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崇祯自缢后,他的尸体去了哪里?

历史上崇祯自缢后,他的尸体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68 更新时间:2023/12/9 16:53:44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对于明朝时期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谁能想到,这是一支农民组成的起义军队居然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建立了大顺政权,李自成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了历史上名传后世的一位起义军首领,而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也在都城攻破后被迫在煤山上吊自杀,以避免落入敌手从而产生更多的麻烦和事端,同时他也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只能以死谢罪。

可在崇州皇帝上吊自杀后,李自成并没有真正的放过崇祯皇帝,而是在他的遗体上做章,那李自成在崇祯死后是如何处置他的遗体的呢?要是说出这其中的真相可能有些人难以接受,因为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令人发指,也怪不得最后大顺政权仅仅存在了42天便灭亡了,那这其中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01

亡国之君——崇祯皇帝

或许对于崇祯皇帝的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并不好,因为作为亡国之君的他,很多人将明朝灭亡的过错都归结到他的身上,其实并非如此,崇祯皇帝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位明君,只不过个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的确存在着封建皇帝可能出现的过错。

就比如说在处理朝中官僚集团势力方面没能平衡好各方的利益,他将当时东林党最大的对手魏忠贤杀掉,这样的举动无疑打破了朝中势力的平衡,虽然魏忠贤并不是什么好人,也确实在当时霍乱朝纲影响政治统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很大程度上压制着东林党的崛起,很好的稳固了当时官僚体系内部各方争斗,从而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动荡。

其实话说回来他杀掉魏忠贤,处理掉魏忠贤手下的这些势力也并没有太大的过错,可错就错在他任由当时的东林党发展壮大,而且还偏听偏信任用一些奸佞之人的言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减免商税,而这正有利于东林党的发展,借此机会也顺势崛起,在朝廷之中一家独大,左右着崇祯皇帝的思想。

除此之外,崇祯皇帝对于政权也是患得患失,做事急躁不说,还不愿意承担责任,据记载他在位17年居然换了19位首辅大臣,还有一些忠良之臣受人栽赃陷害,而崇祯也被蛊惑,因此才杀了很多无辜的臣子。

但是在总体上来说,崇祯皇帝对于明朝的治理一直都是兢兢业业,不敢松懈,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批阅奏折,处理事务几乎没有一天敢懈怠,所以说虽然崇祯皇帝个人存在着一些过错,但是要说在拯救明朝于危难之际上他可是殚精竭虑。

02

明朝灭亡已成定局,李自成攻破都城

那既然崇祯皇帝如此尽心尽力,为什么明朝依旧难以起死回生呢?其实从明朝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可以找到它灭亡的原因,抛却崇祯皇帝个人的过时不说,先看它固有的,难以改变的腐败官僚体系就意味着这种政治体制将会导致灭亡的结局,其次就是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正好赶上全球的小冰河时期,气温骤降,自然灾害频发,农民所种的作物颗粒无收,这也成为了李自成带兵起义的关键导火索。

再加上当时北方有着皇太极所带领的清军一直想要入驻中原,不断侵扰明朝的边境,所以两军常年处于交战的状态,这也让明朝的军队出现了大量的损耗,国库也是日渐空虚,而反观国内除了李自成的起义军队外还有其他的反动势力也想在这种时局下谋得一席之地,总而言之明朝内忧外患,面临的局势也是岌岌可危,这也就是为什么李自成能够在短时间内击败明朝的军队,甚至长驱直入攻破明朝都城的重要原因。

所以说崇祯皇帝并不是不努力,也不是昏庸无能,是明朝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已经是处于垂死挣扎的情况,就算崇祯是神仙也难以改变这种注定的结局,在大的方上来说明朝已经不可能再有拯救的余地,于是也就有了后来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的一幕,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李自成这个农民出身的人打的如此狼狈,还葬送了明朝的江山基业,最终只能选择以死谢罪告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03

李自成是如何处置崇祯的遗体的?

在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后曾留下遗书,对于自己的尸体李自成想如何处置都行,但是一定要善待他的子民,看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相信崇祯皇帝为什么能算得上是一位明君了吧!即使自己悲惨的死去心中也依然挂念着百姓,虽说李自成的确没有残杀城中的百姓,但同样他也没放过崇祯皇帝的遗体。

在这场战争结束后李自成将崇祯以及皇后的遗体暴尸于众,借此宣告自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也想以此激励跟随自己的将士,可正是他的这一做法不但没能树立起自己的威望,反而使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要知道在古代,因为忠君爱国的思想统治百姓对于统治者是有着极高的信仰的,面对自己国家的皇帝受如此待遇,你认为他们会真的去拥护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政权吗?

