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明江山真的是亡在崇祯手里的吗 其实他才是明朝败家皇帝

大明江山真的是亡在崇祯手里的吗 其实他才是明朝败家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23 更新时间:2024/1/31 15:31:00

大明王朝亡于崇祯?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

岁月流转,王朝的发展犹如百花的生长一样由盛而衰。明代的历程自然也不例外。

明代于1368年由朱元璋在今南京建立,前期经历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国力达到巅峰。但盛极必衰,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明英宗时期的"土木之变"是导致明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明英宗的一生也是充满曲折,过大于功。相较于"亡国皇帝"崇祯皇帝而言,明英宗的过失就像是给正盛时期的明代埋下了毁灭的炸弹,而崇祯皇帝是最终点燃这枚炸弹的人。

谁的罪责更大,谁更能获得"明代败家子"的称号,想必大家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明英宗朱祁镇

炸弹的火药:宠信宦官,国力大耗

朱祁镇七岁登基,作为幼年皇帝,生性贪玩又需要照顾,于是他对身边的太监王振产生了过度的依赖。王振是著名的"大太监",拥有异于常人的野心,随着皇太后和"三杨"重臣的相继辞世和隐退,内庭的宦官势力急剧膨胀。王振也利用了英宗对他的依赖和信任,大肆排除异己,树立朋党,发展和壮大自身势力。致使不少大臣成为下狱者,正统朝的政治日趋腐败,土地兼并也日益严重,激起了叶宗留、邓茂七等起义。

内廷势力过盛,使得内外朝权势失衡,政治腐败,皇帝被蒙蔽视听,王朝清明的政治环境已然遭受了污染。土地兼并严重,繁重的税收让百姓苦不堪言,民生建设也受到了破坏,一时民怨四起。这些都是明英宗埋下的炸弹里日渐增多的火药。

而最猛烈的火药,还是明英宗时期的"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是明代与瓦剌的一次战争。明英宗时期,瓦剌逐渐壮大,不断骚扰明代北境,当时瓦剌的掌权者是太师也先,他本就是"主战"一派,不断地谋划,发展野心。他抓住了当时明代"薄来厚往"的政策,常常以派遣使者,互通友好为由,骗取恩赐,并逐渐变本加厉,以至于后期加派使者的人数增加到了3000人之多。此举激起了王振的不满,他下旨减少恩赐,也先便以此为由,挑起了战事。

英宗少年气盛,想要效仿先贤亲征,而王振也想借此名垂青史。于是极力鼓吹,想要英宗御驾亲征。群臣闻此,担忧不已,极力地劝阻英宗,向英宗表明军事利害情况,并着重强调了当时的主力部队分散在各地,无法短时间内进行抽调,但英宗一意孤行,群臣只得紧急在京畿附近拼凑50万大军,为英宗亲征做准备。

但丝毫没有战争经验的英宗,很快就吃到了苦头,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加上舟车劳顿,粮草供应不足,又加之一路上英宗看到尸横遍野,惨不忍睹的场景让英宗打起了退堂鼓,王振也请愿退兵。

而后因为王振想要上演"衣锦还乡"的戏码,大军撤退的最好时机被耽搁了。大军行到怀来附近因为要等待援军,王振下令原地等待,没有继续退进怀来城里。

但就是这个决定让改写明代历史的"土木之变"发生了: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明军被也先军赶上并包围。也先切断了明军水源,意图困死明军,并假意议和,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

致使明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将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大臣战死。这就是著名的土木之变。

明英宗被俘

普通人的一个选择,甚至会改变他的命运,更何况帝王的选择呢?明英宗为他的年轻气盛,宠信宦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土木之变"使明代耗费了大量的兵力,甚至消耗了明代大部分的精锐兵力,能力出众的将领战死沙场,使国家安全保障遭受重创。

战争又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资的支撑,所以这场祸事,甚至晃动了明代的根基。皇帝被俘,民心恍恍,国力和民心双重的损失,让明代盛世黯然失色,像一场盛放过的烟花,开始坠落。这是明英宗埋下的炸弹里火药的成分,也是他过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炸弹的引线:听信馋臣,挥霍人才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是唐太宗在魏征死后的哀叹之词。可见贤臣良言对皇帝决策的重要性。惋惜的是,明英宗身边缺少贤臣,而他自己因为帝王心术,挥霍了贤臣。而此事,要从"夺门之变"说起。

夺门之变

明英宗被俘后,孙皇后与朝廷重臣立成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明代上下渐渐安定下来。在经历一年北狩生活后,明英宗被使者杨善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迎回北京。英宗回到北京后,国内形势早已不复从前,景泰帝担心英宗回朝会给他的地位带来威胁,于是便下令把英宗软禁在南宫,于是,英宗开了他长达七年的屈辱又惊恐的软禁生活。

