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实存在的武林门派:当今中国各大门派及掌门人

真实存在的武林门派:当今中国各大门派及掌门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322 更新时间:2024/1/23 10:09:29

武侠小说中常会提到什么七大门派、九大门派的说法,据说这是中原武林中的名门正派,实力最强代表武林正道的七大(九大)武学社团组织势力,是江湖上第一流的武林大派。此是小说家言,固不可信,只存在于虚构的武侠世界里,虚拟的江湖中。

那么,在现实社会里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几大门派呢?还真有。经过官方认可,确有武术研习传统和武术传承,流传至今还有传承人的,影响较大较知名的武林门派有六个:少林、武当、峨眉、青城、昆仑、崆峒。这是经过代表国家和政府的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武术协会总会多年调查研究,全国武术多次普查后,当今武术界认可的。

一、少林派

源自河南登封县中岳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中土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寺建于北魏年间,据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代表佛门外家(沙门)武学。少林寺僧称少林功夫是神传,源于佛教信仰和修行。除嵩山少林外还流传有:北少林(现天津蓟县盘山少林)、南少林(福建少林)南北两大宗,民间传支派有俞(鱼)、孔、洪(红)三大家,有大圣门、罗汉门、二郎门、韦陀门四大门之说,还有少林支派十八门之说。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

少林寺方丈和刘德华、范冰冰

释永信法师,俗姓刘,名应成,法名永信,1965年出生,安徽颖上人,自号皖颖上人。现为少林寺方丈,少林寺第30代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武打小明星释小龙的师傅。是中国首个取得MBA学位的僧人。释永信成立少林寺武僧团、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视公司等机构,对少林寺进行商业化的经营和推广,并因此引起争议。

二、武当派

源自湖北十堰(郧阳)丹江口武当山。代表道门内家武学。传祖师为元代至明初道人张三丰,或为伪托,存疑。现史载明确可考证的内家祖师为武当松溪派开创者——明代中叶的张松溪。流传有武当南北两大宗,八大支派之说,武当的其他支派门户众多,难已一一统计。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没有总掌教,只有道总。

武当派掌门:游玄德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武当派”内家祖庭十四代掌门人、太和宫主持人游玄德表示,少林、武当、峨嵋功夫各有所长。武当功夫阴柔,少林刚猛。至于峨嵋派则介于两者之间。“武当派”掌门人游玄德更加言称,自己现已经练成失传已久的两大绝世武功:大理段家的“一阳指”和丐帮的“降龙十八掌”。

游玄德教洋弟子武当武术

三、峨眉派

源与四川嘉州(乐山)眉山县峨眉山。溶佛道武学为一体。当今峨眉派认可的祖师为战国时白猿祖师司徒玄空、南时佛门临济宗白云禅师、德源长老,此为峨眉三祖。

尽管小说或电视中“峨嵋派”多为道姑,但峨嵋山佛教协会会长释永寿却表示,在漫长的近二千年佛教历史中峨嵋山没有女尼。“峨嵋派”现任掌门是通永高僧已经88岁,是“峨嵋派”猴拳当今的唯一传人。峨嵋武术介于武当、少林之间,紧凑、娇小、灵活成为其特点。实际上,峨嵋武功强调气功与武术结合,包括点穴、擒拿锁臂。

峨嵋派掌门:通永大师

四、青城派

源于四川都江堰青城山。属于道家武学,于峨眉颇有渊源。旧说是峨眉支派,现已不被青城派认可,自认为有近2000年历史。

道号信玄,国家一级拳师,中国武术金虎六段,世界传统武术联合会委员。他习武二十年,精通青城山镇山绝技之一“劈空拳”,是中国电视吉尼斯擂主。刘老师所精通的“劈空拳和青城太极十八式。

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

五、昆仑派

源自于青海昆仑山,属道家武学。传为元始天尊之十二弟子为昆仑十二祖师,几近于神话,自不可信。传是东晋时祖师铁棱道人创立。此为道门昆仑派。

周金生生于武术世家,自幼随父学武,后拜在一代武林宗师梁小天门下学艺。他的师爷是当年著名的大内高手,在时局动乱的年代,将正宗的宫廷八卦掌和武当太极剑传授给了梁小天,周金生便从师父那里得到了真传,后来他经过毕生的心血,创立了昆仑乾坤掌。随着时间的推移,周金生先生注意收集昆仑武术的各路绝学,逐渐地明白了武术的真谛。他说:“武不能代表术,力大胜力小是武,力小胜力大是术,术不能代表道,道是最高的境界,以无力胜有力。”

