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张绣降曹后复反是早有预谋的诈降吗?

历史上张绣降曹后复反是早有预谋的诈降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3 更新时间:2024/2/20 19:37:40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张绣降曹后复反的故事。

曹操到达南阳淯水后,张绣便率部不战而降。曹操大喜过望,设宴招待张绣一行,并纳了张绣族叔张济的遗孀为姬妾,又送黄金给张绣麾下的骁将胡车儿,以笼络其心。随后,曹操放松了对张绣的警惕。

就在曹操疏于防备之时,张绣突然反叛偷袭曹操的营盘。曹军在猝不及防的状态下,很快便溃不成军,曹操只好率轻骑狼狈出逃,最后在典韦曹昂等人的拼死保护下才得以逃脱。此战曹操损失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等精英,特别是长子曹昂的离世,更是引发了之后夺嫡之争的严重内耗,可以说,曹操是遭遇到了一场完败。

那么问题来了,在宛城之战中,张绣为什么要降而复反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曹操南征宛城的目的说起。

曹操南征宛城目的:破解战略困局,拓展战略空间

济屯弘农,士卒饥饿,南攻穰,为流矢所中死。绣领其众,屯宛,与刘表合。——《三国志·张绣传》

建安元年,屯驻在弘农(秦代的函谷关)的张济为了获取军资,就从关中率军进入相对富庶的荆州地界,攻打南阳郡的穰城。但张济却出师不利,他本人也中流矢而亡,随后,张济的族侄张绣接管了张济的军队,刘表则趁机招降了处于穷途末路的张绣,并让他屯兵于宛城,作为荆州抵挡北方(曹操)军队的前哨。

同年八月,曹操将汉献帝迎奉到许昌(许都),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地位。但在地理位置上,曹操所在的豫州、兖州却均处于四战之地,周围群雄虎视眈眈,形势相当凶险。

北边:是强大的袁绍集团,曹操的实力暂时无法与其抗衡。但幸运的是,袁绍此时正忙于讨伐公孙瓒,根本无暇顾及曹操,这给曹操拓展战略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东边:吕布占据了徐州,与在淮南的袁术相互呼应,对曹操构成很大的威胁。但是,此时还是曹操好兄弟的刘备,却在小沛有效地牵制了吕布与袁术,所以,曹操暂时无须担心吕布与袁术的威胁。

东南方向:小霸王孙策虽然一统了江南,但其根基未稳,暂时还威胁不到曹操。相反,曹操还可以利用他来牵制荆州刘表、淮南袁术这两股势力。所以,孙策暂时不是曹操进攻的目标。

南边:虎踞荆州多年的刘表是袁绍盟友,如果他与袁绍南北夹攻曹操,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为了避免陷入被袁绍、刘表南北夹攻的不利局面之中,曹操必须主动北伐或南征,才有可能破解战略困局。

在不具备北伐实力的情况下,南征就成为了曹操破解战略困局的唯一选项。建安二年正月,趁着袁绍讨伐公孙瓒的间隙,曹操果断南下讨伐张绣,誓要夺取宛城。

综上所述,曹操为了破解其地盘处于四战之战的困局,拓展战略空间,就趁着袁绍忙于讨伐公孙瓒,无暇南顾的良机,迅速南下攻打实力较弱的张绣。曹操的目标是拿下宛城,并将其作为阻止刘表北上的屏障。

曹操的战术:极限施压+政治婚姻

太祖南征,军淯水,绣等举众降。太祖纳济妻。——《三国志·张绣传》

曹操到达宛城城外的淯水后,就将军队驻扎下来,并不急于进攻。很明显,曹操是兵临城下向张绣施压。

张绣的实力较弱,如果与曹操硬碰硬,则必败无疑。另外,由于曹操是出其不意地闪电到达淯水,此时,张绣要向刘表求援已经来不及了。而老道的曹操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点,才将军队驻扎在淯水,向张绣进行极限施压,逼其投降。

在张绣投降后,曹操又故伎重演,纳了张绣寡居的婶娘为妾。为什么说是故伎重演呢?因为在此之前,曹操就通过纳妾来达到了政治目的。当时是在迎回汉献帝后,曹操通过纳前大将军何进的儿媳尹氏为妾,获得了朝中何进旧臣们的支持,从而使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也就是说,曹操纳张绣婶娘与纳何进儿媳尹氏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政治婚姻,目的是为了拉拢以张绣为首的张济旧部。

综上所述,曹操南征宛城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他首先以优势兵力在淯水威慑实力不济的张绣,而在张绣率部投降后,曹操又纳了张济的遗孀为妻,想以此来拉拢张济的旧部。

看起来,曹操实施的“极限施压+政治婚姻”战术很完美。但是,曹操却百密一疏,他只考虑到张绣,但却没有意识到张绣的军师贾诩才是他真正的对手。正是这一疏忽,让曹操在随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张绣降而复反原因:祸起曹操纳妾,还是策反胡车儿?

