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颖罢相内幕:因为高颖是太子杨勇的得力臂助

高颖罢相内幕:因为高颖是太子杨勇的得力臂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08 更新时间:2024/1/24 23:38:48

在晋王杨广的推动之下,独孤皇后和宰相杨素结成了反太子联盟,对太子杨勇展开内外夹击,促使隋文帝产生了废掉太子、改立晋王的想法。不过废立太子是国之大事,还得征得宰相的赞同。而当隋文帝拿这件事去问老宰相高熲的时候,高熲却一口否决了。那么高熲为什么要反对?高熲的反对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呢?

高熲是非比寻常的,是重要的辅政大臣,他的否决就难办。二十年,没一件事,高熲与隋文帝不是同心同德的。在太子问题上,高熲为什么一定反对呢?人们往往想到一桩公案。说他曾与杨广因张丽华发生矛盾。平陈战争时,杨广是名义上的统帅。后来占领建康城时,高熲做善后工作时,处理战犯时,张丽华是高居榜首的。她本是首席战犯,高熲准备实施死刑时,接到杨广快,想留她下来。高熲答复说,“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不能这样。高熲不给杨广面子,杨广放出话来,今后一定报复你的。结下了仇恨了。杨广当太子太皇帝,高熲就不会有好下场,所以高坚决反对这事,历史都是这样记载,我个人觉得不可靠。三个理由:一是杨广有远大理想,致力于营造不近女色的形象,才赢得父母的欣赏。这样的理想与道德自律,怎么会在战争时刻去护她呢。二是张丽华儿子当时十五岁,而这时杨广只二十来岁,年龄上不太可能。三是,南方的一些史书,都明确记载,晋王广命斩贵妃。这一点上与高熲不矛盾。所以,这个内容不可靠。那为什么高熲要反对呢?公的方面,有经验的政治家,他深知废长立幼会引起政治斗争,这在历史上有教训。私的上,他与杨勇是儿女亲家。太子倒台,他的身份也会难立足。也不宜反对杨勇。两方面原因,让他坚决维护。

要说在隋文帝的朝廷里,高熲绝对是一位重量级人物。多年来隋文帝对他极为倚重,赞扬备至。因此高熲对太子杨勇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保护伞。有了高熲的支持,太子的位置就会安全一些。但问题是,高熲这把保护伞会不会永远撑下去呢?

高熲自己是自身难保了。因为他得罪了一个人,独孤皇后,他们不是不错吗?先前好,是因为他出自独孤信门下,高熲一肯不弃故主,赢得了独孤皇后的信任。但是,她强悍,一旦她不喜欢高熲时,杀伤力也比任何人大。这时,她恰恰与高熲翻脸了。一件事是因为她怀疑他瞧不起她。隋文帝到晚年,出错了,严重的生活错误。修了仁寿宫,避暑,心态不错,心情好,看美人也不一般了,看中了气度不凡的宫女。一问,是尉迟迥的孙女。这可是隋文帝称帝最大的障碍。当时三总和反叛,为首的就是他。后来,被杀,她才被没入宫,这一节让他涌起了一股豪情,一比才知道。年轻宫女,独孤皇后哪里比得上呀?他忘了誓言与独孤皇后的厉害了。但是独孤皇后一直盯着,马上她知道了,装不知道。照样一起上朝,回来就干掉了小宫女。心中窝火。一个宫女都保护不了,皇帝多窝囊呀。绝对没有废掉皇后的勇气。不能影响政治大局。怎么办?离家出走,“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大臣们着急了,赶紧追吧,高熲与杨素去追。追到,叩马苦谏。隋文帝长叹,“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高熲劝他了,“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这是找台阶下。犯不着抛弃天下。隋文帝就还是回去了。独孤皇后也陪了不是,本来这事过去了。几天后,独孤皇后打听到这个细节,高熲不过是家臣,怎么这样轻视我呢?怎么说我不过是一个妇道人家呢?从此不满了。多冤了,和事佬的这话,得罪了一个人。这样的皇后,得罪一次就够受了,没想到还有一次。

不久,高熲就得罪了一位大人物,她就是独孤皇后。独孤皇后是一位坚强的政治女性,在隋朝影响力极大。而高熲在无意之中两次违背她的意志,就等于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最强大的敌人。对于冷酷而又心胸狭隘的独孤皇后而言,此时的高熲已经不是朋友,而是障碍。那么独孤皇后会怎样除掉这个障碍呢?