同样明朝的东林党以及旧臣对于李自成这样的做法也是难以接受,他们害怕将来也会遭到他的残杀,所以这些旧朝的臣子没有人愿意去帮助李自成建立新的政权,这也就意味着李自成将会失去这些尚宫藏统治者的支持,而且也会缺少极大的助力,那他的政权又谈何能够确立呢?

到最后崇祯皇帝的尸首还是当地的州府草草的安葬,而且所建造的费用还得是当地的县官自己出资,好在后来清军入关后决定给崇祯皇帝正名分,因为崇祯皇帝在死之前,没有来得及为自己修建陵墓,所以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决定下令出资为他修建埋葬的陵墓,这也就是后来的“思陵”这一做法也使清朝统治者俘获一些民心,自然再后来也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霍光掌权时权力那么大 霍光为何没有夺权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霍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朝时霍光手握重权为什么最终没篡权?征和二年(前91年),汉武帝将刘弗陵封为储君,汉武帝托孤霍光。元平元年汉昭帝驾崩,霍光决定从民间迎接武帝曾孙刘病已继承帝位。在西汉动荡的数十年间,霍光一掌大权甚至可以决定谁做太子

  • 三国时期赵云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如何?从哪可以看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备早期白手起家,有三位大将忠心耿耿地追随他,这三个人就是关羽、张飞和赵云,可以说,他们三人是刘备集团的元老。刘备信任关羽和张飞,与他们结为兄弟,而对赵云,刘备也非常信任,将自己家眷的安全问题交给赵云保护。如果刘备不信任赵云,绝对不敢将家

  • 夏侯渊侄女被抢,夏侯家族为何不复仇?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渊侄女被抢,夏侯家族为何不复仇?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夏侯渊13岁的侄女被比她大了好几轮张飞“捡”走,这个实力强劲的家族为啥不寻仇?看待古人古事,有一种态度叫作“历史唯物主义”,它有这层意思:对于历史,要结合所处的时代予以解读;如果纯粹以当代人的视角出发,很难接近真实。关于

  • 卫子夫跟随汉武帝进宫一年多了 汉武帝为何都没有搭理过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卫子夫和汉武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卫子夫进宫一年多,汉武帝为何一直不搭理她?卫子夫跟随汉武帝进宫后,汉武帝在一年多的时间没有搭理卫子夫。卫子夫觉得自己前途无望,因此申请和那些老宫女一起出宫。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才重新宠幸卫子夫。而这一次宠幸以后,便愈发不可收

  • 历史上到底有哪些人参与了玄武门事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到底有哪些人参与了玄武门事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关于改变唐朝历史的玄武门事变,有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到底是哪些人跟着李世民发动这次政变?难道真的只有十个人?关于这个问题,史书中有两种系统的记载:《旧唐书·太宗本纪》称,“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 德、房玄龄、杜如

  • 历史上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是如何对待凤阳乡亲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 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的社会地位是很崇高的,因此倘若一个地方出了一个皇帝的话,乡里人都会觉得十分骄傲,他们也会有很大机会转变自己的人生,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便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事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连杀三位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连杀三位大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234年(刘禅的建兴十二年),实际掌握蜀汉政权12年的诸葛亮病逝。同年,刘禅诛杀了李邈、刘琰;下一年,杨仪被废后自杀。这副场景,会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新官上任三把火”——终于摆脱了托孤老臣的刘禅,莫非是在报复性示威?

  • 历史上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即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起隋炀帝杨广,大家第一印象肯定是穷奢极欲,贪迷酒色,而且在位期间残暴不仁,当时的百姓深受其害,这样的统治最终也导致隋朝走向灭亡,而作为罪魁祸首的隋炀帝杨广也是臭名昭著,遭到后世之人的唾弃和批判。可你想象不到就是这样的一位暴君

  • 为何说西晋的八王之乱是必然?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为何说西晋的八王之乱是必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西晋爆发八王之乱,既有制度的毛病,但最关键的还是人的问题。不过这里的“制度毛病”,并不单纯是指分封制,毕竟之前的曹魏与西晋反其道而行之、对宗室施行刻薄无情的圈养制,存活的时间竟然比西晋还少了5年。实际上,传统史家对分封制普遍持有

  • 公孙衍后来为什么会合纵反秦?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孙衍后来为什么会合纵反秦?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国崛起道路上的绝大部分顶级“头脑”都是外来者,而且基本上来自魏国。其他的如商鞅(卫国人,但是魏国培养的人才)、张仪(魏国贵族后裔)、范雎......没有这些人,秦国就不可能强大,更没啥统一六国的机会。但这些外来人才,几乎没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