主要的官职。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

  • 哥舒翰在安史之乱为何还对抗不了安禄山的叛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时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上武力由强而弱的转折点。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哥舒翰可以说是吐蕃的克星,在其任职陇右节度副使之时,曾多次击败吐蕃的进攻,公元749年,哥舒翰带兵成功攻下石堡城,虽说损失有些大,也算是大功一件。守卫边境安危的

  • 侯景是谁?“侯景之乱”之后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候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下场十分悲惨,由于他发动的“侯景之乱”造成了百姓断粮绝食的空间大饥荒现象,在他死后,他的头颅被梁元帝萧绎挂与闹事中,后来又将其头颅烹煮,并命人涂上油漆,拿到武库收藏。而他被遗留在闹市的尸体,则被百姓们纷纷前来抢食,就连他的妻子溧阳公主也分食其肉。当他的肉体被抢夺完后,还有人将他

  • 让关羽镇守荆州真的是刘备不得已的选择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还荆州三郡,关羽要是没有丢荆州会怎样,刘备为何让关羽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关羽趁机乘大船进攻,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关羽大意失荆州,小心也保不住荆州,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的庞统庞士元早有预言:“

  • 耿通是何许人也?朱棣为何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会杀建文帝吗,朱棣打到南京为啥没人勤王,朱棣兄弟下场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屡次被朱元璋授命总领北方军事 [22] 。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 [2-3] ,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造反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

  • 探索李清照“愁”的一生,她不同时期有着怎样不同的“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清照代表作,李清照的词,李清照关键词

    李清照,号义安居士,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文学造诣颇高,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清照的“愁”吧。李清照。她不幸而充满遭遇的一生,是与南北宋之交动荡激烈的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高超的诗文成就以及学术水平是其它封建女性无法比拟的,而她超前的性格、独立的人生

  • 李世民对李泰如此喜欢 最后为什么是李治坐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治为什么那么喜欢武则天,李治为什么怕武则天,李世民会后悔传位李治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泰和李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史上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这两位皇子都是长孙皇后亲生嫡子,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按理说同母兄弟应该相亲相爱,然而这两位皇子为了得到皇位,各种你争我夺勾心斗角,最终却“鹬蚌相争”,让李治这个“渔翁”得了利。年幼时的李承乾也是个惹人疼

  • 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太宗的儿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按理来说,出生在皇室之中,应该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毕竟拥有无尽的荣华富贵,可以为所欲为,惋惜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生活在皇室之中,因为权力的熏陶,反而更加容易给自己带来悲惨的结局。李世民有14个儿子,可是他的这些儿子当中,大多结局都比较

  • 武则天退位后手里连权力都没有 期间为何没有动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是自己退位的吗,武则天究竟如何退位的,武则天为什么退位了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武则天退位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而且在张柬之等人发动起义后,武则天还能从皇位上安然退下,保全自己。自古以来就没有多少人能做到,而武则天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做到了,那么为什么年老的武则天在没了权力之后还没人敢动她?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不在少数,但大都在皇帝长大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