张绣在宛城之战中为什么降而复反?对于这个问题,《三国演义》中的说法与《三国志》中的记载出奇的一致,都认为曹操将黄金送给胡车儿,从而使张绣怀疑曹操是想借胡车儿之手来刺杀他,与曹操纳张绣亡叔张济的遗孀后,使张绣自认受到侮辱这两件事,是造成张绣降而复反的决定性原因。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原因一:祸起曹操策反胡车儿?绣有所亲胡车儿,勇冠其军。太祖爱其骁健,手以金与之。绣闻而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三国志·张绣传》注引《傅子》

张绣虽然也算是一方诸侯,但其实力还无法与曹操相抗衡,而且此时张绣已经投降,曹操如果想杀他,在酒席(庆功宴)上就能将其团灭,完全没必要舍近求远去策反胡车儿,曹操这种级别的人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所以,曹操“手以金”与胡车儿,完全是因为“爱其骁勇”,而不是要策反他。

当然,从张绣的角度出发,他确实存在担心胡车儿被曹操策反,从而对自己反戈一击的可能,但是,这只是一种可能。而且张绣要拿下胡车儿是易如反掌之事,根本不需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偷袭曹操。

所以,曹操送黄金给胡车儿这件事,并不足以成为张绣降而复反的决定性因素。

原因二:曹操纳张济遗孀为妾惹恼张绣?太祖纳济妻,绣恨之。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三国志·张绣传》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因为纳了张济的遗孀,也就是张绣的婶娘为妾,从而使张绣怀恨在心。而曹操在得知张绣心存不满后,就暗中策划要除掉张绣,但因机事不密走漏了风声,所以,张绣才决定先下手为强,降而复反出兵偷袭曹操。

尹夫人剧照

但是,此说法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因为在汉代,寡妇改嫁是被允许的,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其中曹操、刘备以及孙权等当时的风流人物,也都以身作则娶过二婚女人。所以,认为张绣是因曹操纳了他的婶娘而心生怨恨,继而复反偷袭曹操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张绣在与曹操成为亲戚后,就相当于傍上了一棵大树,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怨恨曹操呢?

综上所述,曹操将黄金赐给胡车儿,只是因为欣赏胡车儿的骁勇,并不是要策反他;而曹操纳张济的遗孀为妾这件事,更是符合当时的礼俗,张绣根本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所以,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以及送黄金给胡车儿这两件事,均不是张绣降而复反的决定性因素。

那么,张绣降而复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张绣降而复反真正原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群雄公敌

瑜曰:“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三国志·周瑜传》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把双刃剑,虽然能让曹操占据了政治上的优势,可以借汉献帝之名号令天下。但是,此举也使曹操成为“汉贼”的嫌疑,从而引起天下群雄的反感。

事实上,曹操当时已经成为众矢之的。除了实力较小的割据势力依附曹操外,其他实力较强的诸侯,如袁绍、刘表、吕布、袁术等人都是反对曹操的,就连曹操的好兄弟刘备,也已经与曹操貌合神离了。

张绣当时作为刘表的盟友,自然也是反曹的。但是,张绣的实力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而刘表又鞭长莫及,无法及时支援,此时如果与曹操硬碰硬,则必败无疑。因此,张绣唯有智取,才有可能打赢曹操。

综上所述,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成为了群雄公敌,就是张绣降而复反(实际是诈降计)的真正原因。

曹操失败的原因:败于贾诩的诈降战术

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张绣降,……复反。——《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确信张绣就是个软柿子,所以,曹操祭出“极限施压”战术,意图以最小的代价,兵不血刃地拿下宛城。于是,曹操兵临淯水,想以武力逼迫驻守在宛城的张绣投降。

贾诩

面对曹操咄咄逼人的态势,张绣的军师贾诩并没有被吓倒,他决定将计就计,利用曹操因过于自信而导致判断力下降的弱点,来个扮猪吃老虎,采取诈降计来击败曹操。

在贾诩的策划下,张绣率部向曹操投降。曹操大喜过望,为了让张绣等人尽快消除疑虑,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力,曹操就故伎重演,纳了张绣寡居的婶娘为妾,与张绣成为了亲戚。

此后,正如贾诩所料,过于自信的曹操果然放松了对张绣的警惕。而张绣则按原计划偷袭曹操的营盘,曹操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打溃,张绣大获全胜。

综上所述,在宛城之战中,张绣在贾诩的策划下,先示弱诈降曹操,后在曹操放松警惕时,突然复反偷袭击溃了曹操。而曹操之所以中计,主要是因为他实力碾压张绣,而且张绣又早早地示弱投降,使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轻敌思想,从而影响了判断力,才给了张绣可乘之机。