这是因为高熲的妾生了儿子。独孤皇后跟皇帝说,“高仆射老矣,而丧夫人,陛下何能不为之娶?”说高熲是个没人照应的人,让陛下给他娶一个妾,这是美意,没想到高熲拒绝了。“臣今已老,退朝,唯斋居读佛而已,虽陛下垂哀之深,至于纳室,非臣所愿。”这话合乎她的心意,加分了。没想到没多久,重大转折出来了,报来了喜讯了,生了儿子。独孤皇后怒了。她恪守的是一夫一妻制,高熲居然让妾生了儿子,居然这样道德败坏,印象更坏了。高熲支持杨勇,当然独孤皇后觉得他不行了。必欲除之而后快。她就挑拨再挑拨。三次挑拨。一是挑他不忠诚,她拿爱妾生子来说事:“陛下尚复信高熲邪?始,陛下欲为熲娶,熲心存爱妾,面欺陛下,今其诈已见,安得信之?”

这样心口不一的人,怎么还能再信?隋文帝最在乎的是臣子的忠诚,不能容忍的是心口不一,高熲的事不大,但是可能反映出他的心口不一呀。大事会不会也骗?他就心存疑虑了。信任就打折了。第二次挑拨,是挑拨工作不卖力。当时高勾丽兴兵犯境,隋文帝任命汉王谅与高熲去镇压。道路遥远,中间有水路阻隔,运兵运粮不易,高熲建议不要轻易打。隋文帝不听。高熲只好去了,果然运输不便,无功而返。战争输了。客观上应该是隋文帝决策失误,不去打,独孤皇后说,“熲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他本不想去,去时,我就知道仗打不赢,把隋文帝的战争责任转给了高熲。印象更坏了。第三次挑拨高熲骄横。战场上,汉王自以为是,高熲是老臣,经验丰富,哪能轻易听他的,不大搭理他,不听杨谅的意见。说明他忠心,不是讨好小王子。杨谅觉得没把自己放在眼里。杨谅回来,就说差点被高熲宰掉。独孤皇后又报给了隋文帝,对杨谅蛮横。这下子,又挑动了隋文帝的敏感神经。他觉得这是居功自傲,是想当权臣的呀。他不想别人重走自己的路。隋文帝的印象也彻底巅覆了。隋文帝也就必欲除之而后快。

在独孤皇后的挑拨下,高熲的形象在隋文帝心中大打折扣。但是高熲毕竟是朝中重臣,多年的宰相,要把他拿下去,总得有一个能说服人的理由,隋文帝会以什么理由拿下高熲呢?

最好的就是谋反了,王世积被仇家告发,说他在凉州时说过这是不是用武之地呀?举报了他的言行,其实不靠谱。不大能够治罪的。可是,他是高熲推荐的,要求调查,好好调查一下。司法部门把王世积打承认了。跟高熲有联络,都是高熲告诉我的。隋文帝假装大怒,一定要继续查,查的结果当然对高熲不利。果然过从甚密。还送过名马,可以结案了。受贿,王世积被判死刑,立即执行。高熲就地免职,退休回家。二十年的老宰相就这样干到头了。

事情到这一步,可以结束吗?隋文帝觉得不够,官职免了,但是爵位在,这是最高等级的,对朝廷还有影响力,要拿掉,第二步计划来了。苦肉计,没几天,隋文帝去杨俊家中,儿子当然要招待,隋文帝叫叫来高熲侍宴,高熲难免流泪。这时,隋文帝说,过去待高熲跟对儿子一样,甚至更好,心里也老想着,罢官后,我就彻底忘了,到好像他从来不存在过一样,所以,当大臣的不能自持有功,要挟君主呀。这是表态,我是彻底抛弃他了。他是万劫不复了。下边的人就知道怎么办了,就有人告他了,声称高熲的儿子跟父亲说“司马仲达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公今遇此,焉知非福?”篡夺天下,建立西晋,说他想像司马父子想夺天下,好接着当皇帝。隋文帝赶紧立案,调查,高熲的罪行就多了,说有和尚跟他交往,说明年有国丧。说他整天巴不得皇帝早死,他想建立新朝,这是谋反,免除爵位,彻底没有了影响力。