但变故很快就发生了,公元1457年(即大明景泰八年)正月,景泰帝得了重病,因为立储的问题迟迟没有明确的决断,众大臣商议准备向景泰帝进谏,早日确立储君,但令人始料未及的"夺门之变",却先众人一步悄然而至。

徐有贞

五清侯石亨,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出于自己的私心,密谋帮助英宗复辟,希望成功复辟后可以得到重用,飞黄腾达。

当时,北方传来了边境受扰的军报,石亨等人便以此为由抽调大军进京。同时,天象也巧妙地帮助明英宗,兵变过程中,天色先是乌云密布,众将士犹豫不决,而迎明英宗出殿后,乌云突然散去,一时间月朗星明,将士们都认为是天意所向,士气高涨,于是明英宗成功地复辟了。

但英宗复辟后,王朝并没有朝着复兴的方向发展,反而因为英宗的一些错误决定,致使王朝堕入更深的深渊。

英宗本就对景泰帝时期治国建功的功臣存有忌惮之心,又偏听了石亨和曹吉祥的谗言,以谋逆罪冤杀了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大学士王文等。冤死忠臣,自毁根基,这就恰似是英宗给做好的炸弹安上了引线。

于谦一生刚正无私,功勋颇丰,深得民心,为明代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可以说是明代不可多得的人才和功臣。而大学士王文,学识渊博,为明代的学术发展起到了推助作用。人才本该是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代表着国家发展的新方向,尤其是设身处地,为国为民做建设的人才,就像凤毛麟角一般的稀少珍贵。

可明英宗显然不是慧眼识珠的统治者,因为自己的怀疑和馋臣的说辞,亲手将国家的顶尖人才葬送了。以这两人为代表,可以看出英宗为了排除异己,听信谗言,致使国家人才枉死,从而让国家的发展受碍,让明代又陷入更深的泥潭。

于谦

引线已经安放好,毁灭的炸弹也已然埋下,可以说英宗成为了致使明代衰败的"始作俑者"。

这"头号败家子"的名号,也悄然落到了他的头上。

炸弹的引燃者:刚愎自用,急功近利

朱由检的错误,多源于他的性格。他刚愎自用,急躁多疑,又急于求成。相应地,由于这个性格,他犯下诸多不可挽回的错误,也让他于懊悔中了结残生。

在与后金的决战中,他因为自己的疑心,冤杀袁崇焕,使后金太后的反间计发挥到了极致,致使辽东防卫几近崩溃,让国家遭受到了外患的沉重打击。

在民生建设上,被内忧外患愁坏了的崇祯皇帝,把怒气又发泄到了百姓身上,他加重赋税,又加重兵役,调重兵镇压后金的部队和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可这样不仅没有起到他预想的作用,还催化了农民起义,让民怨加重。

他还重蹈覆辙了前人的错误,虽然他前期铲除了魏忠贤的党羽,但为了制衡外廷,他又重新提拔重用了新的一批宦官,还让宦官替代地方官员,一时间宦官势力正盛,甚至凌驾于正品官员之上。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

李自成起义

这一系列的错误无疑像一株跳动的火苗,慢慢的成长发展,最后成为点燃炸弹的亡国之火。

朱由检在王朝灭亡之际,痛思己过,四下罪己诏,也做过一些补救措施,可终究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亡国皇帝"的罪名,让他背负了很多骂名,可即使不是他,大明王朝的隐患也早已种下,终究会有人来点燃引线,让盛放的王朝毁于一旦。

兰因絮果,皆有缘由

自古以来,人们评论历史,总会先从结果看起,所以每一个"亡国之君"必是千古罪人,要遗臭万年。

崇祯皇帝影视剧形象

的确,崇祯皇帝不幸成为了"亡国皇帝",历史纷纷聚焦在他的过失上并无限的放大,刚好他又是个性格很差的皇帝,人们就有更多的理由去评说他的过失。

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从结果去追溯它的起因。崇祯皇帝的错误在于他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时,做了很多错误的举措,而这个内忧外患的局面,却是从前人那里积淀而来的。

追溯起来,就是到明英宗时期,英宗把国家鼎盛时期的精锐兵力消耗殆尽,又把发展国家的人才诛杀冤死,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民生建设,同时遭受重创,直至停滞。可谓大厦将倾,只不过还需要时间的催化罢了。

由此看来,英宗的过失要远大于崇祯皇帝,百年基业,于一朝根基受损,树干已朽,枝叶又差几时凋零呢?

