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猛将常遇春暴死军中的真实原因 常遇春怎么死的

明朝猛将常遇春暴死军中的真实原因 常遇春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332 更新时间:2024/1/10 16:21:49

说起大明开国名将,首推徐达、常遇春二人。在朱元璋义军初起之时,两人就追随他一路转战南北,此后更是独当一面,先后统帅大军攻破陈友谅,平定张士诚,北伐元顺帝,击溃王保保,两人为大明王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

历经十几年的腥风血雨,即将安享太平之时,40岁的常遇春暴死柳河川,一代名将离奇谢世。加上后来朱元璋大肆屠戮开国功臣,使得后世对他的死多了份猜疑。那么他究竟因为而死?他的死和朱元璋有无何关?

据文献记载,常遇春,1330年出生,濠州怀远人,相貌齐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元末天下大乱,落草为寇的常遇春于1355年投奔当时势力极为弱小的朱元璋。每次作战常遇春都冲锋在前,勇猛敢战,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员猛将。

常遇春虽然不识字,但平时善抚士卒,作战时沉着果敢,一生历经大小数百战,从未败北。朱元璋就曾赞叹到:“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常遇春当时的官职)。”常也曾自言率兵十万,就能横行天下,因此军中呼为“常十万”,其他开国将领对他也无不钦佩。然而就在天下即将平定之时,常遇春突然暴死回师军中。

据文献记载,事情过程是这样的,洪武二年(1369年)5月元将也速率兵侵扰通州,于是常遇春、李文忠奉命率领9万大军出塞讨伐。一路上明军战无不胜,最终直捣开平,俘获“元军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大军班师准备回北平,7月7日途径柳河川时,常遇春“暴疾卒,年仅四十”。

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十分痛心,亲自到龙江迎接灵柩,并下令追封常遇春为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第一给徐达留着呢)。朱元璋还曾对人言道:“朕东抚高丽,西抵吐蕃,北际沙漠,南来交址、占城,莫不稽首奉命,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而言王(常遇春)葢居其七八”

可见对于常遇春的死,朱元璋还是十分悲痛的。再看当时的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王保保拥兵塞外,云南、四川等边疆地区均未平定,还需要多次用兵。朱元璋没必要在此时自毁臂膀,那么常遇春又是怎么暴逝的呢?

作为一军的统帅,常遇春却总喜欢冲锋陷阵。在北伐之前,朱元璋就曾提醒过他:“身为大将,顾好与小校角,甚非所望也”。当时常遇春“拜谢”,可是到了战场,依然我行我素,“单骑突其阵”。在二十几年的征战中,常遇春多次负伤,加上不停的征战,居无定所,食无定时,身体可能积劳成疾,一直处于亚健康。

大军北征从5月出发,到7月班师,正值夏秋之际,天气炎热,一路上常遇春既要制定作战计划,又要披甲冲锋陷阵,体力消耗极大,虽然表面上没事,但身体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况。而柳河川位于现在的河北省承德市境内,7月间虽然气温较低,但昼夜温差极大。

而常遇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患上了“卸甲风”而暴死的。可以想象,柳河川地区白天天气炎热,常遇春又重甲在身;到了晚上气温凉爽,他不顾身上的汗水,立即卸去盔甲,引发 “中风”之疾;连带着多年伤病,身体达到了极限;加上大军远征,没有良医,遂不治身亡。

其实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常遇春的地位非同一般,就如同是自己的“尉迟恭”、“岳飞”一般。生前常遇春曾被封为鄂国公,而死后被谥为忠武,而这正是尉迟恭、岳飞所享有的荣誉。洪武三年,常遇春的长子常茂被封为郑国公,长女则嫁给了太子朱标,成为太子妃。朱元璋从来没有忘记这位元勋,每次出兵前,激励将官,必提徐、常二人。

生前身后,常遇春从25岁起追随朱元璋,征战15载,至40岁暴逝塞北。纵观他的一生,常遇春从来不是一个完人,曾经杀过降兵;但他从来都是一员名将,一位从未败名将!