这是隋开皇末年的大事,对朝政产生重大影响:一是失去一个有能力有见识有节操的顶梁柱。这是隋最有才干的人,“杨素粗疏,苏威怯懦,元胄元旻正似鸭耳,可以付社稷者,唯独高熲。”当时评论如此。二是让太子失去了有力的庇护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八大任性土豪排行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1、石崇(249—300年,晋朝大富商)财富量:富可敌国。任性事迹:说起土豪“有钱就是任性”那些事,石崇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的故事绝对是可以放上头条的。石崇听说王恺家中用麦芽糖水洗锅子,就吩咐自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王恺听说石崇家用香料刷墙,就用赤石脂来刷墙;晋武帝将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赏赐给王恺

  • 隋文帝最大的失败:千古一帝处理不好家庭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隋文帝一生用过两个年号,一个是开皇,一个是仁寿。开皇的意思是开启一代皇家基业,反映出一种创业者激情四射的心态。而仁寿则是希望能够享国长久,反映出一种守成者的安闲。先创业再守成,这本来应该是一种很理想的境界,但实际上非常遗憾。隋文帝仁寿年间,生活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安逸,反而日益充满了火药味和紧张感。这

  • 刘备的皇叔身份为什么助其发展又制约了其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

  • 宋朝史上一代权臣严嵩:如何攀爬到权力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严嵩自幼非常聪明,也十分好学。他的父亲因为自己一辈子功名无成,十分不甘心,所以更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一心指望儿子能圆他的仕途梦。严嵩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写得一手好文章,刚刚25岁就考中了进士,一举成名,也算是锐气早发的典型。严嵩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了官,他决心要干一番大

  • 古代官员财产公开:严嵩抄家持续20年财产记录6万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官员财产公开”,这是一个持续多年的话题,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实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些官员公开了自己的财产。他们是谁?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向世人公开的呢?在这部财产清单中,仅是记录的财产字数就有6万多字贪官的身后财产一般均为抄家所得,历史上这样的官员财产公开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唐代历史

  • 古代最不要脸的马屁精:老师跪学生,侍郎学狗叫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溜须拍马,自古有之。孔夫子曾经曰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马屁精之所以要腆着脸说一些肉麻的话,放下身段做一些厚颜无耻的事儿,还是因为对方手里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于是乎,昔日拍马者,后来往往成了贪官。跪出来的选票下跪,一般是弱势的人跪强势的人。最典型的,莫过于奴才见了主子时的那一声“喳”,然

  • 汉武帝的另一面:可以支撑长期作战的经济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前经过几十年治理,到了汉武帝初,社会安定富裕。经济的复苏,可以看看细节,汉初,刘邦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皇帝都找不到四匹同样毛色的马。这个情况从侧面反映了汉初的困难。文景之治后,改变了,百姓的财富也得到了积累。马不仅天子将相讲究,百姓也开始了。“众庶街巷有马,阡

  • 揭秘孙权的7个夫人:唯一的皇后竟还被宫女缢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孙权一生7个夫人,有大家闺秀、寡妇、官奴等。虽然形形色色,但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有绝美姿色。然而红颜薄命,在阴冷的后宫之中,女人的明争暗斗和战场上男人的厮杀一样残酷无情。最后的胜利者,唯一被立为皇后的还被宫女缢死,没有人笑到最后。第二个夫人是寡妇第一个夫人姓谢,是会稽郡山阴县世家,天姿国色闻名江

  • 清朝历史上慈禧太后和儿媳妇怎样过清宫“春晚”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把持朝政。虽然大清王朝政权濒临灭亡,但是后宫中却依然过着奢华享乐的生活。尤其是每年过年的前后,宫中个更是声色犬马,纸醉金迷。据说,大年三十前一个星期,慈禧太后就开始“放假”了,不再处理国事。国印封置,直到来年再拿出来使用。慈禧太后虽然放假了,然而,这时候宫中的太监宫女们就更忙

  • 三国历史解密:马超西凉起兵原是“被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马超(176—222),字孟起,司州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马腾入朝为卫尉,拜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代领其众。在与曹操的战争中,马超的勇武曾让曹操畏惧三分,但最终利用离间计把马超等西北军阀彻底击溃。马超被迫投奔汉中,但在张鲁处被人诋毁,无法容身,之后又投奔刘备,帮助刘备拿下了成都。刘备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