崇祯皇帝影视剧形象

一个王朝的兴起,需要经历几代人的努力,需要付出无尽的心血和汗水,而一个王朝的没落,却是悄无声息地,几代人的错误静静地累积,然后等时间的风,一点一点地打磨和吹散。

千秋功过,历史都是冷漠的旁观者。它不会改变,也不会消失。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而每个错误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明英宗曲折一生,有可怜之处但可恨之处也不可相抵。身为帝王,更应该独立果敢,明辨忠奸,不可偏听谗言,甚至于消耗国力,陷国家于不利而不知反思。

明英宗影视剧形象

相比之下,崇祯皇帝还贵在自知,能有反思之举。但他的错误也是不能改变的,历史行进到他那里,虽然已经倍受前人的沉淀,但他也确实成为了点燃引线的"亡国者"。

两人各有各的过失,只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给国家的发展造成了不同的损失罢了。

而历史又总是充满遗憾的,在感慨历史的诸多遗憾之时,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地反思和学习。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以求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国富民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为什么选魏延镇守汉中?刘备在下一盘大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中之战刘备为什么能赢,刘备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在哪一集,张飞为什么不守汉中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魏延镇守汉中的故事。公元215年三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西征雄踞汉中的张鲁。张鲁哪里是曹操的对手,至十一月,走投无路的张鲁就迫不得已,举城向曹操投降。但随后,曹操却否决了司马懿提出乘机进攻益州的建议,

  • 乾隆为什么总是做些“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之举?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时期出现的状况是什么,乾隆当了多少年皇帝,退位后的乾隆在做什么

    乾隆为什么总是做些“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之举?这首先得从乾隆皇帝在南巡前所面临的形势开始说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南巡前形势:边疆初定,但江南反清暗流涌动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驾崩,同年弘历即皇帝位,是为乾隆皇帝,清朝进入乾隆时代。此后,正值盛年的乾隆皇帝励精图治

  • 历史上张绣降曹后复反是早有预谋的诈降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绣为什么叛变,袁术哪个谋士劝他不称帝,历史上张春华结局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张绣降曹后复反的故事。曹操到达南阳淯水后,张绣便率部不战而降。曹操大喜过望,设宴招待张绣一行,并纳了张绣族叔张济的遗孀为姬妾,又送黄金给张绣麾下的骁将胡车儿,以笼络其心。随后,曹操放松了对张绣的警惕

  • 蜀汉大将军费祎被刺杀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费祎的故事,蜀汉大将军有哪些,蜀汉大将军职位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蜀汉大将军费祎被刺杀的故事吧。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朔日,蜀汉大将军费祎在汉寿主持岁首(春节)大会。当时费祎刚开府不久,人逢喜事,加上他性格洒脱,不禁喝得酩酊大醉。席间,魏降人郭脩突然发难,借

  • 司马懿为什么能笑到最后?小心驶得万年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一路走来没有敌人只有,万年船什么意思,司马懿我一路走来没有敌人

    司马懿为什么能笑到最后?只是因为他活得久这么简单吗?其实根本原因还是他做事情谨慎小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咸熙二年(265年)的八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他即位为帝,定国号晋,史称西晋。至此,曹魏46年的国祚被终结。曹操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会悔恨不已。因为,西晋

  • 清朝比皇帝还大的官职 近三百年只有两个人担任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官职从大到小排列,经略使相当于什么官职,清朝官职从大到小排列

    你真的知道清代官职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清代比皇帝权力还大的官职?担任过的人都有谁?在我国历史上,皇帝制度一直盛行,自从公元221年由秦始皇建立之后,皇帝一直是唯我独尊,国家权力最大的人。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是皇权至上,生杀大权都唯有皇帝一人主宰,在清代皇帝制度维持了276年,从

  • 朱祁镇废除殉葬制度是因为钱皇后 朱祁镇真的很宠爱自己的皇后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的皇后需要殉葬吗,朱祁镇废除殉葬制度,朱祁镇为什么被送回来了

    你真的知道朱祁镇和钱皇后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钱皇后真的很受朱祁镇宠爱吗?明初实行残忍的后妃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才废除。据说朱祁镇废除殉葬制度是为了钱皇后,那么钱皇后真的很受朱祁镇宠爱吗?一、隆重的婚礼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明代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即位,此时他年

  •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杨洪简介:平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临川王刘义庆什么意思,三国时期有诸葛亮吗,汉家三十六将军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杨洪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洪(?―228年),字季休,犍为武阳(治今四川彭山县东)人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刘璋时历任诸郡吏。刘备

  • 朱祁钰已经上位八年之久了 夺门之变时为何无人救驾朱祁钰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朱祁镇和朱祁钰后来,大明风华朱祁钰上战场,如果朱祁钰杀了朱祁镇

    对朱祁镇和朱祁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祁镇夺门复辟之时,朱祁钰登基已有八年,为何身边无人救驾?引言《过清华宫》中有言“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在古代,皇帝就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拥有者,人人都羡慕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却鲜少有人能真正明白,成为睥睨众生的帝王

  • 朱祁镇重新上位之后 朱祁镇为什么要杀于谦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于谦为什么不让朱祁镇复位,于谦为什么不支持朱祁镇,朱祁镇干嘛杀于谦

    你真的了解朱祁镇和于谦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祁镇处决于谦,只是“夺门三功臣“的错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的这首诗,体现了于谦不怕苦难,正气凌然的形象,他在青年时期就做好了要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准备。而他,的确做到了。于谦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