题外话:常遇春暴死柳河川后,在当地曾有一座衣冠冢,而当地的地名演化成了“寿王坟”,抗战结束时衣冠坟冢尚在,后可能毁于政治运动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十大名将 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开国十大名将:1、徐达(1332—1385)徐达 (1332年—1385年),汉族,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元末,他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1363年大败陈友谅。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

  • 被做成人彘:古代历史上死得最惨的美女竟是她!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人彘事件,做成人彘为什么不死,人彘为什么不会死

    在中国历史上,自恃美貌,横挑强敌,死得最惨的美女当属西汉刘邦的妃子戚夫人。历史上的人彘事件人彘,就是把人变成猪的一种酷刑,即砍断四肢,剜出眼珠,用铜注入耳朵,使其失聪,用喑药灌进喉咙割去舌头,破坏声带,使其不能言语,然后扔进厕所。远远望去好像真的是一头血肉模糊的猪在蠕动,惨不忍睹。莫言无辜受诛戮,只

  • 李自成为何不能统一天下?逼反吴三桂非主要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如果打败清军,假如吴三桂和李自成合作,如果吴三桂投降李自成

    历代以来,有极个别王朝是以草根逆袭,登上帝位,建立国家的。比如,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很少,但毕竟有榜样在前。本来,李自成也可以改朝换代,可惜,他八字已经有一撇了,最终还是落荒而逃,死在一个农民的锄头下。李自成为何不能一统天下?很多人都把原因归结为逼反了吴三桂。确实,那是一个重要原因,但绝对

  • 雍正如何除掉军中大老虎?揭秘年羹尧的悲惨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年羹尧进京为什么不报四爷,雍正杀年羹犹豫过吗,雍正老八的下场

    雍正三年,年羹尧苦心经营20多年的权力和财富金字塔土崩瓦解。雍正从正月一直忙活到腊月,终于打掉了这个军中大老虎。“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年羹尧的下场比这个还惨,身败名裂,自我了断。徐才厚、谷俊山、杨金山等一批军中大老虎的落马,振奋了军心、民心。军中打虎,严明了军纪,振奋了士气,提升了战斗

  • 一个最真实的冉闵:武悼天王冉闵算不算一个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武悼天王,冉闵有多厉害,武悼天王冉闵图片

    对于中国古代史,恐怕没有一个人像冉闵这样会引起历史爱好者之间对立的争论,恐怕也没有一个人像冉闵这样,使草根的热情和官方的冷漠变得如此滑稽。一个生活在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历史人物,以他短短三十年的生命,却如流星般闪耀十六国史的夜空,却也如流星般焚尽于十六国史的边际,留下的是后人的唏嘘、赞叹、谩骂和疑惑。一

  • 和珅的蛰伏之路很漫长:初次参加八旗科举考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冬季漫长而艰辛万物蛰伏于土地,八大臣为什么都打不过慈禧,烧百官行述为什么都很高兴

    据宋人《过庭录》所载:江苏人孙山与同乡一起去省城参加乡试(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待发榜时孙山是最后一名,而其同乡则榜上无名,孙山在回家时遇见同乡的父亲,其父向孙山询问儿子是否孝中举人,孙山不便明讲,就顺口编了两句顺口溜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从此“名落孙山”就成了“落第”的代名词。乾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崛起:世界的敌人是怎么炼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简介

    12世纪中后期,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这也是蒙古草原第一次得到统一。铁木真在蒙古语里是金刚的意思,很贴切。蒙古草原上有很多的部落,蒙古部只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塔塔尔部、汪古部,篾儿乞部等,但是金刚把这些部落都灭掉了,所以草原上的民族统称为蒙古族。1206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成吉思汗的

  • 和珅得宠的原因:可以替乾隆皇帝办好难办之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为什么养和珅,乾隆为啥喜欢和珅,乾隆喜欢福康安还是和珅

    和珅为乾隆完成了江南游的心愿,让乾隆领略了他精明能干的本领。乾隆一生中曾因多次南巡,为民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逸闻趣事,传为佳话。可见,他是一?喜好畅游山水,好大喜功的君主。可是,如果说乾隆南巡只是为了领略江南的湖光山色,倒也不对。江南各地素以物产富饶、人文鼎盛而名满天下。宋明以来,朝廷屡次衣冠南渡,偌

  • 极端暴力的战国四大刺客揭秘:手段自杀自残毁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一、专诸刺王僚:鱼腹藏剑专诸(?—前514),吴国棠邑人,今南京六合区人。屠户出身,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伍子胥知公子姬光想杀吴王僚,于是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姬光。公子姬光相当厚待专诸,并敬其母。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但念老母在堂,行刺之事犹豫不决。其母知道事情后,为成全专诸成大事,自缢而死。专诸

  • 宋朝历史上真实的宋江集团都是哪些梁山好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江当梁山领袖原因,梁山好汉发生在宋朝什么时候,宋朝梁山好汉是否真的存在

    这《宋史》里有一件事是奇怪的。《宋史》有关宋江的记载,少之又少。或许,站在修史者的立场,对造反者是不屑一提的。可是,也不尽然。与宋江同期造反的,还有一个叫方腊的人。宋史中就有《方腊传》,在众多纪传之中,也有大量提及方腊的词句,其内容显然比宋江多得多了。宋史中,有关宋江的记载,大致有这么几段,散见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