结语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举动,虽然让他占据了政治上的优势,但是,这也使他成为了天下群雄的公敌。而作为刘表的盟友,张绣自然也是曹操的敌人,因此,当曹操决定南下宛城时,他与张绣一战就已不可避免。

张绣的实力无法与曹操抗衡,如果硬碰硬必败无疑。因此,张绣采纳了贾诩献出的诈降计,他先主动示弱向曹操投降,随后趁着曹操放松警惕的机会,突然降而复反偷袭曹操的营盘,曹操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有备而来的张绣打败。

曹操之所以被张绣偷袭成功,一是因为他在实力上可以碾压张绣,再加上张绣主动示弱投降迷惑了他,从而使他产生了轻敌思想;二是他低估了贾诩的能力,犯了高手过招中的大忌。。

所以,曹操纳张济的遗孀(张绣婶娘)为妾,以及他赐黄金给胡车儿这两件事,并不是张绣降而复反(实际上是诈降)的真正原因。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举动,才是张绣降而复反的真正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蜀汉大将军费祎被刺杀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费祎的故事,蜀汉大将军有哪些,蜀汉大将军职位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蜀汉大将军费祎被刺杀的故事吧。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朔日,蜀汉大将军费祎在汉寿主持岁首(春节)大会。当时费祎刚开府不久,人逢喜事,加上他性格洒脱,不禁喝得酩酊大醉。席间,魏降人郭脩突然发难,借

  • 司马懿为什么能笑到最后?小心驶得万年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一路走来没有敌人只有,万年船什么意思,司马懿我一路走来没有敌人

    司马懿为什么能笑到最后?只是因为他活得久这么简单吗?其实根本原因还是他做事情谨慎小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咸熙二年(265年)的八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他即位为帝,定国号晋,史称西晋。至此,曹魏46年的国祚被终结。曹操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会悔恨不已。因为,西晋

  • 清朝比皇帝还大的官职 近三百年只有两个人担任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官职从大到小排列,经略使相当于什么官职,清朝官职从大到小排列

    你真的知道清代官职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清代比皇帝权力还大的官职?担任过的人都有谁?在我国历史上,皇帝制度一直盛行,自从公元221年由秦始皇建立之后,皇帝一直是唯我独尊,国家权力最大的人。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是皇权至上,生杀大权都唯有皇帝一人主宰,在清代皇帝制度维持了276年,从

  • 朱祁镇废除殉葬制度是因为钱皇后 朱祁镇真的很宠爱自己的皇后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的皇后需要殉葬吗,朱祁镇废除殉葬制度,朱祁镇为什么被送回来了

    你真的知道朱祁镇和钱皇后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钱皇后真的很受朱祁镇宠爱吗?明初实行残忍的后妃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才废除。据说朱祁镇废除殉葬制度是为了钱皇后,那么钱皇后真的很受朱祁镇宠爱吗?一、隆重的婚礼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明代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即位,此时他年

  •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杨洪简介:平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临川王刘义庆什么意思,三国时期有诸葛亮吗,汉家三十六将军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杨洪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洪(?―228年),字季休,犍为武阳(治今四川彭山县东)人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刘璋时历任诸郡吏。刘备

  • 朱祁钰已经上位八年之久了 夺门之变时为何无人救驾朱祁钰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朱祁镇和朱祁钰后来,大明风华朱祁钰上战场,如果朱祁钰杀了朱祁镇

    对朱祁镇和朱祁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祁镇夺门复辟之时,朱祁钰登基已有八年,为何身边无人救驾?引言《过清华宫》中有言“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在古代,皇帝就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拥有者,人人都羡慕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却鲜少有人能真正明白,成为睥睨众生的帝王

  • 朱祁镇重新上位之后 朱祁镇为什么要杀于谦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于谦为什么不让朱祁镇复位,于谦为什么不支持朱祁镇,朱祁镇干嘛杀于谦

    你真的了解朱祁镇和于谦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祁镇处决于谦,只是“夺门三功臣“的错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的这首诗,体现了于谦不怕苦难,正气凌然的形象,他在青年时期就做好了要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准备。而他,的确做到了。于谦生于

  • 三国时期蜀汉谋臣廖立简介:被诸葛亮评价为荆楚一带的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裴松之评价诸葛亮,三国时期东吴主要谋臣及武将,诸葛亮对蜀汉的贡献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廖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廖立(生卒年不详),字公渊,武陵临沅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被诸葛亮评价为荆楚一带的奇才。刘备的荆州南

  •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刘琰简介:官居高位却不参与政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董卓对袁绍说刘氏种指谁,刘秀为什么废郭圣通,汉朝最高行政长官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琰(?-234年),字威硕,豫州鲁国(治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刘琰于刘备在豫州时即开始

  •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霍峻简介:死后,刘备亲率群僚临会吊祭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蜀汉的谋士,蜀汉第一谋士,三国时期有诸葛亮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霍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霍峻(178年—217年),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其兄霍笃曾在故乡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