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末年出了个小唐太宗:唐宣宗少有的文治武功

唐代末年出了个小唐太宗:唐宣宗少有的文治武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456 更新时间:2023/12/5 8:15:03

忱是唐朝最好的帝王之一。《旧唐书》称他:“使权豪敛迹,奸臣畏法,宦官收敛,刑政不滥,贤能致用,十余年间,颂声载路。”可以说,极尽赞扬之能事。做为史书,对于前代皇帝的评价除了极少数被全黑,大部分还是会做个中肯的评价的。尤其是末世皇帝 ,得到的恶评会更多,但是唐宣宗,还是得到了当时人民和后世人称赞的。唐灭亡后,人民称他为“小太宗”。

其实他的皇位得来很意外,几乎可以用天下掉馅饼来形容,为什么这样说呢?

公元810年,唐宪宗第十三个儿子出生了,取名为李怡。他的生母是原镇海节度使李锜侍妾郑氏,因为李锜谋反失败,姬妾全部充宫为奴,郑氏进宫当了郭太后的侍女,结果被唐宪宗给看上了,命运两济,她生下了儿子李怡。11岁那年,他被封为光王。

李忱早年是很不如意的,眼看着他的侄子一个个地做皇帝,他直到武宗病危时,才被人想起来。于是,公元845年宦官们为了好控制下一任皇帝,于是把这个已经37岁的光王立为皇太叔,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第二年,大中元年,公元846年,李怡登基称帝,改名为李忱。

李忱看起来沉默寡言,这也是宦官们扶持他的原因,在政治斗争激烈的皇宫,过分地显露出聪明才华的人是不明智的。李忱很聪明,明察秋毫,其实他知道。他熟读贞观政要,上位后,整顿吏治,限制皇亲和宦官。他判断力很好,把死于甘露之变的干系不大的百官全部昭雪,致力于改善种种社会问题,尤其是牛李党争,抑制宦官。至于对待国家的根基,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也爱惜物力民力。对外也并不软弱,不断打击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可以说,大唐帝国的百姓们,已经享受到了盛世的恩泽。因为他的年号是为大中,所以他统治的13年,也被称为“大中之治”。

一个朝代,代代相传,到了最后,君王总会象被恶咒缠身似的越来越堕落,越来越令人失望。但是李忱似乎跳出了这个圈子。只是就算贤明如此,唐宣宗也有着唐代王室流传的病,那就是食用仙丹,公元859年,五月,宣宗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八月,驾崩。他的继承人又闹得不可开交,唐帝国再一次陷入了泥潭,无法自拔,从此步步衰落,直到灭亡。

后人看史,往往沉思。李忱的“大中之治”,就象是回光反照一样,在唐朝末端,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虽然短暂,却也让后世中国人怀想那短暂的13年,因为从此之后,直到10世纪70年代,120年都是刀光剑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和珅之谜:为何都知道他是贪官而乾隆一直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个大奸臣、大贪官,乾隆皇帝是个比较明智的君主,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又能肃清雍正时代的流弊,为何在晚年不动和珅,难道乾隆不知道和珅是个贪官吗?江湖以为,乾隆知道,和珅是个贪官,而且是个大贪官,但乾隆还是要重用他,这是官场之道:其一,一个朝廷的安定,需要正邪两派的互相斗争,只有这样,乾隆

  • 诡异:统一王朝首位皇位继承人都有的千年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秦--扶苏赵高李斯篡改始皇遗旨,胡亥矫诏继位,为塞天下悠悠之口,逼死驻边的太子扶苏。中国史上首位皇太子的悲惨生活,也许预示着此后众多统一王朝的首位正式太子的不幸吧?西汉--刘盈汉高祖死后,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惠帝。惠帝生性柔弱,吕后专权,虐杀戚夫人,惠帝因此惊恐万分,不久即驾崩。惠帝是得以善终,同侪中

  • 曹丕的军事才能一般:谈曹丕三路伐吴的战略布署!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丕伐吴之战,曹丕甄宓,曹丕伐吴第几集

    历史是比较好玩的,比方说,有的人不想坐皇帝,最后偏偏一定要被架上皇位,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一例,李煜为李璟第六子,前面有五个哥哥,二哥到五哥一个跟着一个死,最后大哥不到三十岁,也一命呜呼,李煜就这样轻轻松松的登上了帝位。可是坐皇帝最后留给李煜的唯一感受就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句词写的好啊,作家张心远

  • 所谓圣君是背信弃义行家里手?毁诺斩杀降清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皇权至上的年代,保持皇位的稳定是最大的道德,在此之上不再有什么别的道德。于是,“宁杀三千,不放一个”就成为中国皇帝最执著的信条。康熙无疑也是一个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者。靠不住的康熙曾有一篇关于吴三桂的长散文《无处收留》,我十分喜欢这篇散文。在这篇散文中,宏杰将康熙与吴三桂的冲突归结为二者道德原则的冲

  • 清史解密:乾隆为何选择在执政六十年时禅让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执政的时间以及寿命,雍正的新政乾隆继承了吗,乾隆为什么推翻雍正的新政

    乾隆六十年,已是八十五岁高龄的乾隆皇帝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自己退位称太上皇帝。乾隆为什么要选择在他执政六十年的时候做出如此举动?在这一举动的背后是否有一种压力笼罩着乾隆帝呢?在这千古罕见的权力交接中,究竟发生了哪些波折?永琰终于通过了父皇乾隆帝长达二十二年的考察,最终登

  • 雍正秘密立储的用意:因为其父的立储的失败教训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帝经过反复比较,最终属意于皇十四子允禵。为了吸取两立两废皇太子的教训,康熙帝决定在册立之前,不再公布储君人选,实行秘密建储。今北京昌平区有个郑各庄,清代称郑家庄。乾嘉时期的礼亲王昭梿曾写道:“理亲王府在德胜门外郑家庄,俗称平西府。”他说的这个理亲王,即康熙帝之孙、废太子允礽的长子弘晳。有清一代,

  • 上官仪:唐朝时期宰相,他为何被下狱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上官仪是什么意思,宰相是现在的什么官,武则天杀了上官仪

    上官仪,字游韶,唐朝时期宰相、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龙朔二年(662年),上

  • 刘禅投降时魏延还活着的话 蜀汉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延真实历史结局,魏延不死蜀汉不亡,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将

    对刘禅和魏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禅投降时,倘若魏延还活着,蜀汉还能延续吗?魏延不死,蜀汉的灭亡就更快了。一国之战,绝非单纯的武力,而是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魏延的英年早逝,对蜀汉来说,是一件幸事。诸葛亮死后,蜀汉无政治、经济、军事、威望,蜀汉的动荡渐渐

  • 历史上孟古青为何只做了三年皇后 ?顺治帝为何废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最后三个皇帝没有子嗣,皇后,朕错了

    在清朝博尔济吉特是个名声显赫的少数民族姓氏,这个家族中还诞生了好几位清朝皇后。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封建思想中,女子一旦成家就已经和生养自己的家族脱离了关系,自然也不再受家族庇佑。但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一些例外,比如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孟古青。她出身高

  • 蜀汉内有粮草外有援兵 刘禅为什么还要开城门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禅为什么叫阿斗,刘协为什么不去投靠刘备,汉献帝为什么不去找刘备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禅投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内有粮草外有援兵,刘禅并无危险,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开城投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韩信才能出众,本来可以自己占地为王,可是因没有足够的勇气,他想着只做一个诸侯就好。可是他归顺刘邦之后,不仅连诸侯都没有当上,而且最后还没有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