青海昆仑派掌门人:周金生

六、崆峒派

源自甘肃平凉崆峒山。属道门武学,自称传于唐末,相传始祖剑侠飞虹子早年学艺少林寺,后入道门,于崆峒山修道习武,创立崆峒派,又名崆峒栖霞派。

又名花舞影,出生于东京。父亲是外交官。高中、大学在澳大利亚,德国,奥地利就学。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商业美术大学(Hochschule fuer angewandte Kunst)毕业后,曾遍游中东和近东、东南亚,其后回到日本从事德语翻译、导游工作。

崆峒派掌门人:花舞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禅的“另一面”:礼贤下士 深谋远虑的明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禅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而且都觉得他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上都把他写成了一个昏庸的亡国之君。后来还有一句话叫:“扶不起的阿斗”,甚至还有人说刘禅是:“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真的是个昏庸、愚钝甚至有

  • 奇特的皇帝汉文帝:皇帝不贪享受却以勤俭著称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即

  • 令宋太宗胆寒的寡妇萧氏:一力支撑起庞大辽国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契丹男人的手里,这个王朝没能成为太平盛世。于是,历史把这个重任赋予了契丹的女人。赋予了年仅20多岁的萧燕燕。民间广为流传的评书《杨家将》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她的原型,就是契丹历史上举足轻重、风光无限的承天皇太后。萧太后,名萧绰,小名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与《杨家将》等戏剧、小说中杀伐决

  • 赵光义继位之谜:到底其继位是否有历史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皇帝们一般在临终前,身边仅有几个贴身大臣,有的皇帝更是暴毙,而身边无一人,所以有些皇帝的临终遗诏不知是真是假!无从考证!更是扑朔迷离!尤其是仅有的几个托孤大臣一旦故去,宫廷内幕就更成为不解之谜了!在没有第一手确切资料的情况下,只有凭“其他”资料来推测其来龙去脉,真真假假,难以琢磨,所以历史

  • 宋高宗皇后吴氏为何升迁快:擅处理婆媳关系是法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吴氏还擅长搞好婆媳关系。高宗的母亲韦太后从金国还朝后,由吴贵妃侍奉起居。吴氏体贴周到,“顺适其意”,饱受惊吓之苦的婆婆非常受用,对这个知冷知热的媳妇也非常满意。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开封人,14岁被选入宫侍奉高宗赵构。1143年吴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5

  • 汉武帝一生的功过评说:文治武功出色 瑕不掩瑜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立了刘弗陵为太子,任命了霍光等五个顾命大臣后,终于安心地走了,他七十年的人生尘埃落定。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里,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重用人才,招贤纳士;他严刑峻法,重用酷吏。汉武帝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太多让人谈论的话题,关于他本人的历史评价更是莫衷一是。当我们回过头来

  •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基于什么历史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有一个上继孔子、下开朱熹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出现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人就是董仲舒,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对这个人物做了记载。司马迁和董仲舒是同时代的人,他还曾经问学于董仲舒。那么董仲舒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被汉武帝发现

  • 屠岸贾历史上真有其人吗?揭秘历史上的屠岸贾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屠岸击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在晋灵公和晋景公时期都当过大夫的官职,他的家族就曾经是一个贵族,祖父屠岸夷和父亲屠岸击都是晋惠公时期的大夫官职,为什么他家竟然全是大夫官职,这里还有一个要说一下,就是他的祖父屠岸夷是晋惠公身边的一个大臣,在晋惠公权利的争斗中,为晋惠公力下大功,为此后来被封为大夫官职。在

  • 隋炀帝在位14年在京都住1年:远征高句丽大肆炫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公元581年, 北周小皇帝的外祖父杨坚篡周建隋,仅12天之后,年仅13岁的次子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就被封为晋王。这是一个异常出众的皇子,不仅外表俊秀,上天还赐予他超乎常人的能力。20岁时,他统军50万南下,平灭陈朝,自三国至南北朝长达4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在他手中轻松结束了。第二年,旧陈

  • 历史上隋炀帝PK唐太宗:两人的好色程度竟差不多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一个是模范皇帝流芳千古,一个是反面教材遗臭万年。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的特殊功绩,唐朝人留下来的有关记载与评论99%都是赞扬歌颂,而杨广被视同亡国之君,身败名裂,唐朝人留下关于他的记载都是谩骂和攻击,连隋炀帝这个谥号也是唐朝恩赐的,充满贬义。本文比较一下两人的历史功过,并